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纵横在金庸世界 >

第104章

纵横在金庸世界-第104章

小说: 纵横在金庸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扑向小船。

    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来。那老道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出,右足一踏船板,左掌挥出,登时将两名番僧摔出丈许,扑通、扑通两声。跌入江中。众武官见他犹似飞将军从天而降,一出手便将两名武功甚强的番僧震飞,无不惊惧。领头的武官用汉语喝道:“兀那老道,你干什么?”

    那老道骂道:“狗鞑子!又来行凶作恶,残害良民,快快给我滚吧!”

    那武官道:“你知这人是谁?那是袁州魔教反贼的余孽,普天下要捉拿的钦犯!”

    那老道似乎吃了一惊,转头问那虬髯大汉道:“他这话可真?”

    那虬髯大汉全身鲜血淋漓。左手抱着男孩,虎目含泪,说道:“小主公……小主公给他们射死了。我有负嘱咐。这条命也不要了。”轻轻放下男孩尸身,向那武官扑去。他身上本已负伤,肩背上的两枝羽箭又未拔下,且箭头有毒,身刚纵起,口中“嘿”的一声。便摔在船舱板上。两名蒙古军官见状挥刀向他砍去,那老道在听说那汉子是魔教中人后。似乎用所顾忌,并没有马上出手相救。而是迟疑了一番。

    眼见两名军官手中的刀就要砍到那大汉身上,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大喊:“鞑子!休要伤人!”接着一道黄影在众人眼前一闪而过,接着那两名军官就倒飞而出,落入水中。众人一惊,只见一名黄衫公子立于那大汉身边。却是慕容燕见那大汉危险,出手相救。

    一名武官道:“什么人?竟敢阻拦朝廷缉拿反贼。”

    慕容燕道:“哼,蒙古鞑子人人得儿诛之。”

    这时,那小女孩扑在船舱中的一具男尸身上,只哭叫:“爹爹,爹爹!”慕容燕瞧那具尸身的装束,当是操舟的船夫。

    那老道向那武官开口道:“这男孩已死,余下那人身中毒箭,也转眼便死,你们已经立功,那便走吧!”

    那武官道:“不成!非将两人首级斩下不可。”

    那老道道:“那又何必赶人太绝?”

    那武官道:“老道又是谁?也想和朝廷作对吗?”

    那老道袍袖挥动,喝道:“老道生平,专杀鞑子!”众武官番僧但觉疾风扑面,人人气息闭塞,半晌不能呼吸。那老道袍袖停挥,众人面色惨白,齐声惊呼,争先恐后地跃回大船,救起落水番僧,掉转船头,急划逃去。

    那老道取出丹药,喂入虬髯大汉口中,将小舟划到渡船之旁,待要扶他过船,岂知那大汉甚是硬朗,抱着男孩尸身,轻轻一纵,便上了渡船。慕容燕抱起那女孩和那老道也跳到了渡船上。之后,那老道为那大汉拔出毒箭,敷上拔毒生肌之药。

    那女孩望着父亲的尸身随小船漂走,不住哭泣。

    那老道想了一下,取出三两银子交给艄公,说道:“艄公大哥,烦你顺流东下,过了仙人渡,送我们到太平店上岸。”那艄公似乎因见他将蒙古众武官打得落花流水,对他非常害怕,接过银子,连声答应,摇着船沿江东去。

    那大汉在舱板上跪下磕头,说道:“老道爷和这位公子救了小人性命,常遇春给您二位磕头。”

    慕容燕和那老道伸手扶起,齐声道:“常英雄不须行此大礼。”

    慕容燕听他报名,心想:“果然是常遇春,那这老道应该就是张三丰了?”这时,他看道那女孩正坐在一旁垂泪。那女孩约莫十岁左右,衣衫敝旧,赤着双足,虽是船家贫女,但容颜秀丽,十足是个绝色的美人胚子。

    慕容燕心中动,走过去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孩道:“我姓周,我爹爹说我生在湖南芷江,给我取名周芷若。”慕容燕此时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这时,那老道也走过来问道:“你家住在哪里?家中还有谁?咱们叫船老大送你回家。”

    周芷若垂泪道:“我就跟爹爹两个住在船上,再没……再没别的人了。”

    那老道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常遇春说道:“二位武功高强,小人请教两位恩公名号?”

    那老道微笑道:“老道张三丰。”

    慕容燕道:“在下慕容燕。”

    常遇春“啊”的一声,翻身坐起,大声道:“老道爷原来是武当山张真人,难怪神功盖世。常遇春今日有幸,得遇仙长。”

    张三丰微笑道:“老道不过多活了几岁,什么仙不仙的?常英雄快请卧倒,不可裂了箭创。”张三丰生性豁达,于正邪两途,本无多大成见。但因三弟子俞岱岩终身残废、五弟子张翠山身死名裂,皆由天鹰教而起,因此对魔教深恶痛绝。知道常遇春魔教中人后,不愿与他深谈,便淡淡地道:“你受伤不轻,别多说话。”

    渡船不大,慕容燕环视一圈,发现船舱里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心想:“这应该就是主角张无忌了。”慕容燕没有理他,转向张三丰开口道:“久闻武当张真人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张三丰笑道:“老道不过痴长几岁,慕容公子客气了。我观慕容公子身手不凡,不知是哪位高人调教的高足?”

    慕容燕道:“家师无崖子。”

    张三丰回忆了一番,却发现生平从未听说过无崖子的名头。不过天下的隐士高人本就有很多,所以也不以为意。

    慕容燕知道张三丰年幼时,郭靖、杨过等还在世,所以便刻意引他谈论百年前的事。结果却诡异的发现,在张三丰的话里,神雕的时间段里发生的事,和《神雕侠侣》原著中发生的事完全一样,毫无自己留下的痕迹。慕容燕因此确认了,自己所穿的神雕世界和倚天世界应该是两个相互**的世界,彼此之间大概是平行位面的关系。也就是说自己无论在这个世界做什么,都不会都另一个世界造成影响。

    这晚二更时分才到太平店。张三丰吩咐那船离镇远远地停泊。艄公到镇上买了食物,煮了饭菜,摆在舱中小几上,鸡、肉、鱼、蔬,共煮了四大碗。张三丰要慕容燕、常遇春和周芷若先吃,自己给无忌喂食。常遇春问起原由,张三丰说他中了寒毒,四肢转动不便。无忌心中难过,食不下咽。张三丰再喂时,他摇摇头,不肯再吃了。

    慕容燕看到这一幕,开口道:“这位小兄弟,你如不吃,你太师父心中焦虑,也吃不下饭。你岂不害得他也饿肚子?你因为自己心情不畅,害的长辈受苦,岂是应该?”张无忌心想不错,当张三丰将饭送到嘴边时,张口便吃了。张三丰心中稍慰。

    吃过饭后,张三丰将张无忌抱在手里,正要向慕容燕和常遇春告辞,慕容燕突然开口道:“在下医术上有些造诣,这位小兄弟的寒毒让在下看看可好?”

    张无忌身上的伤势如何,张三丰非常清楚,知道不是普通手段能够医治的。可现在张三丰已经没有了其它医治办法,心想死马当做活马医,让他瞧瞧就瞧瞧吧。(未完待续)

 第二章 路遇彭莹玉

    慕容燕伸手搭在张无忌脉门上,运转真气在他体内转了一圈后,略微皱眉。慕容燕继承了逍遥派法统,逍遥派在医道上造诣非凡,就连给人换眼这种事都能办到,在解毒疗伤方面更是颇有独到之处。本来慕容燕认为“玄冥神掌”虽然玄妙,但归根结底也不过就是一门寒冰掌力,只是威力较大罢了。逍遥派的医术中,记载了不少治疗寒毒的方法,从中总能找到医治张无忌的方法。岂料张无忌中掌时年岁太小,又不懂武功,毫无抵抗之力,加之受伤日久,寒毒已经深入脏腑,已非是外力所能治愈的了。

    慕容燕收回手指,对张三丰道:“张真人,恕在下直言,这位小兄弟所中的寒毒已经深入五脏六腑,已非是药石所能医治。以在下愚见,只有找一门纯阳内功,让小兄弟自行修炼,慢慢化解体内寒毒。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张三丰虽然本来就没对慕容燕报多大希望,但听慕容燕如此说,还是有些失望,眼神黯然地道:“公子所言甚是,老道也是做如此想。之前老道曾将《武当九阳功》传授给无忌修炼,可却效果不大。当世,只怕只有九阳神功才能化解无忌体内的寒毒。但自从先师过世,《九阳真经》就已失传。老道本想与少林和峨眉两派互通有无,用本派九阳功与其它两派互换,要来少林九阳功和峨眉九阳功一观,补全九阳神功中的不足之处。可灭绝师太和少林诸位神僧却……唉,生死有命,这只怕是无忌命中的劫数吧。”

    常遇春在旁闻言。吃了一惊,说道:“小人内伤不轻,正要去求一位神医疗治,老道长何不便和这位小爷同去?”

    张三丰摇头道:“他寒毒散入脏腑,非寻常药物可治。只能……只能慢慢化解。”

    常遇春道:“可是那位神医却当真有起死回生的能耐啊!”

    张三丰一怔之下,猛地里想起了一人,问道:“你说的莫非是‘蝶谷医仙’?”

    常遇春道:“正是他,原来老道长也知我胡师伯的名头。”

    张三丰好生畴躇,素闻‘蝶谷医仙’胡青牛医道高明之极,但他却是魔教中人。实不愿与他有什么瓜葛。

    慕容燕见他皱眉沉吟,明白他心意,说道:“张真人,在下非明教中人。张真人不愿去见胡先生,不如就让在下与常兄弟和这位小兄弟走一遭吧?”

    张三丰道:“这位胡先生医术通神。我是听到过的,可是无忌身上的寒毒,实非寻常……”

    常遇春大声道:“这位小爷反正不成了,最多治不好,左右也是个死,又有什么可担心的?”他性子爽直之极,心中想到什么,便说了出来。

    慕容燕也道:“张真人。胡先生偌大名头,想来本领不凡。他若能治好小兄弟身上的寒毒自然皆大欢喜。他若治不好,以他的医术。也当有办法将小兄弟身上的伤势拖延一段时间,咱们趁机再想别的法子。总好过就这样等死。”

    张三丰听两人说的也却是在理,当机立断,道:“如此便让无忌随你们去吧。可是咱们话说明在先,胡先生决不能勉强无忌入教,我武当派也不领贵教之情。”

    常遇春昂然道:“张真人可把我明教中人瞧得忒也小了。一切遵照吩咐便是。”

    慕容燕也道:“张真人放心。有在下跟着,绝不让小兄弟误入歧途。”

    张三丰道:“那就拜托二位了。这个小姑娘。就由我带上武当山去,设法安置。”

    常遇春上岸后。在一棵大树下用刀掘了个土坑,将周公子埋葬,跪在坟前,拜了几拜。

    次日天明,张三丰携同周芷若,与慕容燕、常遇春、张无忌分手。

    常遇春雇了一艘江船,直放汉口,到了汉口后另换长江江船,沿江东下。那蝶谷医仙胡青牛所隐居的蝴蝶谷,在皖北女山湖畔。常遇春是淮河沿岸人氏,熟知路途。

    到得集庆下游的瓜埠,三人舍舟登岸,雇了辆大车,向北进发,数日间到了凤阳以东的明光。因胡青牛不喜旁人得知他隐居所在,待行到离女山湖畔的蝴蝶谷尚有二十余里地,常遇春便打发大车回去,和慕容燕两人轮流将张无忌负在背上,大踏步而行。

    常遇春因身中番僧的两记阴掌,内伤着实不轻,只走出里许,便全身筋骨酸痛,气喘吁吁地步履维艰。不得已三人只得停下休息。歇了两刻,再次上路。行了里许,又不得不停下。就这样行行歇歇,行到天黑,尚未走得一半,而且山路崎岖,越来越难走。挨到了一座树林之中,常遇春仰天八叉地躺着休息。慕容燕将张无忌放下,拿出些干粮,三人分着吃了。休息了半个时辰,常遇春又要赶路。慕容燕和张无忌极力劝阻,说在林中安睡一晚,待天明了再走。常遇春心想今晚就算赶到,半夜三更地去惊吵胡师伯,定要惹他生气,只得依了。三人在一棵大树下睡下。

    睡到半夜,慕容燕突然听得远处有兵刃相交之声,又有人吆喝:“往哪里走?”“堵住东边,逼他到林子中去。”“这一次可不能再让这贼秃走了。”跟着脚步声响,几个人奔向树林中来。

    这时,常遇春和张无忌也听到动静醒来,常遇春右手拔出单刀,左手抱起张无忌,以备且战且走。慕容燕向两人比了比,示意别说话,又向大树后指了指。

    常遇春点点头,示意明白。三人躲到大树后向外望去,黑暗中影影绰绰的只见七八人围着一人相斗,受困那人赤手空拳,双掌飞舞,逼得敌人没法近身。斗了一阵,众人渐渐移近。

    只见受围攻那人身穿黑色僧衣。是个四十来岁的高瘦和尚。围攻他的众人中有僧有道,有俗家打扮的汉子,还有两个女子,共是八人。两个灰袍僧人一执禅杖,一执戒刀。一个道人手持长剑。身法迅捷。一个矮小汉子手握双刀,在地下滚来滚去,以地堂刀法进攻黑衣和尚下盘。两个女子身形苗条,各执长剑,剑法也极尽灵动轻捷。

    慕容燕见那身遭围攻的和尚武功了得,掌法忽快忽慢。虚虚实实,变幻多端,打到快时,连他手掌的去路来势都瞧不清楚。围攻他的人虽然人多,却久斗不下。

    忽听得一名汉子喝道:“用暗青子招呼!”一名汉子和一名道人分向左右跃开。跟着嗤嗤声响,弹丸和飞刀不断向那黑衣和尚射去。这么一来,那和尚便有点儿难以支持。那持剑的长须道人喝道:“彭和尚,我们又不是要你性命,你拼命干吗?你把白龟寿交出来,大家一笑而散,岂不甚妙?”

    却听彭和尚朗声道:“白坛主已给你们打得重伤,我彭和尚莫说跟他颇有渊源。便毫无干连,也不能见死不救。”

    那长须道人道:“什么见死不救?我们并非要伤他性命,只是向他打听一个人。”

    猛听得站在外圈的道人叫道:“自己人大家伏倒!”六人一听。立即伏地,但见白光闪动,五柄飞刀风声呼呼,对准彭和尚的胸口射去。只见彭和尚突然跃高,五柄飞刀从他脚底飞过,飞刀虽然避开。但两名和尚的禅杖戒刀、长须道人的长剑已分向他腿上击到。彭和尚身在半空,左掌拍出。波的一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