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做贾赦 >

第6章

重生做贾赦-第6章

小说: 重生做贾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洗洗腚(屁股),结结实实不生病”;“洗洗脚,长命百岁,白头到老”。之后用沾了茶水的清布头给孩子擦牙床和舌头,婴儿这是肯定要哭的,这叫“响盆”,哭的越响,意寓着孩子长大后越是出息。之后还有各种各样的程序,都是说着吉祥话,都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贾瑚满月宴的时候,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洗三,客人还是那些客人,表情还是那些表情,但一点也不妨碍贾府人的兴奋。亲戚们大都送辟邪的如去寺庙开了光的长命锁,手镯项圈等金银饰物。最后给婴儿剃了“满月头”,宴会上,大家分男客女客座了,举杯把盏,其乐融融。
贾赦从知道妻子有孕起就没有停止过给孩子做胎教,
孩子出生后,也是让妻子偷偷的给孩子喂了母乳,一小家三口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也会给孩子换换尿布。这在古代已是十分完美的丈夫和父亲了,把他老婆感动的稀里糊涂,感叹自己这一生能有个这样的丈夫,真是三生有幸。
就在大家都高度关注贾府新一代的出生时,一声惊雷在庆朝响起。
七月份的时候,朝廷传来消息,有北方的修罗国举兵来犯,朝廷发下消息,点征勇侯为主将,带领四十万大军北上灭敌。贾代善作为武官,贾源的后人,也在出征之列。
贾赦最近很忙。有儿子了,他每天得和儿子多亲近互动,培养感情,顺便到了晚上和老婆滚床单。现在在打仗,他在工部事情也事情也又赶又多,好在他办事紧紧有条,工部的事情也早已经上手了,但还是忙得他焦头烂额。他老子上战场了,还得操心他老子的安全问题,祖母也担心贾代善,还得时时安慰祖母。老婆这段时间也忙,照看孩子,伺候贾赦,伺候婆婆,伺候祖母,还得防着婆婆处处发难。好在王氏被关,也没有心腹出来作乱,要不然得愁死。反正,整个贾府最忙的就是这两口子。
前方不断传来消息,开始的时候,我军还在密州桥头渡,自伤二万多的情况下险胜修罗国军队,后来,两军对战,亦有胜有拜,胜数居多。函州的长建战役,桔洲的朱壁战役,继州的安载之战,等等,都是一些具有在战役中举足若轻的战役。两天前我军战士在征勇侯的应勇带领下,深入敌军,一鼓作气。敌师败绩,闻风而逃。宜将剩勇追穷寇,在我方的追击下,胜利消息很快传来,敌人火力已经不足了,战役马上达到尾声。
全国下至乞丐庶人,上至达官贵族,王侯将相,都喜气洋洋,松了一口气。然而在这之后,前方战场宜州的一个小城镇上,却正发生着一件京城大多人都意料不到的事情。
话说修罗国国家发动战役的原因很简单,修罗国老国王逝世,新王登基,这新王确实是有一番志向:把国家经济民生搞上去。
两年前,先皇传位于这位四王子,这四王子少年早慧,很得先皇喜爱,教皇子们的老师正是和国舅有世交关系的大儒,他知识渊博,为人也是严谨公正的,对所有王子一视同仁。所有的皇子都很是优秀,但优秀的人多了,自然也不怎么突出了,但对这个心性单纯的四皇子,却是私下里喜爱的紧,故而也偶尔在在皇帝面前夸赞四王子。先王有六子,独四王子乃是皇后嫡子,种种因素下,先皇逝世时当着几名朝廷大臣的面,传为与四王子。 四王子
登基之后,其他先皇的儿子自是背地里小动作不断,新皇帝想要好好解决此事,又念着那好歹也是自己的兄弟,想着自己有一番作为,做了对国家有贡献的事情时,哥哥弟弟们自然心服口服额,最后能够俯首称臣。
正巧有一次新皇微服私行的时候,他听到百姓在抱怨:
“要是我们的土地有庆国土地那么肥沃就好了,土地肥沃了,粮食就能增产,除去要上交的谷子外,我们剩余的粮食就多了,不用担心冬天饿肚子了。。。。。。”
新皇听到这句话,豁然开朗,大手一拍,高声一叫叫,“有了”。之后又马上叫人厚赏这位农民。
“肥沃的土壤,充足的热量和能量,不就是处在自己国家以南的庆国有吗,要是那片领土是自己的该多好,到时农民收成高了,他们自己不需要饿肚子,还能及时上交租子,充盈国库,自己国家经济和军事都会在自己手中,蒸蒸日上,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这个想法一出来,就怎么样也赶不走,越想越觉得这主意行,自己虽然心软,但也得看对象是吧。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国家欣欣向荣,国土扩充面积广大,日日都看不到太阳落下的情景。 
就这样,他着魔般的和一众大臣讨论起来,大臣们开始的时候也是不断的给新皇帝分析利弊,劝谏皇上,但那时新皇已是猪油蒙了心,加上少年得志,急于做出一番成绩来给兄弟、大臣、百姓看,哪能听得进去。到最后时,大臣们不得不同皇帝步步谋划着。
战争在这种情况下被挑起了。



☆、贾代善上书致仕

宣州,紧川关,地处庆朝西北角,与修罗国接壤。自从两国交兵后,西北大多数接壤的地方都成为了主战场,唯独宣州,四面环山,地形险恶,易守难攻,有独挡天兵之势,是庆朝面对敌军的天然屏障。历年打仗,只需派遣万人大军守住关口即可。虽然是朝廷放心之地,但也是大军防范之所。
主帅安排了镇国公为临时大将,贾代善为副将,率领万人军队,死守紧川关口。
战争总是瞬息变幻的,前方主战场已经在商议投降退兵之事,连修罗国皇上在这种情况下都成熟了不少,现实给了他狠狠一个耳光,当他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给全国人民,自己国家所带来的灾难,他已经在迅速成长中,这位少年皇帝忍辱负重,屈辱的答应了议和赔款,也使得在他即为年间,收拢权利,之后兢兢业业,采取措施,上下君臣一心,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当地的贫困,在那个时代,没有资本主义的新兴,没有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也没有国际化的农牧产品销售渠道,他们一如既往的死守着那几寸土地,等待着真主的救赎。这是后话不提。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在修罗国皇帝打算退兵的时候,边关愤青们不干了。你们那些当官的,说要战便一意孤行的发动了战争,你们考虑过我们边关的老百姓吗,一旦发动战争,最受苦的就是我们,我们祖祖辈辈的在这生活,战争还没开始,就不得不带着村里鳏寡孤独残疾离开这生我们养我们的村子,异地求生。 好吧,既然发动了战争,打赢了也好说,但是这是什么情况,死了那么多兄弟,就这样不为兄弟们报仇,撤了。 最后还赔款,是不是到时候又要剥削百姓,涨农民租子了,要去服各种各样的徭役呢。好吧,你们不给兄弟们报仇,我们自己来,反正自己家里什么都没了,要租子没有,要命有一条。
于是,当地愤青们在上峰的眼皮子底下偷偷的集结,并且秘密联系了在宣州边境的修罗国人。组成了一支小队伍,里应外合,闯进了宣州城内。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不缺乏热爱祖国的忠实之士,更不缺乏在心中义气至上,为哥们两肋插刀的人。 但是,也不缺乏那些反面人物。就是现代社会所说的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那种人物。
修罗国那支零散队伍,人数五百不到,但大都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慷慨激扬,其中大都是有勇无谋之辈,但还是不乏有勇有谋之人。 
人数多,目标大,不怕,分散人
数,个个突破。
人数少,敌军多,不怕,游击战队,个个突击。
敌军多,不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敌军少,不怕,四面埋伏,一呼而上。
没有三十六计的全面对决,有的只是小打小闹。但就是那小打小闹,闹的宣州战士小心翼翼,目标太小,对不上号。反倒是自己这方,巡逻的人走远了,人数太少了的话,还说不定就回不来了。不知敌军在哪,也不知道敌军人数,好几次全歼庆国军队。斥候的作用在这也不好使。好在慢慢的倒是弄清了对方人数,这下更是气坏了镇国公、贾代善等一干决策层人物。对方五百人不到,就这么五六天,竟然损伤近两千,据消息来报,对方可是还有一百多号人,差距也太大了。好在他是对这种战术不了解,要是了解的话,应该更气人了。对方并不是军伍出生,而是民间自制组织,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组织性,没有纪律性,谁都不服输,到后来才有了统一领导。要是一开始就这样,敌军绝对的没那么多伤亡。
这件事在镇国公看来,是没有多大异数的,只要找到了队伍,便可包围对方,一网打尽。贾代善倒是看出点什么来了,只是他是副将,没道理绕着主将,自己出头的道理。只是他也明白,这件事说出去只有打自己的脸,消亡比例太大了,说不定最后还是闹的自己失职,而且,自己年纪也大了,快到自己致仕的年纪了,便也罢口了。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躺着也中枪”,贾代善遇到的就是这种倒霉人物遇到的倒霉事情。
我军消亡严重,军中颇有点人心惶惶的样子,害怕哪一天被偷袭的就是自己了。镇国公等高层一致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计策,让高层人员带领与敌方数目相当的兵吸引敌军,同时,秘密抛出这些□消息,倒是来个八面埋伏,把敌人一网打尽。最后,这个引蛇出洞的带领人就是贾代善。一来在这里,他是除了镇国公外地位最高的人,二来贾代善武艺也不错,计谋也还行,能够吸引敌军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死亡,贾代善自己也希望将功赎罪,自己也算是副将了,竟然在自己手下死了那么多人,惭愧啊。
本来事情进展的都是很好的,敌军还120人左右,贾代善带了100人小队,奈何那些人更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死亡。自从听到对方有高层出动后,不管消息是真是假,他们都打算最大程度的消灭庆国士兵,贾代善是头号偷袭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死了对方将领,再加上开始死的人,那也是有所成,算是死而无憾了。《
br》
庆国士兵出现后,那些修罗国愤青们就蜂拥而上,见缝插针,把贾代善包围了,等到那些埋伏在四周的出来时,也就是那么一瞬间,形势急剧危急。只见有人在被对方砍了一刀后,仍然憋了气忘贾代善身边跑,此时的贾代善已经是四面楚歌了,终究是寡不敌众,身上的刀伤慢慢多了起来,从开始的处处抵挡,到后来的砍了几刀,此时的贾代善身上布满了刀伤。
围在贾代善身边的最后一名修罗国士兵留下了最后一滴血,拼了最后一口气,仍是在赶来的士兵被一箭射到心脏的前提下,往贾代善心口捅了一枪。
战争历经一年多,终于结束了。宣州的那场民兵偷袭,也没有改变双方任何人的立场,只是修罗国赔款多加了三层。
贾代善被运回了宣州城内,据太医诊治说,“贾大人伤势危险非常,好在贾大人心脏不同于常人,长的稍微偏右了那么一点,剩余的伤势只是外伤,慢慢养就好了,不必担心,只是这心口的伤,以后不能做剧烈运动,心情要保持稳定,还要好好休养。”
三个月后,贾代善终于拖着还没完全恢复的身子,回到了京城。过了几天,他就上了一道奏折,大概意思就是,“皇上啊,你是多么的高贵善良,治国有方,国家在你的治理下四海升平,连修罗国也不是我们国家的对手,你是真真正正的英明,奴才年老了,自从上次受伤后,奴才是力不从心了。不能再跟随您的脚步,做主子您的奴才,为主子鞍前马后,简直是余生最大的遗憾啊。好在奴才的儿子还是年轻,您要是有什么吩咐,直接吩咐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好了。奴才的长子贾赦,从五品,在工部任职,奴才打算让他袭爵,继承皇帝对贾家的恩宠。还有奴才的儿子,如今也是十九岁了,读书认真,虽然不聪敏没能考上,但是为人最是诚恳,皇上你有什么事情吩咐给他,也能给您老老实实的办事”。
皇上当然没有什么不肯的,这次贾代善出征,闹得个不得不致仕的结局,也是要赏赐的,自己收不了这赏赐,给儿子也是理所应当的。而且贾赦那人也是他重点培养的,至于贾政?据说为人有点迂腐,是干实事的好料子,先到工部去去看看吧。于是大笔一挥,圣旨就下去了。最终结果,贾赦袭了爵,升为正五品,贾政从六品,到工部任职。另外赏赐了良田千亩,黄金千两。贾代善还是那个官职,只不过是虚职,许氏又升了一品,一品夫人;史氏,二品夫人;张氏,三品淑人,至于王氏,你都被自家人关禁闭了,不好意思,
没你的份。


☆、贾赦贾政两分家

贾赦袭爵,荣国府当家人的转换,是一件兴师动众的大事情。许氏便琢磨着,是不是也给那两兄弟也把家分了呢,那个史氏不好相与的,等自己和善儿百年之后,怕是会闹的这两兄弟离了心,还好两人都算是有出息的,就是分了家也不会落没了,两兄弟再怎么闹,也是不会看着不管,毕竟这个时代宗族的力量是不可测量。贾代善也没什么不同意的,自己母亲提出来了,也不好反驳,他还是更希望看到两儿子同心同德,为了荣国府一齐奋斗。不过,唉!儿孙自有儿孙福。
史氏不情不愿的接受了这个结果,这个时候,她可不是和原著那样,作威作福。就是想为她的政儿谋一些福利,也得看婆婆和丈夫的脸色。好在,世上同她一样没有眼色的人还是很少的。
贾代善先是请道观里的道士算了黄道吉日,请了亲朋好友来作证。在九月初十那天,开了宗祠大门。在族长贾敬(此时贾敬已经外放回京城)的主持下,按着辈分高低和家族地位高低,祭了祖。
祭祖过后,又请许氏娘家,史氏娘家,张氏娘家,王氏娘家人过来,还有顺天府的长官过来作了见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为着自家姻亲争着利益。讨论到了中午用了饭,仍是没有结果。后来还是贾代善想到用抓阄法,才使得大家消停下来。所谓的抓阄法就是在大致面积的庄子或者大致价值的物件中抽。当然,作为贾赦本应承袭之物不在抓取之列。此外,还有许氏和贾代善的赡养费,作为长子本应取得的那一份。 
许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