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537章

寒士谋-第537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次藜瓶墒浅斐欢ㄊ保鲇心谑访孛芾辞搿

董承心里一惊,迅即醒悟过来,立马随内史登上一架简陋的马车,进宫来见汉献帝。少时,董承施礼毕,汉献帝满脸悲色,甚为内疚而道。

“今日朕明知国舅含冤,却忌惮贼势权大,不敢为国舅说情,故特宣入慰劳,向国舅请罪。还望国舅莫要记恨于朕!”

董承大惊,即顿首跪伏,口称不敢。汉献帝先不做声,引董承出殿,一路走到太庙,转上功臣阁内。

汉献帝焚香礼毕,引董承观汉室诸位皇帝画像。中间画像正是汉高祖尊容。汉献帝细细望着,不觉已是眼红泪下。

“国舅可知,我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创业,夺以天下?”

董承急忙恭敬回道。

“圣上实在戏臣耳。圣祖之事,臣如何不知?高祖起自泗上亭长,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聚合俊杰豪士,如萧何、张良、樊哙、韩信,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汉献帝听言,已是泪流满面,嘘声叹道。

“祖宗如此英雄,奈何朕却如此懦弱,岂不可笑耶?!”

“圣上万不可妄自菲薄,高祖得以天下,曾有言,全因得之张良、萧何之辅。圣上若有堪比此二人之俊才辅助,岂优汉室不可回复当年高祖之盛!!!”

汉献帝听罢,遂望向高祖画像,左右二人之像道。

“此二人可正是留侯张良、酂侯萧何耶?”

董承细看,急颔首应道。

“然也。高祖开基创业,张、萧两位大贤,功不可没!”

汉献帝回顾四周无人,护卫皆在远处,低声在董承耳边说道。

“卿可愿当如此二人,辅佐朕侧,助朕匡扶汉室!?”

 第八百二十二章 谋算(上)

董承双目大瞪,就欲下跪,汉献帝连忙阻住,暗投眼色。//董承心里明白何意,颤颤低声回道。

“臣无寸功,何以当此?幸得圣上青睐,纵要上刀山下火海,亦万死不辞!!”

汉献帝紧紧抓住董承,凝神轻声又道。

“朕想卿昔日救驾之功,未尝有望,无可为赐。”

汉献帝说着,手指所着袍带继道。

“望卿如着朕此袍,系朕此带,常如在朕左右也!”

董承顿首拜谢,汉献帝解袍带赐予董承,暗中密语道。

“朕所赐之物,藏有朕之心意。卿归可细观之,勿负朕意!”

董承在曹操这头恶虎麾下,且能周旋得道,岂会不明汉献帝之意,遂急穿袍系带。四周护卫见得眼切,窃窃私语一阵后,有一护卫急去。董承速告辞汉献帝下阁欲出皇宫。

哪知,一部护卫挡住董承去向,董承详装大怒,厉声喝道。

“放肆!!!我乃国之重臣,你等此为何意!!!”

董承怒声如同轰雷在爆,但那队护卫却皆不答话,一动不动地挡在董承面前。董承不得进退,正是踌躇间,眼见时间点点过去。董承一咬牙,忽然一把掣出身前护卫大刀,厉声喝道。

“谁敢挡我!!!可别怪我手中大刀无眼!!!”

董承作势就砍,就在此时,一声笑声响起。

“呵呵,董国舅为何如此震怒?”

董承脸色一凝,遂定眼望去,正是程昱、曹仁二人。原来不久前,有人报知程昱,圣上与董承登功臣阁说话,赐予袍带予董承。恰巧曹仁正于程昱府中议事,两人得知,即速入皇宫来看。

董承见程昱、曹仁两人走来,暗中苦叫不已。曹仁故装发怒,喝退护卫,那些护卫这时仿佛好似突然活过来般,速速退开。

董承强逼几分笑意,向程昱、曹仁各施一礼。程昱吟声笑道。

“不知国舅深夜入宫面圣,所为何事?难不成圣上有国家大事与你商议。昱虽不才,愿与国舅分忧。”

“汉朝有两位明公竭力相辅,岂有忧患。程公多心,适蒙圣上宣召,以释承今日之冤,赐以锦袍玉带以作安慰。”

“呵呵,听国舅之言,可见圣上当真会体恤下属,笼络人心呐。

丞相这才刚升仙不久,圣上便赐锦带予国舅,其心如何,昱已知也!”

程昱话中暗带浓浓杀机,一双如同毒蛇般的眼瞳,毫不掩饰释放着威慑的目光。董承听得心里直跳,连忙谦卑而道。

“程公莫要多心。承对丞相一片赤诚,虽丞相尊灵升仙,但承之心亦绝不会变。若有违此言,承愿受万刀剁身!!”

“呵呵。国舅愿发这般毒誓,足可鉴明你心,若丞相在天之灵,知国舅如此忠心,亦会欣慰。”

董承满脸傥荡,程昱咧嘴一笑,目光缓缓地移向董承的腰上玉带。随即程昱向身侧的曹仁默默地打去了一个眼色,曹仁心神领会,笑吟吟地向董承问道。

“哦?这玉带甚是华美,不知这可是圣上所赐?”

董承刹地顿变,他心知衣带中必有密诏,恐被程昱、曹仁发觉,坏了大事,连累众多,正不知如何回答时。曹仁好似已从董承的神色变化中,得知答案,忽然又道。

“不知国舅,可否脱与我一观?”

董承听罢,如同坠落万丈冰渊,寒澈无比,眼光散乱地瞟向刚才丢弃在地上的大刀,心中正欲拼死一搏。忽然曹仁踏前一步,一手强抓着董承的右臂,笑容可掬地睨视着他。在曹仁身上散发的恐怖压力下,董承顿时绝了拼死之意,程昱眯着双眸,冷声而道。

“国舅这般迟疑,莫非圣上所赐之物,藏有不可见人之事?”

董承听言,暗里叫苦不已,这时曹仁大手一伸,便来强行夺带。曹仁力大,董承哪里反抗得了,不一时腰上玉带便被曹仁强解下来。

曹仁黑沉脸庞,看了半晌,未有发觉,又递与程昱。程昱把在手上细观许久,见玉带乃白玉玲珑,碾成小龙穿花,背用紫锦为衬,缝缀端整,并无端倪之处,忽笑道。

“果然是条好玉带!国舅得此赏赐,实乃羡煞旁人,可否再脱下锦袍来借看?”

董承惊得如魂飞魄散,曹仁瞪大着虎目,仿佛好似随时会将董承撕扯成两半,董承心中畏惧,不敢不从,下意识地就脱袍献上。曹仁一手提起,皆灯火细细详看。看毕,曹仁竟然自己穿在身上,程昱亦把董承玉带系起,两人目光对视,互问若何,皆称是美。曹仁遂向董承笑问道。

“哈哈,这袍子与我甚是合适,那玉带亦合程公。不知国舅可愿转赠与我与程公?”

程昱听言,却在旁故装急色说道。

“哎!所谓君子不夺人所好!国舅若无意转赠,子孝岂能强夺!?”

曹仁冷然而笑,遂将目光又投向董承。董承死死止住惧色,脑念电转,忽然脸色一正,笑容可掬而道。

“两位明公若要,尽管取去。但愿能了显某之心意。”

董承蓦然这一说,程昱和曹仁反而皱起了眉头,两人暗暗用眼色交流了一阵。程昱遂收回目光转向董承,又与董承默默地对视良久。董承心知程昱眼光毒辣,不敢有丝毫神色变动,唯恐被程昱看出他的心思。

少顷,程昱解了玉带,递向董承。

“此乃圣上赐予国舅之物,我岂可相夺?子孝刚才所言,亦为戏耳。还望国舅莫要介怀。”

程昱说毕,曹仁亦脱袍还予董承。董承接了锦袍、玉带,尚不敢露出丝毫破绽,连连坚持要转赠予程昱、曹仁,两人只道不要。

后来三人聊了一阵,董承辞别程昱、曹仁归家。那时夜已深,不过董承却毫无睡意,独坐书院中,将锦袍仔细反复看了近有半个时辰,却不见有任何特别。

董承心里暗思,回想着在功臣阁的一幕,想道。

“圣上赐我袍带,特命我细观,其中定有深意,可为何却不见有何踪?”

董承想毕,放下锦袍,随又取玉带检看。看了许久,亦无特别。董承眉头深锁,放于桌上,反复寻之。良久,董承已觉倦意,且想起刚才自己身为皇亲国戚,却被程昱、曹仁如同戏狗那般戏弄,心中不觉尽是悲凉,嘘声叹道。

“奸贼虽死!但其爪牙仍是跋扈猖獗,难不成汉室真已病入膏肓,无救矣?”

董承想毕,又将目光放到玉带上,想这玉带毕竟是汉献帝所赐,此时尚未是与曹氏爪牙翻脸之时,若被程昱等以为把柄,日后多加为难,还不如提前烧毁。

董承遂手持灯火,将玉带点燃,玉带徐徐燃起。董承满脸苍白惨淡,心中尽是无奈。忽然,董承脸色猝变,急将火拭之,见玉带背后,微露素绢,隐见血迹。董承大喜,急取刀拆开视之,乃正是一封血字密诏也。

密诏如此。

“汉室落寞,天下崩溃,朕自登位起,反复沦为他人傀儡,社稷大器,屡屡被奸贼把弄。先是董卓,后是李催、郭汜,一生颠簸,苦不甚哉!但先前之人,且不如曹孟德这奸雄万分之一。曹贼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此人雄心壮志,欲鲸吞天下,尽夺汉室基业!幸苍天有眼,曹贼伏诛,但其爪牙仍是猖獗,不可不急除之。当下曹贼新亡,局势不稳,正是趁乱除之的天赐良机。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望卿尚有忠汉之心,再四慎之,勿负朕意!”

董承览毕,涕泪交流,一夜寝不能寐,将诏再三观看,却不知朝中官僚,谁是忠奸,纠合何人,束手无策,乃放诏于案上,沈思计策。

不知不觉中,拂晓刚起,董承眼中尽是血丝,尚未有计策。此时,忽有七八人来至府中,门吏急来通报。但那七八人皆是国家重臣,不理门吏,径直入府,门吏拦阻不住,那七八人直到董承书院前。

董承听得脚步声传来,忽被惊醒,魂不附体,手脚慌乱,见密诏在案上,急收之。不一时,有七八人开门而入。董承急视之,正乃伏完、孔融、赵彦、吴硕、吴子兰、种辑、王子服等七人。

董承惊魂未定,那门吏随后而至。孔融凝声争先而道。

“国家正于危难之中,国舅乃汉室至亲,何不举事剿灭奸贼,匡扶汉室!!?”

董承听得双目刹地瞪大,见那门吏脸色剧变,连忙喝道。

“放肆!!!孔公休得胡言,否则必遭杀身之祸!!!”

孔融听言冷哼一声,吴子兰忿然发作,一手抓住身后门吏嘴巴,另一手捏住其项,骤地用力,即时把那门吏捏死。

“你!!!”

董承惊呼,又怕惊扰了府中曹氏眼线,连忙压低声音。王子服凝声又道。

“我等祖宗世食汉禄,岂无忠心?若国舅愿举大事,我等皆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吴将军刚才之举,非有误犯国舅尊威之意,乃是我等之投名状也!”

董承惊疑不定,种揖在侧怒声喝道。

“忠臣不怕死!我等宁可断头,死作汉鬼,亦不愿做国贼!”

此时间,已有董承府中已有数人听得动静,赶来探望。吴硕和吴子兰对视一眼,先是发作,掣刀将那数个仆从,乱刀砍死。董承认得那些人皆是曹氏细作,亦无阻止,目光渐渐变得清澈,两道清泪落下。

“公等之心,我已知也。且先收拾,再随我而来。”

 第八百二十二章 谋算(中)

伏完听言大喜,作揖而道。 / 。)/

“国舅有此心,实乃国家大幸也!”

少时,收拾已毕。董承带领众人来到府中密室,分宾主坐定。董承先是说道。

“适才吴将军杀了曹氏细作数人,迟早被曹氏爪牙得知。如此一来,我等除贼之事,不可不速行之。今我麾下,有忠士五千可用,不知公等可有计策?”

伏完等人早有商议,当即伏完迅疾将计策细细说出。

“国舅不必多虑。我等早有计议。今夜乃老夫七十大寿,圣上愿为老夫在皇宫设宴而庆。即时老夫会宴请曹氏一众重臣饮宴。国舅只托病不来,暗下取兵。那些曹氏爪牙,不知我等举事,定然无备。

到时吴子兰与种揖,会在城东、城南各取其部在城内校场放火。曹兵必然大乱慌促。国舅领兵于皇宫之侧,但见火起,立即引兵入宫,诛杀逆贼!如此大事可济也!”

董承听计大喜,欣喜若狂笑道。

“原来国丈与诸公早有计策,此计大妙。国丈不必多虑,某必定依计行事,除贼安国!!!但兹事体大,一旦事漏,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且恕某多心,还请诸位名画字于绢,以证其心!”

董承边说,边将那写有血密诏的白绢拿出,咬破手指,在背后先名画字。伏完等人面面相觑,齐声而道。

“我等誓杀jiān贼,为国除害,虽死无怨!”

话毕,众人纷纷效仿董承,咬破手指,在白绢上写其名。白绢加上董承,共有八人。董承这才心安,将白绢收起。

计策已定,众人散去,各做准备。

与此同时,在程昱府中大厅。

程昱、曹仁、夏侯惇、曹纯、曹洪、典韦等人共聚一堂。曹洪虎目眯起,冷然而笑。

“丞相丧事未了,那刘协竟敢替伏完那老匹夫大摆寿宴!哼!我看这些人,定是活得不耐烦了!”

曹仁听言,脸sè冷酷,遂即便道。

“子廉休得这般急躁。刘协此人懦弱,如今竟不惜得罪我等,亦要替伏完大设宴席,其中定有yin谋。”

“兄长所言是理。时下丞相大部兵马已至城外十里外候备许久。依我所料,今夜宴席中,必有逆事,当速发急报于丞相。”

曹纯心思细密,凝声而道。夏侯惇、典韦听言,遂将目光望向程昱。程昱脸上挂起一抹淡笑,淡淡而道。

“果如丞相所料,这些人终还按耐不住。诸位不必劳心,昨夜我已派人通报丞相。今晚我等且先赴宴,即时只需如此如此,那些造反之人,便可一举可擒也!”

程昱道出一计,众人听言大喜,遂记在心中。待席散后,各去准备。

就在此时,天sè忽变,仿佛有一场大风暴酝酿待发。洛阳城内,笼罩在一股诡异恐怖的气氛当中。

渐渐地夜sè来临,洛阳皇宫内,车水如龙,朝中百官纷纷进殿。皇宫内一片红彩,奏乐通鸣,甚是热闹。程昱、曹仁等曹氏之人早早便来,坐落于席,伏完亲自接待,孔融、吴硕等人在旁常举杯敬酒,尽是讨好之意。

汉献帝坐于高堂,面无表情,仿佛置身于外,但其实内心却是忐忑不已,忧虑重重。自从汉献帝认识曹cāo起,曹cāo此人诡异多变,难以捉摸。眼下一切如此顺利,反而令汉献帝觉得无比的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