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06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06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后,李世民召见了薛仁贵,火线提拔薛仁贵为游击将军,品级从五品,相当于副局级。

这场雨前薛仁贵还是小兵,这场雨后薛小兵已经不再是薛小兵,而是薛将军。

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又跟薛仁贵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薛仁贵感动地泪流满面。

李世民语重心长地对薛仁贵说(注意,按照《艺术人生》的模式,钢琴该起了):“我手下的将领们都年迈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他们的人。这次远征得到了辽东并不让我欣慰,让我最欣慰的是得到了你!”

一辈子,一句话,足矣!

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薛仁贵留在长安,担任右领军郎将,九年后,他又用自己的举动,赢得了新皇帝李治的心。

永徽五年闰五月三日夜,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凶猛的洪水涌向万年宫的玄武门,一时间守门的士兵四处逃生,而薛仁贵却定在原地,没有走。

皇帝李治此时正在万年宫的寝宫中熟睡。

薛仁贵大喝一声:“哪有天子遭难,皇家卫士却怕死四散逃窜的!”

薛仁贵奋力登上玄武门上的横梁,扯着嗓子向皇帝呼号报警,熟睡的李治被惊醒后,慌乱地跑到地势高处躲避,而就在李治转移后不久,他睡觉的寝宫即被淹没。

事后,李治派人对薛仁贵说了一句话:“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

一句话,没有你,皇帝就到水里喂王八了。

为了表示对薛仁贵的感谢,李治钦赐薛仁贵御马一匹:从此之后,你就是朕的宝马良驹。

三年后,在苏定方即将对西突厥发起第三次远征之际,薛仁贵给皇帝李治上了一封奏疏:

西突厥泥孰部落酋长向来不服阿史那贺鲁,为此阿史那贺鲁发兵攻打泥孰部,并俘虏了酋长的妻子儿女。此次我军远征西突厥攻打其各部落,如果俘虏了泥孰部酋长的妻子儿女,不妨把他们送还给泥孰部酋长,这样泥孰部就会感受到大唐的恩德,百姓也会知道阿史那贺鲁是贼,一定会愿意为大唐牺牲,全力以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三国时马谡的建议,就这样被薛仁贵移植到了西突厥身上。

李治看罢,心中颇多感慨,看来这个薛仁贵确实不是一个凡人,在将来某一天,这个人将派上大用场。





第二十六章 灭国西突厥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六十五岁的苏定方迎来了一场巅峰之战,他率领唐军对西突厥进行了第三次远征,在现在中亚额尔齐斯河,苏定方与阿史那贺鲁不期而遇。

阿史那贺鲁率领十姓部落联军共计十万人,苏定方率领远征军以及回纥部落军总计一万余人。

敌我兵力比,十比一,平均十个西突厥士兵对付一个唐兵,这仗还用打吗?

阿史那贺鲁没有把苏定方的一万人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只需要一次冲锋,唐军就会土崩瓦解,他一挥手,十万联军向唐军逼了过去。

苏定方不慌不忙,他指挥着唐军按部就班地布好了阵势,步兵列阵于平地的南端,长矛插地,密密麻麻排列,矛尖一律对外,骑兵列阵于平地的北端,由苏定方亲自率领。

阿史那贺鲁可能没见识过长矛阵,他没有把苏定方的长矛阵放在眼里,于是便驱动了西突厥骑兵向唐军的长矛阵冲来。

第一次冲锋,失败了;

第二次冲锋,失败了;

第三次冲锋,还是失败了。

这时阿史那贺鲁才意识到,苏定方的长矛阵不是摆设,那矛尖是真扎人。

就在阿史那贺鲁开动脑筋想对策的时候,他发现苏定方的长矛阵打开了一条大大的口子,还没有看明白时,苏定方的骑兵部队就已经向阿史那贺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双方已经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阿史那贺鲁三次冲锋失败,士气低落,阵型涣散,而苏定方的骑兵部队已经等待多时,此时已经压抑不住冲杀的心了。

苏定方率领骑兵对阿史那贺鲁进行冲杀,阿史那贺鲁兵败如山倒,被苏定方足足追杀了三十里,连斩带俘虏总计一万余人。

第二天,苏定方整顿部队,继续追击,这时他才发现,阿史那贺鲁的十姓部落联军已经联不起来了,十姓联军开始向唐军投降。

西部五姓部落在五位防区司令的带领下向苏定方投降,东部五姓部落则向忠于唐朝的阿史那步真投降,总之十姓部落不再给阿史那贺鲁打工,阿史那贺鲁从十万兵马元帅,摇身一变成了孤家寡人。

人心散了,阿史那贺鲁只能单人匹马逃命,令他欣慰的是,还有几百个忠于他的骑兵,还不算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果按照以前的远征标准,到此时苏定方就可以宣布得胜回朝了,然而他却并不准备收手,他还要继续追杀下去。

苏定方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追杀阿史那贺鲁,一路由自己带领,按原计划向前推进,沿途收服西突厥的各部落。

天公再次不作美,下起了漫天大雪,平地雪深竟然达到两尺。

下雪了,别追了,等天好了再追吧!

苏定方摇了摇头,不,越是下雪,越要追,等天晴了,他早就跑远了。

漫天飞雪中,苏定方率领着自己这一路大军踏雪而行,不断推进,日夜不停,一直挺进到博尔塔拉河,这里距离阿史那贺鲁的大营还有二百里,那里有阿史那贺鲁最后的家当。

苏定方整顿队伍,列阵出发,此时的阿史那贺鲁还陶醉于大雪之中,他以为苏定方一定不会在冰天雪地里出兵,所以他不做防备,而是享受生活,率领人马在雪地上打猎。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阿史那贺鲁一定没有读过中国的兵法,他不知道中国的兵法如此玄妙,也不知道那个叫苏定方的人竟然会如此执着。

等到苏定方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现身时,阿史那贺鲁傻眼了,赶忙催动马匹开始逃命。

这次长途奔袭让阿史那贺鲁赔大了,除了把儿子和女婿带出来之外,剩下的什么都没带出来,只能两手空空奔向石国(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但愿那里能有他的藏身之所。

到了这个时候,苏定方倒不着急了,他一方面命令副将萧嗣业继续追赶,一方面在西突厥境内进行安抚,迅速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

等安抚的差不多了,苏定方才班师回朝,还剩下点收尾工作,就让萧嗣业完成吧。

如同丧家之犬的阿史那贺鲁一路跑到了石国西北的苏咄城,这时人困马乏,筋疲力尽,即便人挺得住,马也已经挺不住了。

还是到苏咄城里买几匹马吧!

如果阿史那贺鲁能够预知未来,估计他宁愿自己步行累死,也会放弃这次买马计划的。

在苏咄城外,阿史那贺鲁见到了城主伊沮贵族,伊沮贵族不仅给阿史那贺鲁带来了酒肉,还盛情邀请阿史那贺鲁进城休整。

本来阿史那贺鲁还保持着警惕,可是架不住城主的热情,还是跟着城主进了苏咄城。

接下来,关门,放狗!

等到苏定方的副将萧嗣业赶到石国时,阿史那贺鲁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时了,苏咄城主将他捆成了粽子然后送到了这里,是死是活,全听唐朝发落。

萧嗣业笑纳了石国的礼物,押送着阿史那贺鲁回到了长安,阿史那贺鲁的西突厥就此灭国。

需要说明的是,东突厥、西突厥这些国家其实是松散的联邦体制,我们所说的灭国其实指的是突厥大可汗的王庭被捣毁,这一届上层政府被推翻,而其加盟的各部落其实受影响不大,所不同的是,以前听命于大可汗,在这之后,就要听命于唐朝委任的新可汗了。

这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李治将西突厥原来的土地一分为二,分设两个都护府,一个位于今天咸海及伊塞克湖之间,一个位于今天巴尔喀什湖与伊犁河之间,两个都护府分别由效忠于唐朝的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负责。

从此,阿史那贺鲁那个与唐朝作对的西突厥汗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忠于唐朝的都护府,这是苏定方写进史册的第一项重大功绩,后面还有两个。

一年后,阿史那贺鲁被押往长安,李治在李世民的昭陵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鉴于阿史那贺鲁有悔过表现,李治饶其不死,于长安城内安置。

然而不久之后,阿史那贺鲁还是死了憋屈死了。

在他死后,他被李治安葬,墓的邻居是东突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也是憋屈死的。





第二十七章 再建奇功


显庆二年的远征让苏定方功成名就,战后他被擢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品级正三品,正部级,封邢国公。

这一年苏定方六十五岁了。

六十五岁本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然而苏定方还不准备退休,因为还有仗等着他打。

两年后,战事又起。

思结部落(蒙古国巴彦洪格尔市)司令都曼率领疏勒、朱俱波、葱岭三国背叛唐朝,并向忠于唐朝的于阗王国(新疆和田市)发动了攻击。

六十七岁的苏定方又有仗打了,他被委任为安抚特使,前去平叛。

等苏定方大军抵达业叶水之后,都曼见势不妙,退保马头川。

马头川具体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已不可考,我们只知道,在这里,有一个叫苏定方的唐朝名将把反叛的都曼逼得无路可走。

都曼听说过苏定方行兵很快,但没想到他行兵那么快。

苏定方从远征军中跳出了精锐步兵一万、骑兵三千,然后亲自带领在这一万三千人,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里。

24小时之后,苏定方兵临马头川城下,都曼傻眼了。

都曼硬着头皮出战,没一会儿功夫就被苏定方打回到城内,而此后不久,苏定方的后续人马陆续抵达,远征军将马头川城团团围住。

想出城?

除非你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都曼没有隐形的翅膀,只能选择投降,他的叛乱,刚开头就结了尾。

至此,葱岭以西全部平定,功劳最大的非苏定方莫属。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苏定方在东都洛阳向皇帝李治献俘,俘虏就是那个自缚投降的都曼。

司法官员要求按照惯例将反叛的都曼诛杀,这时苏定方说话了,“我曾经承诺过他不死,因此他才出城投降,希望陛下能饶他不死。”

李治看着六十八岁的苏定方,郑重地点了点头,“好,我就违反一次法律,饶他不死,以成全你的承诺!”

六十三岁之前,苏定方闲人一个,六十三岁之后,大唐王朝没有谁比苏定方更忙。

显庆五年正月,苏定方刚刚向皇帝李治献过战俘,两个月后,任务又来了,百济又不消停了,还得准备出兵百济。

当时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岛的形势是这样的:高句丽最强,占有辽东半岛以及今天的朝鲜;新罗次之,占有今天韩国版图的东部;百济的版图最小,他们占据的是今天韩国的西部。

以版图面积而言,百济没有新罗大,然而百济却接连不断地向新罗发起进攻,侵占新罗的领土,莫非百济头脑发热?

百济不是头脑发热,而是上面有人。

百济的上面,有高句丽撑腰,而新罗的上面其实也有人,给他们撑腰的是唐朝。

新罗把状告到了李治那里,李治便做出部署:苏定方任熊津道总管,率领十万人,水陆并进,出兵百济;新罗国王金春秋任嵎夷道总管,率领新罗兵,对百济进行夹击。

百济的苦日子来了。

苏定方率领十万大军从今天烟台荣成的成山角(民间以前称这里为“天尽头”,近些年为了讨吉利,又称之为“天无尽头”)出发,横渡黄海,直航朝鲜半岛。

百济王国知道苏定方不好惹,因此提前在熊津江口布防,想要阻止苏定方登岸。

一切都是徒劳,苏定方率领大军强行登岸成功,顺便还斩杀了数千百济兵。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苏定方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兵锋直指百济王国王城泗沘城,大军一直推进到距离王城不足三十里的地方。

这时百济王国全国总动员,企图阻挡苏定方进攻的脚步,但一切还是徒劳。苏定方大军势如破竹,在斩杀一万余人后推进到了百济王城的外围。

唐军兵临城下,百济王国内部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保命心切,一路狂奔跑到了北方的边城,苏定方不去理会逃跑的国王,而是挥军层层包围了王城泗沘城。

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留在王城之中的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居然自行宣布继位,随后号令全城百姓一起坚守王城。

国王健在,太子也在,次子却自立为王,这唱的是哪出呢?

自立为王的国王能信任吗?人们产生了怀疑。

太子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也产生了怀疑,他对叔叔扶余泰的自立为王反应更加强烈:爷爷和父亲都在,叔叔就自立为王,就算跟叔叔一起击退唐军,日后还会有我们父子的好果子吃吗?

两害相较取其轻,还是出城投降唐军吧。

随后,扶余文思率领自己的亲信跳出城墙向唐军投降,在他的带动下,跳墙投降的越来越多,扶余泰已经无法控制。

此时苏定方趁乱派兵爬上了王城的城墙,然后将唐军的旗帜插上了城墙的墙头。

扶余泰已经没有了选择,他只能步侄子的后尘,向唐军投降,所不同的是他不需要跳城墙,只需要打开城门。

王城沦陷,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没有了指望,也一并向唐军投降,百济境内所有城池接连打开城门,宣布投降。

百济就此平定,国土纳入唐朝版图。

三个月后,苏定方在东都洛阳向皇帝李治献俘,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向皇帝献俘,象征着他先后征服三个国家,生擒了三位元首。

被苏定方生擒的有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思结部落司令都曼、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三位元首被俘,前后不过三年。

显庆五年,苏定方六十八岁,他六十三岁那年才步入名将行列,仅仅五年,就达到了名将的巅峰。

以征服三国、生擒三元首的战绩,苏定方是可以与李靖、李世勣相提并论一番的。





第二十八章 被遗忘的名将


在平定百济一年后,皇帝李治将重点打击对象锁定在了高句丽,这个高句丽曾经让杨广抱恨终生,也曾经让李世民懊恼不已,现在李治准备啃一啃这根难啃的骨头。

或许是受到不断利好消息的冲击,李治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