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74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74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杀天柱王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天柱王是慕容伏允的宠臣,一旦杀了天柱王,那就等于与慕容伏允公开叫板,贵族们有这个实力和魄力吗?

这个可以有。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愤怒的吐谷浑贵族们决定杀掉天柱王,也决定与慕容伏允决裂,这时他们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新带头人,这个人就是慕容顺。这个憋屈了十几年的前太子正是一个合适人选,他是前太子,他怨恨他的父亲,他更怨恨天柱王,这三个条件集中到一起,慕容顺就是理想的带头人。

渴望出头的慕容顺没做片刻犹豫就同意了贵族们的提议,在贵族们的帮助下干净利落地干掉了天柱王,同时宣布与自己那不着调的父亲决裂,转身向唐朝投降。



在慕容顺宣布投降的同时,他那不着调的父亲慕容伏允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品味一个成语:众叛亲离。

按照慕容伏允原来的规划,他准备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前往于阗王国(今新疆和田),在于阗王国暂住一段时间,等风头过了,再回到故地建国。到那时大不了从头再来呗。

然而规划仅仅是规划,慕容伏允已经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宏大规划了。自从逃进沙漠之后,他的手下就开始了新大逃亡。进入沙漠之前,旗下尚有一千多名骑兵,仅仅十几天的时间,一千多名骑兵已经逃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看起来一心一意的侍从,然而“一心一意”也仅仅是看起来。

慕容伏允自嘲地对自己说:“没事,大不了从头再来!”

侍从们随声附和,“对,从头再来!”

从你的头再来。

走投无路的慕容伏允被左右侍从斩首,他的头成了侍从们邀功的投名状,无形之中也帮助慕容伏允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与过去一刀两断,大不了从头再来。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十八日,李靖上疏李世民:吐谷浑汗国已被大唐征服。

五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诏:特准吐谷浑恢复建国。

打你不是目的,打死你也不是目的,打服你才是目的。

秋后算账

吐谷浑之战尘埃落定,唐朝大军也到了论功行赏、秋后算账的时候。一算账不要紧,几家欢乐几家愁,总体盘算下来,居然是得意的少,失意的多。

这是为什么呢?多数是将领自己作的。

第一个倒霉的是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他的罪名是没有按照规定时间抵达指定地点,坦白的说,李道彦这个罪名一点都不冤,走到这个地步完全是他自己的问题。

李道彦惹祸是因一次不诚信的行动而起。

本来,唐军西征要经过党项部落控制的区域,行军大总管李靖为了集中力量打击吐谷浑就想法设法与党项部落搞好关系。在用重金把党项部落砸晕的同时,顺便请他们为唐朝大军当行军向导,这样就把党项部落拉到了唐军的阵营,增强了唐军的实力。

在金钱的感召下,党项酋长拓跋赤辞来到唐军大营与各位唐军将领焚香盟誓,立下了“亲密合作”的誓言。不过在盟誓之前,拓跋赤辞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们无信无义,我们就封路,让你们过不去。

当时谁也没把这句丑话放在心里,没想到这句丑话居然成真了,这一切都是李道彦惹的祸。

本来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夜宴》葛优如是说),可没想到李道彦居然是个言而无信的人,前几路大军顺利通过党项部落控制的区域,到他这出问题了。

李道彦行军到阔水(四川省松潘县北)时,发现此地牛羊成群,党项部落组织涣散,没有任何防备。看到此情此景,李道彦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居然下令向当地的党项部落发动了进攻,一会的功夫就俘获牛羊数千头,乐得李道彦合不拢嘴!

搭错神经的李道彦没有高兴多久,很快他发现,包括党项部落在内的所有羌人都愤怒了。他们说到做到,居然真的堵住了当地最险要的野狐峡,这下完了,活路变死路了,就算想交过路费也白搭!

而且这还不算完,当初把丑话说在前头的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军对李道彦发起了反击,这一仗李道彦损失惨了。战后一盘点,居然损失几万士兵,最后只能退守松州。到这时,李道彦这一路就得算“自宫”了,没办法,谁让你不讲诚信,发羊贱!

受李道彦连累,左骁卫将军樊兴也无法进军,只能逗留不前,结果手下士兵逃亡很多,仗没打,非战斗性减员接二连三。

贞观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李道彦、樊兴因不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判“死刑减一等”处罚,流放边疆,相当于在边疆地区享受无期徒刑待遇。



同李道彦一样,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甄生同样没有按时抵达指定地点,他倒不是因为跟李道彦一样,而是因为道路艰险,不得已在道路上耽误了时间。

然而战场之上,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作为总司令的李靖自然要对高甄生进行问责。没想到,这一问责让高甄生把对李靖的怨恨埋在了心里。随即高甄生给李世民上了一道险恶无比的奏疏:李靖阴谋叛乱。

玩笑开大了。谋反的玩笑可不能乱开,开这种玩笑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经过组织上的细心调查,随即得出结论:李靖谋反,查无实据。这就意味着李靖无罪,高甄生诬告,而诬告是要付出代价的。

贞观九年八月十七日,高甄生被判“死刑减一等”处罚,流放边疆,享受无期徒刑待遇。这样李道彦、樊兴、高甄生哥仨可以一起在边疆斗地主了。



其实,这三个人的“斗地主”原本可以升级为“一桌麻将”,第四人选就是薛万均。

薛万均出事的原因很简单,两字:嘴贫!

原本薛万均和契苾何力合作挺好,契苾何力不仅帮薛万均解了重围,还和薛万均一道袭击远在突伦川的慕容伏允的御帐。不仅俘虏了慕容伏允的老婆孩,还外加二十万头牛羊,就战果而言绝对是硕果累累。

问题就出在“硕果累累”上了,原来薛万均胃口不错,他想独吞。

恰在此时,李世民派出了慰劳军队的特使,此时不表功,更待何时?

要说薛万均的智商也不高,手段也很简单。居然大嘴一张,就开始为自己表功。总之在特使面前,薛万均把自己“狠狠”的表扬了一通,论调是“劳苦功高,舍我其谁”,总结陈词是“功劳都是我的,有契苾何力什么事呢?”

要命的是,契苾何力就在现场。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不报救命之恩也就罢了,还把所有功劳都划到自己的名下,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程度。

契苾何力焉能咽下这口气,抽出刀就向薛万均劈了过去,幸亏旁边的将领手快,拦了下来,这才避免了薛万均血溅当场。

李世民派出的特使也很官僚,只听信薛万均的“自我表扬”,只看到契苾何力刀劈薛万均,却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结果草草的给李世民上交了一封奏疏:契苾何力刀劈薛万均。这下倒成了契苾何力没理了。

幸好真理越辩越明,在李世民向契苾何力问责时,契苾何力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下争功的薛万均倒霉了。李世民下令:把薛万均官职全部免除,其所有官职转给契苾何力,再让你嘴大!

大嘴薛万均眼看就要跟李道彦、高甄生一道到边疆享受无期徒刑待遇了,契苾何力站了出来,他的一席话挽救了薛万均。

契苾何力说道:“陛下因为我的缘故将薛万均免职,那么非汉人的士兵就会认为陛下重视非汉人将领甚于汉人将领。他们的文化都不高,很有可能就会以讹传讹,而且很有可能就此认为汉人将领都跟薛万均一样,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军中的汉人与非汉人的对立”。

一个卓越的将领一定是有大局观的,契苾何力就属于此类。



此后,薛万均与契苾何力的恩怨被李世民一带而过,对于薛万均不罚,对于契苾何力重赏。

不久,契苾何力奉命驻守玄武门,主政城门防卫大营,另外奉命娶皇族女儿临洮县主为妻。

契苾何力的境遇正验证了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老实人终究不会吃亏。

尾声

几家欢乐,几家忧愁。远征吐谷浑之战终于落下帷幕,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或者得意,或者落寞,但每个人都必须去演完自己分内的戏。

那位憋屈了十六年最终奋起的前太子慕容顺还是没能镇住场子,他可以扮演好一个人质,他可以扮演好一个憋屈的前太子,可是他扮演不好一个可汗。在被立为可汗几个月后,没有根基的慕容顺没能取得吐谷浑贵族们的信服,最终被贵族们安排的杀手刺死,结束了其憋屈的一生。

在慕容顺身后,他的儿子慕容诺曷钵被立为可汗,这是一个更没有根基的人。他的角色是傀儡,他的身后则是为夺权斗的你死我活的高级官员们。

在这种背景下,唐朝的一位名将被推上了前台,这个人就是兵部尚书侯君集。

李世民交给侯君集的任务是率军增援慕容诺曷钵,调停争权的各方,对于不听命令的部落,一个字:打!



侯君集威风凛凛的再次出发,在他的前方是霞光万丈,在他的梦中,是雄兵百万,为将者追求的就是这个境界,不是吗?

也是,也不是。



就在侯君集率军出发的同时,李靖悄悄地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此闭门谢客。闲杂人等一律免进,即便是亲戚,也不轻易相见。于是在长安闹市之中,李靖自己“与世隔绝”。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的话,李靖读懂了,侯君集要么根本没读过,要么根本没读懂。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李靖与侯君集的画像一起挂上了凌烟阁,与他们一起享受凌烟阁画像的总计二十四人。

仅仅两个月后,侯君集被控与太子李承乾一起谋反,伏诛。

六年后,李靖于家中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九岁,陵墓规模比肩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



福兮祸兮,皆有因果,归根结底,未尝没有科学道理。





第八章 来来往往


长孙皇后

如果论及中国大历史中皇后的贤良淑德,长孙皇后可以排进前三名,究其原因,是他的丈夫李世民名声很好,那么作为妻子的长孙皇后名声不可能不好,况且长孙皇后确实很会管理,也很会做人。

后世的人熟悉长孙皇后的声名,很有可能是从一则小故事开始。

这则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之后,脸色非常难看。长孙皇后问及原因,李世民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闻听此言,长孙皇后换上了正式场合穿着的衣服,非常正式地向李世民表示祝贺。长孙皇后说:“妾闻君明臣直,现在皇帝有魏征这样敢直言的大臣,不正说明皇帝贤明吗?因此臣妾向皇帝表示祝贺!”

小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听了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的气消了,从此更加信任魏征。



也不知道是哪个败家编剧编的这种蹩脚小故事,把政治想的太简单了。把李世民想的太简单了,君临天下者,如果如此冲动,如此浅薄,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事实上,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魏征,他俩都是在演戏。他们是彼此的陪衬,没有李世民,魏征的形象无法高大;没有魏征,李世民的形象也无法丰满。两个人就是为彼此而生,为彼此而演,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

至于长孙皇后,她也是在演戏,也是在扮演角色。难得的是,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角色定位:配合皇帝,维护皇帝的权威。不像其他皇后,要么智商不够把戏演砸了,要么智商太高,把皇帝的戏份都给抢了。而长孙皇后牢牢守住了自己的角色,她的法宝只有一个:本分。



关于长孙皇后,先进事迹太多了。

仁慈孝顺,节俭朴素,喜爱读书。献计献策,利国利民,保护宫女,爱护非亲生子女,降低自己生活标准,严格要求亲生子女,等等,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在于两个字:本分,皇后的本分。

如果说皇帝是天下男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那么皇后也是天下女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当皇帝难,当皇后更难。打一个最通俗的比喻,当皇后就是要与一群美女分享一个优秀男人,在分享的过程中,既要表现大度,又要牢牢抓住这个男人的心,你想想有多难。

长孙皇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幸好,她聪明,她很会做人,于是给世人留下贤良淑德,与世无争的名声。

长孙皇后真的贤淑良德,与世无争吗?

当然不是,不争怎么当皇后呢?不争怎么能把皇权牢牢地留在长孙一脉呢?

长孙皇后也争,也争的厉害,她的法宝是“不争”。



糊涂了吧,为什么争权的法宝是“不争”呢?因为这个“不争”是看起来的。

长孙皇后不为自己争医药和膳食费用,反而主动降低标准。对皇帝的其他妃嫔关爱有加,动辄倒贴,给人印象:不争;

太子李承乾的乳娘请求增加太子宫的各种配备,说白了是帮太子要待遇。按理说这种事情亲娘应该比乳娘更上心,然而申请到了长孙皇后这里,冷冷的一句话就给打发了,“身为太子的,在意的应该是国家大事,哪里有心思去理会生活器具的好坏了。”对亲儿子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无忌位高权重,长孙皇后多次要求李世民解除长孙无忌职务,免得恩宠太盛,滋生长孙一脉的骄气,对自己兄弟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委托房玄龄向李世民请求大赦天下,以祈求长孙皇后延年益寿。结果这个人性化建议也被长孙皇后否决了,“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个妇人让皇上大动干戈?你要是这样做的话,我还不如赶快死了。”对自己也这么狠,也是不争。

然而,老子有一句名言: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争。

不争,其实是为了争。为什么争?为未来的皇权而争。



当然,在长孙皇后“争”的同时,她对李世民的爱也是真挚的。对于李世民,她始终保持一颗忠心,甚至随身携带毒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