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145章

一世富贵-第145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水之隔,对面就是甲峒,算是明刀明枪地对上了。

    同时,又令张荣带所部乡兵进驻思明州,也就是改名后的宁明镇,全力修建到凭祥峒的大道。一旦道路修通,则把新建的渌州永平寨废弃,所有兵马进驻凭祥峒,进逼门州。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渌州那里虽然靠前,但山多溪流也多,大队人马行动起来极为不便,路也难修,只适合小队马帮通行。先期在那里建寨,是引动甲峒的兵马过去对峙,乘虚进入门州。

    宋朝时候对那里的地形还不是太清楚,加上人口分布的关系,与交趾的贸易是通过渌州的,走私的马队大多都从那里经过。后来思明州的寨址废弃,神宗时候重建永平寨,也是建在渌州,两国博易场也是建在那里。

    徐平有前世记忆,凭祥和谅山这两个地名实在是记忆深刻,便舍弃了渌州而把道路改到凭祥峒,占住凭祥峒再图谋门州。

    与此同时,高大全带着他那一指挥乡兵抢修从罗白到迁隆的路,这条大路一旦修通,左江道再无大事,徐平就完全腾出手来了。

    广源州用了火药,明白宣示了黄玮和黄师宓兄弟在那里,甲峒则扣住了阿申,拒不交还。徐平希望自己在剩下的岭南任期内,能够平定广源州,打掉甲峒,不是为朝廷做什么,而是对自己身边的人有个交待。

    天圣十年初,邕州与周边的两个势力局势一下紧张起来。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二月,寒风已经远去,邕州到了暮春时节。

    岑大郎带着儿子大贵最终在太平县安下家来,并且凭着手艺应募进了蔗糖务。同提举韩综还特意接见了他,告诉他只要干满一年,周围的人满意,就给他补个伎术官的差事,虽然只是吏人,却从此吃上皇家饭,一辈子安稳了。

    作为兼职的医生,岑大郎每月的工钱也比别人高,到了一千六百足文,爷俩吃喝不愁,过上了他在大山里时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岑大郎给儿子大贵换上了新衣,穿上了新鞋,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岑大郎左手提了一只鸡,右手提了一对鱼,带着儿子出了门。

    大贵拉着阿爹的手,蹦蹦跳跳地走着,踢飞了路上一块小石头,口中道:“阿爹,穿着鞋走路果然舒服,也不怕石头硌脚了!”

    岑大郎点头:“是哟,我们这些下等人也能穿鞋了。”

    大贵又问:“阿爹,你为什么送我去学堂?什么是学堂?”

    “学堂是念书认字的地方,有先生教哟。你书读得好了,也能跟提举司里的官人一样出去做官,到天下去转一转。”

    “我们蛮人也能做官?”

    “是哟,提举司的官人说只要你能进京,只要能考中了进士,就能做官了。从此骑马穿官袍,不跟阿爹一样了。”

    “嘻,那么阿爹我能不能做到韦知州那么大的官?以前在他家里,我只能吃他家小衙内的剩饭,还感激得不得了呢!以后我再也不吃人家的剩饭了。”

    “韦知州是个什么官哟,官人面前连个坐位都没有。你只要中了进士,就可以做段知县那样的官了。”

    “好厉害!进士是什么啊?”

    “哪个知道,进了学堂自然会有先生教你。”

    父子两个一路说着,一路走向蔗糖务的学堂。

    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不过这个年代还不普遍,邕州的州学就是徐平建起来的,太平县的县学还在建设当中。蔗糖务管下数万人,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学堂,徐平一手建立,一手定的章程。

    凡是蔗糖务的子弟,不论汉蛮,都可以入学,每年学费二百文,伙食自理。不免学费,是因为这个年代免费入学不太现实,也容易让家长轻视了这个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至于族别身份,哪怕是蛮人,只要真地念过了书,也会自然而然地转化过来,拥护中央王权。至于历史上几年之后发生的区希范事件,那个所谓进士水得没边,就像还有人称侬智高也中过进士一样,整个广南西路这几年才几个进士?就是过了发解试参加过礼部试的都能回来授官,怎么可能冷落了他们。

    徐平现在都没听说过区希范,就是冯伸己也从来没有提起,想来是没什么印象的,大约只是一个当地世传大族。从真宗朝起,宜州邕州地区的蛮族与外界接触一下多了起来,朝廷在这里势力又薄弱,有心人便看上了岭南这里的空虚,区希范如此,侬智高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冯伸己遇上区希范这种狠人,也只是他倒霉罢了,有徐平在,他的命运早已改变。

    实际上自括丁法真正实行,徐平头痛的就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数量众多的底层蛮人原来根本没有姓,现在列入编户,就要有姓有名。

    这些人新取的姓中,徐姓是第一大姓,赵姓第二,刘姓第三,后边才是传统的黄、韦、侬、周等姓。徐姓来自徐平,赵姓来自当今天子,刘姓则来自于刘小妹。把国姓压一头,徐平头都大了,使尽各种手段,让手下的汉官分散各地教谕劝导,让姓徐的改随这些人姓,才算使徐姓排在了赵姓后面。

    岑大郎有姓,还是因为他祖上是个小头目,后来被江州吞并,自己成了韦家的奴仆,姓却继承了下来。

    大贵随着父亲,一路到了学堂所在的小溪边。

    迎面走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与大贵差不多年纪的小孩,男孩在前面蹦蹦跳跳,女孩低头走在后面。男孩又跑又跳,比小女孩的步伐快得多,但他转来转去,却总是在女孩的身边。

    男孩和女孩都背着土布做的书包,样式当然来自徐平的创意,在他前世是土得不能再土的翻布口袋,这年代却一下流行开来,不但上学的孩子背,甚至开始有人赶集市也背着装东西,跟褡裢比着显得新奇。男孩除了背着的书包,手里还提了一个小布口袋。

    大贵眼馋,一直盯着不停地看。

    岑大郎叹了口气,家里没个女人,做不来这些针线活,倒是委屈了儿子。

    对面过来的男孩跑过来,上下打量大贵,看了看岑大郎提着的鸡鱼,问大贵:“你是新进学堂的吗?叫什么名字?”

    “我叫大贵,你叫什么?”

    “我叫铁锤。”铁锤又指了指跟上来的女孩,“她叫巧娘。”

    大贵好奇地问道:“女孩也可以上学吗?”

    “我们提举司的学堂就可以,可惜只能读到十岁。”

    大贵看看巧娘,见她低着头不说话,便不好说什么,依然问铁锤:“你提着小袋子做什么?不是书都放书包里吗?”

    铁锤笑着把小布袋扬起来:“这里面是石子啊!原来你不知道吗,学堂旁边有提举司里的人收小石子,拿去修路用,可以换钱的!”

    “原来还有这种事?”

    大贵一脸好奇,原来小石头还可以卖钱,这里真是个好玩的地方。

    大贵和铁锤一问一答的时候,从远方传来马骑声,他们一起转过头去看。

    只见远处有人骑着马过来,不急不缓,行过路边正盛开着的桃花树下,身上落满了花瓣。

    马上的人风尘仆仆,满是沧桑,应该是行了很远的路。马鞍的左边挂了一把长剑,右边则是一支铁锏,原来是个习武的人。

    见了站在路口的几个人,马上的人叉手行礼:“在下开封府桑怿,敢问提举司衙门怎么走?”

    (注:区希范历史上景祐五年起事,距书中时间还有六年,历史上那个时候冯伸己又从邕州调到了宜州,正好赶上,书中的历史线已经改变。)
………………………………

第107章 再见已非当年

阳光很好,晒的世间的一切都暖洋洋的。春风带着粉红的桃花瓣,在阳光中轻轻飘过,洒在绿油油的草地上。

    徐平搬了交椅,坐在提举司后衙的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看着手中的两件文牍。高大全那边修路比较顺利,能够给他捣乱的势力已经被清扫一空,在他的身后蔗糖务开始沿路布置新的蔗田。张荣那里就有些曲折,占了这家的田,挖了那家的坟,多如牛毛的小蛮酋各种借口都冒了出来,总之就是不给钱不行,给了钱才好商量着路从他们那里过。

    永平寨治下很多地方括丁法还是试行,虽然有了上思州的例子,那里并没有人跳出来反对新法,但他们心里不顺,提举司在那里就诸事不顺。

    这种时候绥靖收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强行压制也容易引起地方不稳,这个敏感时候徐平也不想与交趾交界的地方出意外,一时拿不定主意。

    正在这时,一个兵士进来禀报:“官人,门外来了一个客人,说是自开封府来的,听口音与官人差不多,当是不假。官人见是不见?”

    徐平没有抬头:“难得家乡来人,让他进来吧。对了,说没说叫什么名字?”徐平好坏也是一方大员了,偶尔也有家乡人投到他这里。

    兵士道:“说是叫——桑怿!”

    “哦——”徐平漫口应了一句,突然想起,一下站起身来,“快快前面带路,这是我多年前的故人,要亲自应接才是!”

    兵士吓了一跳,邕州这个边远地方,能够让徐平亲自迎出门去的人可是不多,刚才看那人一副落魄样子,没想到真与提举官人有旧,幸亏没有怠慢。

    随着兵士出了提举司衙门,徐平一眼看见牵马站着的桑怿,满身风尘,容貌虽然与数年之前比没什么变化,整个人的气质却多了一分沧桑。

    快步上前一下抓住桑怿肩膀,徐平惊喜道:“哥哥,你怎么来了这里?”

    桑怿摇了摇头,叹口气:“我这两年混得落魄,北方呆着也没意思,便来这里投奔你来了,托你带挈着博一个前程。”

    “我们两人,哥哥何必说这种话?”徐平一边说着,一边拉住桑怿的手,“走,我们到衙门里面说话,这些年我却是时常想起你!”

    兵士过来接过桑怿的马缰,牵到提举司的马厩里。

    桑怿抬头看看提举司衙门高大的大门,叹了口气:“倒是没想到不过数年时间,你在邕州挣扎到了这个地步。”

    徐平看出来桑怿这几年官场不如意,也不多说,拉着他回到衙门里。

    到了花厅,兵士来上了茶,徐平让过,问桑怿:“哥哥见谅,我问得直,你实话对我说,怎么突然间来我这里?”

    “唉,说起来还是怪我自己性子太拗。自几年前我蒙贵人赏识,补了卫南县尉,到了去年一任任满,改了陕县县尉。不成想到了三班院换告身,却被个小吏勒索,非要我出五十两白银给他,给我带上阁门祇候。我如何理他?结果竟然让我在京城等了几个月,告身就是换不下来。最后我看三班院那里榜上有邕州左江道兵马巡检的职事,无人指射,想起兄弟你在这里,干脆那陕县县尉也不做了,指射这职事。邕州这个地方偏处岭南,京城里哪个愿来?倒是再没什么波折,三班院里取了告身,来这里找你。”

    徐平听了,也跟着叹气,安慰桑怿:“来这里也好,虽然地方是苦了一点,不过这几年已经好了很多。再说这里做上一任,将来升迁也容易。”

    宋朝官少吏多,而且官员的任期大多不长,很多官员对公务不熟悉,必须依靠老吏才能不出差子,导致有的部门吏人权限极大。碰上吏人刁难,官员有时候也无可奈何,称官场为“公人世界”。

    官员选任磨勘,京朝官归审官院,选人归流内铨,武臣小使臣以下归三班院,大使臣以上归枢密院。相对来说,审官院的吏人最为收敛,因为到这里来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发迹,再是一手遮天的吏员在中高级文官面前就是一只手就能摁死的苍蝇。三班院的吏人最嚣张,小使臣这种等级的武官除非逆天,一辈子也没什么出息,当然随便拿捏。

    徐平当年被派来邕州,去问了一句就被吓回来,那是他没有经验,实际上真舍得下力气花钱未必不能改派。

    桑怿只是武臣序列的小使臣,三班院里的吏人可不那么好说话。找对了人给够了钱,那就一切好说,事情办得又快又好,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那个经手吏人答应的阁门祇候,带上了以后升官就快。如果不给够钱,那事情就难办了,桑怿等几个月还是好的,成年等在汴梁城里的也大有人在。

    低级武官本俸微薄,没了职务上的补贴,京城里物价又贵,沦落在那里待选的低级官员,如果本来家里就穷,那就有的沿街讨饭,有的甚至让妻子女儿出去倚门卖笑。说起了夸张,京城里的百姓可是见怪不怪。

    这种事情落到自己身上,那可真是上告无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告上下查下来,经手的吏人一切合法合规,三班院又不是为哪个人开的,积压的公文成千上万,凭什么先给你办?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徐平长在汴梁城里,这些事情当然清楚,听了桑怿说起,只能跟着叹气。

    远道而来,桑怿不想让气氛因为自己闹得这么沉闷,对徐平道:“不说这些丧气事了,我在京城里听说你这几年升迁倒是顺利,现在本官是什么?”

    “今年刚升了屯田员外郎,踏上了员外郎这条通天梯。”

    桑怿笑道:“兄弟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觉得屯田员外郎是开头,对很多人来说可是一辈子都爬不到的位子。”

    徐平也笑,自己今年不过刚刚二十三岁,上路就已经了不起了,再去感叹前路漫长就有些矫情了。

    说起来屯田员外郎这职务,徐平前世还有印象,甚至觉得挺威风的。课本上学宋词,讲到柳永的时候就说他最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人称为柳屯田。

    到了这个世界轮到自己头上才知道,这职务才刚刚上路。

    宋朝中级文官,由员外郎到郎中,一步一步能够踏出去,从此就野鸡变凤凰,在朝廷里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员外郎不过七品,郎中六品,再进一步五品以上就是高官,没有特殊的缘由,循资升迁的路郎中就是尽头。但这员外郎、郎中的路途,却漫长的令人绝望。哪怕是一般的官员,这过程中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