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77章

一世富贵-第77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控,整个国家财政都在崩溃边缘徘徊。

    宋朝地方官员的考核,知州首重司法,无冤狱为基本追求,如果能够平反冤案使五人以上活命,就可以官升一阶。而通判则首重财赋,要求上供钱粮能够及时交上,司法民政是次一等的考核目标。

    徐平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当然也希望尽快升官,便要在财政收入上想办法。邕州这个地方赋税极低,上供财物仅是意思一下而已,需要与周围好几个州合起来才值得往京城运输一趟。实际上整个广南西路,是宋朝除了战争时期的边疆地区之外,惟一养活不了自己的地方,常年要从两湖输入百万贯左右的钱物才能维持,徐平要想获得政绩实现本地财政平衡是第一要务。

    招揽户口开垦荒田先放一边去,赋税又不会增加,人口增加的好处知州拿大头,以曹克明的态度,徐平没心情伺候他。看来还是要在工商业上想办法了,徐平首先想到的就是酿白酒。邕州瘴气重,按后世经验应该是白酒的理想销售地区,多少年后山区少数民族还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不知不觉,徐平胡思乱想这些的时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通判厅里点起了几枝大蜡烛,准备挑灯继续办公。

    李孔目走上前来恭声道:“上官,准备开饭了。”

    徐平哦了一声,站起身来但个懒腰,走出了厅门。

    院子里,秀秀和高大全带着几个兵士正在给一众加班的公吏打饭,这是徐平按他前世的习惯建了个小食堂,伙食费他自己掏腰包。因为与曹克明斗气,徐平这些日子不从公使库支钱,这些加班补助便也落在了自己身上。当然他也可以让公吏自己回去找地方吃饭,吃过了再来上班,那就不如现在这样花几个小钱笼络人心了。

    公吏们打过了饭,徐平才在一边树下的石桌上坐下,秀秀端了两个小菜上来,都是本地的特色,旁边还有一小壶酒。

    吃着饭,徐平问秀秀:“怎么样,这些日子还过得惯?”

    “也还好,各色瓜果换着花样天天也吃不完。就是每天买菜要出城,实在是累死个人。”

    徐平好奇地问道:“以前在京城里,你和苏儿两个满城跑着玩,也没听见喊累。邕州城比京城不知小了多少,怎么就受不了辛苦了?这些年你养得娇了,干一点活就挑三拣四。”

    秀秀嘟着嘴道:“才不是!京城里出去玩有油壁车啊,这里什么都没有,连头驴都雇不到!”

    徐平听了只是摇头。中国的公交车出现在唐代,到了宋朝大城市里已经很常见,使用的是油壁车,东京城里最多。到了南宋的时候,公交车的制度就很完备了,逛街访友都很方便。

    邕州是个小地方,从人口规模说起来,此时邕州管的也就相当于徐平前世的一个镇,下面几个县就相当于大村子而已,当然不会有公交车存在。

    秀秀报怨几句,等徐平吃罢了,收拾了餐具自己回去。

    其余公吏吃过了饭,拿着自己的大碗蹲在通判厅院子里的大缸边洗碗,低声说着闲话,倒真有了徐平前世小机关的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是最容易接受后世思想的,尤其官吏,专业化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一些习惯便与后世相似。

    休息一会,徐平道:“时候不早了,大家进去再忙上一两个时辰。王漕使要不了两天就到邕州,大家受累,赶在这之前把账籍整理清楚。”

    这样忙忙碌碌的日子一直到了腊月二十八这一天,王惟正巡视过了柳州、象州、宾州,终于到了邕州城。

    公使库里只剩下五十多贯钱,迎接王惟正的酒钱都不够。万般无耐,曹克明再次亲笔写下了一张字据,自己在上面签字画押,让徐平和周天行两个联署了,又从军资库借支了五百贯。

    钱是英雄胆,这两次磨下来,曹克明见了徐平就低头敛眉,再没前几天的气势了。徐平也不难为他,在借据上注明借支理由,加注等来年公使钱拨下来优先偿还军资库,便签名让军资库的干办官支了钱出来。

    抬头不见低头见,徐平没必要与曹克明彻底闹翻,只要抓紧财权,让他在自己面前不能大声说话就够了。

    因为心里有了芥蒂,邕州的知州和通判两人除了公事老死不相往来,好在也没闹出其它矛盾,下面的官吏除了多跑几次腿,也不受影响。

    邕州城里没有转运使办公的地方,曹克明和徐平带着一众僚佐出城迎接之后,便在驿馆安置来,摆开迎接宴席。

    转运使随从数百人,五百多贯钱的接待水准显得极为寒酸,虽然不至于像徐平的接风宴那么难看,在各州里肯定也是最丢脸的了。

    好在王惟正并没说什么,酒喝过了三巡,把曹克明和徐平两人叫到了小花厅里,落坐之后,让兵士去泡茶。

    见曹克明和徐平两人各自正襟危坐,好像不认识对方一样,王惟正就觉出了一些异样。知州和通判哪怕平时有些小矛盾,见转运使的关键时刻也会放下争执,互相帮扶以求过关,这两人却好像不是这样。

    上来茶后,王惟正喝了一口,漫不经心地徐平:“云行,来邕州也有一段时间了,觉得如何?”

    徐平面色平静,从容答道:“下官初次出仕,万事不懂,这些日子都在检点账籍,无心他顾,除了忙一些,也没什么。”

    “哦,那与曹知州相处得怎么样啊?”

    王惟正好像是随口提起,随随便便地问道。

    曹克明一下紧张起来,他也担心徐平这个时候告他的状。从监察知州的角度来说,这两个人是一伙的,不由他不重视。

    徐平沉声道:“曹知州是老臣,久历边疆,熟悉蛮事,下官懵懂,只是在一边小心学着。”

    王惟正点了点头:“你还年轻,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说完,又问曹克明:“知州认为徐通判怎么样?”

    曹克明僵了一下,才道:“徐通判公事上用心,只是相处时间太短,其他却说不上来。”

    王惟正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大家聚在一起,说的都是场面话,真正要了解还是要私下里各个约谈,他现在只是大致了解一下双方的关系罢了。虽然都是场面话,内容无关紧要,细节却也能显示一些内心的想法。

    问完这些,便说起正事。

    “我来去匆忙,又赶上年节,巡视只是走马观花罢了,还是要多听你们讲。现在邕州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听见王惟正问起这个,曹克明急忙道:“州里公使库已经空了,不瞒漕使,今日酒筵都是我从军资库借的钱!漕使务必从其它州军调拨几千贯过来,不然我们都揭不开锅了!”

    听见一张嘴就要钱,王惟正的面色不好看起来。

    曹克明急忙加了一句:“徐通判来了这么些日子,到时的赠钱也还没有着落,州里的公使钱实在是一文都拿不出来了!”

    王惟正沉声道:“各州公使钱都有定数,人人哭穷,我到哪里找钱去?”

    曹克明道:“其它州军怎么比得了邕州?自今年已来,交趾对边境各州多有冠略,往来交涉费钱物不少。再者听说交趾国王最近身体不好,各领兵王子对王位都是虎视眈眈,本官坐镇邕州,岂能不闻不问?派人探听消息,便少不了赏钱。这些处处都要钱,邕州一地怎么能够支撑?”
………………………………

第10章 生财之道

茅滩江自东北而来,到了邕州城外一分为二,围着邕州城转上一圈,便就汇到了郁江里。这绕城的江水便是邕州的城壕,茅滩江与郁江汇合的地方,就成了邕州的码头。四方的珍奇杂货都涌到这码头来,装上船直下广州。

    虽然已经是冬天,码头边的杨柳却依然是翠绿如滴,随着江边的微风轻拂着江岸。已临近上元节,路两边三三两两的挂上了灯,照着来去匆匆的行人的脸庞,忽明忽暗,仿如梦幻一般。

    水门里面,离城墙不远,就是邕州最大的酒楼望江楼。楼分两层,拔地而起,飞檐斗拱,在小小的邕州城里显得鹤立鸡群。站在楼上,越过城墙,恰好可以看见外面郁江的迷人风光。

    望江楼的二楼,一个临窗的小阁子里,徐平和王惟正相对而坐,面前几个时令小菜,一壶酒。

    “今年不太平啊!”

    看着夜色,王惟正低声叹道,话语里满是无耐。

    徐平随口附和:“是啊,自年前起,交趾翊圣王不断侵略边境,抢掠财物和人口。曹知州派人交涉,他们左右推托,就是不放还。照这样发展下去,如果朝廷没有雷霆手段,早晚酿成大祸。”

    徐平早已打探得清楚,此时侬智高这个人还不知道在哪里,但侬姓在广源州势力已经不小,早晚都要出事。侬智高叛乱正是发生在仁宗年间,不过西北党项还没生事,战乱中成长起来的狄青也不知道在哪里当兵,被狄青平掉的侬智高叛乱估计还得等几十年,这几年估计还是安全的。所以徐平并不怎么担心,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对面的王惟正听了却只有苦笑:“雷霆手段?现在广西要兵没兵,要粮没粮,朝廷每每都是要我们息事宁人,哪里来雷霆手段?境中两千多禁军,赡养还要仰赖他路,只要不出事就好了。”

    “这些不是下官操心的,反正有曹知州。”

    徐平漫不在乎地道。曹克明是见过大世面的,这点风波想必还应付得来。

    “靠曹知州,他手里也得有钱啊!”

    说来说去,王惟正又转到了钱上来。现在形势紧张,王惟正也不敢放任邕州不管,终究是答应把邕州公使钱的缺口补上。转运使手里并不掌握钱粮,他只能从其它州那里调拨。桂州、柳州、象州、贵州、浔州、梧州和郁林州等七个州一共凑了三千八百贯,陆陆续续开始向邕州发送。这在转运使平衡本路财政的职权之内,拨钱出来的州虽然不满,还是要照做。

    有了钱曹克明便活了过来,为防意外,一过了年就带着人马去了永平寨镇守。永平寨与交趾一江之隔,除了钦州便是大宋与交趾最大的贸易点,周围都是土州蛮峒。曹克明镇邕州多年,在土人中极有威信,可以借蛮兵的力量。

    此时知州不在,邕州城里便是通判徐平当家。

    过了一个年,常例的赏赐发下去,连军资库里也快空了。曹克明出兵,又把库里剩下的钱帛搜了个一干二净。徐平也变不出钱来,听了王惟正的话只好装傻,只管看着窗外的风景,并不作声。

    王惟正见徐平不答话,只好直说:“兵事凶险,一念之间就可能酿成大祸,云行坐镇州城,切不可让曹知州缺了钱粮。”

    徐平躲不过去,转过身来叹了口气:“漕使,库里你也亲自去检点了,空得耗子都不在里面呆。现在是什么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收夏税还早,朝廷也没有钱拨下来,我到哪里变给他去?”

    王惟正指着外面的码头道:“邕州正当要冲,每天多少货物都要从这里运走。你只要上心一些,码头上的货物都是钱粮,就看你收不收得上来!”

    “拉倒吧!交趾一作乱,从蛮地来的金银朱砂这些值钱的货源都已经断了,码头上现在运的那些东西值几个钱?能收多少税?”

    王惟正也知道这是事实,不过却不能松口,只是道:“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不能使曹知州那边饿肚子!若是出了事,我也饶不了你!”

    “那你要我怎么办?难道要我去抢?”

    王惟正沉默了一会,才抬起头看着徐平道:“云行,我也听说你与曹知州相处得并不融洽,万不能因为私怨影响了国事!”

    徐平听了,猛地按住桌子,过了一会长出一口气,把火气压下去:“王漕使,你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了!好,我和曹知州是互相看不对眼,我不知道他是为了什么,我看他不顺眼很简单。来的第一天,我去拜见他,他坐在树下摇着扇子,让我在太阳底下晒了大半个时辰,事后一声不吭。我是朝廷命官,不是来做曹知州仆人的,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王惟正听了,心中暗叹一口气,便想劝一下徐平。

    徐平却不让他说话,接着道:“我虽然对他看不顺眼,但自从进了邕州城里,但凡是公事,漕使可以去打听一下,我什么时候为难过他?曹知州要出兵,我把军资库搬空了,带出去的兵士,对赏赐的钱物哪个不是心满意足?现在州里各库都是空在那里,后续接济把我卖了也变不出钱来!”

    “怎么能够感情用事?”王惟正也变不出钱来,湖南调拨的钱物也要几个月后才到,终究还是要软下来商量。“你坐镇邕州,总是要想办法,不然朝廷设置官员何用?”

    徐平平复下心神,点头道:“好!说到这里,我们便不妨算算。现在年关刚过,两税指望不上。邕州城小,一个月的商税不过百十贯,运到永平寨去都不够运费。剩下的就是禁榷之物了,可那些我管不着啊!”

    邕州禁榷的物资主要是食盐,其他茶酒之类这里不禁,金银铜铁这些邕州不产,没有意义。食盐主要是由转运使负责,州里只是协助而已,从中得不到什么利益。而且盐利比较敏感,不是说涨就涨的。宋朝禁榷物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食盐为代表,因为是民生所必需,其实就是变相的人头税。再一个以酒为代表,不是民生所必需,勉强算是奢侈税。宋人对这两者的分别已经很清楚,酒税涨起来随心所欲,只要朝廷收的总额增长就是成功,有人反对回答也很简单,嫌贵可以不喝啊,不喝酒又不会死人。盐税就不行了,一旦上涨就会影响民生,搞不好就会被御使弹劾。

    现在毕竟没有正式交战,王惟正也不敢抬高盐价,便对徐平道:“盐利且不说它,其它茶酒之类邕州大有可为,你再想想办法。”

    “大有可为?这些邕州不禁,税不是照样收不上来?”

    王惟正满脸苦恼,看着徐平直摇头。

    徐平发泄得也差不多了,看着王惟正叹了口气:“其实,也不是绝对没有办法,事在人为,只不过都不容易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