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窑窕淑女 >

第48章

窑窕淑女-第48章

小说: 窑窕淑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那么金贵。就娘你把她当菩萨供着,惯出脾气来了,大嫂以前有了身子,还不是一样干活。”丁香话里有话地说道。

杨氏顿时拉下脸面,“这是头一胎,容易滑掉。娘自是小心为好。往后你也别再多说,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嘴皮子这么叼,往后怎么好说婆家。”

丁香看不惯她娘这副做法。大嫂怀的孩子也是萧家的骨肉,就没有这么金贵过,心里不服气。往门口探了探头,见萧大姑一行人走远了,回了房。

刘氏见人没拦住,拐着一篮子鸡蛋跑了,心里来气。假装肚子疼,嗷嗷地捂着肚子叫着,吓得杨氏惊出一身冷汗,以为是动了胎气,在身边围着问,怎么了?急得团团转,家里老爷和老二老三去打砖的地方做新瓦了,都不在家,要是真出了意外,哪可如何是好。忙把人扶到床上去躺着,一边扯着嗓子大叫丁香,去灶间煮安胎的草药。

这边,萧大姑在范氏和萧玉珠的护送下,出了村庄。

“嫂子,谢谢你。”萧大姑抹着眼泪儿道,今儿她是感慨良多,往前几年她是有眼无珠,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每回回来,范氏对她是级好,把自个当亲妹子对待,自个却是烂瞎了眼,每回都是给人冷眼冷板凳。

范氏牵着小子,“谢什么,都是自家人,哪来这么多客套,反倒生分。”

萧大姑在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两个钱来,塞到萧玉珠手里,往年见了侄女都没个见面礼,是她这做大姑的不对,钱虽是少点,也是大姑的一份心意。

萧玉珠看着手里的两枚铜钱,黑乎乎的,边上一圈还有些残缺,重量很轻,却感觉有千般重。萧大姑家家境不好,她是知道的,这两个钱虽是不多,也是她紧衣缩食省出来的,接也不是不接不是,抬头看了看范氏。

范氏看着那两个钱,这萧大姑给钱这是头一遭,往年过年的时候都没给过,朝萧玉珠点点头,示意她收下。

萧玉珠谢过大姑,把钱收进袖袋。带着小子一路走着,指着清莹莹的溪水看鸭子,大村媳妇正在村尾的溪水边放鸭子,几只大白鸭正追着水嬉闹着,看得小子扑棱着胖嘟嘟的小手,“咯咯咯”笑。

“这老二家的,性子硬了点,她刚和老二成亲没多久,这人情世故还不太懂,你就别和她置气。”范氏宽萧大姑心道。

萧大姑鼻子抽抽,摸了一把鼻涕抹在旁边的枣树上,说道,“要怪只能怪我当初昧了良心,给老二说了个这样的人家,这遭的是那份罪啊!”叹了口气,久久才道,“咱们老二,人长的斯文,咱家虽说不宽裕,但爹又是秀才,祖上又有做官的,这样的家境方圆百里找不出一个来,什么样的人家说不着啊!”

范氏想起了陈年往事,想到桃子多好啊,要不是出了那桩子事,这刘氏还嫁不到萧家来,想想也是两人的定数,劝萧大姑宽心,这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老二的亲事也是命中注定的,是月老牵的红线搭的桥,不怨她。

走着走着,到了石拱桥,两人站在桥上说了会子话,唠了些家常。

萧大姑说小小子取上名字了,取了小名叫垛子,这大名儿往后过几年叫爹给取个,又要拉垛子过来叫人。

村里人往往先取小名,名取的贱,好养活,取的也多是些大黑小山狗子之类的。垛子这小名有些文气,念起来也好听,萧玉珠一声声“垛子,垛子……”地唤着。

范氏见日头西斜了,五六里路呢,又是山路,得翻过一座大山才到,快些让萧大姑家去,中间本来就耽搁些时辰,回的晚了怕是要走夜路。把垛子的手交到萧大姑手里,让她空了就回,家里还有大哥嫂子呢,两人好得跟亲姐妹似的。

第八十二章 街头偶遇


萧大姑走后,萧景土从窑里回来,问起姥娘家的近况,本想六月六陪着范氏去姥娘家走一趟,最近窑里事多实在是不得空,只能作罢。

范氏笑着答了,“家里一切安好,爹娘还念叨着你呢,还说要是窑里忙,叫大和过来帮村帮村。春上没有扫帚扎,大和编了竹篮去卖换了好些钱哩。”

“大和做些手工活还行,要说去窑里帮村,他的身板还没长开了,到时候压成个矮罗,娶不上媳妇,那可事大。”萧景土笑了笑,一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笑出了好几道沟。

大和刚过十五岁,身子骨有些单薄,窑里干的都是些苦力活,萧景土是心疼他,不想让他来。

范氏心里欣慰,自个当初没看错人,萧景土人老实,心底子软,平日里家里的活计,粗活重活,他都是愣着头干了,再苦再累也不吭一声。别人累了乏了都会嗷嗷叫两声,埋怨两句,他是一句不快的话都没有。好几回累了回到家倒头就睡了,到了饭点叫也叫不醒。

范氏用手掩了掩嘴,笑道,“大和知道你这姐夫疼他,不让他来。大和不是个让人操心的,倒是玉涵小姨,快十九岁了,还没说上亲。”

范氏把小姨的事说给萧景土听,萧景土一听看中的是柳家庄的,说这两天每天都有柳家庄的人去陶窑里买陶,下回再有柳家庄的人来,他帮着打听打听。

范氏看萧景土的脸被太阳晒得黑红的,心里心疼,六月的太阳毒,在日头晒久了,人发晕易中暑,又说煮点绿豆汤。去窑里的时候带上,消消暑。

萧景土点头同意,见范氏很是知书达理,盯着看了一会儿。

范氏被盯着看得怪不习惯,红了脸。

“你向来是个会持家的,那就听你的,你说带那就带上,也好解解渴。”

范氏被丈夫夸奖。觉得不好意思。脸刷地更红了,见萧玉珠站在堂屋门口,端着一摞黑瓷碗要进来,当着女儿的面更是臊得慌,小声嗔道,“孩子他爹过誉了。”说完别过头去。用手摸摸脸蛋,滚烫滚烫的,更是娇羞得不行。

萧玉珠见范氏不好意思地别过头去。端着碗放在桌上,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看了看两人,顿悟过来。自己进来得真不是时候,飞快地把碗放下,说去端菜又出去了。

吃过饭,一家人坐在堂屋里闲聊。

萧玉珠想着,把剪了蚕蛹的蚕茧子拿去卖卖。堆在柴房堆了老大一堆,发久了不打理的话怕发黄变色,卖不了好价钱,问萧景土,托他问的绢丝坊的情况怎么样。

萧景土说,之前问了一家,说是要看茧壳的成色出价,成色好的话价高点,成色不好就要再议了。

这些茧壳都是萧玉珠精心归置的,没沾过水没沾过泥,铺在簸箕上铺开晾着,保持通风,颜色白白的,没半点发黄发霉。

“那就拿去绢丝坊卖卖,老放着也不是个事,早些换了钱也好。”范氏在一旁插话,两个丫头忙活了两个多月,要是把茧壳放坏了,还不得心疼得要命,也是好些个钱呢。

“那就明儿去,明儿正是是集市。”萧景土发话。

萧玉珠在心里盘算着,明儿能卖多少钱,心里是乐滋滋地乐开了花。

范氏和萧景土唠了些别的,说起萧大姑被刘氏拖着不让走的事,“那老二家的,嘴皮子不干不净的,这回让妹子吃了个瘪,下回再回娘家,怕是心里添堵,回来的次数少了,懒得走动。”

“老二怎么偏偏摊上这么个媳妇。”萧景土叹气道,很快,又一本正经地对范氏道,“你是嫂子,要起个表率带个好头,要有做嫂子的样。”

范氏小声答,“是。”

萧玉珠听了两句,又说到了刘氏觉得没趣,想回房去。

萧玉涵从凳子滑下,想去院子里玩儿,脚刚落地,被萧景土喝住了,“今儿在学里,先生教了什么?”

萧玉涵手抓了抓后脑勺,一张脸嘻嘻笑着,吞吞吐吐地说,“先生……教了两个大字。”

萧景土要考较他的功课。

萧玉涵心里急了,上课时光想着菜园子里的李子熟了没,他好和木头哥哥摘李子去,先生教的两个字,还没到家就忘了,又是抓了抓后脑勺。

萧景土一看萧玉涵压根就没好好学,过来就要训人。

范氏拦着他,才上学几天,得适应适应,先前玩惯了得收收性子,过段时间就好了。

萧玉涵见他爹脸上的神情是动了怒的,吓得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垂着眼帘低头看着地面。

这进学堂得有个适应过程,萧玉涵这是刚启蒙,顽皮的性子还没收回来,想想前世里她刚上学前班那会,一天下来,老师讲了什么也是不知所云,到了一年级才略好了些。看着萧玉涵小可怜样,萧玉珠牵过他的手,边走边说,“二姐明儿教你认字,好不好?”

萧玉涵点点头。

第二日一早,范氏找了两个储存粮食用的大竹筐,用棒槌在院子里拍打干净了,拿进柴房来装茧子。

两姐妹把簸箕上的茧子倒进竹筐里,装了满满两筐子。范氏和萧景土抬着竹筐放到牛车上。

范氏让萧玉珠跟过去,她养的蚕茧子她在行。萧玉珠上了牛车,她好久去城里了,正好去城里探探情况。萧玉翠从房里拿出个竹笠,让萧玉珠戴上,这么热的天顶着太阳晒上一天,不得脱层皮。

去绢丝坊卖蚕茧很顺利,之前萧景土和坊里的掌柜打过招呼,今儿掌柜的看了货,见是好成色,但是剪破了壳,价格自是比缫丝好的完整的蚕丝要低的多,出的价中规中矩,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

萧玉珠想着尽快把这批蚕茧出手,见掌柜给的价还算合理。便答应卖了,很快过了秤,接了账。一万多个蚕茧,三十多斤重,换了近四吊钱。比常规卖法,蚕蛹连着蚕茧子一起卖多挣了四吊钱,不过剪蚕茧子很辛苦,要很有耐心。这样一摊开来。多挣的也不是特别多,不过有的挣总比没得挣强。

一想到这,萧玉珠释怀了,抬头望天,朝天空来了个大大的笑容,一朵朵白云如棉花般飘过。对着她咧嘴笑。萧玉珠添了添嘴角,一股棉花糖的味道,甜甜的柔柔的。正吃吃地做着美梦,以为是天上的白云扔下来的棉花糖。

一扭头嘴边是一串冰糖葫芦,上面一层红红的果酱色。包裹着几个红得诱人的山楂,那股甜味仿佛就要腻出来,让人禁不住想舔一口。

赵弘远正举着一串糖葫芦,抿着嘴对着她笑。

他刚下学回来,准备回家吃饭。在街道上见着萧景土在一旁套牛车,萧玉珠正抬头望天发愣,不知看得是什么,他跟着看了一会儿,只见着天空中几只麻雀乌压压地飞过。

“远哥儿,真巧,是你啊!”萧玉珠回过神来,朝他咧嘴笑笑。

赵弘远抿抿嘴角,露出个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我刚下学回来,你和叔出来赶集?”说完,朝萧景土叫了人。

萧景土边套牛车,边打招呼,说“远哥儿下学了。”

“过来卖茧壳。”萧玉珠看着他手里的糖葫芦,见他举了半天,没有要送人的意思,徒增了许多尴尬。

赵弘远轻轻哦了一声,又说,“上回,你想的那道菜式可真不赖,好些食客都喜欢吃,咱家饭庄生意也跟着火红了不少,我爹正夸你呢。”

“那你觉得那蚕蛹好吃吗?”萧玉珠见他这副弱书生的样,估计看到蚕蛹的模样就怕了。

赵弘远皱着眉头,不好意思的摇摇头,“我听我爹说,味儿不错。”

这时,一个小厮模样的青年人跑过来,大喘吁吁地叫着,“少爷,少爷,今儿小六子误了时辰,真该死。”说着就要去掌自己的嘴。

赵弘远忙拦住小六子,这上学的路他走过千百回了,闭着眼睛也能走回去,错不了,这些人在身边,倒显得不自在。

小六子对萧玉珠多看了两眼,虽是一副乡下丫头的打扮,整个人却显得和平凡的农家女不一样,见了生人也不怕生,显得极为自然淡定。又看了看赵弘远手里拿着的糖葫芦,心里明白了几分,忙话里有话地道,“少爷,这糖葫芦都快化了,早些送给这位姑娘才好。”

赵弘远回过神来,脸色微红,其实这糖葫芦是他买给自己的。

下学的时候,见路边有卖糖葫芦的,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的情景。一个稻草人上插满了一串串糖葫芦,小贩扛着稻草人,走街串巷地吆喝着,“卖糖葫芦喽,又甜又好吃的冰糖葫芦……”

今儿在街上看到了同样的冰糖葫芦,听到了同样的吆喝声,让他不禁想起了往事,买了一串想尝尝是不是和老家的味儿一样。见小六子这么一说,脸上倒觉得有些发愣,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六子是个话多的,见少爷羞涩,忙找话题道,“今儿时辰晚了,再不回去太太就要催了,要是回去晚了,误了午饭的时辰,太太可是要责罚的,前阵子,小六子才逃过一顿板子,要不是少爷为我求情,恐怕……少爷是个热心肠的,不忍心让小六子受罚,那就把糖葫芦送了,早些回去。”

萧玉珠面露难色,这糖葫芦夏天吃太腻,她这会正渴着呢,心里怪小六子是个话唠,少唠叨两句没人当他是哑巴。

赵弘远回过神来,把糖葫芦轻轻地递过来,微微笑着,“玉珠妹妹,这糖葫芦哥哥送你了。”说完,掉过头去,匆匆地走了。

小六子朝萧玉珠笑笑,追上去,边跑边喊,“少爷,等等我……”

第八十三章 咱不买,咱就看看

萧玉珠拿着冰糖葫芦,摇摇头,“真是个木头。”一边舔着冰糖葫芦,一边回头看他爹把牛车套好没。

萧景土套好牛车,牵着丫丫过来,见萧玉珠在前面左看看,右瞧瞧,一会又不见人影了,在后边喊着,让她别乱跑,街上人多,要是走丢了,上哪找去。

石雨县城不是很大,方圆就那么几条主街道,今儿去的绢丝坊比较偏僻,弯来拐去的穿了好几条巷子,才走了出来。这主街道,她逛过好几次了,熟悉,人丢不了。

萧玉珠慢下脚步,见丫丫有气无力地耷拉着个脑袋,估计是晒得乏了,把冰糖葫芦递到它跟前,“丫丫想不想吃糖葫芦?”

丫丫仰着牛头看了看头顶的太阳,鼓着铜铃大的眼睛看萧玉珠,跟人似的,被太阳晒得焉焉的。

萧玉珠用手想去摸丫丫的头,被萧景土一手掌拍下,“见天没个正经,一头牛哪听得懂你说话。”

丫丫浑身抖了抖,抗议,人家也听得懂,好不。脑袋上的一缕鬃毛在太阳下闪闪发亮。

萧玉珠走在前边,边吃着糖葫芦边说等会去前边的古玩店看看。

石雨县城卖古玩的店铺不多,只有那么两家,不过除了店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