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窑窕淑女 >

第58章

窑窕淑女-第58章

小说: 窑窕淑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山茶添妆的枕头帕子绣好了,大红的绸缎。绣的是花好月圆样式,月亮正圆花儿正茂,端是是应景儿,枕头四角绣了缠枝花纹,寓意连绵不断,这样一搭配,甚是喜庆好看,连丁香看了也赞不绝口。

山茶出嫁前,杜鹃回来了一趟,这回是大大变样了。

小脸看着圆润了许多,头上插着两根金镶玉簪子,上面隐隐有些金光晃动,两只耳朵上戴上了耳环,一对银质耳环闪闪发亮,随着摆动一晃一晃的,身上穿的衣裳料子光溜溜的,藕荷色衫儿暗底花纹样,里面的丝线隐隐闪动,和上回回来又是大大的不一样了。

“玉翠姐姐,上回见你喜欢绢花,我留了几样,是府里的夫人们赏的,你过来看看合不合意?”杜鹃打来随身带着的一小布包,里面是几朵绢花,粉的,红的,紫色的都有,用绢纱做得栩栩如生。

萧玉翠见了,眼睛亮亮的,这简直太好看了,比上回杜鹃回来头上戴着的还要好看。

“玉珠妹妹,你也过来挑两样,我知道你平日里不喜欢戴花,挑两样拿去做个念想。”杜鹃拉过萧玉珠的手。

萧玉珠上前来挑了两朵颜色淡雅的粉色海棠,萧玉翠挑了两朵红色的木芙蓉。

杜鹃拉着萧玉珠的手去大槐树下说话,两人坐在长板凳上,相互靠着。

“自从上回你回来,咱们都快半年没见了,你在府里过得好吗?”萧玉珠望着头顶的槐树叶子,上回也是这样一个天气,风和日丽的,树上的鸟儿不停地鸣叫。

“只是没想到一别就是半年多,近来府里的事多了,有些忙不过来,好几回想告假回来看看,人手不够,夫人不准。”

杜鹃这副打扮和上回回来时不太一样,看来是升职了。“给我说说,你现在干的什么差事?是不是升迁了?”萧玉珠扭着头看她。

“快别和我说笑了,干的还不是些初使活计,只不过品级升了两级,现今是三等丫鬟,不用洒扫院子了。”杜鹃微微笑笑。

“咱们姐妹两个,你还和我生分?这样就好,升官了我也替你高兴,这阵子我还担心你来着,怕你在外面受主子的气,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里。”一提到家,萧玉珠赶紧闭上了嘴,不想让杜鹃想起以前的伤心事。

杜鹃抿着嘴,脸色淡淡的,一番沉默后,说起了府里的事。

府里老爷前阵子病了,病了好几个月,半个月粒米未尽,夫人整日以泪洗面,以为他会挺不过去,没料想,老爷竟活过来了,这阵子可苦了下面的丫鬟们,主子的脸色不好,下面的人也跟着提心吊胆,生怕不小心说错了话,惹了主子心烦,这做奴婢的自是要看主子的脸色吃饭,老爷的病好了,奴婢们才能跟着好过起来……

萧玉珠没太认真听,这些侯门深院,嫡庶之争的故事和她离得太远了,压根是两个不同世界,随便听听当着乐子还行,自是不会放到心上。只是杜鹃一口一个“主子”“奴婢”的,让人感觉到她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第九十七章 杀了年猪





萧玉珠在入冬前就想着给田地种上绿肥,用来肥田。北边的五亩荒地今年是种上了,收了五六担包谷和一担高粱,今年年景好,雨水多没旱着,才收了这么一点粮食,情况很不乐观。荒地好好利用起来,还是能有很大的用途,得的粮食不仅人可以吃,可以用来养鸡养猪,卖了鸡蛋和猪又能换钱……她现今什么都能和钱联系在一起,人钻到钱眼里去了。

萧玉珠计划着在北边的荒地里种上油菜花,田里撒上草籽,油菜花她见村里有人种过,草籽好像没人种。在田里种上草籽,一到了开春,一片片紫色的小花开着,很是好看。再加上草籽,牛也喜欢吃,不过就是不能吃多了,吃多了会腹胀。

范氏也觉得行,山梁上的荒地荒着也着实可惜,老宅里的是肯定不会种的,自家要了过来,种上几年,把地养肥了,能多得好些粮食。听玉珠说草籽好种,随手撒上就行了,种在稻田里正合适,也是有心想种,把土地养肥了,自是不会亏待人。

过了两日,萧景土从城里带回来一个小袋子,说问着了,找遍了才找到一家卖的,别县好多地方都种上了,只是还没传到这边来。价格用些贵,他还是卖了几斤,二丫头说让种上,咱就种着试试。

范氏去村里别家讨了些油菜花种,用手搓出籽来,拿纸包了。

草籽好种,把稻田引了水,刚好打湿了地皮,把草籽随手撒上去。买的草籽有些少了,撒得稀疏些。萧玉珠本想,北边的荒地也这么个种法,泼两遍水。直接撒油菜籽,能长出来多少是多少。

范式拦着不让,这荒地啊土质硬,这样种到头来是要浪费种子的,到时候怕是光秃秃的,啥也长不出来,说什么也要把地锄了,松松土。

萧玉珠想想。说得也有道理。

一家人忙活了好几日。又是锄地又是浇水的,山梁上水不方便,山上没水,要下到山脚下挑水上山,几个人累得腰酸背痛,才把油菜籽种上。

种上了绿肥。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入冬了便是农闲,萧玉珠闲来没事。从木架子上取下晒干的包谷棒子,用大木签字哗啦一下,掀出一长条来。剩下的便用手掰着,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掰包谷粒子。

冬日的太阳晒在人身上暖哄哄的,萧玉翠靠在墙根,做鞋面,她如今学会了做鞋。一做便不可收拾,家里的鞋大半都是她做的。给萧玉珠做了两双,做得花里胡哨的,鞋面上绣满了花,红红绿绿的,萧玉珠一直没敢穿,这么花俏的鞋穿出去她都不会走路了。

萧玉珠见她又开始做鞋,看大小应该是给她自己做的,鞋面上满是花,有荷花海棠桃花梨花,连脚后跟也不拉下,都快成一花园了。

萧玉翠见玉珠侧着脸偷偷地笑,拍了她,“你偷笑什么,我给你做的鞋你咋不穿,姐的一番心意,你难道要辜负了不成?”

萧玉珠朝她笑笑,“姐做得太好看了,我舍不得穿。”

“你这张嘴,说的话还算中听。”

两人有说有笑的,在院子里晒着太阳。

冬至这日,范氏要萧景土去镇上割了两斤羊肉,一半加了莱菔炖了,给来冬至这日吃,另一半把羊肉切成块炖了一大汤备着,天气愈发冷了,吃的时候热一热,也好驱驱寒。晚上做了红豆糯米饭,还滚了汤圆,一大锅莱菔炖羊肉,热气腾腾的,一家人吃了暖和。

今年家里增添了不少进项,养蚕卖凉粉摘野菊花,换了近四十吊钱,再加上卖陶,卖鸡蛋大大小小加起来,拢共得了快九十吊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手头宽裕了,吃穿用度也大大改善了。入了冬,正是进补的时候,范氏想着给玉珠这丫头补补,估计是去年的一场大病,整个人还没缓过神来,黄瘦如柴,身子骨瘦得脱了形,吃什么也不见长肉,女娃子家家的,还是丰润些好。

大黑媳妇说得那方子,是不可信的,范氏回想起大黑媳妇的话,怎么想怎么不对劲,最后还是找郎中开了个食疗的方子,加了药材炖着鸡,要玉珠连着喝着好些日,脸上气色也好了很多。

进了腊月,得为过年做准备,有的事情忙活,范氏想着给家里每人都做套新衣裳,往年都是给先紧着给玉涵做,两个闺女轮着来,她和萧景土两年没做过新衣裳了,穿得还是几年前做的,虽说没有补丁加补丁,洗得有些发白了,过年穿出去走亲戚还是拉了萧家的面子。去镇上扯了一块青棉布和一块水红色棉布,平日里有空的时候就缝两针。

不知不觉到了年底,开春捉的三头小猪仔,长得滚圆,萧景土说要杀头年猪过年,热热闹闹地过个好年!

范氏便依他,早早地和魏大婶子家的约定好了日子,老魏头早些年学了杀猪的本事,却不干杀猪卖这行生意,只是平日里谁家有个喜事,叫他去杀猪帮忙,他也是二话没说的。过年了,村里杀猪的人家多,叫老魏头干活的也多,排都排不过来。腊月二十这日,老魏头吃过早饭就来了,同来的还有魏大婶子和小果子。

“嫂子,快屋里坐会。”范氏要迎着魏大婶子进屋,又叫玉翠去倒茶。

魏大婶子摆手,“别忙活了,我来搭把手,这两日村里要杀猪的多,今日还有好几家预定着呢,我啊其实就是想来大妹子这坐坐。”

“嫂子是好久没来了,平日里不得空,今儿咱们姐俩就边干活边唠唠。”范氏让小果子去找玉涵玩,自己去灶间看水烧好了没。

老魏头从皮袋里取出杀猪用的刀具,在石头上磨了磨。老宅里的也来了,萧景天和萧景文过来帮忙捉猪,杨氏和丁香过来打下手。

几个男子汉用绳困了猪,抬着放到案板上,撕裂的嚎叫声传得老远,萧玉涵和小果子躲在堂屋门后面捂着耳朵看。老魏头手里尖刀一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刀捅入猪脖子下,一股鲜血汩汩放出,流入放了盐的水盆里。

萧景文按着猪的蹄子,以免它乱蹦跶,“大哥家这猪养得肥,怕是毛重有一百多斤。”

范氏笑着说,“要论功啊。数玉珠的功劳最大。玉珠这丫头割猪草割得勤。”用瓜勺从流出的猪血水中接了一勺,飞快地走着,泼在院子的四个墙脚,往猪圈牛圈的墙角也泼了。

萧玉珠在灶间烧柴火,一大锅水烧开了“咕咕”响,听到了范氏的赞赏。得意非凡。

萧景天拎着桶舀了两桶开水出去,淋在猪身上,老魏头和萧景土拿了刀褪毛。把猪收拾得干净了,开了膛,翻出猪小肠来。丢给范氏,趁着猪血未凝固,赶紧灌血肠。

“嫂子家这猪养得够肥,瞧这肥油厚的,得有一尺多厚。”刘氏不知什么时候来了。

魏大婶子帮着翻洗猪小肠。范氏往猪血盆里丢了把葱花芫荽叶子,用木条搅了搅,没顾上搭话。

杨氏正拿了一大溜猪肝猪心往篮子里放,见刘氏挺着个肚子过来,忙把篮子推给丁香,急得在衣裳上胡乱擦净了手,过来扶她,“哎哟,老二家的呀,这个月份了不好好在屋里呆着,你咋来了?你想把人气死不成!”

“我在屋里待着闷得慌,出来透透气。”刘氏用手撑着腰,又朝范氏喊,“嫂子,我过来蹭饭来了!”

“什么蹭不蹭饭的,一家人还说两家话,老二家的,你到屋里坐去,饭好了就叫你。”范氏忙不开身,顾不上她。

萧景天和萧景文在簸箕上翻猪大肠,老魏头拿了砍刀砍肉,问萧景土怎么个砍法。萧景土让分别砍两大块腿肉,送给老宅里的和姥娘家。

刘氏慢慢地围着猪转了转,咋舌赞道,这猪肥的,见萧景土和老魏头嘀嘀咕咕两句,提到了送给老宅里的,心中一喜。

老魏头麻利地砍了两大块腿肉,一个前蹄一个后蹄,后蹄肉多,刘氏一眼就看中了,笑悠悠地,“这后蹄子肉多炖起来香。”

萧景土见她想要猪后蹄那块,拿了个篮子过来挑出来放开。

中午拾掇了杀猪饭,拾掇了十道菜,一大锅炖肉是主菜,红烧酱肉,莴苣炒肉片,爆炒猪肝,酸辣猪肠,韭菜炒蛋,再加几样家常小菜,在堂屋里摆了一桌,在院子里摆了一桌。

范氏向来是个讲究的人,把菜式拾掇得大大方方,堂屋里那桌还备上了好几坛子上好的酒,吃得连老魏头都夸,吃了这么多家杀猪菜,就属萧景土家备的最丰盛。

酒足饭饱之后,老魏头一家便走了,说是大枣树下的春生家正等着呢。范氏拿了块三四斤的一长条肉,作为谢礼,魏大婶子说范氏太客气了,用不着那么多。

范氏说要的,让魏大婶子给收下。

等老魏头一家走了,萧景土拉着范氏进屋,商量老宅里的肉怎么个送法。

范氏笑道,“就按往年的送法。”

萧景土也说行,出来用刀割了一段猪大肠,把蒸好的血肠拿出一半来,又割了一大片猪肝,这猪肝老爷喜欢吃,多割了些,装上几斤猪板油和一块腿肉,拾掇好,用篮子装了,让人走的时候带回去。

“老大,用不了这么多,这块腿肉至少得有三十多斤,你家人也多,再说了还有姥娘家的要送,这哪分得开啊,一头猪百来斤看着显多,实际上也没多少。”杨氏急忙拦着萧景土。

范氏过来劝道,“不打紧,姥娘那边今年也要杀年猪,可以送得少些。”

刘氏朝杨氏斜了一眼,笑着对范氏道,“嫂子是个礼数周全的,村里人都夸呢。”说着盯着篓筐里的猪肉看,“这猪头肉我打小就喜欢吃,炖过水,放上辣子炒来吃最好吃了。”

范氏见她看中了那猪头,犹豫了一下,还是拿出半边猪头来,放到篮子里。

刘氏又在一旁假装随意说说,话里有话地说那肋条肉腌腊肉好,猪肚好吃,吃起来脆。

丁香听出她的话来了,拉过范氏,“嫂子,你别听她的,她那张嘴啊啥都想吃啥都想要,就是个好吃懒做想吃闲饭的。”

这猪肚猪心就那么一个,分不开,范氏见刘氏是个贪小便宜的,什么都想刮人家的油水。只是老宅里的人多,今年又不杀年猪,想把猪留着到来年给老三娶媳妇用,过的年有些清贫,自家想帮衬也帮衬不来,本来是孝敬两位老人,只怕倒头来肥了别人的腰,便也作罢,不再送了。

第九十八章 刘氏早产





第二日,范氏挽着篮子给姥娘家送肉,回范家村去了。

前阵子,她和喜子娘抽空去访了柳家庄那后生,见长得眉清目秀的,模样儿周正,说话也是斯斯文文,怪不得小姨会喜欢。只是那后生正在备考,来年准备考乡试,不好让人分了心。范氏询问了后生娘,是还没说亲的,暗中与后生娘通了气,等来年放榜要是没考上,范氏想给他说门亲事。要是考上了,那往后就是秀才老爷了,也不好高攀,一切看后生的意思。

后生娘正为他的亲事发愁,二十岁了还没说上一门亲事,一门心思扑在书本上,都快念成书呆子了,见有人来议,自是欢喜,一口应下了,来年考完了就把这事和孩子说说。

范氏回了娘家,到了傍晚一脸乐呵呵的回来。

小姨是个心气高的,看上了柳家庄的后生,其他家的便都看不上了,她还就是有眼光,一眼就看中了个读书人。小姨见范氏出面打听了,又和后生娘又了达成了共识,更是心里几多欢喜几多愁,盼着那后生不能考上,门当户对的才好,一想到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