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田园小记 >

第129章

田园小记-第129章

小说: 田园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莲香手中动作顿了顿,说得也是,她一个人也挺累的。脑海中闪现宝儿沉着、淡定的脸庞,又觉多虑了。
轻抚一只青花瓷瓶,仔细擦拭着:“姑娘想的,跟咱们想的,可不一样。咱们只要照做,就是分了她的负担,别多想了。”
胡章抚了抚额头,说的也是。随即拿了那些桌上的本子、字据,认真看起来。
“掌柜,云姑娘送信件来了!”一管事进门。
“拿来我瞧瞧!”胡章站起身,迎了上去,一把接过,抽出信,浏览片刻,转向那管事道:“去叫上宴师傅,咱们去出去一趟。”
“是!”那管事应声,忙奔了出去。
远离了京城闹市的喧嚣,满是一片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
“宴师傅,你瞧着这块地如何?”胡章伸手比划比划,问向身边人。
宴师傅已是两鬓斑白,却是精神矍铄,既有十几二十岁男子的冲劲,又具三四十岁的沉稳。
眼似苍鹰般锐利。只扫视一番道:“面山临水,又处水穴口,却是一处建造鱼塘的好地方。”
“就是占地没有方才看的那一处大???”胡章点点,却也有些纠结。
“此倒无碍。大或小,能养出一样多的鱼就行了!”宴师傅轻抚长髯,自信道。
这风水问题,本就是外行,既然宴师傅这么说了,那定是好的,“如此,就听您的,选定这儿吧!”
商量妥当了,几人便准备打道回府。
路上的草不再是脆嫩的颜色。因无人来往,倒还有些绿。一脚踩上去,软软的,仿佛能感受到土壤底下沉睡的小生命。
“怎的,那合盛的鱼不卖了?”宴师傅疑惑问道。
他不做生意上的事儿。哪里需要建东西,便请了去瞧瞧,指点一番,其余时间全归于自己。
且宝儿给的工钱不比得他们管事的少,大家都甚是羡慕,那一手的好技艺,也叫人敬佩。
宝儿拿了福宝园的修建图将宴师傅从合盛挖了过来。也只有以往的‘老人’才知内情,像大牛、福气。如今,又提起来合盛,宴师傅不免多留心了些,毕竟情分还是在的。
“可不是赔了些银子,就作罢了。也是姑娘仁慈,不多做追究!”胡章愤愤道。
宴师傅一脸无奈,“是啊 !姑娘仁慈!不过这鱼塘建起来后,合盛的鱼只怕不再如以往那般珍贵了,大少爷这约。毁得不对啊!”
不对?当然是不对,如此忘恩负义的事儿都能做出来,难不成还能得夸奖吗?
胡章越想越生气,转头却见宴师傅一脸的惋惜,虽觉奇怪,倒也没问什么。
“宴师傅,你先回去吧!我这就与那地主谈价去。”胡章躬身,甚是有礼。
“行!”宴师傅回过神来,点头应道。
二人分开后,胡章拿了云清送来的名单,准备一一拜访。
几经周转,来到了城外一个小镇市场,市场集中做买卖。
街道开头,全是买生食的,猪肉、牛肉、羊肉、狗肉,屠夫们皆光着粗壮的膀子,手持大刀,“刷刷”将肉剁块,称斤装好,递给来往的客人。
油腻腻的手接过银子,使得银子也沾上一层猪油。再在案上的一块抹布上蹭一蹭,又开始下一轮的售卖。
往里走去,紧接着是卖菜的,各式不同的菜整齐排放,瓜果垒成一堆。这些人多为农民,穿着却也不差,摊案排得宽敞,摊上种类多。
竟也不高声吆喝,要买之人,自然会去,倒是悠闲得很,左右两旁的人聊天、说笑,甚是热闹。
胡章感叹,天子脚下果真是不能比的!
没多停留观看,忙找名单上卖鱼的几家人户。从街这头逛到那头,都不曾见到一处卖鱼的,叫胡章很是无奈,只得询问路人。
“大叔,请问老张头家在哪儿?”胡章向拐角处一家卖烙饼的大叔问道。
大叔十分热情,搁下手里的锅铲,从摊子饶了出来,“老张头啊!该是巧了,这会儿应收工回家吃晌午饭了。你只往前走,第二个路口右拐,那里有棵青枣树,顺着道儿往里去就是了。院子里晒着网的,就是老张头家。”
照着大爷的话,再脑子盘旋一番,忙与大爷道谢,往前头去了。
路虽宽敞,小道却多,让胡章一番好找。
走上一会儿,果见一棵青枣树,不用走远,便能瞧见低矮的院儿墙中,如同素色纱衣般的渔网晒在院子里。
胡章快步奔了去,身后管事忙上前敲门。
“叩叩!”
开门是一个三十岁上下,着青灰衣衫的妇人,皮肤黝黑,嘴唇略黑,不甚美丽,瞧着却也和善。本满脸的笑意,因着两个陌生男人的到来,显得有些慌张。
“你???你们找谁?”颤抖着问道。
“大嫂,您好,我们是京城福宝园的,来找老张头儿!”胡章一脸和气,态度诚恳。
见来人没有恶意,妇人稍放下心来,仔细打量起来。
为首的男子十分文弱,书生气十足,态度也谦和。旁的一个稍矮的,恭敬立在一旁,想是跟着来的。二人衣着皆不差,找上自家来,却不知是为何?
“嗳!好!”妇人咧开了嘴,露出洁白的牙齿,“老头子,老头子,京城的人找你!”
“哪里来的?”老张头端着一个大瓷碗,里面是一碗满满的菜肉,正往嘴里扒着。听得叫喊,就这般出来了。
老张头儿个子不高,身子较瘦,皮肤黝黑,脸上满是一道道沟壑,像是常年风吹日晒所致。
“您好,我们是京城福宝园的,找您谈买鱼一事。”胡章看向来人,十分客气。
“福宝园?”老张头惊呼,端着碗的手僵住了,“主???主家可是姓王?”
胡章满是惊讶,不由得多看了两眼这有些粗鄙的老汉,“正是!”
“哎呀!恩人里边儿请!”老张头忙上前,脸上满是惊喜,又有感动。将手里的碗塞到媳妇儿手里,道:“快去给恩人端茶水来!”
妇人虽搞不清状况,可听老头子说“恩人”二字,也是激动起来,接过碗来,直往屋里去了。
胡章疑惑的跟着老张头往里走去,回头看看身后的管事,后者一样啥也不知道的表情。
“老张头儿,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恩人是怎么一回事?”胡章问道。
“错不了,恩人就是福宝园的伙计,主家姓王!”老张头笑呵呵应道,搬来凳子与二人坐下。“家里简陋,二位别见怪!”
老张头搓搓手,觉着有些拘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无碍,无碍。”胡章连连摆手,脑海里还是一团迷糊,“你说的伙计是何人?何来使恩一说?”
老张头微笑着,叹了一口气,“说来话长啊!”

☆、第二百十六章 老张头

那日,我正外出捕鱼,日头正烈。
大半日过去了,筐里没几条鱼,且连手掌大都没有,便想着多在水里待上些时间,能够多捞两条,换得口粮,供家里妻儿吃。
祖上留了几亩薄田,要说种地也能够吃了,加之临近天子脚下,赋税也不重。无奈小儿染上恶疾,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只好变卖田地,落得山穷水尽的地步。
只得出去寻活计,也没赚几个钱,后只靠了打渔为生。鱼肉值钱,能抓上却十分易,每日能得几条,已是不错了。除了给小儿买药,余下银子只够得一家人拮据的生活。
初见恩人时,他正遇蹲坐在路边歇息,衣衫褴褛,面色苍白,神情痛苦。却带着淡淡笑意,仿佛什么都不在意。不过自己都山穷水尽了,自是没有那份能力去接济一个落魄的小少年。
老张头望着院儿门,眼睛一眨不眨,憨厚的脸上,满是敬意。
只这般简单的描述,胡章已经猜出那人定是姑娘,满心好奇,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大叔,你往鱼身下面快速插下去!”岸边传来一略显疲惫的清冷声音。
老张头站在几膝盖水深的河里,腰间挎着竹篓,右手拿着一根削尖的长木棍。听得人说话,转过头来,“你这小兄弟,寻我开心呢!往下插去,哪里能中!”
“你这不是捕了一上午了,可是得多了收获?”那小兄弟轻笑,却是没有再意老张头的不耐烦,“何不试上一试!”
老张头看看兜里奄奄一息的几条小鱼儿,一时语塞,伸出袖子,揩了揩额上快要滴下的汗水。低头望见身边水里游来游去,欢乐不已的鱼儿,把心一横。瞅准一只较肥的,一杆子插过去。
眼前一亮,怎的就串上了!
“哎哟!串上了!串上了!”老张头乐不可支,激动欢呼。
忙把杆子提起来。将鱼拔下来,竟有手掌般大小,兴奋的往兜儿里放去。
又连插几杆,虽不是百发百中,这命中率却是高了许多!没过一会儿,兜儿竟然快装满了,今儿可是大收获啊!得赶快去换几个钱,回家去了。
老张头收拾一番,洗好脚,穿上鞋。准备提着收获满满的兜儿回家。瞥见那小兄弟仍旧坐在原处,一动不动。
当下,心软了起来,这四周都没个人户,只他一人小小年纪。待在这里,只怕有不妥。瞧着有些萎靡,不知道是不是受伤了。若不是听他的指点,自己也不会抓到这么多鱼!
可是,家里本就穷困,再将他再回去,只怕更是窘迫!
该如何是好?
老张头一阵纠结。却也停下脚步。
转过头,“小兄弟你家哪里的?怎一个人在这儿?”
那人以手撑地,动了动身子,好靠在树上。
“我家在南边,东家上京做生意的,我便跟了来。哪知陪了本儿。只好返乡。路上不幸遇到山贼,劫了马车,抢了银子,我与他们走散了,这才流落至此。”
遭遇算是悲惨了。可从他口中道出来,却没有一点伤心的意思,仿佛在讲一件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
老张头沉思一番,面上满是纠结,几经挣扎,最后还是开口了,“若不然,你,,,你去我家吧!”
少年眼睛一亮,露出一丝笑意。
一只半大的小黑狗,一只绕在那小兄弟身边,还摇着尾巴,十分友好。
正坐一个破落的小院儿,低矮的院儿墙是用黄泥和的,像是日子久了了,风吹日晒的,摇摇欲坠。
墙角长了杂草,十分繁茂,有的快及人腰高了。一棵枯败的青枣树立于大门外,顽强的生长着,点点新绿,高过矮墙,显露出来。
院子中间有一张破烂的石桌,中间起了裂缝,仿佛轻轻摇晃,便能分开落下来。
院里住的是那老张头,还有她的媳妇儿,儿子。
媳妇儿矮瘦,不苟言笑,十分木讷。那小娃却是没瞧见,都有一会儿了仍是没有踪迹,却是奇怪得很。
除此之外,便只有那只同样瘦弱的小黑狗。
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角落里药渣堆积如山。夫妇二人没事,就只有那小娃了,却是可怜得很。
“拿了一条鱼去,给小兄弟弄些吃的!”老张头坐在院儿角洗鱼,将那些已经死了的分出来,“今儿可是大收获啊,全靠了小兄弟帮忙。”
夫人面无表情,接过鱼,却站在原地没有动,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拿着两条死鱼往屋子里去。
老张头抓住盆沿往上一提,沽沽的鱼血水倒了出来,顺着破了一个大洞的院儿墙流了出去。
“小兄弟,我姓张,大家都叫我老张头。怎么称呼你呢?”老张头转过头来,看着安坐院儿中的人儿。
“我叫王玉。”淡淡回道。
王玉?老张头心里嘀咕着,名字雅致的很。只是小小年纪,便出来打拼,父母也够狠心的。若不然,家里也跟自己一般,多的是苦衷吧!
“你就安心在这儿住下,回头我去集市看有没有送货去南边的人,给你家里捎个信,让人来接你。”
“嗳!好!”王玉便是宝儿,咧开了嘴。
老张头再想说什么,却也没道出来。自家穷,自是凑不出银子送他回家。再着,就说用他说的法子,捕来的鱼,也刚好都一家人再加上他的日常开支。
哎!穷,真是一件可怕的事儿!
这时,妇人端来了一个瓷碗,递到宝儿手中。宝儿明显感受到了妇人有些不舍,抬头看了一眼,仍是一脸的木讷。
“谢谢大娘!”宝儿客气道谢,那妇人才回过神来,忙转身,钻进屋子里去了。
宝儿捧着温热的碗,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碗里是乳白色却又偏黄,面上飘着几根野菜。丝丝腥臭传来,还夹杂着一股子粗粮的味道。
却是有些难闻。
无奈宝儿早已饥肠辘辘,再是管不了那么多,总算能吃上一口色食物。喝了几口汤,底下表示大半碗鱼肉混合着玉米面儿,凝结在一起,瞧着却是不怎么样。
但宝儿还是扒得一干二净,不管嘴里是什么味道,只觉肚里瞬间充实了。

☆、第二百十七章 恩惠

待了两日,宝儿身子便好得七七八八。外伤倒是没有,只是疲劳过度,加之没吃什么东西,虚弱所致。
老张头的儿子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才八岁,便整天的心慌、咳嗽,卧床不起。
老张头只靠捕鱼为生,张大娘帮人浆洗衣裳得些口粮,一家人生活着实贫困得很。
宝儿别的不会做,只帮着熬药,扫扫地什么的。
自京城逃出来后,合盛派了一路人暗中追查,宝儿东躲西藏,耗光了所有的银子,沦落至此。
身子虽好了,却不能立即离开,指不定,外边就大批的人在找自己。且身无分文,如何能平安到家,都是难题。
关键得有银子!
今日老张头收获不错,竟抓了三条差不多有一斤重的鱼,想来能卖个好价钱。
这不,一脸笑意的老张头跨步进门,手里拎着一包药。
小黑狗立马迎上去,围着他不住的摇尾。
“大叔,你回来了!”宝儿笑着站起身,忙接过草药。
“今儿收获不错,换银子买了三天的药。”老张头心情十分不错。“娃儿他娘呢?”
“大娘去洗衣裳了,还未回来!”宝儿拿出两包药放好,留得一包准备煎。
“我找到一个捎信的,你快住哪儿,好让你来接你!”老张头坐在石凳上歇息,道。
宝儿自然是不会说,若是信儿真捎去了,可不得把大牛、玉芬给急死。
“家里穷困,饶是知晓我在这里,也没银子来找。”宝儿黯淡道。
话都说道这份儿上了,老张头再是不能说什么,心想着,每日再多跑几个地儿,多抓些鱼。总是能存几个钱,给这小兄弟做路费吧!
“大叔,我有法子让你每天捕更多的鱼!”宝儿忽惊喜道。
老张头一愣,看过去。“更多?”
更多,他是想都不敢再想了,如今捉的鱼是之间的好几倍。同去的几个乡亲可不惊讶着,纷纷来问。老张头却不敢说实话,这法子要是传开了,大家都来捕鱼,鱼可就没得快了!
家里人都等着吃饭呢!只得自私一回!
“是!我家主子也是做鱼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