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度心术 >

第16章

度心术-第16章

小说: 度心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肃顺于是联合其他顾命大臣,又以辞职相要挟,终于迫使两宫皇太后同意惩罚了董元醇。
肃顺初战胜利,十分得意,他对其他七位顾命人臣说:
“两宫皇太后妄想乱中夺权,我们只要合力同心,她们的图谋就不能得逞。我们为顾命大臣,用不着怕她们的。”
端华有时十分惶恐,他对自己的弟弟如此专横甚为忧心。一次,二人闲谈之时,他出语对肃顺说:
“为臣者和君主相抗,终不是好事啊,我们是否做得太过分了呢?两宫皇太后看似软弱,可她们终是主子,我们还是有所顾忌的好。”
肃顺笑着摇头,不屑地说:
“我们八人握有实权,两宮皇太后又能把我们怎样?你就放心好了。”
后来,西宫皇太后慈禧勾结恭亲王发动政变,八大臣被一网打尽,肃顺被公开处斩。
【原文】
敌之不觉,吾必隐真矣。
【译文】
若让敌人无所察觉,自己就一定要隐藏真实。
【释评】
打击他人,把自己完全暴露是愚蠢的;把自己的真实状况和意图隐藏起来,才能迷惑他人,占据主动,出其不意。不露真客的人最为可怕,他将自己置身暗处,在对手分不清敌友的状态下,他的所有防范也就形同虚设了。不会掩饰自己的人缺乏智慧,而处处戴着假面具的人却是智慧走偏了:对所有人都隐藏真实,他的真实一定是见不得人的。
【事典】路岩的失势
唐懿宗咸通五年十一月,年仅36岁的路岩被任命为宰相。路岩聪慧过人,但他却贪赃枉法,他上任伊始便恣意收受贿赂,干了许多不法之事。
身为驸马的韦保衡见路岩成为皇帝的新宠,心中嫉妒,正好有人把路岩的枉法之事告诉他,韦保衡于是准备告发路岩。韦保衡的一个朋友听说此事,急忙赶来对他说:
“听说你要弹劾路岩,此事当真吗?”
韦保衡点头说:
“路岩欺君不法,我有确凿证据,他是死定了。”
朋友间他说,
“你是为民除害,还是借此图进?”
韦保衡疑惑道:
“二者自何区别吗?”
朋友大声说:
“区别太大了。若是为民除害,以路岩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你现在除他不掉不说,反要自取羞辱;若是借此图进,也是一条死路,搞不好丢官失爵,家破人亡。”
书保衡脸色骤变,怒声说:
“你存心诅咒于我,我为驸马,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此啊。”
朋友替他分析说:
“以你的驸马之尊,尚不能位及相位,可见路岩已深得皇上宠幸,无人能及啊。你弹劾于他,皇上不悦,路岩更会从此将你视为死敌,这样一来,你还会有什么好下场呢?路岩贪赃不法人所皆知,若无皇上的庇护和纵容,他也不敢那么大胆。你弹劾于他,一来让皇上难堪,二来让路岩生恨,三来把自己暴露,件件都对你不利。不如假意和他交好,有他的赞言,你的升迁便无阻碍;他日设法除之,你就有十足的把握了。”
韦保衡当即改变主意,假心巴结路岩;为了让路岩把他当作知己,他还多次和路岩一道弹劾迫害揭发路岩的人。路岩得了驸马这一强助,也求之不得,不久,在路岩的大力荐举下,韦保衡也被提升为宰相。
路岩的心腹担心路岩中了韦保衡的奸计,多次提醒他说:
“韦保衡贵为皇亲国戚,他百般讨好大人,对大人无丝毫反驳,以他骄横的性格,这实在令人怀疑。现在大人有权有势,他还不敢异动,一旦情况有变,书保衡就很难说了,丈人不该太信任他。”
路岩从此多了疑心,几次考验他。一次,路岩故意对韦保衡诉苦说:
“我身居相位,许多人存心要扳倒我,你我交情莫逆,你可有好主意吗?”
韦保衡佯作愤怒,白报奋勇说要为路岩铲除政敌。路岩却是摇头,说:
“我已厌倦官场,不想与人结怨了。我想辞官归隐,还望你替我向皇上美言。”
韦保衡心中高兴,面上却痛苦不堪,他回去和心腹商议,心腹对他说:
“路岩权势正盛,他岂会甘心归隐呢?这分明是他试探大人,大人不可上当啊。”
韦保衡也自忖眼下不该和路岩摊牌,他面见唐懿宗时便说:
“路丞相尽忠报国,却遭人攻击,以至使他蒙生退意,望陛下一定要挽留他,如路丞相坚持归隐,臣也自请辞官。”
唐懿宗于是亲自慰留路岩,还把韦保衡要共进退的话说与路岩,路岩感动之余,自责疑心太过,对韦保衡再不防范。
韦保衡暗中培植党羽,广招亲信,他自觉时机成熟时,便开始了对路岩的排挤。他一面指使党羽上书弹劾路岩,一面又亲自向唐懿宗进谗说:
“臣从前受路岩蒙蔽太深,结果误上贼船,悔之不及了。路岩贪赃枉法不说,最令臣难以苟同的竟是他藐视陛下,心有异志。臣冒死请求诛此恶贼。”
韦保衡叩头见血,又自请死,唐懿宗见之,不由他不信了。唐懿宗先是把路岩贬到西川,后又将他杀死:韦保衡未被追究,从此大权独揽。
【原文】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译文】
贬损的目的不是贬损,这是君子的谋略。
【释评】
贬损他,是为了重用和解脱他,作为一种谋略,贬损只是一种假象而已,这是人们不该忽略的。在特定时期,特别在小人当政之时,君子的这种技能远比正面抗争有效。小人是幸灾乐祸的,让他们这种阴暗心理有了满足,他们便会丧失警惕,而钻进君子所布下的陷阱。只要对事业和他人有利,说法并不重要,关键还在实效。
【事典】李纲的“恶言”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于1127年3月建立了南宋政权,为南宋高宗皇帝。
宋高宗上台伊始,为了安抚民心,他被迫起用抗金名将李纲为相,可实际上,宋高宗最信任的还是右相黄潜善,李纲并无实权。
李纲力主抗战,提出了十余条抗金救国的建议;他深感人才缺乏,于是想提拔一个叫张所的将领。
张所曾在朝中任监察御史,他嫉恶如仇,正义直言,因为弹劾黄潜善等人,被黄潜菩贬到了江州。
李纲深知张所乃大将之才,又知黄潜善不会向意对他的重用,一时颇为犯难。
一口,李纲故意在黄潜善面前提起张所,黄潜善马上恨恨地说:
“此人狂傲无礼,诬害于我,想起来我就气恼!”
李纲见黄潜善旧根未消,也不再深说,只好作罢。
当时,河东、河北地区的抗金武装为数颇多,极有声势,李纲想派人把他们统领起来,共同抗敌。在考虑人选时,有人便提议说:
“张所将军在两河民众中索有威望,以他的英勇善战,若让他担任河北安抚使,当是最合适的了。”
李纲自度张所最佳,一想黄潜善必会反对,他便没有当场表态。回到家中,他苦思说服黄潜善之计,却茫然不得。
这时,老将宗泽进府拜访,李纲和他寒暄过后,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宗泽思忖多时,忽出口说:
“黄潜善乃奸恶小人,他以张所为仇,自不会同意大人所请。不过,黄潜善并不聪明,只要大人当面说张所的坏话,故意和黄潜善保持一致,他的态度定有改变。”
李纲,—声苦笑说:
“我一生刚直,怎能和小人保持一致呢?张所所为无可指责,我又怎会在黄潜善面前污辱他呢?何况,我这样做,只会增添小人的气焰,于大计并无用处啊。”
宗泽默默一笑,再说:
“此乃一计也,大人听我细细道来。”
一待宗泽说完,李纲禁不住爽声大笑,连连道:
“确是好计,只不过我也要假充一回小人了。”
第二天,李纲下朝之后,故意和黄潜善攀谈。他东拉西扯,又提到了张所,他此时故作愤恨地说,
“张所得罪过大人,这都是他咎由自取。张所无端对大人诬陷,如此小人本该重重惩罚,大人对他过于仁慈了,”
黄潜善血往上涌,马上说:
“这个家伙不知天高地厚,会有什么好下场呢?我没有治他的死罪,只是不想让人说我不会宽恕人,算是便宜他了。”
李纲又煽风点火道:
“既是小人,大人何必手软呢?我同情大人的遭遇,不如由我安排惩治他吧。”
黄潜善心中大乐,兴趣大增,他急忙追问说:
“大人若有妙策,我一定听从。”
李纲低声说:
“你我身为宰相,公开寻隙报仇多有不便,也遭人非议,故不可取。朝廷准备设置河北宣抚司,这是个苦差,不仅要招抚流民,还要上阵厮杀,凶险无比,何不让张所去呢?若让他担任河北招抚使,表面上是抬举他,实际上是让他遭罪送命。这样,大人不仅有荐贤之美名,又可一举除去仇敌,大人以为如何?”
黄潜善拍手叫好,感激道:
“大人全心为我,我哪有不赞成之理?就依大人的主意办。”
张所如愿上任。他广招义军,他率领的队伍多次打败金军,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
【原文】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译文】
赞誉的目的不是赞誉,这是小人的手段。
【释评】
陷害他人并不一定要用卑劣的言词,言不由衷的赞誉同样可以将人置于死地。不识别人的用心,过分的颂词绝不可轻信。对自高自大的愚顽之辈,捧杀他远比棒杀他更直接有效。违心地赞誉别人,虽是小人常用的伎俩,但君子拿来对付小人,也是无可指责的。事实上,由于小人的本性使然,死于捧杀的小人是最多的,他们更容易在赞誉面前飘飘然了。
【事典】发动谣言攻势的范雎
秦昭王四十六年,秦将王纥占领韩国十七个城邑,逼近赵国的南方军事重地长平城。
长平城的守将是赵国最有名的老将廉颇,他足智多谋,对秦国早有防范,他早在城里备足了兵力与粮草,准备和秦军持久作战。
秦将千纥进至长平城下,他一再寻衅,想诱廉颇出战。廉颇识破了他的诡计,他告之众将说:
“我军拥有天险的坚固要冲,而秦军远道而来,只利速战。只要我们拖住秦军,不贸然出击,秦军就无计可施。”
秦军包围了长平城,一月过后,秦军的军需不足就显现出来,补给越来越困难了。
面对不利的局面,秦昭王急忙召来丞相范雎,焦虑道:
“我军久困长平城下,战不能战,退不能退,这该如何是好呢?”
范雎对长平局势明了在胸,他这时便直言说:
“赵将廉颇,熟读兵书,精于实战,此人果然不一般啊。他闭门不出,以逸待劳,这计策高明得很,也难怪我军受挫了。”
秦昭王愁云更重,催问道:
“丞相智慧过人,定有破敌之法,快给寡人讲来。”
范雎凝重的脸色一时未开,他久思之下,忽面转喜色,说道:
“强攻不可,久困不成,如今之计只有没法让廉颇离职。廉颇若离开长平,其他赵将便不足虑,长平也就指日可下了。”
范雎和秦昭王谈了他的计谋,秦昭王没有异议,范雎于是展开了行动。
范雎使用24万两黄金,在赵国发动了谣言攻势。不久,这种谣言就传到了赵成王的耳中,有人向他报告说;
“时下国人议论纷纷,都说赵国的武装军团中,当以赵奢的军团实力最强。赵奢军团曾打败秦国的无敌将军白起,秦军最怕的就是它了。虽说现在赵奢己死,但他的儿子赵括却勇猛更胜其父,如果让赵括领军拒敌,一定会轻易打败秦军。老将廉颇威风不再,他坚守长平不战,分明是怕死的行径,如果让他这样消极死守,赵国就危险了。”
赵成王本来就对廉颇的战法深为不满,他听到此处,马上愤恨说:
“廉颇倚老卖老,自以为是,寡人早看出他要误国了。现在百姓都有这样的议论,看来廉颇实不堪重用啊。”
范雎收买的奸细这时也纷纷出头,他们秉承范雎的吩咐,异口同卢地夸奖赵括,极力向赵成王荐举说:
“赵括身为名将之子,兵书战策无一不精,其父赵奢尚有不及,这样的大材乃赵国之幸啊。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王若用赵括为帅,取代廉颇,只怕秦军知晓,畏其威名,秦军便要不战自退了。那廉颇老而无用,且对大王不敬,大王何必眷恋他呢?”
赵成王换将之心更切,立刻下令任命赵括接替廉颇。蔺相如听闻此讯,惊叫不好,他急忙求见赵成王,谏阻道:
“两军交战,最忌阵前易将,大王行事太轻率了。”
赵成王一脸肃穆,出口说:
“人皆言赵括贤能,廉颇畏死,寡人换将乃顺民心而合天意,有何轻率呢?”
蔺相如恳切说:
“人言乍起,让人生疑,大王不该听信。倘若这是秦国的奸计,赵国的损失可就大了。据臣了解,那个赵括只会死读兵书,并无实战经验,战场上千变万化,他怎能应对自如呢?一旦有失,赵括生死是小,几十万赵军和赵国的生死是大,请大王三思。”
赵成王自认无错,坚持任命赵括为帅。蔺相如声声长叹,无力回天。后来,赵括一改廉颇的坚守方略,出城攻击,导致赵军大败,最后全军覆灭。
【原文'
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
【译文】
君主和臣子互相猜疑,这之后诽谤的事才能有咸。
【释评】
宠臣是难以中伤的,因为他们和君主关系亲密,君主自会护着他,不肯轻易相信他人之言。如此缘故,历史上那些搞阴谋的人对君主关爱的宠臣的伤害,总是从离间宠臣和君主的关系入手,设法让他们产生矛盾,产生猜疑,有了这个铺垫,接下来的馋言才会发生作用。宠臣少不了自视过高的毛病,如果能让君主感受到这一点,猜疑之心便油然而起。
【事典】赵高的挑拨
李斯帮助胡亥当上秦朝皇帝后,胡亥对他十分宠信;李斯为了巩固权势,也极力逢迎胡亥,讨胡亥的好。李斯在一次上书中,十分露骨地奉承胡亥说:
“陛下的英明,古时尧舜或有不及。陛下应独断一切,并精于进行督责。现在天下有犯法的,不是因为陛下不英明,而是他们利用了陛下的仁慈之故。臣请陛下对贼人不能姑息,对贼人严惩尤见陛下的治世方略,这是俗人难以领悟的。”
胡亥很高兴,他重赏了李斯,还对赵高夸奖李斯说:
“丞相学识渊博,更难得他识大体,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赵高见胡亥如此推祟李斯,心中忌恨,他对自己的心腹说:
“皇上瞩白李斯,这对我们绝非好事啊。李斯一旦不可驾驭,权倾朝野,我们的地位又在哪里呢?这件事小能任其发展,我们该劝谏皇上疏远李斯。”
赵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