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嗜血的权杖 >

第31章

嗜血的权杖-第31章

小说: 嗜血的权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下手为强! 
要想享有继承权,必须姓秦才行。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好日子,姓不姓王又如何呢?反正是私生子,进不了王门,不如改为秦姓,进入秦府,这一辈子可就荣华富贵了。 
狡猾的王焕把秦桧算计了一把! 
为了使自己的如意算盘既成事实,王焕把自己的私生子改名为秦熺,送到秦府,对外说这是秦桧养子。 
养子也是子,在法律上有继承权。 
眼看着,这么大的家业就落在自己儿子的手上,王焕乐开了花。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我挨到了。 
听说,被俘的人一路上,死的死,亡的亡,没剩下几个了,而且像秦桧这样的人物,即使不死,金人也不会放他回来的。 
中大奖喽! 
还没等王焕乐上几天,在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夫妇乘船逃回了大宋。 
白高兴了一场,王焕很是失望。 
但事以至此,又不能马上把秦熺再带回来,那样目的就太明显了,让外人看了不好,秦桧夫妇也会起疑心。 
所以,这王焕就没让秦熺回来,继续留守在秦府。而自己呢,也编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当面跟秦桧夫妇进行了解释。 
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你们二人被金人掳走以后,不知是生是死,我和你嫂子都很担心。你看你们俩口子也没个孩子,逢年过节烧个香、上个供、烧个纸钱的人都没有,我们就琢磨着给你找一个老实、孝顺的孩子做你们养子,逢年过节,给你们烧个香、上个供、烧个纸钱什么的,没别的意思。在你们回来了,如果不同意的话,我可以把这孩子领走。 
当然了,王焕背地里,也不会忘了跟秦桧夫妇交底,这是我的私生子,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有了这层血缘关系,作为孩子的姑姑,王氏必然不会反对,这毕竟流着他们王家的血,也算是自家人,养起来也放心! 
再说,当时也流行过继,如果一对夫妇没有孩子,可以从亲属那里过继过来一个儿子,以备将来养老送终。 
王氏不反对,秦桧也没得说了,秦熺就名正言顺地成了秦桧的儿子。 
有了秦桧这么个宰相父亲,秦熺的事业还愁没有发展吗? 
绍兴十二年(1142年)四月,秦熺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个第一,被赐进士。 
父亲是当朝宰相,儿子考试考了第一,怎么说,也觉得有问题。即使秦熺是真才实学,考第一确实是他凭真本事考的,但是即使怎样争辩,也没有人相信。 
在类似这样的事上,国人向来不缺乏怀疑精神! 
秦桧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群众舆论,为了避嫌,他就把第一的位置换成了陈诚之,让秦熺在他后面。 
不管怎样,中了进士,后面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秦熺先被安排担任行秘书郎、秘书少监,专门从事编撰修订史书的事务。 
为什么秦桧要给秦熺安排个这样的工作呢? 
当时没有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后代人了解现代人的方法就是靠读史书,谁掌握了修撰史书的权力,谁就掌握了舆论主导权,谁就可以把自己粉饰成一代圣贤。 
秦桧替高宗做了那么多忤逆良心道德的事情,这些事情一旦载入史册,那他在后代人心中将会身败名裂。 
尽管他知道民意是无法改变的,但他不甘心,他要尽最大努力抹去自己的污点。 
这么艰巨的任务,他只能交给秦熺了。自己的儿子,尽管不是亲生,但并不影响秦熺的立场,因为他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秦桧给的,自己的未来全都掌握在秦桧手上。 
一定要把父亲写成最好的。 
正史拿下了,野史怎么办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即使再难防也要防啊。秦桧就给高宗上奏,列举野史混淆视听、扰乱民心、蒙蔽后人的种种罪状,请求下令禁止野史。 
高宗也意识了野史的问题,我跟金人议和,杀了岳飞,民间议论纷纷,这要是都写到野史里面,我不成了千古罪人了吗?不行,这野史必须得禁止。 
秦桧如愿以偿了! 
再说这秦熺虽不是秦桧亲生,但在秦桧言传身教下,深谙仕途之道。在韦太后返回大宋之时,秦熺抓住这个机会,大书特书,称颂秦桧的功德,把徽宗梓宫和韦太后的归来归功于秦桧主张议和上来;要没有秦桧力排众议,坚决执行高宗的议和决定,怎么会有皇太后的归来,怎么能使她安享晚年,怎么能让高宗履行孝道。 
秦桧之功德,如珠穆朗玛峰之高,如宇宙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对父子,一唱一和,算是当时朝堂上的一大景观。 
有了秦熺的首唱,跟着吹捧的也不少。台州太守曾惇,喜欢写诗,算半个诗人,他写什么样的诗呢?写的都是歌功颂德的肉麻诗。为了巴结秦桧,他在《书事十绝句》这首诗中,对秦桧大加赞美:“吾君见事若神通,兵权收还号令新。裴度之今真圣相,勒碑十丈可无人。”称秦桧为“圣相”,帽子很高! 
够肉麻了吧。 
当然还有比曾惇更肉麻的,不少给秦桧献诗投文的人,都认为皋、夔、稷、契不如秦桧,张口闭口必成秦桧为“元圣”。 
阿谀奉承之风愈刮愈烈。 
秦桧表面不说,心里挺得意,毕竟这好话,谁都爱听! 
为了掌控舆论,秦桧举荐秦熺修撰《建炎以来日历》,这部史书由秦桧亲自把关,把里面涉及秦桧的内容都进行了精心删改,好的夸大几倍,不好的,干脆删掉! 
要想讨得皇帝欢心,还要把涉及高宗的内容,也得反复推敲润色,尽量多写些溢美之词。经过秦桧父子的一番修撰, 到了绍兴十三年二月,秦熺修撰成《建炎以来日历》,呈交给高宗,高宗看了很高兴,二话没说,就擢升他为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提举秘书省,没多久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升得好快啊!



第46章 粉饰太平 

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岳飞,没有了内忧外患,大宋迈入了和平年代。 
高宗、秦桧这对组合,在成功与金议和、上收兵权、除掉岳飞等一系列大是大非上配合得相当默契,一个在后运筹帷幄,一个在前冲锋陷阵。 
障碍被一个个清除,隐患被一个个排出。一切归于平静了。 
该集中精力治理一下国家了。励精图治、富国强民的时候到了!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怎样来收拾这个破败的局面呢?人民需要高宗给出答案,高宗需要秦桧给出答案。 
秦桧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下力气推行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政策呢?是不是该着手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外贸交流,使国家逐渐走向中兴的道路呢? 
想法是好的,但秦桧办不到! 
他不是诸葛亮,不是房玄龄,不是王安石,他是秦桧,一个靠投机、靠权术、靠阴谋走上神坛的政客。 
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的秦桧,只是一个老道的政客,而不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在治国理政上,政客讲的是形式,而政治家讲的是实际。 
形式是作秀给皇帝看的,实际则是造福于百姓的。 
秦桧一手策划的好戏接连上演了! 
绍兴十三年(1143年)冬的某一天,瑞雪纷纷,从天而降,恰好这个时候,高宗准备到郊外举行祭祀大典,望着满天飞舞的雪花,秦桧有了灵感。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 
在祭祀大典之前,天降瑞雪,是个吉祥的兆头啊! 
好消息,好消息,天人感应了,陛下要去祭祀,上天就降下了瑞雪,更难得的是太阳竟然没有被云层遮挡住,阳光直接照射到朝堂之上,那情景是霞光万丈,星宿明灿,真乃祥瑞之兆啊!恳请陛下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来庆贺瑞雪! 
高宗听了之后,也很高兴,连声附和,是啊,上天保佑,真是好兆头啊,的确应该好好庆贺一番。于是就下诏命令百官进行庆贺,同时,命人把这个天人感应的情景详细记录下来,交给史馆留存。 
皇帝喜欢的事情,咱们就年年办。把这个庆贺活动做大做强,打造成一个全国性品牌活动,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届时除了皇帝亲自出席并致辞之外,满朝文武百官都要盛装出席,还要邀请金、西夏、蒙古等国的嘉宾出席,要举办精彩的文艺活动和篝火晚会,举行丰盛的烛光晚宴,以此活动为契机,带动农业、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大发展,促进大宋中兴,实现国富民强。 
窗外雪花片片,屋内浮想联翩,大宋的中兴之路,看来要通过挖掘这些祥瑞之象来实现了。 
这可苦了秦桧,为了发现这些祥瑞之象,每天是寝食难安,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只有做不到的,没有想不到。只要发挥聪明才智,想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是祥瑞之象,什么就是祥瑞之象。 
关键在人的那张嘴。 
但这事,有时候还真的很奇怪,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 
某天晚上如厕,秦桧无意发现天上出现了彗星,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接连发现彗星。 
爱观天象的人还不止秦桧一个,很快天上出现彗星的消息传遍了朝廷内外。 
老百姓管彗星叫扫把星,这个彗星常出现,不是好兆头! 
一股惶恐的情绪在大宋蔓延。 
刚刚营造的太平盛世氛围又被破坏了。 
必须采取措施安抚人们的不安情绪。 
事也凑巧,秦桧刚这么一想,就真有人站了出来。选人康倬上书给朝廷,指出彗星出现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反而是一种祥瑞之兆,象征着国家长盛久安。 
这话来的太及时、太重要了。 
好一个康倬,你帮了我一个大忙,我要好好的奖励你!秦桧一高兴就把康倬改成了京官。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开,很多人开始校仿。 
楚州秦盐城县上报来祥瑞之象,原本浑浊的海水变得清澈透底。 
莫非这是在预示大宋政局从乱到静,从混到清。 
好兆头,值得庆贺!秦桧立即上奏高宗,请求举办庆贺活动。高宗最近被这些活动搞得晕头转向,应接不暇,有点烦了,便说,让我在皇宫里多和美女们听会歌、看会舞、饮会酒,好不好? 
秦桧的提议被否定掉了。 
要制造繁荣昌盛的气象,形式必须灵活多样,不能一条道走到黑,那样容易招人烦!搞形式,也讲究创新,没有创意的祥瑞奏报今后一律不要!秦桧总结出一套经验。 
在虔州,有人剖开木头,发现里面有五个大字:“天下太平年”。知州薛弼觉得这是个祥瑞之兆,立刻向秦桧做了汇报。 
这个奏报很有特色,可以向皇帝推荐。秦桧就把这个现象报告给了高宗,高宗也觉得不错,就下令把这根木头送到史馆留存。 
上有所好,下必其焉! 
在地方州县,迅速刮起了粉饰太平之风,纷纷举办大型宴会、百官耕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地方官员们却乐此不疲,以此作为政绩,谋求升官发财。 
为了获得皇帝的嘉奖,各地几乎每天都向朝廷奏报祥瑞现象。 
官员们都把心思放在寻找祥瑞之兆和粉饰太平上面,没有人重视边备,只求安于现状,不求恢复中原。 
中原的概念在大宋逐渐被淡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刚刚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大宋,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痛! 
在秦桧的精心策划导演下,各地经济社会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 
一味在形式上做文章,这就是秦桧治国安邦之策。 
可怜的高宗难道真的不知道吗?那是不可能的。高宗不傻,一切都看在眼里,但他又能如何呢!他本身就是个无能之辈,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 
自己无能,就只能任由秦桧逞能了! 
好在金的内部也是一片乱哄哄,没有了南侵的能力,否则的话,弥漫在一片消极颓废氛围中的大宋,能堪一击吗? 
报喜不报忧,抓住了高宗心理的秦桧,开始采取欺下瞒上的策略,左右舆论,把持朝政。 
他有这个条件,有这个权力,有这个资格。 
没有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为什么呢?因为秦桧把高宗伺候得太舒服了!几乎高宗想办的每一件事,秦桧都给办得圆圆满满!以至于到了后来,高宗对秦桧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没有秦桧,高宗这个皇帝简直没法当! 
有了这层特殊关系,秦桧的手脚慢慢放开了!



第47章 皇恩浩荡 

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的时候,总想拥有,等到真正拥有了时,就不懂得珍惜了。 
这个高宗就是如此。国家处于危亡之时,就盼望着转危为安,天下太平,然后自己好甩开膀子干一番事业,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等到天下真的天平了,怎么样呢?当年的一肚子理想抱负,全都消化了、排掉了,肚子里剩下的就只有享受的欲望了。 
思想上消极了,行动必然懈怠了。 
更重要的是有秦桧在,什么事,不用皇帝开口,就主动给办了,而且办得相当的完美。 
高宗省了不少力气! 
特别是与金议和之后,秦桧肆无忌惮地贬逐异己,公报私仇,把一些对国有功的人,陆续都给赶出了朝廷,有的甚至还迫害致死。 
秦桧的这些行为,都得到了高宗的认可,只要是谏官弹劾,也不加分辨,一律按照秦桧的意见办。 
这给秦桧创造了很大的权力空间。 
随着大批忠义之士被贬逐,朝廷上剩下的都是附和秦桧的人,高宗想依靠能依靠的也只有一个秦桧了。 
还是老一套,把秦桧安抚住,让他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服务,得罪人的事情多办点,让我这个皇帝轻松轻松。 
高宗喜欢做这种幕后的主角。 
凡是皆冲在前面的秦桧,这人是没少得罪。 
为了褒奖秦桧这种甘为替罪羊的精神,高宗在绍兴十五年(1145年)四月,赐给了秦桧一座住宅。 
皇帝赏赐住宅,难得啊! 
秦桧身为宰相,又被封为国公,这住宅肯定也错不了,厅殿楼阁,花草树木,假山怪石,应有尽有。 
白花花的银子都花在秦桧身上了。 
只有住在这样气派的府邸,才能感觉到什么是皇恩浩荡! 
等到了秦桧搬家这一天,高宗亲自命令用教坊乐为先导,这可是只有宫廷里面才有的皇家音乐。能享受到这么高规格的待遇,秦桧是何等荣耀啊! 
除了教坊乐之外,高宗还赏赐了给秦桧数量不等的缗钱金帛。 
又赐房子又赏钱,高宗给足了秦桧的面子。 
再说那搬家的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前面是优美动听的教坊乐为先导,后面是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