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161章

纨绔到底-第161章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歌伎也争着说,她俩为死者装殓时,全身衣物都检查过了,就是没动那顶帽子,会不会……
赵掌柜豁然开朗:“怪不得他临咽气时还指指帽子,一定是别有用意……”
……(未完待续…)
2014919 19:39:31|9083458

第三百八十六章 被逼出手

笫二天,李陶亲自出马,邀请波斯使者,胡商妻子及一干人犯来到胡商坟地开棺。
打开楠木棺盖,由于尸身涂满了防腐香料,死者面目栩栩如生。杵作从他头上取下那顶帽子送到大案上,李陶仔细观看,发现此帽是特制的,与众不同,正中镶了一块铜镜,闪闪发光,镜后有一方硬壳夹层。他试探着旋转铜镜,原来是个盖子。揭开镜盖,一块硕大无比的宝石放射出奇光异彩,使众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水落石出,皆大欢喜。胡商妻子失宝重得,热泪盈眶。特别使她感动的是,丈夫完全是按本族风俗安葬的,比自己亲人安排得还周到,便改变了迁灵回国的打算,让丈夫长眠在这礼义之邦。
陈适将事情经过如实禀报朝廷,睿宗龙颜大喜,御驾亲临主持永和楼重新开张,表彰赵掌柜仁义之风为国争光。
波斯使者专门请能工巧匠用两国文字制作一方形巨匾,上书“诚招天下客”,悬挂正楼檐端,并且朝野知名人士和在长安的各国客商,为永和楼正名。
……
“陶儿,你说我该怎么办?”李旦将肚子里的苦水一股脑倒出之后,满怀期望地问道。
李陶笑道:“叔翁,你只是不想姑婆与三叔二人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其实很简单,做到两点便可!”
“有这么简单?那你赶紧说说!”李旦有些不可置信。
“其一控制军队,他们想兵戎相见也得有兵才行。只要叔翁将兵权牢牢控制住,他们二人也就只能去言语相斗了!。”
李旦缓缓点头。
“其二分而治之,若是能将他们二人分开。见不着面了,自然也就无法相斗了。”
“分开?他们都在长安,如何将他们分开呢?”李旦愁眉苦脸道。
李陶起身道:“三叔是太子,肯定不能离开长安,可姑婆的封地在蒲州,难道不能让太平公主回到她的封地去吗?”
李旦为难道:“那太平岂不要闹翻天了吗?”
“叔翁,你放心。又不是姑婆一个人去,让大伯、二叔他们也到各州去做刺史,她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等三叔即位之后。姑婆自然也就死心了!”
李旦有些犹豫:“陶儿,此事容我慢慢想想再说吧!”
李陶起身告辞道:“叔翁,我说的只供您参考,你慢慢想吧。陶儿先告辞了。”
李陶离开皇宫。还没有回到王府,却见张昭匆匆而来。
张昭在李陶耳边小声说了几句什么,李陶的面色变得阴沉起来,他沉声问道:“襄王的尸首现在何处,装殓了吗?”
“已经装殓了!”张昭点头道。
“你去通知岳伯和李申,让他们做好准备!”
“知道了,主人!”张昭匆匆离去。
李陶一跺脚,又回身朝皇宫而去。
“陶儿。你怎么又回来了?”李旦见李陶去而复返,不由惊奇地问道。
“叔翁。我是来来请旨的!”李陶恨恨道。
“请旨,你又请什么旨?”李旦越加迷糊。
“叔翁,你答应过我的,要保住襄王性命,可我刚刚得到消息,襄王在定陵被人杀死了。我要请旨除凶,为襄王报仇。”
襄王便是禅位给李旦的李重茂,禅位之后,李重茂被李旦封为襄王。本来李陶是让襄王住在自己府上的,可襄王执意要去定陵为李显守陵,李陶无奈之下只得由他去了,谁知今日却惨遭毒手,怎能不让李陶恼火万分。
“啊?竟有此事?是谁干的?”李旦也是大怒。
“除了太平公主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李陶没好气道。
“这怎么可能?重茂可是她的亲侄子呀!”
“亲侄子?”李陶冷笑道:“只要挡了她的道,无论是谁,她都不会放过,亲侄子算什么?”
李陶将李显被毒杀以及自己王府被袭的前后,细细说于了李旦。
李旦听罢目瞪口呆,他喃喃自语道:“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太平不会如此狠毒的。”
“她指派下毒害死我阿翁的宫女,还在我手里。我府上死的三个人,现在还尸骨未寒,您若不信,我现在就证明给您看。”
“不用了!”李旦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陶儿,你知道吗?我们兄妹五人,除了我,现在只剩下太平了。她不仁,但我不能不义,陶儿,你不能杀她!”
李陶没有说话。
李旦接着恳求道:“陶儿,就算我求你了,行吗?”
看着一脸沧桑的李旦,李陶也闭上了眼睛:“叔翁,我答应你,但是她的那些爪牙,我一个也不会放过!”
“陶儿,叔翁谢过你了!”
……
最近,太子李隆基心情甚是不好,他每隔一日便要去天慈寺上香。
“普润师父,还没有消息吗?”李隆基懒懒地问道。
“太子殿下,有消息了!”普润答道。
“有消息了?这是真的吗?太好了,你快说说!”本来没报什么希望的李隆基,听了这话眼睛突然放起光来。
普润将一封信交给李隆基:“这是蓝田王让我转交给太子殿下的,太子殿下回去以后可以慢慢看。”
回到东宫,李隆基将信打开,仔细读罢,眉头皱成了个疙瘩。
良久,李隆基喊道:“力士!”
高力士悄声进门来。
李显驾崩后,身边的两名太监,杨思勖跟在了李旦身边,而高力士则跟在了李隆基身边。
“太子,有何吩咐?”
“你去将姚崇与宋璟喊来,就说我有要事商量!”
“是,太子!”
不大一会,姚崇与宋璟便来了。
“你们看看这个!”李隆基将信递上。
姚崇接过信疑惑道:“太子,这是……”
“这是陶儿写来的信!”
“是蓝田王!”姚崇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他赶忙细看起来。
看完之后,姚崇没有说话将信又递给了宋璟。
当宋璟抬起头的时候,正好与姚崇的目光对上,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一丝火花。
“你们俩倒是说话呀!”李隆基心烦意乱道。
“太子,蓝田王的主意甚妙!”姚崇赞叹道。
“是呀,太子,如此一来,我们就赚大了,太划算了!”宋璟亦点头道。
“可是,这太委曲你们了。”李隆基于心不忍道。
宋璟笑道:“为了太子的大业,我们受点委屈算什么?再说了,只是贬谪地方而已,等太子登基,我们还能回来再帮太子嘛!”
姚崇在一旁道:“什么再帮太子?应该是再回来帮助陛下!”
李隆基深深地叹了口气。
……(未完待续…)
2014920 1:37:15|9088798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道诏令

“陛下,姚崇、宋璟求见!”高力士禀报。
“让他们进来!”
“臣参见陛下!” 姚崇、宋璟向李旦施礼。
“不知二位爱卿有何事呀?”
姚崇与宋璟对视了一眼,率先道:“陛下,申王是陛下嫡子,幽王是高宗皇帝之长孙,再加上太平公主参与其中,这对太子非常不利。故而请陛下将申王、幽王任命为刺史,择日赴任。同时,罢免岐王与薛王二人的左、右羽林军的职务,任命他们为东宫左、右率,以事太子。”
宋璟点头道:“请陛下下旨,让太平公主前往莆州安置。”
李隆基的兄弟辈中,除了睿宗的嫡长子李成器身份比较高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被武则天废掉的二儿子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唐高宗的长孙幽王李守礼。姚崇宋璟的意思很明白,让这两个身份敏感的哥哥到地方算了,在长安容易受人利用。岐王和薛王是禁军羽林军的长官,手握重兵,容易受人利用。所以,不如免去他们的禁军指挥官职务,让他们当太子左右卫率,就是太子卫队的统帅。这样,不仅不会威胁太子,反而能加强太子的力量。
姚崇与宋璟的话说得很明白,现在之所以出了这么多事,关键就在于太平公主整天调唆。干脆,让太平公主到外地去吧,别在首都搅事了。整个来说,这番建议考虑到了威胁太子地位的全部因素,是个通观全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他们二人维护太子。不仅仅只是出于个人交情,同时也是出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维护朝廷秩序的一片公心。
九月初二,也就是唐隆政变八个月以后。唐睿宗李旦连颁三个诏令:第一,太平公主出居蒲州,申王李成器和幽王李守礼到外地担任刺史,李隆基的两个弟弟岐王和薛王免去羽林将军之职,担任太子左右卫率。第二,李隆基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全面行使政治权力。第三。蓝田王担任辅国大将军,统一管理京畿羽林军与万骑。
这三个诏令一颁布,对李隆基而言当然是重大胜利。
太平公主得知自己被哥哥睿宗李旦发配到地方以后。怎会善罢干休,她第一时间便来找李旦哭诉。
“太平,你就去蒲州吧,要是待腻了。可以回来住几天。毕竟长安离蒲州并不远!”无论太平公主如何闹,李旦就是不松口。
太平公主见李旦已经铁了心,心中生出一计,她眼珠一转道:“阿哥,要我去蒲州也行,但眼下还有一事,我必须处理完才能走。”
“什么事?”
“阿哥,我在城郊有一处田庄。昨日被人血洗,全庄四百一十三人全部被人杀死。在大唐朗朗乾坤之下,居然会发生如此无法无天之事,阿哥你管是不管?”
太平公主不提此事还好,如今一提,李旦气就不打一处来,他起身道:“你说的不对,被杀死的只有一百零二人,他们都是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死有余辜。而其余的三百一十一人都是普通佃农,只是被蒙着口绑了起来。”
“阿哥,你……”
“太平,我问你,你在田庄内蓄养那么多死士,想要做什么?重茂是怎么死的?难道你非要我捅破这层窗户纸吗?我只问你一句,蒲州你去是不去?”
听李旦如此说来,太平公主知道再闹也无益,一言不发便转身离去了。
看着太平公主离去的身影,李旦觉得一阵心烦意乱,他对身旁的杨思勖道:“你赶紧去将陶儿请来!”
“是,陛下!”
……
在李旦心烦意乱之际,李隆基心中不不痛快,就在此时,高力士禀报道:“赵妃请太子过去一趟。”
“告诉她,我忙着呢,没时间!”李隆基挥挥手,不耐烦道。
“等等!”高力士刚欲转身,却被李隆基叫住了:“我还是去一趟吧!”
“你找我什么事?”李隆基皱着眉头问道。
“太子,你看这长枕大被如何?”赵丽娟问道。
李隆基见赵丽绢正在缝制的大被足有两丈宽,一旁还有一个同样长的硕大枕头,忍不住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太子,这不是你要用的吗?”赵丽娟惊奇地问道。
“谁告诉你的?我用这么大的枕头与被子做甚?”李隆基恼怒道。
赵丽娟一脸委曲道:“这就奇了,前些日子义父专程来到东宫,告诉我太子您需要大被长枕,叮咛我要亲手缝制。我怕误了太子的事,这几日急赶慢赶,这才快完工了!”
李隆基一听是张凌风的安排,心中一动,急问道:“你义父还说什么了?”
“义父说,这长枕要足够长,大被要足够大,至少要能容得下五个人同眠才行,所以我才……”
赵丽娟话还未说完,李隆基心中已经明了,这肯定是李陶的安排,再细细一想,他心中不禁暗暗称绝。
“太子,这大被……”赵丽娟见李隆基不语,有些不知所措了。
“挺好,你继续缝吧,不过,不要急着完工。若是父皇见了问起来,你就如此说……”
……
“叔翁,你急着找我何事?”
“陶儿,朝廷所下的三道诏令,你可知晓了?”李旦问道。
“我知道了!我正要找叔翁说此事呢!”李陶点点头道。
“你有何事?”李旦问道。
“我想请叔翁收回成命,我不想做什么辅国大将军,更不想蹚太平公主与三叔斗法的浑水。”
李旦一听李陶李摞挑子,脸都绿了,他赶忙道:“陶儿,你不替我掌着这长安的兵权,我又交给谁呢?谁又能让我放心呢?若交给奸佞之人,岂不更坏了大事?”
“这?”李陶有些为难。
“陶儿,当初可是你劝说我做这皇上的,你现在可不能撒手不管,你就帮帮叔翁吧!”李旦也摸着李陶的脾气了,他知道以亲情打动李陶屡试不爽。
果然,李陶听罢叹了口气道:“那我就再帮叔翁一次吧!不过,我有个条件!”
李旦见李陶答应下来了,心中大喜道:“你说吧!”(未完待续…)
2014920 12:03:48|9092130

第三百八十八章 长枕大被

“羽林军与万骑中的将领,不是与太平公主的故旧,便是与太子有瓜葛,要想控制住军队,必须找两个与太平公主和太子无甚关系之人。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李旦点头道:“陶儿,还是你考虑的周全,不知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我听说幽州都督薛讷因拒敌不利,已被免职招回朝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因年事已高,进京请求致仕。这两人都是老将,在军中颇有威望,且老成稳重,最重要这二人长年为朝廷戍边,不在朝中,与太平公主与太子均无瓜葛,可否让这二人分别担任羽林大将军与万骑大将军。”
“准了,我即刻下旨。”李旦很是痛快,但突然又愁云密布道:“可是,太平那里如何是好?”
“太平公主来找过叔叔翁了?”
李旦点点头。
“她来做什么?”
“当然是来哭闹,不愿去蒲州!”李旦苦笑道。
“叔翁您松口了?”李陶狐疑地问道。
“怎么会呢?我没有让步!”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只要叔翁你不松口,她便无计可施了。”
“这我倒不担心,只是……”李旦有些担忧。
“只是什么?”
“只是太平从我这里气呼呼地走了,我怕她去找三郎的麻烦。”
“叔翁原来是为此而担忧,放心,我这就陪叔翁去东宫。为太子解围。有我们出面,想必太平公主出出气也就罢了,不会闹得太过分。”
……
李陶陪着李旦来到东宫。高力士正要通报,李陶却摆摆手道:“不用声张了,太平公主可来了?”
“来了!正在与太子理论呢!”
李陶与李旦对视了一眼,便往前走去。
刚到大殿外,便听到太平公主愤怒的声音传来:“你怎会不知道?谁不知道姚崇与宋璟是你的心腹,你能让他们去调唆皇帝,还不敢承认。我说三郎。你为什么就容不下自己的姑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