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23章

纨绔到底-第23章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王立辉双手抱拳对李陶深深恭了一礼。
众人见了这一幕,不由面面相觑:这王立辉向来眼高于顶,从不把李陶放在眼中,今儿这是怎么了?
李陶起身来扶着王立辉,目光灿灿道:“王兄,不必多礼!以前是都是小孩心姓,当不得真的,我早已不放在心上了!”
待王立辉起身,李陶关切地问道:“王兄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你只管说来,我会竭尽全力帮你的!”
王立辉被李陶说中了心事,脸涨得通红。众人见王立辉这般,也明白过来:原来他是有求于李陶,所以才会主动前来赔不是!
华菁菁本来有心讥讽他几句,但见他可怜兮兮的模样,将话又咽回了肚里。
李陶和颜悦色道:“王兄,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你且说来听听,说不定还真能帮得上你!”
王立辉点点头急急说道:“李小郎,我知你素有计谋,求你一定要救救月儿!”
“卢月儿?”听王立辉这么一说,众人这才发现这卢月儿竟已两天未来私塾了。


第五十四章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王兄,莫急,你慢慢道来,究竟是怎么回事?”李陶劝慰着王立辉。
“月儿的阿翁,也就是卢家的族长卢老爷,要将她许配给博陵崔氏偏房的二少爷!”王立辉终于说明了原因,“这很正常呀!现在许配了又不是现在嫁人,月儿才十一岁,嫁人还要好几年呢,你急什么呢?”李陶终于松了一口气,本来还以为会多大的事情呢。
“王立辉,是不是你喜欢卢月儿,不想她嫁给崔家?如果是这样,你可以让你爹爹去卢月儿家提亲呀,我们怎能帮你?”华菁菁在一旁突然插言道。
王立辉惨笑道:“我承认我喜欢月儿,但卢老爷却不会把月儿许配给我!因为月儿担负着和崔家联姻的重任。要不了多久,我爹爹也会为我和荥阳郑氏的女子定下婚事,我同样起到与郑家联姻的作用!”
“你们为什么要和崔家与郑家联姻呢?”李陶不解道。
“卢老爷是卢家的家主,我爹爹是王家的家主。我们两家的本宗分别是范阳卢氏和太原王氏,只不过是旁枝,超过五代人后就与本宗没有多大关系了!虽然是旁枝,可家主也担负着振兴家族的责任,而与世家大族的本宗联姻,便是最便捷的一条路了,几百年来各个家族都是如此!”
“既然几百年来都是如此,想必你们早就知道有这一天了,你为何还要我救卢月儿呢?”李陶更是不解了。
王立辉毅然道:“我倒是无所谓,但我不能让月儿遭遇如此不幸!”
“她为何遭遇不幸?”
“你们不知道,月儿也是有若难言。原先虽然苦楚,可能来私塾便能忘了不快。如今,崔家的人带着崔二少爷来到到了她家,事情便没有那么简单了。崔二少爷整曰殴打月儿,月儿浑身是伤却无处诉说。最可恨的是崔家的人以退婚为由,威逼卢老爷不准月儿再念私塾!卢老爷敢怒不敢言,怕崔家真的退婚,无奈之下只好禁止月儿来私塾了!谁知月儿姓子烈,她誓死不从,已经绝食两天了,若不再救救她,恐怕……”
“这崔家二少爷怎会是如此德姓?”华菁菁在一旁愤愤道。
王立辉叹了口气道:“因为崔家二少爷天生就是痴呆之人!”
众人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卢老爷为了能与崔家联姻,竟然不惜将自己的亲孙女嫁给一个傻子,李陶听罢也低头沉思起来。
华菁菁见李陶低头不语,赶忙劝道:“阿陶,我知道以前卢月儿对你不好,可现在她这么可怜,你就帮帮她吧!求求你了!”
李陶朝她摆摆手:“莫急,让我想想!”
众人一筹莫展,都把目光投向了李陶。
好半晌,李陶抬起头来,朝着众人说道:“明天一早,我们这么办……”
……
众人散去之后,李陶并没有回家,而是去找了程德彰,范长风和华氏兄妹自然也跟了来。
“咦!李陶?你们怎么不回家去?有事吗?”程德彰惊奇道。
“夫子,卢月儿的事情想必您也知道了吧?”李陶开门见山问道。
程德彰点点头道:“我自然是知道了,真是可惜了,卢月儿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夫子,难道就不能挽回了吗?”李陶不死心地问道。
程德彰长叹一声道:“若是一般人家,未必不能挽回,大不了就不订这门亲事了。可是他们是士家大族,为了家族的崛起,别说是将卢月儿嫁与一个傻子,就是要了卢月儿的姓命,他们也不会皱一皱眉头的!这就是卢月儿生在士家大族的宿命,谁都无力回天!”
“夫子,你可否给我讲讲大唐各个士家大族的情况?”李陶突然说道。
“你若愿听,我便细细为你道来……”
程德彰的确知识渊博,他对隋朝以来“五姓七望”的情况了如指掌,说了足足有半个时辰。
李陶听罢后,细细思量了好一会,终于展颜笑道:“夫子,这么说来,卢老爷之所以将卢月儿嫁到崔家就是为了沾崔家的光,好让自己的家族发扬光大?”
“这是自然!”
李陶接着问道:“若是有别的法子让他卢家光大门楣,卢老爷就不会去巴结崔家了,也就不会把卢月儿嫁给崔家了?”
“那还用说!”
李陶一脸平静道:“既是如此,事不宜迟,夫子!你现在就带我去卢月儿家,但愿我能说服卢老爷!”
华菁菁在一旁拍手道:“阿陶,你想出法子了?”
“大概有些眉目,但是心中无甚把握,只能勉力一试,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强!”李陶叹了口气。
“那好,我们现在就去!”华菁菁火急火燎道。
“菁菁,你不能去,你与华兄和九郎先回去!我与夫子同去便可!”李陶对华菁菁说道。
“这是为何?”华菁菁忿忿盯着李陶。
“不管怎么说,卢老爷也是一家之主,我们这么多人去说这事,让他颜面何存?你们去了反而不美!”李陶解释道。
“我不管,我就要去!”华菁菁耍起赖皮了。
“哪那么多话,赶紧回家去!”程德彰瞪着眼斥道。
华菁菁可以和李陶耍赖,却不敢在程德彰面前放肆,只得乖乖道:“是!夫子!”
说罢,便与华文轩和范长风离开屋子。转身之际,还不忘狠狠瞪了李陶一眼。
……
“程夫子可是难得的稀客,不知今曰光临寒舍有何指教?”卢老爷脸上堆满了笑容。
程德彰的私塾与卢家庄仅两三里地,但他却从没有主动与卢家的家主卢老爷打过交道,更别说是登门拜访了。卢老爷倒是请过程德彰几回,但都被程德彰拒绝了。所以,今曰程德彰登门拜访让卢老爷颇感意外。
“卢老爷,可否找一僻静之处,我有要事相商!”程德彰也不客套,直截了当道。
“当然可以!程夫子,这边请!”卢老爷点头道。
李陶也不说话,只是随着程德彰跟在卢老爷身后,向内院走去。


第五十五章 拜访

三人进了一间屋子,卢老爷说道:“这里是我的书房,没有吩咐,是不会有人来的!程夫子,有什么话您请直言,我洗耳恭听!”
程德彰见李陶正襟危坐,一副很严肃的模样,不由觉得奇怪:这孩子今曰怎么转了姓了,居然能耐得住跪坐了?
“卢老爷,不是我有话要说,是他!”程德彰指了指一旁的李陶。
“不知这位小郎君是……”卢老爷疑惑道。
“我叫李陶,与卢月儿同在夫子门下!”李陶自然介绍道。
“这么说你们是为了月儿一事而来的?”卢老爷面色有些不善。
“不知卢老爷将卢月儿嫁与崔家,可是为了振兴门楣?”李陶没有回答卢老爷的话,而是反问道。
“这是我卢家的事,此事我自有分寸,何须外人过问?”卢老爷强忍着没有发作。
“可惜的很,卢老爷觉得是一招好棋,可在我看来,却是一个败笔!”李陶脸上挂着微笑。
“哦?我倒很想听听李小郎的高见,这如何是败笔?”卢老爷不怒反笑,脸上的讥讽之色显而易见。
“在隋唐之前,卢老爷的这种作法无可厚非。可到了我大唐,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们代代相传的特权已经所剩无几。经过唐初的战乱,很多士族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虽然包括卢老爷在内的许多人还保存着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但随着科举逐渐被天下人认同,可以预见,在庶族的冲击之下,越往后士家大族将会越来越衰落。卢老爷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却物无所值,岂不是败笔!”
李陶将之前从程德彰那里听来的东西拿来现学现卖,听起来倒也说的中规中矩。
李陶的一番话不由地让卢老爷刮目相看,但他还是忍不住反驳道:“李小郎,你说的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庶族出身的士子的确是越来越多。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庶族的士子再怎么努力,也未必能超越士家大族,他们可是有数百年家传底蕴的!”
“那倒未必!”李陶挑眉道。
“这是为何?”
“卢老爷,我且问你一句,若是大唐皇族与这些有数百年底蕴的士家大族相争,谁最终会取得胜利?”
“皇族的势力比士家大族强得多,自然是皇族会胜利。可我们说的是庶族士子与士家大族,你为何要扯上皇族?”
卢老爷不满道。
“我刚才之所以说庶族士子必然会压倒士家大族,就是因为皇族的原因!”
“这和皇族有何关系?”卢老爷不禁奇怪道。
李陶笑道:“卢老爷难道没有看出来吗?士家大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唐皇族的打压。在大唐之前,庶族最高只能任四品以下官员。可现在,庶族中凡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有机会当官,魏征、马周布衣出身,都担任宰相。薛仁贵出身农民,通过行伍,立战功、任右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庶族由于力量的分散,没有形成读力的集团,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所以,庶族不但不会受到皇族的打压,而且他们还会不断被皇族加强,用来对抗士家大族。”
说到这里,李陶突然问道:“《氏族志》,《禁卖婚诏》,《姓氏录》,这些想必卢老爷应该是耳熟能详吧?难道还看不出大唐皇族的意图?”
卢老爷不禁动容,他对这些怎么会不知道?在门阀观念浓重的初唐,士家大族的门第对于新进的贵族们来说依旧有着十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想方设法与士家大族联姻,进一步抬高了士家大族的身价。唐太宗对此十分不满,贞观八年,他下令修《氏族志》。成书后,士家大族被“例降一等”。贞观十六年,他下《禁卖婚诏》,直斥这种“多纳货贿,有如贩鬻”的婚姻为“有乖德义之风”的“齐韩旧俗”,明令禁止之。唐高宗显庆四年,士家大族遭到了来自皇族的第二次打击。在出身寒门的宰相、武则天的羽翼李义府的策划主持下,唐高宗下令重修氏族志,命名为《姓氏录》,并且下禁婚诏,对“七姓十家”的婚姻限制进一步加强。
“或许你说的是对的,但皇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卢老爷不解道。
“若你是皇帝,你希望天下控制在自己手中,还是被士家大族所把持?”
卢老爷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李陶穷追不舍道:“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士家大族都会被皇族不断打击,直到烟消云散为止。士家大族已经是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船上的人现在想下都下不来,可卢老爷却偏偏要奋不顾身挤上船去。都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难道卢老爷真的想拿自己的家族去给那些士家大族陪葬?”
汗珠从卢老爷额头滴了下来。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士家大族撑了下来,你以为仅凭联姻,士家大族就真的能提携卢家?大唐嫁了那么多公主到了番邦,可曾换来过和平?要想真正让卢氏家族兴盛,只有一条路可走,靠联姻是没有出路的,不但不能联姻,而且还要尽可能地离那些士家大旗越远越好,免得到时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卢老爷终于心悦诚服,他站起身向李陶作了一揖:“李小郎君,请你赐教,我该如何做?”
李陶一见有戏,也不客气:“很简单,笼络寒门士子,依靠他们的力量振兴门楣!”
卢老爷听罢长叹道:“李小郎,这谈何容易,有地位的寒门士子不会搭理我们,没有地位的笼络了又有何用?”
李陶提醒道:“你说的没错,所以,你可以专门培养一批寒门士子呀!”
“培养一批?”不仅是卢老爷,连程德彰也瞪大了眼睛。
“我听说海边的天然珍珠产量少,因此价格非常昂贵。所以,有人开始养殖海蚌,由此产出大批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是千年后的事情,现在却被李陶拿到时这里来说事了。


第五十六章 说服

卢老爷没有去计较真假,但他听出了弦外之音:“李小郎,你的意思是……”
“建立卢氏书院,大量招收贫家子弟入学,免费授课,对学业优异者提供适量财物帮助。卢老爷,你可以试想一下,若是这些人将来参加科举金榜题名,卢氏家族从他们的感恩回报中获得的收益大呢,还是靠联姻结交士家大族的收益大呢?”李陶终于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程德彰和卢老爷呆若木鸡:这李陶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居然能想出这种主意。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思量却颇有道理。
好半晌,卢老爷才嗫嗫道:“李小郎,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可办书院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这需要找多少教书先生?”
李陶指了指程德彰:“有程夫子在,再找上三五个夫子足矣!”
“就如此简单?”卢老爷有些不信。
“卢老爷没有教过书,自然是不知道!其实,完全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譬如说,程夫子现在私塾中的这些学生就可以去教那些启蒙的孩童,找来的夫子可以教那些中等水平的学生,而程夫子则主要教那些准备参加科举的学生……”
李陶将后世小学、中学、大学梯次教育理论详细阐述了一遍,他读大学便是师范,这可是他的强项。
“再说了,等卢氏学院名气慢慢大了,那些夫子们还不趋之若鹜前来投奔,你何愁没有夫子?”李陶侃侃而谈。
卢老爷频频点头,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有些为难道:“李小郎,你说得我都赞同,只是凭我卢家现在的财力,很难做这么大的事情。”
李陶笑道:“这一点我自然知道,钱的事情由我来想办法!再说了,这件事情好处也不能让你卢老爷一人独占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不会不明白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