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仙之三国 >

第19章

仙之三国-第19章

小说: 仙之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夏玄可以算是最冤枉的一个人,他好像根本就没做过什么事吧?这些一个个此前还相处甚欢的大人物为了一块玉佩何必如此大惊小怪!
沉默半响后,周忠还是忍不住发问道:“汝可有证此玉乃家传之宝?”
夏玄闻言沉思了起来,将自己幼时的记忆一遍遍翻找,奈何根本找不出半点可疑的地方,所以他为了破局,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只好硬着头皮如实说道:“诸位大人,实不相瞒,玄并非江东之人,也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即使夏之姓氏也是义父严虎所取,这块玉佩从玄四岁之时有记忆起便相伴在身,若有半点隐瞒之处,玄当天人共诛,万箭穿心而死!”
古人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可以说对誓言非常看重,夏玄这句话一出来,包括小儿周瑜在内都相信了三分,即使周忠和陆康也是惊疑不定了起来,当时他们眼中还有深深的疑惑,其中前太尉周忠沉默片刻后则是又问道:“非我等不信于你,奈何此事关系甚大,老朽还有一问,你当今实乃多岁,八字为几何??”
“玄不知!”夏玄苦笑摇头,道:“玄在十二年前遭逢海盐大难,自那之前的记忆点滴不余,唯有这十二年来的记忆深深铭刻在心中,不过义父严虎却说当时发现玄时,玄状若小牛,虽不懂人情世故,就如一痴儿,但最少有四岁大小,故而玄今岁不过十六!”
说到这里,夏玄对着孙乾作揖致歉道:“大人,玄此前谎报年岁,实乃忧国心切,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大人海涵!”
孙乾见得夏玄拜来,顿时吓得一哆嗦就好像惊弓之鸟般跳了开来,根本不敢受夏玄这一拜,而且他看向夏玄的目光从始至终都带着深深的震撼之色,并且表情越发诡异!
与此同时,陆康却对周忠耳语,不知道在说什么。
周忠听得陆康话语,再看夏玄时却是从头到脚打量了一边,越看越心惊,但嘴角也挂起了一道无奈的苦笑!
“也罢也罢,此乃天命,非人力可为,将此玉送还中临吧!”周忠好像对夏玄有了些许改观,让孙乾把玉佩交回到夏玄手中。
接过玉佩,依然入手冰寒,可短短片刻便升起了一丝暖意,随后夏玄将玉佩放到了怀中,不敢再轻易拿出来示人,毕竟连孙乾都能认出此玉的重要性,那么也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的官员都知道他不知道的秘密,这让他心中非常不安!
而待得夏玄收起了玉佩后,周忠又说道:“此玉关系重大,将来甚至能救汝一命,汝当谨记不可轻易示人!”
果不其然,周忠这位前太尉提出了一个让夏玄已经有了想法的要求,夏玄哪敢不从,连忙称是。或许是因为发生了龙凤玉佩的事情,在场众人都有点兴致欠欠,一个个都先后告退,包括周忠和让夏玄眼红的小周瑜在内。
“再等三天,刺史大人批示的文书便会到达庐江,届时乱贼黄穰便由中临亲自送往洛阳!”陆康的老脸上虽然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表情,但不知为何这句话却让夏玄心中咯噔了一下,不过如此提议正中他下怀,自然不会反对,连忙应承了下来。
随后夏玄和孙乾一同告退,走出了太守府。
“主公,方才太守府外被三百刀斧手包围,不知发生了何事?”甘宁见得夏玄出来,第一时间便上前问道,若不是后来刀斧手退去,以甘宁的性子肯定会把太守府掀个底朝天,到那时夏玄可就真要麻烦了。
孙乾闻言面有异色,他一直闭口不言,好像不愿和夏玄多有交谈,连忙就告辞而去了,至于夏玄虽有挽留,但也没有多说什么,看着甘宁摇了摇头,心中堆满了种种疑惑,此时他迫切的想要知道龙凤玉佩到底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会引起今日的变故!

☆、第四十三章 孙乾拜主

让人意外的是最后孙乾居然去而复返,来到了舒县城外军营。
夏玄非常诧异,这个孙公佑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欲擒故众吗?
“中,额,咳咳,夏都尉啊,本官之前多有失礼之处,还望夏都尉海涵一二。”孙乾一脸尴尬的咳嗽两声,他坐在夏玄对面,目光游离,右手一会儿端起酒樽然后又放下,可以说完全失了方寸。
夏玄有点不耐,虽然说孙乾对他有恩,可也不能这样欺人太甚啊,明明知道他如今被龙凤玉佩的事情所烦恼,不但故意隐瞒,还来这说一段莫名其妙的话语,脾性再好的人也受不了。
“明公何故如此?若非明公,玄不过是山中一草莽,若明公有事相求,但说无妨!”夏玄想要直接开门见山,但又恐伤了情义,故而只能强压心中不耐,有条不絮的说道。
孙乾见得夏玄一脸平静的坐在那儿,好整以暇的品尝着美酒,眼神中没有半点波澜,心中惊讶,犹豫片刻后他蓦然拜倒在地,作揖说道:“传闻夏都尉好贤,乾虽无经天纬地之才,但也有一腔报国热血,还请明公收留!”
夏玄见得孙乾居然要拜自己为主,顿时大惊上前将其扶起,要知道如今孙乾可是他的顶头上司啊,这万一传了出去,不但对孙乾不利,也对他会有很大的影响啊,毕竟他可是借助了临湖县的兵马才打败了黄穰,同时也得到了天大的战功,不知多少人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呢。
“明公万万不可,小子何德何能可做明公之主,还请明公万万不要折煞了小子!”其实夏玄心中对孙乾也有想法,毕竟孙乾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外交家,若是能把他收下,将来夏玄定能省去不少麻烦,不过收下孙乾是好,但也要看时机啊!
孙乾有一颗玲珑心,见得夏玄惊恐,他却起身笑而说道:“主公心中之虑大可放下,乾虽无天下之谋,但也懂的大是大非,如今主公身无片瓦之地,自然有许多忌讳,不过只要等到主公得到了朝廷的加封,那么自然不会再有人说道!”
夏玄见得孙乾连主公都叫出来了,顿时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既然事已至此,他难道还要把孙乾赶出去吗?故而只能说道:“既如此,那玄也就不推辞了,不过公佑啊,你我如今虽是主臣,但私底下还是以知己相交为妥,恩?不要推迟,难道公佑不愿结交玄这个知己不成?”
“这,这,乾怎敢不愿,只要主公令下,乾无敢不从!”孙乾连忙拱手说道,虽然表面上一副惶恐的模样,但心里却更坚定的追随夏玄这个小都尉的想法,随即他放开了胸怀与夏玄畅谈了起来,将当今朝堂各个势力之间的尔虞我诈纷纷道来,使得夏玄听的津津有味。
要知道,孙乾身为大儒郑玄的弟子,接触的层面与夏玄完全不同,所以知道的一些秘闻也非常多,奈何不论夏玄怎么问那块玉佩的事情,孙乾都是顾左右而言它,如此一来夏玄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再多问,毕竟为了区区一块玉佩伤了主臣之间的情义那就不妥了。
**无语。
所有人都在等着来自寿春的刺史文书。
而夏玄则是游走在舒县每个角落,带着孙乾拜访一个个门阀士族,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周氏。
周氏在江东士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哪怕周忠这位老太尉退下了,可周家在洛阳依然有一位炙手可热的大人物,那就是周瑜的父亲洛阳令周异。
别以为洛阳令只是一个县令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
要知道洛阳可是天子脚下!
而周异能掌天子之门户,身为天下县令之首,可以想象的到他的权位何其惊人。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时期百官对洛阳令非常看重,甚至要有三公联名举荐才能安然上任,否则的话屁股没做热有可能就要被赶走了,而在周异之前,担任过洛阳令的还有孔昱、虞祁,司马防三人,其中孔昱是青州儒家孔圣后人,孔宙七子之一,党锢名士领袖,其在朝堂上下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虞祁或许不为外人所道,但他有一个后人叫做虞翻,虞翻在历史上的评价甚高,吴大帝孙权更赞其虽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可见虞翻的才学何其惊人,不过这也只是间接突出了虞氏一族绝非泛泛之辈。
至于司马防还需要多说吗?
东汉末年数十载百家争雄,逐鹿天下,最后司马家独占鳌头,开创三百年东西二晋,虽然历史上对司马家痛恨者无数,但不可否认,司马家确实笑到了最后,而司马懿的父亲是何人?那不就是司马防吗?
由此可见,历任洛阳令的人物绝非一般士族出身。
而当今之洛阳令周异,所属宗族名士众多,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只要前太尉周忠还在一天,也或者说是他周异还在一天,那么周家在汉王朝的权势就算不可能比若如日中天,但也不可小觑。
夏玄为了自己将来可以在官场上官运亨通,自然要结交周氏这样的门阀士族,也或者是权贵人物,而且他对历史上的周瑜一直非常有好感,如今见到了真人,他哪能再错过?
不过如今的周瑜只是一个小儿,哪怕少年老成,但也绝对不可能到东吴大都督的程度,所以夏玄没有想过要收了周瑜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在周瑜心中留下一个好感,以待将来所用。
“中临少年英雄,能来我周家登门拜访,实乃老朽之幸甚啊!”让人意外的是前太尉周忠得知夏玄和孙乾来访,居然亲自出门相迎,并且还带着族中少壮,明显是为了来混个脸熟!
周瑜也在人群当中,他看到夏玄目光扫来,顿时做了个鬼脸。
夏玄不由无语,这个周瑜可真是个鬼精灵,要知道昨天他差点就着了周瑜的道啊。不过他也知道周瑜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如此,眼里揉不下半点沙子,而且性格又要强,否则的话历史上又怎会被诸葛亮活生生气死呢?虽然说气死的事未必是事实。
“周公这是折煞小子了,小子只不过是江东一小儿,谈何英雄?”伸手不打笑脸人,见得周忠亲自出门来迎,夏玄心里也是一惊,连忙上前作揖行礼道。

☆、第四十四章 门阀士族

周氏是大名鼎鼎的门阀士族,也可以说是公卿家族!
而门阀士族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兼并土地,玩了命的把一块块良田买到自己名下,比如周氏便是如此,传闻偌大的舒县,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良田乃是周氏门下,至于庐江第一号人物太守陆康,他所在的家族大本营可是在吴郡吴县,只能算是一个客官,名下根本就没什么土地,所以说在这庐江一亩三分地上,陆康的权势或许还不如周氏!
值得一提的是必须要解释一下门阀士族的来源。
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门阀士族的苗头,只不过那时侯天下纷争不断,想要持久占据高位,并且世代公卿几乎不可能,所以虽然门阀士族已经萌芽了但没有壮大。而在两汉时期,天下一统,政治环境趋于平稳,一些个当权的官僚士大夫,便开始不满于一代为官,而是将宗亲,门客,亲朋,全部拉入了这个特殊群体,形成了固有的利益集团。
久而久之,士大夫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也就形成了一个相同于皇室结构的大家族,可不论哪个大家族都要有根基吧?如果仅仅是名而已,怎么可能长久?故而,这些士大夫便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兼并土地,雇佣佃农,囤积粮草,换取钱财,继而豢养门客,更甚至培养专属的武装力量,比如西汉后期的王莽家族便是如此。
谁都想权倾天下!
不论是哪个自诩清高,忠君忠国的士大夫,心中其实都有如同王莽一般的野望,只不过他们看到了王莽的下场,所以不敢也不能如此,而这种畸形的心态下,也就促使掌握无数钱财、粮草,富可敌国的士大夫家族兼并更多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圈养佃农,买卖婢女,然后佃农和婢女相结合,自然而然就成了世代奴户,然后身为奴隶主的门阀士族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小国王,甚至连官府都没有这些奴户的户籍!
可问题是月有阴晴月缺,自古以来就不可能有长盛不衰的家族。
一些家族因为种种原因倒下了,更有甚者被株连九族,可问题是这些大家族遗留下来的土地、佃农、家产呢?该由谁来继承?充公吗?朝廷可没有兴致来打理这些小事情,故而倒下的家族便被官员争相瓜分,可瓜分中总会产生矛盾吧?
矛盾产生不要紧,可土地需要耕种,佃农需要口粮,如果产生了一块有争议的土地,那么也就代表谁也不能在这块土地上耕种了,那么有着奴户的佃农该怎么办?活生生饿死吗?不可能!他们只能找一个活下去的方法,其中有些人选择了带着一家老小投奔其他大户,也有人深入大山,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
但也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反抗这个社会体系的团体当中。
比如两汉时期每代帝王都频繁出现的叛乱,大部分的根源都在门阀士族。
当然,也有外族屡屡侵犯汉土的原因,汉代是一个英雄主义的年代,哪怕再昏庸和荒唐的帝王,也不会以泱泱大国的身份向一些小邦乞和,故而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这些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抽调了各地的青壮,使得农田荒废,以及每次战争为数惊人的军费,军费来自哪里?当然也是任劳任怨,任人鱼肉的大汉百姓!
百姓苦啊!
任何朝代,百姓都有被称为蚁民。
他们就是一群生活着社会最低层的蚂蚁,没有主权,没有自我,只有等到彻底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站出来反抗!
黄巾之乱虽然有张角以神灵蛊惑的原因,可难道不也是代表了天下百姓的意愿吗?要知道,黄巾军可是出了名的越打越多,往往攻占一个县城后,他们的军队就会呈现数倍的增长,问题是这些多出来的军队甚至超过了县城的在册人口,那么这些凭白出现的来自哪里呢?
当然是门阀士族名下的佃农和奴户!
据某本野史记载,东汉中期有口多达五千六百万,逐年减少,至汉灵帝时期不过四千多万口,这其中消失的一千多万人若真都是被天灾**所害,那历史上为何记载寥寥?唯一的可能只有是门阀士族加快了兼并土地的脚步,将一些良民当做战犯充为奴籍,继而脱离朝廷可征赋税的范畴,自然而然这些奴户也就成了门阀士族的私有物,使得大汉人口大为锐减,朝廷赋税一年不如一年,当然这其中也有当权者昏聩的原因。
而在某些专业人士看来,东汉时期的人口若算上躲入深山逃避官府苛捐杂税的野民,以及门阀士族、绅士富户的私丁,那么总人数至少在八千万以上甚至更多!哪怕这不是真实的数据也相差无几,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