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123章

中国皇帝全传-第123章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年(公元847年)二月,礼部侍郎魏扶向宣宗奏陈进士的录取情况,其中谈到,有封彦卿、崔琢、郑延休三人,德才兼备,本应录取为进士,但由于他们的父兄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因此按照常例没有录取他们。宣宗看后,认为这种做法限制了对人才的选拔,于是诏令礼部重新对这三人进行考试,如果考试合格,可以录取为进士,并且强调指出,今后科举取士,不必遵循这种规定,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中选。除此之外,宣宗还对违犯科举制度,弄虚作假以求仕进的人毫不留情地加以严厉惩罚。大中九年三月,礼部在考试宏词举人时,出现了泄露试题的情况,被御史台弹劾。宣宗对此事非常重视,当即下诏将主管考试的官员分别处以降职、免职和罚俸禄等处分,全部取消已经被录取的10名举人的资格,并将伪造堂印、堂帖、替人考试并贪污受贿的官员黄续之等人依法处死。宣宗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在朝野中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科举考试中的营私舞弊现象。

宣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君主能够明察慎断,正确的选拔和任用官吏。”他即位之初,就开始着手改革和完善选官制度。以往吏部选官,只凭家世资历,宣宗认为这不能够选拔出具有真实才能的人。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宣宗下诏规定:“允许观察使、刺史有奇才异政者加以试用,根据其在试用期间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然后再决定正式任免。”同时,宣宗还把户口的增减也列为官员升迁的标准,规定观察使、刺史任期届满时,如果所管州县户口增添至1000户,则加以升迁,反之,如果逃亡至700户,不仅罢官免职,而且罢官后3年之内不再任职。大中元年正月,宣宗又下诏指出:“为政之本,在于选拔亲民之官,作为皇帝顾问的中央各部官员,必须从地方官员中选拔,因为这些人了解民间的疾苦,有治民理政的经验。”宣宗要求宰相在拟议和推荐谏议大夫、给事中和中书舍人等中央高级官员时,首先要看其是否担任过刺史县令,否则不予推荐。即使担任过刺史县令,如果在任职时有贪污受贿等不法情况的,也不能推荐。同时,宣帝还针对当时地方官调动频繁的情况,对地方官员的任职时间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县令在一个地方任职必须满3年,才能调任,以免当地百姓的迎送之劳。

不仅如此,宣帝还亲自掌握对州刺史的考核工作,规定州刺史在上任之前,都要由皇帝亲自进行考核,再决定任免。为了掌握各州的情况,以便对刺史进行考核,宣宗还特地令翰林学士韦澳秘密地编辑了一本关于各州户口田亩、山州境物、风俗人情的书籍,起名叫做《处分语》。一次,邓州刺史薛弘宗进京朝见宣宗,退朝后对韦澳说:“皇帝对邓州的情况了解的如此详细,太令人惊讶了!”韦澳经过询问,才知道宣宗所说的原来都是《处分语》中记载的事情。

对于自己的亲属,宣宗要求也比较严格,宣宗生母郑太后的弟弟郑光,原来在河中做镇守官,进京朝见时,宣宗见他言语粗俗不堪,认为他不够治民的资格,便把他改任为京师中级别比较低的右羽林统军,不再担任地方官。郑太后多次要求宣宗给郑光安排一个好的官职,但宣宗对这位国舅只是厚赐金帛,始终不给好官做。

除内政而外,唐宣宗在位期间,还收复了河西,还是终其一生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自安史之乱以后,从唐肃宗到唐武宗,每个皇帝在位时总不免有大大小小的内战,边患也时常发生。唐宣宗在位的13年,却是比较平静的一段时间,外无边患,内无战争,还收复了自唐代宗时期就被吐蕃奴隶主占领的河西地区(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重新开通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以及与中亚各国的联系。使唐朝的西部边境重新得到了安定和巩固。唐宣宗下诏在沙州恢复河西节度使,号称“归义军”,并任命张仪潮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卫大将军、归义军节度使和11州营田处置观察使,负责对河西走廊的经营和管理。

三、美德有瑕劣性遗害

在历代皇帝中,唐宣宗算是恭俭好善、平易近人的。宫中的侍役,他都能够叫得上名字,知道干什么差事。宫中有人生病,宣宗知道后,不但派御医前往诊视,而且还亲自前往去探望,并私下里赏赐给病人一些物品作为安慰。平时和大臣们在一起,宣宗总是表现得恭恭敬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但听大臣们奏事时,则严肃认真,一副威严的气势,从来没有显出过烦躁和怠惰的神情。奏事结束后,宣宗便立刻恢复了平时那种和颜悦色、客客气气的样子,君臣之间谈些开心的玩笑,或者谈及宫中的游宴,无所不至,气氛融洽而又热烈。当大臣们退朝时,宣宗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说:“希望你们善自为之,我常常担心你们辜负了我的期望,以至于我们君臣不能够再相见了。”宣宗这种平易近人,又威严不可冒犯的特点,使大臣们既尊敬他又害怕他。宰相令狐绹曾经对他的朋友说:“我为相十年,可以称得上是皇帝最宠爱的人了,但每次上朝奏事,没有不流汗的时候。”

宣宗在位时期,很注意节俭,平时在宫中,经常穿着洗过的衣服,待上朝召见大臣时,才换上新衣服,有时甚至穿着洗过几次的衣服上朝,每天的饭菜也比较简单。以前皇帝出行,都要先用龙脑(冰片)、郁金等珍贵药材铺撒地面,宣宗认为这太奢侈浪费,诏令撤掉。在宣宗的带领下,大臣们都很崇尚节俭,并在官场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

宣宗在位13年,史官称他是明察慎断,用法无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具有贞观之风,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媲美。从唐朝中后期的几代皇帝来看,宣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较为贤明的君主。他在位时期,社会形势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国家安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最为明显。据《新唐记载,大中十三年,国库充足,各种货物堆积如山,户部的钱币多的几乎无法计算。各州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州积钱甚至多达300万缗。但是,由于宣宗自恃有智术,明察秋毫,相信自己的见解一定都是对的,一切以自己的爱憎为转移,他的意旨只许群臣顺从、不许违反,因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例如宣宗对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非常反感,认为他是唐武宗重用的人,是奸臣,将他一再贬斥。谏官丁柔立上书劝谏,宣宗便认为丁柔立是不顺从自己的意旨,立即将他贬为县尉。

自恃精明的唐宣宗疑心很重。他在即位之前,就一直对父亲唐宪宗的死因有怀疑,认为是被哥哥唐穆宗与其生母郭太后联合宦官谋害而死的。因此,宣宗即位以后,就开始惩罚那些被他认为是杀死唐宪宗的人,先是将郭太后逼死,随后又诛杀了郭太后周围的宦官和其他有嫌疑的官员,并将唐穆宗指斥为逆,诛杀了唐穆宗做太子时的东宫官属。

宣宗共有11个儿子。长子李温,封为郓王,不为宣宗喜。宣宗喜欢三儿子李滋,想把他立为皇太子,但又怕这样乱次建储,会招致臣下的谏驳,所以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提出来。裴休担任宰相时,曾经上奏请宣宗早立太子,宣宗不高兴地说:“我还没有老,如果立了太子,不是把我当成闲人了吗?”从此大臣们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直到宣宗病重之际,才密嘱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立三子李滋为皇太子。但宦官王宗实等却假传圣旨,立郓王李温为皇太子,并以矫诏不法的罪名将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人处死。

宣宗晚年随着身体的逐渐衰老,乞求长生的迷信思想不断增长。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他派人前往罗浮山迎请道士轩辕集进宫,向轩辕集询求长生不老的秘诀。轩辕集告诉他只要不近女色、不食荤腥、哀乐如一、多施恩德,自然就可以长寿,长生是无处可求的。但宣宗仍不死心,继续寻求长生不老的法术,最后误信了江湖术士李元伯的谎言,服用李元伯炼制的金石丹药,结果越吃身体越坏。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由于服用丹药过多,以致毒性剧发,背上生疽溃烂而死,享年50岁,安葬于贞陵(今陕西泾阳县仲山),谥“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为“宣宗”。

第二百一十一章 懿宗李漼

唐懿宗,原名温,后更名漼,唐宣宗长子。宣宗有11子,但他最喜欢第三子夔王滋,欲其继位。由于害怕臣下谏驳,所以一直拖而不决。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宣宗病重,密嘱枢密使王归长等三人,拟立夔王滋为太子。宦官右军中尉王宗实与王归长等素不同心,王归长把他调为淮南监军,但王宗实并未赴职,待宣宗死后,矫诏迎立郓王温即位,改名漼,是为懿宗。时年18岁。

懿宗即位时,唐朝政治已经衰败,阶级矛盾已相当尖锐。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中指出,当时国有九破,民有八苦。

民有八苦,无法继续生活下去,只有起来造反。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东爆发】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给唐王朝】以严重的冲击,历时8个月才得以平息。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戍边6年未得替换的将士起兵,攻城克州,许多农民也参加进来,迅速发展到20余万人。后虽被镇压,却为唐末农民大起义埋下了火种。

在此期间,唐与南诏的关系亦相当紧张,时有攻伐战争。经过连年征战,终于收复交趾,并在安南设静海军,镇守边关,不再向南诏进攻。边事稍宁,懿宗以为天下太平,便吃喝玩乐起来。

懿宗酷好音乐宴游,供奉乐工,常常近500人,每月必大宴10余次,山珍海昧,靡不备极。他还不时出游长安附近名胜、离宫,每出游一次,扈从人员多至10余万人,耗费钱财不可胜计。有一个叫李可及的乐工,善于作新曲,深得懿宗宠爱,懿宗竟把他擢为左威卫将军。一般官僚也竞相效仿,于是贪污成风,专以害民为事。大臣刘蜕一再进谏,懿总置若罔闻。

懿宗在位10年,没立皇后,独宠幸郭淑妃。郭氏生一女,深得懿宗钟爱,封为同昌公主。同昌公主结婚时,懿宗尽出宫中珍玩,作为奁资,连窗门都用杂宝装饰,一切器皿,非金即银,甚至井栏药臼也由金银制成,耗费约500万缗,所行婚仪,备极奢华,唐以前的公主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婚后一年多,同昌公主病死,懿宗自制挽歌,饬群臣毕和,令宰相以下,都去吊祭。又诬陷给公主治病的医官用药有误,20多个医官被懿宗下令处死,医官的家属300多人也被投置狱中。一些大臣劝谏懿宗不要滥杀无辜,懿宗就将他们贬为地方官。同昌公主的葬礼也极其奢华。护丧仪仗达数十里,乐工李可及作叹百年曲,率数百人为地衣舞,用杂宝为首饰,绝800匹,舞罢珠玑散地,任民拾取。冶金为俑,怪宝千计,随葬品达120车。

懿宗又以佞佛著称。他在宫中设讲席,自唱经,又数幸佛寺,施与无度。成通十四年(公元473年)正月,懿宗派人到凤翔法门寺奉迎“佛骨”,大臣力谏,懿宗就是不听,竟说:“朕得见佛骨,死亦何恨?”从京城到法门寺300里间,车马日夜不绝。“佛骨”到了京城,禁卫军充当仪仗,拥护的队伍长达数十里,搞得长安举城若狂。懿宗将“佛骨”置入宫中供养,膜拜甚虔,宰相以下,竞施金帛,皇宫简直成了一座寺院。

两个月后,懿宗大病,当年死去。死后葬简陵。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

第二百一十二章 僖宗李儇

一、我玩我的你干你的

李儇,本名李俨,唐懿宗的第五子,初封普王。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懿宗病重,大宦官左神策军中尉刘行深和右神策军中尉韩文约杀死懿宗长子,主持立李俨为太子,改名李儇。是月,懿宗驾崩,李儇灵前即位。

唐僖宗李儇即位时只有11岁,不懂政事。宰相韦保衡名为托孤大臣,却不能主持政事,实际政权掌握在拥戴有功的刘、韩两个宦官手中。僖宗即位不到两个月,韦保衡便被贬为贺州刺史,逐出朝廷,不久又令其自杀。但刘、韩的统治也未能长久,很快又被另一宦官田令孜取代。

田令孜本姓陈,在懿宗时代随义父田某入内侍省做太监,改为田姓。田令孜很聪明,也读过不少书,长于谋略,很快便从普通太监爬到左监门卫大将军的高位。僖宗在做普王时,就与田令孜很熟,并且对他很有感情。僖宗做了皇帝后,称田令孜为“阿父”,把政事全委其办理,只有田令孜才能真正影响他。从僖宗即位之日起,田令孜便在幕后操纵一切。韦保衡被贬死,接任的路岩也很快下台,朝廷重臣频繁更换,甚至刘行深和韩文约也先后被迫因“病”致仕,这都与田令孜的幕后策划有关。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田令孜接替韩文约出任右神策军中尉,标志着他正式成为宦官首领,而且可以决定对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的任免奖惩,成为名正言顺的实际执政人物。右补阙萧瑀只因在上书中触及宦官,很快被贬为郴州司马。田令孜权势之显赫,使包括宰相在内的朝廷百官无不侧目。

僖宗爱好算术、音乐、下棋,并且都有相当高的水平;至于当时颇为流行的蹴鞠(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骑驴击球、斗鸡、斗鹅等也无不精通;骑马射箭,舞枪弄棒也略知一二。有一天,僖宗自豪地对人说:“若现在的科举中设置击球科进士,我保准能考中状元。”那人正对皇帝的不务正业感到不满,便接口说:“如果由尧、舜做礼部侍郎,负责录取,陛下肯定会被淘汰。”僖宗对此无动于衷,只是一笑了之。

当僖宗无忧无虑地做皇帝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爆发。田令孜意识到京师长安处境危险,为寻求退路,他决定让自己的同胞兄弟陈敬瑄和心腹杨师立、牛勖、罗元杲等去控制四川,以便将来有避难场所。在分配四人的统治区域时,僖宗独出心裁,让他们站在球场上,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