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95章

中国皇帝全传-第95章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份总揽政务。元诩在位13年(公元515年~528年),大半时间实际上是胡太后操纵着魏帝国的政治权柄,而她最终完成的业绩则是杀死作为皇帝的亲生儿子,并使魏帝国土崩瓦解。

元诩继位的初期,匡辅朝政者中尚有曾积极参预孝文帝改革的老臣任城王元澄,以及颇有学养而秉性忠诚的清河王元怿等人。元澄对于胡太后大兴佛寺、滥作施赏的劳民伤财的行为深为忧虑,他上书进谏,希望改善政治,加强军备,鼓励农业生产,以期增强国力,继承孝文、宣武二帝的遗愿,以统一九州为大任。但是这位老亲王的忧国之言对于胡太后来说只是耳旁风。她似乎给了老亲王最优隆的礼遇,无论大小政事都要元澄参与商议。但元澄竭诚尽智的谏诤却又从不被她采纳。反对挥霍的老亲王元澄死了,胡太后却为他举行极其铺张奢费的葬礼,她率领百官1000多人,亲送元澄灵舆到郊外,她的哭号感动得所有送葬者一齐落泪,并直使他们无不羡称老亲王丧礼的“哀荣之极”。

清河王元怿是宣武帝元恪的弟弟,他的学识品行在宗室亲王中出类拔萃。元诩即位,元怿为太傅。对于胡太后任举亲近,元怿时有抵制。才疏学浅的元叉因是胡太后妹夫而得宠任,骄横恣纵,但却一再遭到元怿的挫抑。宦官刘腾虽是目不识丁而奸谋有余之人,但因为太后主持兴造太上公寺、太上君寺等为太后死去的父母祈福的寺庙,也特受太后爱宠。刘腾为亲属谋官的事遭到元怿的阻抑。于是,元叉、刘腾密谋,诬陷元怿企图毒杀幼主元诩而自立为帝。元诩信以为真,便听从元叉、刘腾的谋划,诱元怿入朝,由元叉、刘腾拘禁并杀害了这位亲王太傅。

元叉、刘腾谋杀了元怿,又将胡太后幽禁于北宫,矫太后诏,称还政于帝。这一年改年号为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此后四五年间,元叉、刘腾内外专权,与夺任己。元叉、刘腾都是贪财好色之徒,暴掠荒淫无度。刘腾逼夺邻居而广开自家宅第,受纳剥削,岁入巨万。元叉竟在宫中辟有自己的库房,珍宝财物充盈其中。他还时常派人将美艳女子隐藏在装运食物的车中出入宫禁,供他在宫中玩乐。朝政操纵在元叉、刘腾之流的手中,政事荒怠,纲纪不举,州镇守宰也多任非贤能,贪污暴掠,天下患苦。

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刘腾死后,胡太后与心腹臣僚密议,准备重执朝政。已经14岁的小皇帝仍然稚弱怯懦,他不知道究竟该凭依于谁,他既参与母亲皇太后企图重执政柄的密议,又把皇太后的密谋和自己的忧怖之心向姨父元叉哭述一通,元叉却未在意。胡太后终于与丞相、高相王元雍合谋解除了元叉一切军政之权。孝昌元年(公元525年),胡太后重新摄政,她一如既往,甚而变本加厉地推动着魏帝国的靡烂腐朽。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初,元诩的妃子潘充华生下一个女儿,胡太后宣称潘妃生了皇子,于是大赦、改元以示庆祝。已经19岁的孝明帝元诩对于胡太后的揽权已心怀不满,密令驻扎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军阀尔朱荣率兵来洛阳胁迫皇太后,不料消息泄露。胡太后深感不安,她不愿被已成年的儿子剥夺掉独揽朝政的大权,与情夫郑俨、徐纥合谋,毒杀了自己惟一的亲生儿子元诩。元诩死后被谥称“孝明皇帝”,庙号“肃宗”,葬于定陵。

第一百七十一章 孝庄帝元子攸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胡太后因贪秉朝政,竟毒杀孝明帝元诩,另立孝文帝曾孙、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朝廷内外为之愕然。拥有强兵、驻扎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契胡族酋长、大将军尔朱荣乘机发难,谋行废立,欲操纵朝政。

尔朱荣要推翻胡太后所立的皇帝元钊,就须在元氏宗室中另立君主,笼络朝野人心。他迷信铸像占卜,以铸像的成否来卜定诸亲王中谁该做皇帝,结果是惟独长乐王元子攸的铜像铸成。

元子攸是彭城王元勰之子,孝明帝元诩的族叔,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受封为长乐王。武泰元年四月,尔朱荣向洛阳进军。元子攸及其兄弟潜出洛阳,投奔已抵河内(今河南沁阳)的尔朱荣军营。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皇帝。受胡太后的命令守卫洛阳的将领因倾向于元子攸,对尔朱荣军不作抵抗,尔朱荣军顺利渡过黄河,屯驻在洛阳城外的芒山之北、河阴之野。

此时尔朱荣部下武卫将军费穆鼓动尔朱荣乘势灭魏称帝。尔朱荣也确有称帝自立之心,于是便策划了河阴惨案,借口祭天,将召集而来的两千多魏室王公卿士全部杀死。元子攸被软禁,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尔朱荣掌握之中的傀儡帝王,他忧愤无计,只得向尔朱荣表示愿意让出皇帝的宝座。尔朱荣不想接受“禅让”,希望自己也是应天命而登极的人君,于是求验于铸像占卜,结果铸不成。特别迷信占卜的尔朱荣因而失去了自信,甚至为河阴血案愧悔不安起来。忠于魏帝国的谋士们乘机劝说尔朱荣仍奉元子攸为君王。元子攸这才被送进洛阳皇宫,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义元年。

元子攸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帝国,他只能依赖尔朱荣的势力,支撑着魏帝国衰朽的框架。尔朱荣受封为太原王,柱国大将军,后又因镇压了规模浩大的河北起义,更进官为大丞相。尔朱荣的两个儿子也晋爵为王,尔朱家族的势力不断膨胀。

永安二年(公元529年)五月,投奔南梁的魏宗室北海王元颢借助梁兵北上,攻陷洛阳。元子攸北渡黄河逃遁。元颢称帝,改年号为建武元年。后尔朱荣与元天穆率兵会合元子攸回攻洛阳,元颢抵抗失败,在南逃的途中被杀。元子攸重入洛阳,封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这是北魏国史上前所未有的勋爵,尔朱荣威权日盛。

元子攸不甘心自己只扮演傀儡君主的角色,他曾对左右亲近者愤然地说:“我宁愿像曹魏末代的高贵乡公(曹髦)那样与权臣一拼而死,也不愿意像汉献帝一样苟活在世上。”尔朱荣的河阴杀戮,也始终是压抑在元子攸和一些亲王旧贵族心头的恐怖阴影。城阳王元徽等与元子攸密谋除掉尔朱荣。永安三年九月,元子攸诈称皇子诞生,尔朱荣、元天穆等须入宫朝觐。尔朱荣族弟尔朱世隆在朝中任职,他已风闻皇帝有谋杀尔朱荣的意图,派人急报尔朱荣不要入朝。尔朱荣自恃威强,不相信元子攸敢算计他的性命,所以仍径往朝觐。元子攸伏兵于明光殿东廊,待尔朱荣及其子尔朱菩提与元天穆等入殿,伏兵抽刀而起,尔朱荣情急窘迫,直奔元子攸御座。元子攸先已横刀膝下,乘机亲手刺杀了尔朱荣。尔朱菩提、元天穆同时被伏兵所杀。

但仅仅诛杀尔朱荣等人,并不能将尔朱氏势力一时除灭。尔朱世隆与尔朱荣妻得知尔朱荣被杀,立即率部曲家兵焚西阳门逃出洛阳。尔朱世隆在洛阳城外纠集一股武装回攻都城,发誓要为尔朱荣报仇。这次仓促的攻战没能成功,尔朱世隆退兵北上太行。十二月初,尔朱荣侄儿尔朱兆举兵南下,再攻洛阳。洛阳陷落,元子攸被掳往晋阳。尔朱兆扑杀皇子,污辱妃嫔,纵兵掳掠,然后北还。10多天后,元子攸被缢死于晋阳三级寺。两年之后,魏孝武帝追谥元子攸为“孝庄皇帝”,庙号“敬宗”,迁葬其遗骨于洛阳靖陵。

第一百七十二章 长广王元晔

元晔,字华兴,小名盆子。高宗文成帝的弟弟南安王元桢之孙。秉性轻躁。孝庄帝时,元晔受封为长广王,出任太原太守。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九月,孝庄帝杀权臣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尔朱荣族弟尔朱世隆、侄儿尔朱兆等称兵复仇。十月,尔朱世隆、尔朱兆奉元晔为皇帝,年号建明,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尔朱氏有八人自封为王。以元晔为傀儡皇帝的尔朱氏集团南与洛阳魏孝庄帝相对抗。十二月,尔朱兆攻陷洛阳,魏孝庄帝被擒杀。建明二年(公元531年)二月,尔朱世隆等认为元晔在魏宗室血统中本枝疏远,因而废元晔,改立元恭为帝。元恭即位后,封元晔为东海王,食邑万户。次年十一月,元晔被杀。

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废帝元恭

元恭,字修业,魏孝文帝弟广陵王元羽之子,宣武帝时袭爵为广陵王。孝明帝正光年间,元叉专权,元恭深为不满,因而称病假装不能说话,住在洛阳城外的龙华寺,不参预政事。永安年间,有人向孝庄帝说元恭是佯哑不谙,其实心怀不轨。元恭惧祸逃遁到上洛山中,但不久即被地方官执送洛阳,并被拘禁多日。孝庄帝也怀疑元恭是诈为喑哑,便派人深夜盗掠元恭的衣物,又拔刀摆出要杀他的架式,元恭仍不言语。孝庄帝因此相信元恭是真的成了哑人,也就释放了他。

建明元年(公元530年)十二月,尔朱兆攻陷洛阳,孝庄帝被擒杀。此时元恭佯哑遁世已经八年,但舆论却颂扬他潜默晦身,有过人的器量,有天子之气等等。尔朱氏集团攻占洛阳后,想立元恭为皇帝,以虚应人望所推。但尔朱世隆等又担心元恭真的已经哑了,便派人向元恭转述要奉他为皇帝的意图,并胁迫他开口表态。佯哑多年的元恭巧借孔夫子的话说道:“天何言哉!”以此表明自己并没有真哑,对于让自己做皇帝也没什么意见。次年二月,尔朱世隆等废元晔,立元恭,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

尔朱家族是一群野蛮的暴徒,他们割剥四海,各自专恣,所在皆以贪虐为能事。曾举行六镇起义、河北起义的三州六镇兵民,在河北起义失败后,被迫迁徙到山西一带的人数仍有一二十万。这些流民深受尔朱氏集团凌虐,又因山西地区连年冬旱,生活非常困苦,因而仍不断有人举行武装反抗。尔朱兆与部将晋州刺史高欢商量对策,高欢说“恰当的办法是选择可靠的人来统率他们。”尔朱兆同意高欢的意见,就让高欢统领流民。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曾是葛荣部属。他将流民编成军队组织,争取了流民的信赖。随后,高欢又请求尔朱兆让他率流民去太行山以东地区就食。尔朱兆的幕僚提醒尔朱兆不要把三州六镇兵民交给高欢指挥,否则就如借蛟龙以云雨,必将形成一股不可驾御的力量。尔朱兆不听劝告,仍然同意了高欢的要求。高欢掌握了一支流民队伍,便密图依靠这支力量倒戈与尔朱氏相对抗。

高欢在太行山以东河北地区又得到当地豪门大族的支持,便与尔朱氏决裂。普泰元年十月,高欢拥立元朗为皇帝,年号中兴。高欢自任丞相、大将军等职。中兴二年(公元532年)闰三月,高欢在韩陵(今河南安阳境)大破尔朱氏联军。四月,高欢进入洛阳。元恭被废,囚禁于崇训佛寺。一个月后被毒死于门下外省,终年35岁。史称“前废帝”,又称“节闵帝”。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安定王元朗

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十月,高欢在信都(今河北冀县)拥立安定王元朗为皇帝,改年号为中兴。

元朗为章武王元融之子,在宗室中是比较疏远的一枝。此时年仅19岁,年初刚刚出任冀州勃海郡守。元朗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皇帝人选,不过高欢为了师出有名,所以还是匆匆把他推上了台。

由于尔朱氏集团不得人心,高欢起兵之后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中兴二年闰三月,韩陵(今河南安阳境内)一战,大败尔朱氏军队。四月,高欢进入洛阳,控制了局势。此时,高欢开始觉得安定王元朗是宗室疏属,不能再当皇帝。高欢先派仆射魏兰根去观察元恭的为人,打算继续尊奉元恭为帝,魏兰根见元恭神采高贵明朗,不似凡人,怕日后难以控制,便和高乾兄弟及黄门侍郎崔悛等劝高欢废了他,高欢遂将元恭废掉。高欢又以汝南王元悦乃孝文帝元宏之子,是嫡枝,打算立他,可是又听说他狂暴无常,只得放弃了这个打算。由于诸王大多逃匿,难以搜求,只有平阳王元修藏匿于农家田舍,高欢便派人把他找来,立为皇帝,令元朗将皇位禅让给元修。五月,元朗被封为安定郡王。十一月,元朗被杀,时年20岁。第二年葬于邺城西南之野马冈。

第一百七十五章 孝武帝元修

中兴二年(公元532年)闰三月,高欢击溃专擅国权的尔朱氏集团。四月,高欢入洛阳,既废尔朱氏所立傀儡君主元恭,又以血统疏远为由废元朗帝号,另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平阳王元修为皇帝。这一年先后改用了三个年号,初改太昌元年,到了年底改称永兴元年,没过几天又改号永熙元年。

元修任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封食邑十五万户。“天柱大将军”这一北魏帝国史无前例的头衔是此前为专权的大军阀尔朱荣所特设,高欢不愿在职衔上刺眼地显示出他是继尔朱荣之后的又一位新军阀权臣,所以坚决辞让不受,并请减封五万户,以表示自己不贪权禄。但北魏的政权实际上被高欢掌握,他坐镇晋阳,遥控洛阳,元修也只是充当个傀儡皇帝而已。

元修平常少言寡语,但好武事。他被拥立当皇帝这年23岁,血气方刚,不甘心为人操纵,与高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他借故杀了高欢的亲信高乾,高乾的弟弟高昂和高慎都投奔到高欢那里。洛阳与晋阳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

元修宠任原尔朱氏部将斛斯椿,由斛斯椿筹划扩充禁卫武装。斛斯椿常借随元修游猎为名,指挥训练禁军。元修又想利用拥兵关陇的尔朱氏旧部贺拔岳为势援,任用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为荆州(治穰城,今河南邓县)刺史。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初,贺拔岳被依附高欢的侯莫陈悦杀死,元修又在关中扶植宇文泰的势力以对抗高欢。

永熙三年五月,元修采纳斛斯椿的谋议,下诏征发河南各州兵马,声称要亲率大军南伐萧梁,实际上是企图向北攻袭晋阳。七月,元修在洛阳城北郊外集结诏命贺拔胜率部行动。高欢虽在晋阳,却很了解洛阳的政局底细。他知道元修盛暑征兵,民心怨恶,士气不壮,遂先发制人,率20万大军分路南下,也宣称要去讨伐南方萧梁和关中、荆州的地方势力。双方在黄河两岸隔水对峙。高欢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击溃斛斯椿的弟弟豫州刺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