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131章

那时汉朝-第131章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武的壮举让这位单于很是无语。于是,不信邪的单于先生,决定将苏武流放北海,放牧公羊。



过去的北海,不是今天的北海。苏武所被流放的北海,即今天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最后,单于先生还对苏武说了一句话:你什么时候,能将那群公羊挤出奶水,我就什么时候放你回去。



公羊能挤出奶水吗?



这个答案,十九年后,苏武将隆重揭晓!





三 李广复活?



公元前100年,夏天。有个人从匈奴地里逃了回来。这个人,就是曾经被匈奴追得没命逃,最后不顾军纪独自出外找水喝,不幸被匈奴人活捉的赵破奴。回来后,赵破奴到底跟汉朝天子说了什么,没人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一年后,刘彻发飙了。



正如苏武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只有刘彻欺负别人,如果谁不给他面子,甚至胆敢跟他翻脸,那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了。果然没错,公元前99年,夏天。刘彻准备派人去收拾那个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且鞮侯单于。



然而,刘彻的直接打击目标,不是匈奴总部,而是位于天山的右贤王部队。此次率军出征的,仍然是混混将军李广利。五月,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泉郡出发,向天山进攻匈奴右贤王。



李广利出征不久,马上就有好消息传入长安:李广利三万骑兵收获不小,砍掉匈奴万余首级,正班师回国。



然而,当刘彻还没来得及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坏消息紧跟其后,传入长安:李广利回家路上,被闻风赶来的匈奴大军困住了。



真没想到匈奴还有这么厉害的一招回马枪。刘彻震惊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他心头。



要知道,李广利经过两次西征大宛,刘彻多少是摸出了他的作战特点。如果说战争也是做生意的话,李广利天生没有一本万利的生意天赋。要想他把生意做保本,或是稍微赢利的话,必须给他足够的资本。如果没有及时给他提供资金,他有可能血本无归。



那么此次攻击右贤王,李广利这万余首级又是怎么赚来的?这不是李广利有多厉害。而是他钻了一个市场空子,这就是匈奴单于和右贤王,根本就没想到汉军会打到天山来。而出这个点子的人,竟然是刘彻。所以,这笔战争生意前半段之所以赢利,多亏了刘彻。



可李广利赢了一局又怎么样?要知道,多少人在地下赌场赢了钱,还无法抽身而退。只要对方逼着你赌,你必须赌到底。说真的,最后这一局,李广利带的本不如对方多,刘彻是真的太担心了。



的确如刘彻所料。当李广利碰上匈奴大部队,混功显然不灵,被对方死死黏住,汉军想动都动不了。双方这一胶着,数天就过去了。



李广利要玩耗功,他过去不是大宛的对手,现在更不是匈奴的对手。这数天过去,匈奴死黏不打,就只有一个目的:拖也要拖死李广利。



匈奴之所以出此绝招,是因为他们看到,李广利的军粮撑不了多久了。果不其然,许多天过去了,李广利军队已经严重缺粮。更严重的还有,骑兵当中伤者特多。



士兵身上有重伤,又没饭吃,这仗还怎么打?



死亡正在逼进李广利。如果不出问题,他将从此告别混混江湖。但是,谁也没料到,就在李广利江湖告急的时候,他竟然被一个人救了出来。这个江湖救急的人,是个生面孔,名唤赵充国。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从小身上长胆,肚里有谋,又学过兵法。初,以良家子从军当骑兵,再,因军事业务过硬,被调往皇宫卫队。



目前,赵充国在李广利军中的身份是副军政官(假司马)。赵充国学过兵法的,匈奴这招围而不攻之术,瞒不过他的眼睛。于是,他对李广利说道,如果再这样跟匈奴干耗,结果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降。当然,我们可以不死,也可以不降。那就是,横下一条心,突围。



怎么突围,赵充国已经准备好一套方案:由他率领敢死队,撕开匈奴一角;到时你李将军只要紧跟其后,冲出去就得了。



李广利同意赵充国的方案。接着,赵充国在军队里走了一圈,挑了一拨人,总共有一百余人。



一百人,够吗?李广利疑惑地问赵充国。



够了。赵充国回答李广利,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一百人就想撕开缺口,这对匈奴来说,赵充国如果不是脑进水,就是疯了。事实证明,他脑子没有进水,也没有疯。差点疯掉的,却是匈奴。



冲锋开始了。赵充国一百余骑兵,犹如黄蜂冲入了狼群,匈奴乱了阵脚。事实再次证明,李广利除了混功第一,跑功还很了得。他再次将第一次从大宛溜回敦煌的求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幸运的,他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场战争,李广利损兵二万有余。更幸运的还有,回到汉朝后,刘彻对李广利这场战争不做任何评价。既不赞扬,也不批评。看起来,李广利又胜利混过一关。



但是,刘彻对一个人却很注意。这个人,就是赵充国。赵充国救了李广利一命,李广利替赵充国写了一个报告,交给了刘彻。说,多亏了赵充国,一马当先,身负二十余处创伤,仍然冒死突围,可嘉可敬。如果没他,汉军恐怕又要被匈奴狼打牙祭了。



刘彻看完报告,立即召来赵充国。赵充国身上还保留有原始伤口,刘彻看得既心疼,又赞叹。凭这二十余处创口,不久,赵充国被拜为中郎。



老实说,这场报复匈奴行动,李广利的确打得虎头蛇尾,刘彻很是不甘心。九月,咬牙切齿的刘彻,终于又按捺不住复仇的欲望了。



刘彻为匈奴新一轮的报复行动,启动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公孙敖,路博德,李陵。公孙敖和路博德,早就是战场老油条了。在这里,我重点介绍新人李陵同学。



名将李广生有三个儿子,排序如下:李当户,李椒,李敢。李当户和李椒,皆死于李广前。后来,李敢因为刺杀卫青,被霍去病当着刘彻的面,一箭干掉。



在汉朝历史上,很多人只知道李家出了个汉子李广和李陵。事实上,李陵老爹李当户年轻的时候,也是条猛汉。



当年,汉武大帝刘彻有一个宠人,名唤韩嫣。这个韩嫣,因为从小和刘彻一起读书玩耍,感情特好。有一次,韩嫣和刘彻游戏,出手不逊,时为郎官李当户一看就火大,追着韩嫣准备狂揍,不料还是被韩嫣跑掉了。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李当户敢为领导出头的风格,便被刘彻记住。更没想到的是,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被拜官,就伸腿登天了。



李当户死的时候,李陵还呆在他老妈的肚子里蹬脚。很快的,李陵出生了。谁也没料到,他长大后,无论脾气,或者心性,简直就是李广的克隆版。



李广射箭天下无双,李陵亦是射箭高手,这是其一;李广浑身是胆,天不怕地不怕;李陵亦是头上顶把刀,不知怕字怎么写。最有力的证据是,他本人曾经带着八百人,冲到匈奴两千余里的地盘侦察,没碰上一个匈奴,就回来了。这是其二。



除此两样外,李陵还具有李广一个优良的品质。那就是,特别礼贤下士,把士兵都当成自己的兄弟。



总之,在李陵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复活的李广。



李陵混出名后,刘彻封他为骑都尉,拨给他五千人。五千兵虽是个小数目,但论能量,谁也不敢小觑。因为刘彻选的这五千人,几乎都来自荆楚之地。荆楚之地,其蛮横之名,那是自先秦时代就闻名天下的。所谓蛮横,文雅地说,那叫勇敢;通俗地说,那叫不怕死。



那时候,刘彻交给李陵的任务,就是将这五千不怕死的士兵,拉到匈奴边境酒泉等地训练射箭。按刘彻原来的计划,李陵被安排在五月份跟随李广利出征匈奴。然而,李陵对刘彻的安排很是不满意。



李陵之所以不满意,那是因为刘彻安排给他的,是一件于战争很重要,但在他李陵眼里却是不怎么样的工作。



这件工作就是,后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后勤,休提打仗。所以,后勤工作在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来都是被抬举的。但在李陵看来,他不想接受这份工作,因为他很不适应。



那他适应什么?很简单,打前锋。



还记得李广当年是怎么死的吗?他打了一辈子前锋,却被卫青安排打后卫。李广当即就赌气了,后来莫名其妙地迷路。当卫青要办他时,他一个人顶了上去,拔剑自杀,了结自己悲剧的一生。



为了继承祖父的遗志,为了李家祖上无上的荣光,李陵有必要将前锋做到底。这还只是李陵想换岗的原因之一。我认为,他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李陵从来就没想过要跟李广利混。为什么没想?道理是显然的,李广利是个混混,也准备一辈子当混混。但是,李陵坚决不想当混混,永远都不!



早在李广利征大宛前,李陵就跟李广利打过交道。当时,刘彻给李陵布置一道作业:率兵随后支援李广利。没想到,李陵才率军出塞,李广利就回来了。李广利两次征伐大宛,李陵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混混中的极品。或者可以反过来说,极品中的混混。



难道不是吗?两次出征,一次被打跑,一次是以绝对兵力,才换取惨胜。这叫有出息吗?所以,与其跟着一个大混混当一个小混混,不如另起炉灶,混个出人样来。



然而换岗不是换衣服,想怎么换就怎么换。其实,以什么样的理由来说服领导,李陵已经心里有底了。



想好后,他就找到刘彻,这样说道:“我带领的部队,个个都是打虎射箭高手。我愿意自率一军,直驱兰干山南,分截单于兵力,以免他们主力部队全力攻击贰师将军。”



刘彻一听,心里就轻轻笑了。眼前这小年轻,心里想什么,真没能逃得出他眼睛。他已经看出,什么分截匈奴兵力,这都是假象。真相是,李陵翅膀硬了,他想飞出去独干一场。



于是,刘彻问李陵:“你是不是不想当李将军的手下?”



李陵沉默,不回答。



事实上,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既然人家都能一语就挑破了心里的秘密,面对这样的高手,李陵无须争辩和隐藏。



接着,刘彻突然对李陵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将改变李陵的一生。原话如下:吾发军多,无骑予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此次调军太多了,可没有马拨给你。



此话说明刘彻心里有点意思了。李陵心中狂喜,马上接过话就说道:“没有马没关系,只要给我五千步兵,我一样踏平单于王庭。”



完了,牛皮吹大了。





第三章  死神是个什么玩意





一 死神来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陵,他对刘彻说的最后那句话,的确都是吹牛。当然,牛皮不是不可以吹,适当地吹牛,可以给历史加几分浪漫的传奇。但是,如果牛皮吹大了,本来沉重的历史,又不得不多一笔悲烈的笔墨。



我们从几方面来看,他这个牛皮吹得有多少绚丽的泡沫。李陵的目标是,直捣单于老巢。要知道,当年刘邦发三十万大军,远征冒顿单于,他也想一举剿灭匈奴。结果呢?差点没命,只得逃了回来。后来,冒顿写情书戏弄吕后,牛人樊哙说愿发十万大军,就可搞定冒顿。结果呢,季布说樊哙简直是吹牛,可以直接拉出去砍了。于是,吓得樊哙也不敢发兵了。



再来看李陵祖父李广。自汉朝立国来,胆大如天的人,多了去。但像李广那种有数十人的米,就能开数万人的饭的将军,还真数不出几个。有李广如此,纵观他一生,离开过马吗?没有。战马是李广的灵魂,箭术是他的肉体。没有这两样东西,李广还能笑傲匈奴吗?



李广离不开战马,卫青和霍去病更离不开战马。李陵的部队和霍去病的部队一样,都是刚刚的特种部队。然而霍去病的赫赫战功,如果没有战马,他能一路砍杀到祁连山吗?他还能在草原和沙漠上来去如风吗?



当然,今天的匈奴不是过去的匈奴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历史证明,没有人敢胆说,只凭步兵就能一路抄到单于老巢的。如果李陵能做到,那他肯定已经达到了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傲然而求败的境界了。



事实证明,战争是残酷的,历史是理性的,吹牛也是要上税的。李陵没想到,这个牛皮税上得太重了。



回到现场。刘彻当然不再年轻,他知道李陵那话是吹的。既然都知道是吹的,那他是什么态度?让人吃惊的是,刘彻同意了李陵的出征方案。



刘彻当然不是支持李陵去送死。我认为,他之所以同意李陵率兵出征,大约如下: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刘彻向来都特欣赏年轻人锐不可当、绝不服输的战斗精神。既然李陵说他自己行,那让他放开手脚行一把吧。这是其一;为防李陵遭遇不测,刘彻准备派个人率兵半路支援他。就算李陵撑不下去了,有个照应,全身返还,也是很不错的。这是其二。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为人知的秘密。当初,刘彻和卫青商议,调前锋高手李广打后援,以至迷路后自杀抵罪。后来,霍去病又一箭干掉了李敢。所以,在刘彻的心里,他一直还欠李家一个大人情。现在,他有必要将这个带着无比愧疚的人情还给李陵。这是其三。



把债还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多一份责任,不如少一份愧疚。小伙子,我只能这样给你安排了,去吧。刘彻以为,这回咱和你李家,谁也不欠谁的了。



然而,命运却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一步步将李陵推向一片苍茫的远方。就在刘彻以为计划万无一失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



一个脱落的螺丝钉,可以毁灭一架空中客机;一只蝴蝶在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