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207章

那时汉朝-第207章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刘崇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路子没对。造反不仅是点火就完事,还要搬柴,柴多了火才会旺。但是,刘崇没出去找人,头脑一发热单枪匹马带着一百多号人去攻打宛县。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败了。



刘崇失败后,有人很替他可惜。可惜的,不是他头脑发热,而是造反这等好事,怎么不将他喊上呢?



替刘崇惋惜的人,是东郡郡长翟义。你可以不知道翟义,但你不应该不知道丞相翟方进。翟方进是被刘骜逼死的,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儿子翟义做官。



翟义认为,王莽学周公是假的,想当皇帝才是真的。他之所以找了个婴儿来封太子,其实是探天下人口实。如果再没人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下一步,王莽肯定就要自立为帝了。为了国家社稷,死也要站出来拼一场。就算死了,也是一条永垂千古的好汉。



做人有想法是好的,还得有脑子。刘崇那条路,翟义是打死都不去走的。怎么走,要先把棋局布好。翟义认为,他捍卫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皇家刘氏的地盘。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刘姓兄弟。



于是,他就派人出去活动。很快的,刘姓几个侯爵回话说,愿意结盟,反王莽。



东郡是大郡,都尉也是皇家刘氏的,叫刘宇。愿意报名一起群殴王莽的,还有严乡侯刘信及刘信弟弟武平侯刘璜。他们开了会,讨论完毕,决定九月起兵造反。



九月秋高气爽,恰是读书好时光,更是造反的好时候。汉朝制度有规定,地方郡守训练民兵,定在九月。于是,就在九月检阅东郡武装的日子,翟义宣布起义,向王莽发起攻击。



这时,刘信的儿子东平王刘匡也加入战斗。要造反,不能只知道为什么造反,还要知道为了谁造反。于是,刘匡和翟义做了一笔交易,前者把封国军队交给后者,后者必须拥护前者老爹刘信当皇帝。



翟义同意了。接着,他自称汉朝大司马,向汉朝各郡发出通报,说明造反的目的:铲平王莽政权,还政于皇家刘氏宗族。



通报很管用,一发出,各郡纷纷响应。翟义信心十足,大踏步挥师西进,当大军抵达山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时,造反军队已有十余万人。





三 称帝



或许,王莽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一天。多大的民意,都不如造反的声势大。搞权术,能玩得过他的人还没出生。可当他听说造反军正在向长安城方向挺进,他一下子就慌了。



王莽是真慌。汉朝多少年没有过战争了,现在突然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一时真的拿不出办法来。于是,他只好先静观其变。可是前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糕,越来越糟糕。



此时,王太后却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淋漓尽致的报复快感洋溢在她幸福的老脸上。王莽是在她有生之年崛起的,她多么希望活着看到王莽被造反兵砍成肉酱的那一天。



看着王太后那副得意的样子,王莽真的沉不住气了。他将所有王氏外戚以及他的重要同党都喊来开会,商量对策。很快的,王莽就拿出了一套方案,一口气任命了七个司令。



为了防止意外,他还规定,军队领导机构中不得让关东人任指挥官。因为前来攻打长安城的,都是关东人,对王莽来说,这些关东人很不靠谱。



王莽的指挥官为关西人,但他的兵种却全是关东人。七个兵种组成了中央精锐兵团,向翟义叛军发起反攻。接着,王莽再度任命三个司令,各率部队守住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函谷关,第二个是武关,第三个是宛县。



要想破长安城,不是函谷关,就是武关。而要进入武关,必先过宛县。所以说这三个地方都是重中之重啊!想当初,秦末战乱时代,高祖刘邦率兵西挺,走的就是从宛县进武关后攻入咸阳的路线;项羽却选择了破函谷关。殊途同归,两条大路通长安。如果王莽守住了这两大关口,等于捏住了自己的命根。



或许,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想,这应该是王莽安慰自己的心里话。



王莽错了。



这时,又有一个消息,犹如一块殒石从天而降,砸在了王莽的脚跟:又有人造反了,而且又是十万军。后来这十万军,比前面翟义那十万军更可怕,因为这帮造反兵,不是关东人,而是来自长安附城的京畿地区。



前方有人放火,后院又有人拆墙,这还叫人怎么整呀?



京畿地区造反的头目有两个,一个叫赵朋,一个叫霍鸿。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不但来路不明,还是趁火打劫的家伙。赵朋和霍鸿认为,汉朝的中央军都倾城而出对付翟义去了。如果他们就地起义,攻入长安,肯定成功。



真可谓,造反不可怕,就怕造反兵有文化。事实证明,赵朋和霍鸿的观点是对的。他们的起义军一举拿下长安附近二十三个县,又斩杀西长安市民兵司令,一路向长安城攻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赵朋等人放的这把火,还是一把大火。大火逼近了长安城,火光映照着长安城里的未央宫。无耻的王莽,仿佛就在眼前。



王莽真急了。



着急跳脚,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这时,王莽又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做出以下布署:派卫尉和大鸿胪率兵出城,攻击赵朋造反兵团;派骑都尉驻防长安城北;派城门校尉驻守长安城门。同时,皇宫加强巡逻。



做完这一切,王莽心里还是虚。这时,这个天才的权术家突然想到了一招。等死不行,送死不行,不如去求老天爷帮帮忙,或许会有所转机。



于是,王莽就抱着三岁的皇太子刘婴,率领百官,每天都跑到郊外的皇家祖庙祈祷。就在祈祷会上,他发布诏书,诏告天下,说他拼死拼活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是保护皇家祖业。



稳定压倒一切。王莽这招就是要先稳定天下骚动。同时,王莽还特意派人向全国各地传达,警告各郡不要乱动,皇帝还是刘婴的,安汉公不会抢他的。



退位自保,这是一条明智的退路。除此之外,王莽别无他法。



但是,就在王莽举目无望时,前方传来一条天大的好消息——汉朝中央军在陈留郡遭遇翟义的起义军,并一举击败对方。翟义被捕,已经五马分尸,刘信逃亡,不知踪迹。



汉朝中央军干掉翟义后,调军回头,直奔赵朋等另外一支造反军。王莽已经派出一支军队前往招呼赵朋,当中央军赶到时,汉朝两支正规军形成前后合击之势,一下子就把赵朋造反兵夹死了。



两个月后,汉军消灭起义军,各郡县治安秩序陆续恢复。



王莽仿佛做了一场噩梦。曾经要崩溃要发疯的他,突然又信心满满。他十分得意地认识到了,起义军是不足惧的,王莽还是很强悍的。汉朝就像他手心里的猎物,只要他不放手,谁也别想来抢走。



于是王莽疯狂反扑。首先,他派人到翟义故乡,把翟义老爹即倒霉的前丞相翟方进坟墓及祖宗坟墓全挖了,诛三族。然后下令,把翟义及赵朋两支起义叛军的尸体全部搬到路旁,插上木牌,警告造反者不得好死。



终于出了胸口的恶气。这时,王莽突然想起了那个幸灾乐祸的王太后。老太婆可能认为,王莽活不过今年了,没想到会是今天这个结果。隔岸观火,那是要付出代价的。王莽决定整整王太后。



这时,各郡不断有祥瑞报来,重要的有石牛和仙石两样。王莽叫人把这两样东西运往长安。然后他就给王太后上了一道奏。



奏书很长,大约意思就是:自起义军被灭后,汉朝到处都有祥瑞出现,都是冲着他安汉公来的。天意当前,他怎么能违抗呢?所以从此之后,我不再用摄政称号。我的所作所为,可以跟周朝的周公媲美。又所以,汉朝政权先由我打理,等到刘婴满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我再原样归还他就是了。



王莽的刀,就要顶到王太后的脖子上了。



事情还没完。不久,又有满天的祥瑞纷纷冒出。这时,所谓的祥瑞就更露骨了,都是公开说,上天授意要王莽当皇帝。



于是,王莽把收集来的各种真真假假的祥瑞派人交给王太后过目。并且毫不隐晦地告诉老太婆,王莽要当皇帝,是铁定的了,您看这事怎么办?



王太后彻底沉默了。天要打雷,王莽要当皇帝,王太后只好同意了。



公元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大早,王莽先去高祖刘邦庙前祭祀,举行皇帝加冕礼,带上王冠。接着,他回到未央宫,发布以下文告,大意如下:



一直以来,汉朝发生的各种祥瑞,都是神灵们以特殊的方式要把天下全数托付给我。在这些神灵中,就有高祖刘邦。在天意面前,我怎能违背。所以,我决定于十二月一日正式登基,建立“新王朝”。



这就是传说中的——禅让。



禅让的核心技术无非两样:民意与礼贤。多少年来,王莽兢兢业业,无非就是为制造自己贤能的表象与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民意而忙活。而他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今天所谓的禅让。



禅让,在儒家思想里,是最理想的政治模式。自孔子以来的儒家知识分子,都特别推崇尧舜这两个禅让制度的发明人和继承人。儒家为什么推崇禅让制度?他们从来就坚定地认为,皇权是公共权力,应该属于治世之能臣,而不是一家一姓之私有产物。



王莽是儒家大师,他不但继承了儒家的核心思想,而且身体力行地去推广儒家政治思想,竟然还成了儒家实现其理想的第一人。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王莽不是无耻的权术家。在骨子里,他是天下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一个为伟大理想而不择手段的人,不能在他身上套上道德的咒语。



所以王莽又认为,王太后要支持他,而不是一味顽固,不识时务。



王太后表面上同意王莽当皇帝,但她手里还握有一件很重要的东西,王莽伸手向她要,老人家就是不肯给。那个东西实在重要,如果没有他,王莽永远只能当假皇帝。其实,那个玩意一点也不神秘,它就是——皇帝的玉玺。



曾记否,当年刘邦入咸阳,秦王子婴献出秦始皇使用的玉玺。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即用其玺,并把它当成国宝代代相传,就传到了王太后手里。王莽摄政,汉朝未立皇帝,王太后暂时代管。



现在,汉朝都亡了,国玺当然要交出。王太后不想交出,王莽当然可以抢,但不能自己来抢。那么,派谁去抢比较好呢?王莽立即就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王莽的堂弟王舜。



一直以来,王舜都是王莽和王太后打交道的中间人。王莽之所以选定王舜,是因为王太后特喜欢王舜,对他也绝对信任。但是这一次,王太后终于把王舜看透了。当王舜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就知道他为什么而来了。



但王太后什么都不说,就等王舜开口。



果然,王舜一开口,就索要玉玺。王太后一听,破口大骂道:“你们这帮忘恩负义的家伙,享受国家的恩惠,还要做出无耻的行为,抢夺政权。这种人,就算死了,猪狗都不愿来啃你们的尸体。”



王舜没有反驳,只是安静地听着。王太后接着骂道:“王莽都建立新王朝了,国家历法、制度都改头换面了,为什么还要索要一个小小的玉玺,自己刻一个不就得了吗?”



王太后骂到点子上了。王莽想刻玉玺,多少个都不是问题。可是王莽却不找人刻印,这是为啥呢?



事实上,如果能刻章,王莽就不会麻烦王舜了。问题是,皇帝玉玺不能随便刻呀!很简单,王莽的新王朝,不是抢来的,而是通过禅让得来的。既然这样,玉玺也得交出来。如果不交出,禅让就成了假的。



所以无论如何,王莽都必须哄王太后把玉玺交上去。但是看王太后这脸色,王舜想哄人,那就是胡扯了。



王太后好像骂得还不过瘾,最后,她又抛出一句狠话:“只要有我在,你们就别想打玉玺的主意。我一个老寡妇,就算没力气,可谁要来抢我的东西,我就跟他拼了。我就是让玉玺陪我埋入土里,也不会交给你们这帮烂人。”



王太后骂完,就痛哭流涕。活了将近八十岁了,老太婆从来没这么伤心欲绝过,旁边侍从看着,也全都陪着流眼泪。



此时,沉默良久的王舜也伏地嗷嗷地哭起来。王舜哭得比王太后还悲惨,仿佛不是他来抢人家东西,而是人家要抢他命根子似的。



王舜哭一阵,停一阵,又哭一阵,像天上的雨,哗啦啦地没道理地下。



王舜哭完,抬起哭肿的眼睛,对王太后说:“王太后骂得我无话可说。但是,王莽一定要把玉玺弄到手,不然绝不罢休。在这里,我只想善意地告诉王太后,您有能力一直这样跟王莽干到底吗?”



看着悲伤诚恳的王舜,激动的王太后突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是啊,她这个老太婆,骂骂人过过嘴瘾就罢了。如果真要把王莽逼急了,你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呢!



一想到这里,王太后的眼泪就又出来了。她从怀里掏出玉玺摔在王舜面前的地上,叫道:“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也没机会看到你们兄弟被砍头的那天了。如果你觉得这东西不是个祸害,就大胆拿去吧!”



王舜默默地从地上捡起了玉玺。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王舜以无比沉重的心情把玉玺交给了王莽。王莽脸上像快乐的海洋,洋溢着兴奋的浪花。



王莽仿佛看到,暮日已经落山,明天早上照耀天下的,将是一轮崭新的充满朝气的红日。





四 全民公敌



自刘邦开国以来,汉朝立国已有二百一十五年。两百多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无声无息、莫名其妙地落入了儒家实践家王莽手中。



在儒家思想集团里,王莽是一个典型的激进主义者。这个早年丧父孤助无力的穷家子弟,几十年如一日地忍辱负重,玩弄权术,就为了这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