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217章

那时汉朝-第217章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不久,刘玄突然宣布,任命刘秀为代表大司马(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拿下尚未归附的地盘。



刘玄之所以凌厉出手,不是他自己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刘赐私下跟他说了一席话。于是乎,刘玄犹如脑袋开窍一般,作出以上决策。



堂兄刘赐到底跟堂弟刘玄说了些什么?只有鬼知道,人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猜。这事要猜出来,其实也不费劲。



归根结底还是那两个字——博弈。刘赐清楚地看到,刘玄想当皇帝当得久,又要当得爽,就必须压得住新市兵和平林兵。仅靠他们两兄弟那点声望,基本就不是别人的对手。所以,为了加强自身力量,他们必须拉住刘秀。刘秀就像是他们打磨的利剑,只要此剑在手,足可力挡四面八方。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有一句很出名的话:不要害怕被别人利用,别人能利用你,说明你很有用。对刘秀来说,无论是刘玄,还是新市兵和平林兵,他都不怕被他们利用。他们能利用你,说明你对他们还很有用,既然这样,那就还很安全。



现在,我们可以公开刘玄心里的秘密了。他着力打造刘秀,归根结底,就是借此平衡与新市兵等人的博弈。



博弈的结果,是渔翁得利。最后,刘秀还是被封为大将军,率军出征了。



准确地说,刘秀不是出征,而是巡游。出征是很辛苦的,整天拔刀冲来砍去,不被砍死,也可能要累死。巡游就不一样了,所到之处,必是歌舞升平,粉丝如潮,夹道相迎。



有人认为,当年秦始皇挂名巡游天下,其实是主动亮剑,兵威四方。刘秀则反其道而行之,挂名出征,享受的则是巡游之礼。他的部队才渡过黄河,各郡官员百姓已经闻声而动,主动献城,并且献牛羊于道,热烈欢迎。



我相信,眼前这一幕要是被新市兵和平林兵将领看到,即刻全得红眼病回家。但是,刘秀没有一丝骄傲,反而心事重重,拒绝所有宴会,一切从简。



心事不解,何以开怀,烦啊。



正在这时,有人禀报刘秀,有一姓邓的粉丝策马狂追,北渡黄河,追随您来了,要不要召见他?



刘秀眼皮一抬,哦,他来了,赶紧把他叫来。



来人姓邓,名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人。其实,邓禹追随刘秀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当年,刘秀西入长安受学时,邓禹也在长安受学,那年邓禹只有十三岁。



那时,邓禹偶遇刘秀,遂认定他是个非常之人,于是追随亲附,一晃就是数年,后才恋恋不舍归乡。刘秀造反后,刘玄不小心当了皇帝,新野豪杰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宁死不跟刘玄。他告诉豪杰们,你们都别瞎扯淡了,我心里早有跟定的人了。



邓禹闻听刘秀率兵北渡黄河,心想坏了,再不追就晚了。于是他策马狂追,追过黄河,一直追到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总算把刘秀追上了。



铁杆粉丝和偶像相见,不胜欷殻АA跣阄实擞恚骸氨菹率谌ㄓ谖遥梢苑饩羧喂伲壬罄显侗嘉叶矗遣皇窍肭蠊倮戳耍俊



邓禹答道:“错!”



刘秀惊讶地看着邓禹:“哦,那您是为啥而奔我来的呢?”



邓禹答道:“不为别的,只想做你的追随者,建功立业,让我的名字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刘秀笑了。



邓禹话不过才开个头,这时,只见他滔滔不绝,说出一套让刘秀耳目一新的政论。



邓禹的论述很长,意思大约如下:刘玄挂名是天子,但是,只要东边两股势力没摆平,他就别想坐享天下。这两股势力分别是赤眉集团和青犊集团,之所以重视他们,忽略别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军队多,作战单位都是万人以上。



赤眉集团之前曾试着归附刘玄,可是没来多久,他们就全跑了。归根结底,不是别的,而是刘玄这人太平庸,没有凝聚力,而新市兵和平林兵那帮将领更是庸碌之徒,只想着升官发财,心中哪有天下长远之计,更没有安邦立国之大志。



回到正题。天下成大事者必有两个条件,即天时与人事。从天时看,刘玄当皇帝后,天象诡异,极为不祥;从人事看,刘玄不过是个平庸之辈,绝非成大事者。分析当今大势,阁下昆阳城一战,名震天下,功名赫赫。尽管如此,将来肯定也无立足之地。



所以,阁下应顺势应变,招兵买马,收买民心,再创高祖刘邦之大业,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以阁下之能力、人气,成此大业,并不难矣。



自起兵以来,这是刘秀第一次听到如此震耳欲聋的话语。邓禹一语,犹如万箭穿心,扎到他心窝里去了。在刘秀自己看来,只要天下未平定,他的安全都是没问题的。如果有一天,天下无事,他这把利剑即将被刘玄束之高阁,安危即不知了。



而邓禹一话,点醒了梦中人,与其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反客为主,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粉丝,还是铁杆的好啊。顿时,刘秀心里涌起了一股莫名的骚动。这是一种被深埋于心里,从未被发觉的冲动。



说真的,刘秀很激动。这种激动不是说他找到了一个多年的知己,而是知己犹如黑夜里的明灯,替他指出了一个通往未来的方向。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在遇见诸葛亮时,惶惶乎犹如丧家之犬,奔波流离近二十年,活得很苦很累。后来,正是诸葛亮隆中一对,指引他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从此,刘备的人生及历史走向,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诸葛亮这种历史角色,我称之为推手。歌手想在市场走红,必有推手。政治家想在历史上站稳脚跟,也必然拥有高瞻远瞩的推手。当年,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也是得力于张良、陈平之类的推手。



毫无疑问,邓禹就是刘秀人生发生质变的有力推手,他渴望拥有这样的推手。



只要有了方向,只要心中装满希望,不管未来有多远,道路有多坎坷,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一个旧的刘秀即将死去,一个崭新的刘秀即将诞生。



二 别人的地盘,别人做主



正当刘秀踌躇满志之时,他的一个刘氏远房亲戚主动找上门来了。此人名唤刘林,也是孝景帝刘启之后。可怕的是,刘林这厮不但血统高贵,名号很响,而且能量还很大。



刘秀进入邯郸城后,作为邯郸人的刘林,很自然地投到刘秀这里来了。刘林告诉刘秀,要想摆平赤眉其实很简单。赤眉现在黄河东岸,只要刘秀肯在列人(今河北省肥乡县)掘开黄河,借用黄河之水,把他们通通淹死,多简洁明了呀。



刘秀拒绝了刘林这个荒唐的想法。然后,北上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刘秀这一走,差点害死了自己。



如果他知道刘林能量有多可怕,他绝对不会率性地打发了刘林。



前面讲过,刘林名号很响。之所以响,那是因为他老爹刘元曾是西汉王朝故赵王。刘林祖辈几代人在邯郸城辛勤工作,影响极大,根基很深。



刘秀的失策就在于,他在刘林的地盘上跟刘林翻脸过不去。于是乎,刘林就认为,既然刘秀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极品人选。



王莽当皇帝时,首都长安曾经发生过一件怪事,有人竟然跳起来宣布,他就是汉成帝刘骜的儿子刘子舆。王莽二话不说,抓起来就斩了。



事过多年,邯郸城突然又跳出一个人,宣称刘子舆还没死,我就是刘子舆,刘子舆就是我。



这种诈称皇室子弟以博富贵的事,不是现在才有。当年,霍光刚主政时,长安城外突然冒出一个骑驴的人,说他就是太子刘据。刘据明明上吊死了,他竟然说他是刘据。于是乎,这事闹得长安满城风雨,包括霍光在内,都无法决断。最后,还是长安市长果断地把人抓了,一查,妈的竟然是个以算命为生的骗子。



俗话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胆大就不怕当骗子,骗子玩的就是空手套白狼。套不住是命,套住了就是祖坟冒青烟,几辈子都有吃不完的粮。



而这个胆敢自称就是刘子舆的人,其真名叫王昌,又名王郎,邯郸人士,以算命为生。老实说,此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挂名算命,专业其实就是江湖诈骗。



所谓忽悠,就必须有骗人的技术。这厮是这样对外宣称的:他母亲曾是刘骜的歌女。刘骜跟他母亲好上后,就怀上了他。更奇怪的还有,母亲怀他的时候,还梦见一股黄气罩在身上。不久,就生下了他。结果这事做得不严密,被皇后赵飞燕知道了。赵飞燕想谋害他,幸而母亲用了别人家的孩子顶换,保全了一命。



为了增加传奇色彩和可信度,王郎不惜费口舌,继续忽悠:我年十二时,结识郎中某某,与他一起到过蜀地;年二十,还长安;后来辗转来往于燕赵之地,最后才在邯郸扎根,当了算命先生。



事实上,扯淡的人,扯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扯得让人信了。而第一个信任他是刘骜儿子的人,就是刘林。



忘了说一点,邯郸江湖不大,王郎又很会混,跟刘林关系特好。王郎自称刘子舆之后,刘林第一个就拥护他。



接着,刘林把邯郸几个大流氓喊来开会,最后决定,拥护王郎为天子。



王郎广告做得好,还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为了试探王郎这个山寨产品在民众中的影响,刘林派人到处广而告之:赤眉当立刘子舆(王郎)。



那时,刘秀没用刘林的损招,去引黄河水淹死赤眉。这下可好了,两边都不讨好,赤眉准备渡过黄河,搞得人心惶惶。很快就有信息反馈回来了,说民众害怕赤眉,很支持立刘子舆为天子。



公元23年,十二月,刘林率领数百骑兵,半夜攻入邯郸城,接收故赵王王宫,同时宣布王郎那个山寨版刘子舆为汉王朝正统皇帝。



又接着,刘林派将领分别向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冀州(今河北省中部、南部)抢夺地盘。最后,他向各州郡发布文告,结果邯郸以北,以及辽东郡以西的广大地区纷纷响应。



王郎一夜崛起,刘秀可就惨了。刘秀想想,在刘林的地盘上,他是玩不过对方的,最后的办法就是逃。他已经想好了逃跑的方向,那就是蓟县(今北京市)。



真是流年不利。刘秀在前线失利,皇帝刘玄在后面也跟着跑。准确地说也不叫跑,而是迁都。长安的造反将领告诉刘玄,洛阳城连个像样的宫殿都没有,还是来长安吧。长安城除了未央宫被烧毁,其他宫殿都完好无损。



于是乎,公元24年,二月,刘玄从洛阳城出发,再次迁都长安。



皇帝都跑安全的地方去了,还愣着干啥呀,跑呀。其实,刘秀不是很想跑。但是,他现在不得不跑了,再不跑就没命了。



有一次,刘秀派人到街上招兵买马时,被人团团围住挖苦讽刺,只好灰头土脸地回来。这时刘秀才发现,在北方,市场属于王郎与刘林,而他刘秀水土不服还罢,人家还不信你那一套。



这不是刘秀人生第一次受挫折,却是第一次让他感到无比绝望与无助。



正当刘秀不知何处去时,有人很镇定地告诉他:“其实我们不必回长安,可以坚守北方,与王郎一搏。”



说这句的人是个牛人,他的名字就叫耿弇。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父耿况是上谷郡太守。由于父亲的缘故,耿弇从小就好骑马射箭,玩枪弄刀,做起将帅之梦。



耿况这个上谷郡太守,是王莽给的。王莽死后,全国的造反兵都在抢地盘,北方的上谷郡尚平安无事,还能熬几天。当然,要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必须找靠山。耿况就告诉儿子耿弇,刘玄好像要强一点,我们还是投了他算了。



于是,耿弇奏父命前往长安,与对方谈判归依事宜,没想到半路上就出事了。这个事前面讲过的,就是刘林扶持王郎称帝造反,席卷燕赵之地,势头正劲。



跟随耿弇出差的两个侍从官告诉他,刘子舆是刘骜之后,皇室血统比刘玄近多了,而且这边路又近,势头正猛,不如投了他吧,就别跑那么远投奔刘玄了。



耿弇一听,拔剑而起,喝道:“山寨版刘子舆不过是一群强盗,终究要被剿灭,在关键时刻你们可站对立场,别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耿弇这话,似乎就是想摆谱吓唬老百姓。但是,他那两个侍从官闭嘴后,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直奔王郎处了。那时,耿弇才发现问题大了。



耿弇愣了一下,顿然擦亮眼睛。他发现,长安城路途遥远,而长安方面的大司马刘秀近在眼前,不如就奔他去得了。于是,耿弇顺路而下蓟县,见到了刘秀。



耿弇一到,王郎十万金悬赏刘秀人头的公文也下到蓟县。眼看着即将顶不住王郎的威胁,准备逃命长安的刘秀,耿弇很镇定地告诉他:“大司马不要慌,此时我们留住,还能求生,倘若现在就跑,可能命都要没了。”



耿弇这番话让刘秀不解,属将更是不解。耿弇接着分析道:“你们看看,敌人在我们的南边,我们在他们的北边。如果我们南逃,就像鱼群要撞渔网,不正落入他们的虎口吗?”



对呀,我们光想着逃命,怎么没看到人家的刀口呢。耿弇一席话,让众将半天说不出话来。



耿弇继续说道:“大家要想活命,有一条活路就摆在眼前。渔阳郡太守彭宠是大司马刘秀您的老乡,上谷郡太守耿况是我的老爹。这两大郡合起来,至少有一万骑兵。如果我们调用他们,何惧邯郸城方面军?”



刘秀点点头,他好像听出点门道。但是,耿弇话说完了,愣是没人表态。



良久,刘秀部将纷纷发言,他们的意见空前一致:就是死也要南逃,就是不能北上上谷郡寻找靠山。



耿弇初来乍到,这人靠不靠谱尚不清楚,仅凭他几句话就集体北投,如果渔阳群和上谷郡太守都不是善类呢,那不是也等于落入别人口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