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锦衣卫 >

第32章

锦衣卫-第32章

小说: 锦衣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什么?他们都是个听话的小孩儿啊……”云起喃喃道。
他甚至说不清自己是在唏嘘朱允炆,还是在唏嘘马三保。

时近破晓,云起睡意全无,那一瞬间,对拓跋锋的思念填满了他的内心。

云起站在宫墙后,抬头看着远处那一方湛蓝的夜幕,启明星在天的彼端绽放银辉。
“老子不干了。”云起认真道。

锦衣卫正使那一天起便开始称病,除非皇上点名宣人,否则不再上朝侍奉。
朱允炆默许了他的行动,一君一臣,几乎不再见面。
然而偶尔云起还是得去,第一次上朝是在三天之后,首封军报传来。

朱棣以迅雷之势一举荡平了北平以北的四州十八县,力求后方不乱。
朱权则于北平城中整顿三日,继而浩浩荡荡地杀出了居庸关。
与此同时,八百里加急军报与朱棣的檄文送至朝廷,燕王终于反了。

“朝无正臣,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允炆难以置信地笑道:“哪位爱卿愿为朕分忧?”
黄子澄悠然道:“终于反了。”
云起眯起眼,看着黄子澄,期待他又有什么蠢话道来。
果然黄子澄道:“燕王兵马只有两万,皇上只需派二十万人出战,十人打他一人,还怕不胜?”

满朝文武,竟是无一经过实战之人,一听此话,便纷纷附和。
大明建国近四十年,功臣宿将已被朱元璋一扫而空,黄子澄举荐李景隆拜将伐燕。
朱允炆略一沉吟,终究觉得不妥当,遂亲自拜访老将耿炳文,耿炳文年近古稀,当日点了兵马,率十万军力前去应战朱权与朱棣的两万人。

退朝后,朱允炆终于站定,问:“你觉得朕错了?”
云起淡淡道:“臣虽未经实战,但终究读了些兵书,今日尚是破天荒头一遭,听到十人打一人必胜的说法。”

徐雯一手支颐,持笔在地图上勾勾画画,懒懒道:“总嫌王爷王妃不疼你,现竖起耳朵仔细听了,锋儿。”
拓跋锋蹲在帐外,一边扒饭“嗯”了声。
徐雯把笔一扔,道:“打仗这回事,其实就是人多打人少,但绝不是比谁的多,懂么?”
拓跋锋心不在焉地听着,徐雯又解释道:“南军号称二十万,满打满算,顶多也就十万,这十万人要打过来,你说耿炳文一老头儿,还能让全部人一起上不成?十万人,杵一处,别说打架,自己人迟早也得把自己人给挤死。”
拓跋锋拿筷子拣出块鸡大腿骨头,喂给旁边摇尾巴的狗儿。
徐雯又道:“正面交战,排开了顶多就几千人先冲锋战,你姐夫……瞧我这嘴,想云起想疯了……你爹就得在最短时间里调集起上万人,人多打人少,尽量少伤兵亡兵地灭了他……哎你听着么?”
拓跋锋不耐道:“说就是。”
徐雯道:“懂了么?耿炳文人太多,又不是亲兵,指挥起来麻烦得很,他给我爹练手都不配,别说跟我打了。”
拓跋锋忽然觉得徐雯最后那句有点逻辑漏洞,想了想,又找不出漏洞在哪,只得作罢,答道“哦”。
徐雯目中慧黠之色一闪,道:“朱权还说有更好的法子,且看他能做甚。”

朱权却是比徐雯更狠。
耿炳文行军至滹沱河,遭遇朱棣伏击,朱权又在河流上游以水攻狙敌,渡河未济,耿炳文骤遭暗算,前锋折损过半,不敢贸进,撤回南岸。
朱棣则收编败军三万人,将军队扩充至五万之数,杀向南岸。

第二封军报送回朝廷,朝野上下吵翻了天,云起又被害得上朝罚站了。
云起看着黄子澄直乐,期待他再说点什么。
于是黄子澄不负众望道:“陛下,耿炳文老眼昏花,已是古稀之人,怎能让其领兵?让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前去,依旧是十人打他一人,此次不怕不胜!”

朱允炆不再朝云起投去求助的目光,他沉默了许久,最后道:“便是如此。”
云起心中正哀叹李景隆与他的手下,冷不防朱允炆又道:“你当监军。”
黄子澄愕然道:“陛下?”
朱允炆转过头,与云起对视,道:“徐云起,你当监军,随军出征。朕派给你与李景隆五十万军力,兵分两路,一路前去与我四叔正面交战。”
“另一路呢?”云起漠然问道。
朱允炆轻声道:“另一路移师北上,去端了北平。”

饿殍遍野
*  举报色情反动信息 
*  举报刷分 
云起对锦衣卫们并不是太担心,毕竟距离朱棣起兵已是数月,在这几个月里,自己几乎没怎么上过朝。
荣庆已能按部就班地排好轮值,有云起在是那样,没有他也是一样。云起已刻意地把大小事宜交给荣庆去管,以防有朝一日,朱允炆终于对自己绝望时,能够把担子朝荣庆身上一扔,逃出京去。
至于朱允炆是否会迁怒于锦衣卫部属,云起便无法保证了,也正因如此,现在才需要迂回地忍耐,直至朱允炆对他彻底死心的那一天。

然而朱允炆还未对云起死心,云起却先对李景隆死心了。

李景隆恶狠狠道:“我不管你与皇上约了何事,这里,现在,是我的军队,军无明纪不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懂么?!” 
云起哭笑不得,点头道:“是是是,小的全听李大人安排。” 
马三保疑道:“名妓?”
云起示意三保闭嘴,携贴身小厮上了最后一辆马车,朝三保道:“那小子的老爸叫李文忠,是前朝宿将,军事才能卓越。” 
三保掀开车帘朝外望了一眼,见李景隆骑着高头大马,一身银甲飒爽,身后又有小弟若干前呼后拥。

大部队号称五十万人,虽有谎报数万以达到震慑效果,然而三十余四十万却是跑不掉的。李景隆率军走走停停,最后于河涧扎营。
那时间朱权兵马已攻占了德州等地,耿炳文率领另一队残军牢牢把守永平,朱棣弃北平于不顾,召回手头所有兵力,打算一举攻克北平。
朝廷中,朱棣唯一惧怕的只有老将耿炳文,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昔年曾驻守长兴十年,为朱元璋抵御住了张士诚的进攻。
用朱棣的话说,便是:“李景隆不足为惧,贱内一个对付他足以,必须先灭了耿炳文那老乌龟。” 
耿炳文则甚有自知之明,将永平城门一闭,铁桶般地防得水泄不通,便是与朱棣耗上了。
耿炳文有时间,朱棣没时间,索性将河涧直至北平的军队全部撤离,集中火力攻打永平。

朱棣派出了最得力的手下作为信使,快马加鞭赶赴北平。
另一方面,军报飞速送达,南军阵营中兴奋得鸡飞狗跳墙。

“恶啊——哈哈哈哈!”李景隆狂笑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北平只剩一个女人,一个瘸子,一个和尚!”李景隆仰天大叫道:“何愁攻之不下?!”
瘸子的舅舅,女人的弟弟——监军徐云起,此刻在一旁冷眼看着,李景隆兴奋得在营帐中走来走去,云起几次想开口提醒这位统帅,那女人可是徐达的长女,并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然而顾及开口又有夸耀家世之嫌,只得作罢。
云起抿着笑,淡淡道:“那么,李将军打算如何?” 
李景隆道:“按陛下所吩咐的,兵分两路。”
说毕竟是不再理会云起,径自出了帅帐。
大军即将于翌日启程,天气闷热,云起夜间走出营帐,在军营中随步闲逛,身后跟着亦步亦趋的马三保。
“三保,帅有何用?”云起道。
三保茫然不知其意,想了片刻,笑答道:“帅有士陪,有车坐,有马骑,有炮打。”
云起接口道:“到头来还是一样得被小卒吃掉,我们的帅大人……”说到此处,与三保在校场外沿停下了脚步。

李景隆满脸热泪,火光映在他的脸上,显得主帅眼眶通红。
“将士们!你们的父母,子女,妻子,都已被那屠夫般的燕王杀了!” 
三保见此激昂演说,登时吓了一跳,道:“什么……什么意思?” 
云起“嘘”了声,答道:“这些想必是耿炳文军中的败卒,李景隆撒谎了……撒谎不是好孩子。” 
云起猜得没错,那校场上近万人,正是先前与朱权打了一场遭遇战的逃兵,此刻李景隆不惜编织谎言,令士卒背水一战,再无牵挂,兴起与朱棣拼命的决心。
翌日宋忠率领着这一万残兵,外加五万北军兵马浩浩荡荡地转向永平,预备给朱棣、朱权一个内外夹击。

李景隆则带领大部队急行军,冲向北平。
史上最滑稽的一场攻城战即将上演。

路过卢沟桥时,桥的两侧竟是没有半个守军,北平百姓,部队俱是撤入内城。
李景隆嘴角扬起一抹讥讽的微笑。
“监军大人,你猜猜北平这次会以谁为将?瘸子?女人?和尚?” 
李景隆带着奚落的眼神打量云起,云起懒得与他争执什么,只笑道:“李大人这次定可顺利攻克北平了。” 
李景隆放声长笑:“如此承蒙徐监军贵言!”

北平城内。
此时就连“贱内”也对李景隆提不起兴趣,徐雯坐在王府中,翻了翻朱棣送来的信,将那信封随手一撇,道:“那俩兄弟便觉得永平这般容易拿下?镇守永平的可是耿炳文,与我父同朝的老将……”
拓跋锋对徐雯的质疑置若罔闻,道:“有饭吃么?饿了,让下人把菜给我热热,八百里加急家书,十二个时辰没合过眼了。” 
徐雯懒怠道:“吃去罢,听说云起这回当了监军,你表现可得好点儿啊。”
拓跋锋一听云起之名,连饭也忘了,忙道:“在哪儿呢?!”

徐雯道:“还没到呢,这回便当作给高炽练手罢,你明儿与他去寻道衍大师,合计合计,看如何退李景隆那点兵。” 
徐雯既然将五十万人称作“那点兵”,拓跋锋也就不再担忧,自去洗尘吃饭,等待迎接云起了。

李景隆急行军一日一夜,疲军赶至北平,先是被徐雯设下的陷坑放翻了几千人,方收起小觑之心,步步为营不住进逼,在城外扎营。
徐雯事先已将城周小镇居民尽数撤入城中,朱棣极有默契地截断了南军的粮草后路,李景隆尚且不知大难临头。

李景隆不急着攻城,本就是围魏救赵的计谋,只需威胁到了朱棣大后方,令其作战时心神不宁,最好是焦急回援,如此一举将朱棣,北平都拿下,自己便是大功臣。
然而围城近月,永平那方战场没甚捷报,五十万人的粮草却是耗不起了。

“朝廷连这点饭菜都没了么?”云起伸箸捡起肥肉,朝帐边一甩。
三保满脸畏惧地看着那红烧猪肉。
“你烧的啥菜,也给我吃点。”云起馋嘴了。
三保是回人,随军背着一小铁锅,每日在帐篷外开小灶,猪油猪肉等荤腥一概不沾,起初云起还觉三保吃得简单,然而现在粮草迟迟未到,每日连监军大人也只得吃碗白饭上搭几根青菜肥肉,云起便不满了。
三保做的是水煮活鱼,那鱼儿是溪中捞来的,鱼肉白嫩,做了菜恭敬呈上,云起吃完一抹油道:“走找李景隆去。”

李景隆在军帐中直着脖子,咽下那肥肉,胸里直发闷,见监军大人来索要食物,不耐烦挥手道:“明日,明日便到!”

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子一天天过去,粮草还没有来。
开始还是白米饭,三菜一汤,而后逐渐演变为两菜一汤,又过得半月,汤没有了,剩一菜,再往后,菜也没有了,只有俩馒头。

月渐渐圆了,又是一年中秋。
就在李景隆终于按捺不住,要下令全军攻城那夜,北平城门大开,一队马车晃晃悠悠地出了城。
“什么人?”李景隆警觉地下令全军不可妄动,亲自到了阵前。
营房内一阵慌乱,云起睡眼惺忪地起来,一面系腰带戴帽子,一面跑出帐篷。奔得几步,又转身接过三保捧着的靴子穿上,方堪堪赶到防御工事的最前方。

夜月皎洁,一人屈着单膝,架在马车前栏上,另一 只长脚在车边晃呀晃。
月光照于他英俊的脸上,那人端着竹笛凑到唇边,吹起一曲“长安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登时南军营中,英雄泼狗血,将士洒热泪!南军上下士卒被饿了这许多天,无不潸然泪下。
拓跋锋那曲子勾起将士们思想之情,悠悠传于天地。

“这浑子……”云起哭笑不得道。
“徐监军认得那人?”李景隆眯起眼道。
云起忙道:“不认得,三保你认得么?” 
三保马上道:“我也不认得……”

拓跋锋收起笛子,跳下车,旁若无人地走向云起。
“可是北平城中来使?报上名来!”李景隆退了一步,不安地质问道。

拓跋锋走上前,似乎有点拘束,紧接着朝云起笑了笑,伸出两指钳着云起的鼻子捏了捏,打趣道:“小舅爷……咱妈……让我送月饼与你吃。”

夜袭敌营
   拓跋锋微微侧过脸,月光照在他的脸上,那瘦削的侧脸,高挺的鼻梁,深邃的双目在月光下明朗,令人赞叹。
狼眸中现出一点淡绿色的光,恍若大漠风沙掩埋下的祖母绿。

李景隆认出; 那是谁,下意识地朝后逃去,吼道:“快来人!抓住他!”
云起喝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李景隆!”
登时便有士兵手执兵器在李景隆身前围了起来,一时间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拓跋锋嘴角现出一抹嘲讽的微笑,左手探到右肩上去取长剑,好整似暇道:“吃了没。”
云起哭笑不得问:“怎派你出来了?快回去罢。”

“杀——”周围的人大喊道。
李景隆喊道:“此人乃是大内高手,原锦衣卫正使,儿郎们当心了!”
拓跋锋解下七星沉木,随手扫去,将欺尽前来的兵士扫得四处横飞,又问:“想师哥了么?朱允炆那小子没把你怎样吧?”
云起在众人面前被问到此话,当即面红耳赤,李景隆又在一旁不住大喊道:“杀了他,杀那里他!”
“……”
云起勃然大怒道:“闭嘴!李景隆!”
“此人乃是朝廷钦犯!与徐云起彼此勾结,谋害皇上……”
李景隆一喊出此话,徐云起与拓跋锋不约而同地一惊,彼此都想到同一件事,糟了!竟是忘记了数年的那茬,拓跋锋生怕拖累了云起,忙转身就跑,云起道:“哎,等等!”

拓跋锋跑出几步,回头遥遥看着云起,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李景隆身周则是天杀的一堆苍蝇嗡个不停,各个挑衅地朝他望来。
李景隆见拓跋锋驻足不前,遂得意道:“徐监军通敌,现将他押下去!”
拓跋锋一扬剑,李景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