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

第13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36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茨坦日(TagvonPotsdam)1933 年 3 月 21 日纳粹德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日。1933 年 3 月 5 日,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大选中未能获得绝对多数席位,为 促使国会通过*《授权法》,建立独裁统治,希特勒除宣布当选的 81 名共产 党议员无效,将这些席位据为已有,同时迫害社会民主党议员,并积极拉拢 各派反动势力。同年 3 月 21 日,纳粹当局在腓特烈大帝陵墓所在地波茨坦卫 戍部队教堂举行国会开幕式,会上极力称颂*兴登堡。这标志着纳粹党和军国 主义等右翼势力的结合。两天后,国会通过了《授权法》。 
 波塔波夫(1902—1965)苏联将领。1920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 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6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1939 年作为朱可夫的副手参加诺门坎地区的作战。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时, 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坦克兵少将衔)。率部在西南方向作战,曾在普里皮亚 特(Црилять)沼泽地南部边缘地区多次重创进攻之德军。同年 9 月 在*基铺会战中,所部被歼,本人被俘。关押于德国俘虏营直至 1945 年 4 月。 战后于 1947 年恢复军职。曾任军区副司令。1961 年获上将衔。 
 波戈莫洛夫(1900—1969)苏联外交官。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 三十年代在联共(布)党中央机关工作。1939 年起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 1941 年汪驻维希法国的大使,苏德战争爆发后,调任驻英大使。翌年起兼任 驻流亡伦敦的比利时政府公使。1943 年 10 月前赴阿尔及尔,出任苏联驻*法 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全权代表。1944 年起为驻法大使(至 1950 年)。参加 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著有回忆录《战争年代在外交岗位 上》。 
 波尔韦雷利(GaetanoPolverell1,1886—1960)意大利人民文化大臣 (1943 年)。原为记者。1914 年起追随墨索里尼,为《意大利人民报》编辑。 1922 年参加进军罗马。墨索里尼掌权后,竭力鼓吹法西斯制度。1931 年起任 政府新闻处处长,实行报刊检查制度,箝制社会舆论。大战期间,1941 年任 人民文化副大臣,1943 年任大臣。任内,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宣传。同 年 7 月 24 日参加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投票反对格兰迪动议。但墨索里尼被 捕后,又转而支持巴多里奥政府,未被重用。 
 波兰人民军(WojskoPolskie)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的波兰武装力 量。1944 年 7 月由*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根据 7 月 21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 会议的法令将在国内进行地下战斗的人民军队和在苏联建立的波兰第一集团 军和第二集团军联合组成。由热梅尔斯基(M,Je—merski)将军任总司令。 下辖 14 个步兵师、4 个炮兵和高射炮师、4 个空军师、4 个坦克旅等,1944 年底扩充为 30 余万人,1945 年 5 月增加到 40 余万人,配合苏军进行多次重 大战役,为波兰的解放事业作上重大贡献。 
 波兰农民营(BatalionyChlopskie)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农民党所建立 的地下军事组织。1941 年春建立。先称力“农民卫队”,后改名为“农民营”。 总司令为卡敏斯基(F.Kameuski),成员主要是农村青年,人数达 15 万。在 全国建立 10 个战区,主要在基埃尔策省和卢布林省活动。曾发动捣毁集中 营、监狱的军事行动,并袭击交通线,打击了德国侵略者。1944 年 1 月,其 一部分部队加入波兰人民军队。 
 波兰国家军(ArmiaKrajowa)波兰流亡政府组织并领导的国内武装部 队。1942 年 2 月 14 日由*波兰武装斗争同盟联合其他抵抗力量组成。先后由 罗韦茨基(StefancRoweski,1895—1944)和*波尔卡奠罗夫斯基任司令。 设立华沙、比亚韦斯托克、利沃夫、克拉科夫、波兹南和托伦 6 个作战区。 成员在 1943—1944 年发展至 25—35 万人。打击德国占领军,同时向盟军提 供军事情报。但常与波兰人民近卫军发生磨擦,并对苏联持敌视态度。1944 年华沙起义失败后,力量削弱,1945 年 1 月解散。 
 波列塔耶夫(1909—1945)苏联军人。1941 年参军,为近卫步兵第九 师战士。1942 年夏在顿河作战时被俘,先舌关押在波兰、南斯拉夫和意大利 的集中营。1944 年在意大利共产党人帮助下逃出集中营,化名“波埃坦”(П оотаи),加入意大利游击队,多次参加袭击德军的战斗。1945 年 2 月 2 日,当游击队受敌火力压制时奋起冲锋,吸引敌人火力,以自己的生命拯 救了战友。战后被追授意大利最高军功奖——“作战英勇”金质奖章。 
 波克雷什金(1913—1985)苏联军人。1932 年参军。1939 年毕业于卡 恰航空飞行员学校。卫国战争期间历汪歼击航空兵团大队长、团长、近卫歼 击航空兵第九师师长等职。参加空战正 6 次,击落敌机 59 架。战斗中成功地 使用了“垂直空战战术”和“游猎”方法,并总结出“高度速度机动火力” 空战公式。为第一个荣获三次苏联英雄称号者。战后曾任国土防空军副总司 令。1972 年获空军元帅衔。著有《歼击机之翼》等。 
 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 年 7 月 26 日晚,以中、美、英三国政府的名义在波茨坦向全世界广播。*波 茨坦会议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就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对日本处 置的方针达成协议。随后由美国起草该公告,英国同意。苏联由于当时尚未 对日作战,直至 8 月 8 日始正式宣布加入。中国未参加讨论,但公布前曾征 得蒋介石的同意。公告全文共 13 条,主要内容是:永远消除日本企图征服世 界的威权和势力,肃清军国主义;同盟国必须占领指定的日本领土;实施* 《开罗宣言》诸条件,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被指定 的小岛:解除日本军队全部武装,严惩战犯,禁止军火工业存在;在实现上 述目标并根据日本人民意志成立和平政府之后,联合国占领军立即撤出日本 等。公告最后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日 本将迅速完全毁灭”。它对瓦解日本侵略者的斗志起了重要作用。8 月 15 日。 日本正式宣布接受该公告向盟国投降。 
 波茨坦协定《苏英美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 茨坦)会议公报》两个文件的通称,系波茨坦会议的主要文件。1945 年 8 月 2 日由斯大林、杜鲁门、艾德礼签订。公报内容共 14 项,于翌日在报纸上公 开发表。议定书内容共 21 项,未在报纸上发表。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有:设 立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会议,负责进行关于缔结对德、意、罗、保、 匈、芬等国的和约的准备工作。规定盟国管制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包括 彻底解除德国武装,铲除一切军火工业,根除军国主义与纳粹主义,解散一 切纳粹组织,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政治生活,逮捕和审讯战争罪犯,经济 上消灭过分的垄断集中,着重发展农业和和平工业;苏联将以迁移德境苏占 区资产、拆迁西方占领区工业设备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百分之十无偿)以 及德国在国外的资产取得赔款,英、美等国将从西部占领区及德国在国外资 产取得赔款;德国的军舰和商船由苏、美、英均分;将德国的哥尼斯堡移交 给苏联:美、英同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波兰西部边界以奥 得河西尼斯河为界;意、保、匈、罗、芬等国在和约釜订后,准许参加联合 国;有关黑海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正:从速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迸 行审判和惩罚,9 月 1 日前公布首批主要战犯名单。《波茨坦协定》体现了 波茨坦会议的成果,奠定了战后处置德国和欧洲问题的基础。 
波茨坦会议又称“柏林会议”。代号“终点”。大战期间苏、美、英 三国首脑的第三次会议。1945 年 7 月 17 日—8 月 2 日在柏林西南郊波茨坦的 塞西林霍夫(Sesilienhof)宫举行。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后,处于崩溃前 夕的日本法西斯仍在顽抗,苏、美、英之间围绕战后欧洲和世界安排问题的 分歧和矛盾日益严重,而罗斯福的逝世义给苏美的战时合作家上阴影。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5 月 23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霍普金斯访苏,正式提出再次举 行三国首脑会议。苏、英均表同意,终于举行了此次会议。主要出席者,苏 联为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美国为杜鲁门和贝尔纳斯,英国前期为丘吉尔和艾 登,7 月 28 日起为新当选的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和外交大臣贝文。会议包括 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和全体会议等,就有关战后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经济 原则,德国的赔偿,对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的政策, 以及关于黑海海峡、波兰西部疆界、哥尼斯堡地区让与苏联等问题,进行了 紧张的磋商和激烈争论。会议确定,处置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为非军国主义 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处置德国的基本经济原则为消灭德国军事潜力、 消除过分的垄断集中、重建着重于农业和国内和平工业的经济。德国之赔偿 苏联主要从苏占区获取,另将从西占区拆迁德国工业设备百分之十(无偿) 和百分之十五(用粮煤等交换)给苏联。会议认可将哥尼斯堡划归苏联,波 兰之西疆在和会最后划定疆界线以前,暂以奥得河尼斯河西段为界。会议决 定设立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会议,进行有关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 最后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 会议公报》,这两个文件一般统称*《波茨坦协定》。另外,会议期间还发表 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此次会议解决了结束战 争和战后欧洲的一些最迫切的问题,维持了苏、美、英之间的战时合作,加 速了击败日本,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能够团结一致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但 是,随着战争临近尾声和杜鲁门政府日益倾向反苏政策,苏联同美、英之间 的矛盾已大大加剧。 
波格丹诺夫(1894—1960)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沙俄军 队。1918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6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 学院。历任机械化旅长和坦克师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先后指挥坦克 师、军和机械化军。1942 年加入联共(布)党。次年升任坦克第二集团军司 令。率部参加莫斯科会战和科尔逊舍甫琴柯夫斯基、白俄罗斯、维斯瓦河 奥得河、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在作战中以快速机动著称。1945 年获 装甲坦克兵元帅衔。战后曾任驻德苏军装甲坦克和扒械化兵司令、苏联装甲 坦克和机械化兵第一副司令和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6 年退役。 
 波诺马连科(1902—1984)苏联共产党白俄罗斯中央第一书记(1938 —1947)。1918 年参军。翌年调往油田和铁路运输部门工作。1925 年加入俄 共(布)党。1932 年毕业于莫斯科运输工程学院。三十年代在军队和党中央 机关任职。1938 年起任白俄罗斯党中央第一书记。翌年兼任白俄罗斯特别军 区军事委员(政委)。苏德战争期间,曾任突击第三集团军和西方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军事委员。1942 年出任游击运动总司令。翌年获中将衔。1944 年起任白俄罗斯人民委员会(后为部长会议)主席。战后曾任联共(布)党 中央书记(1948—1953)。1952 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翌年起为候 补委员)。斯大林逝世后历任文化部长和驻外大使。著有《伟大工国战争中 的游击运动》、《解放白俄罗斯》和《宁死不屈》等。 
 液卢博亚罗夫(1901—1984)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 (布)党,参加国内战争。1938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次年参 加诺门坎地区的战斗。1941 年 3 月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装甲坦克部部长 (上校衔)。苏德战争期间历任加里宁方面军副司令和坦克第十七军军长, 参加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 维策、利沃夫桑多梅日、喀尔巴阡杜克拉、维斯瓦河奥得何、柏林和布拉 格等战役。战后曾任装甲坦克兵副司令和主任等职。1962 年获装甲坦克兵元 帅衔。 
 波兰人民军队(ArmiaLudOwa)波兰工人党领导的国内人民武装。1944 年 1 月 1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下令建立,由波兰人民近卫军为主体,联 合波兰国家军、波兰农民营的部分部队组成。主要在波兰东部活动,分成 6 个大区,23 个小区配合各地游击队共同作战。同年 5 月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 军波兰游击司令部建立联系,获得大量装备。先后作战 120 次,歼敌 2 万余 人。1944 年 7 月 21 日与苏联境内组建的波兰第一、第二集团军联合组成*波 兰人民军。 
 波兰抵抗运动大战期间波兰人民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斗争。1939 年 9 月 17 日波兰被德国占领后,抵抗运动在国内外逐步开展。9 月 30 日流亡巴 黎的*西科尔斯基被新总统拉斯基也维兹委任为总理,组成*波兰流亡政府, 初在法国组建军队,后于 1940 年 6 月在英国的帮助下建立波兰武装部队,参 加在欧陆与德军的作战。国内的地下抵抗斗争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在 流亡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党右翼、农民党和国民党先后组成波兰武装斗争同 盟和波兰农民营等军事组织,进行怠工和破坏活动。以前波兰共产党人为骨 干的抵抗运动则独立开展抗德斗争。1941 年 8 月各左翼组织成员组成波兰解 放斗争同盟,继而成立波兰工人党。1942 年 1 月工人党建立波兰人民近卫军, 在山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破坏德军在东线的交通枢纽、军事及工业设施, 袭击警察和敌军哨所。1942 年 2 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