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穿越种田之旺夫旺子 >

第1章

穿越种田之旺夫旺子-第1章

小说: 穿越种田之旺夫旺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种田,练练功,当她在山里捡到一只小狗时,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PS:本文属于女主修真文,感情戏要到很后面才会出现,看不惯的,请出门左转……
因为目前N多修真文,都象黑社会凶杀片,才会起念写种田流修真文。
还有,JJ的开篇选项上,一定要选是“言情”还是“耽美”,才会选了言情。
最讨厌女主修真文写到后来,弄得女主象在网游里到处贴高人带练级的那种,向男人要法宝要秘笈,在这篇里男主不会那么快出来,至少也得等女主自立自信了以后……

内容标签:灵异神怪 洪荒 修真 竞技
搜索关键字:主角:张小寒 ┃ 配角:张锄头、钟兰玉、张寒露、张惊鸷 ┃ 其它:穿越、种田、修真、妖鬼精怪


1、乡下傻妞 。。。 
 
 
小田村,张家庄。
张老五家新出生的三妮儿,长相极俊,看上去一脸机灵相,又天性乖巧,除非大小便或饿了时,才会呃呀几声,提醒大人注意,其他时间基本都在睡觉,或睁着眼睛四下乱看。
但长了二年,就渐渐显出一点怪诞来,才三岁的小人儿,时不时就会目无焦距,一副竭力思索着什么的样子,让父母兄长担忧不已。
每每她陷入这种情状时,家人都想尽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力,和她说话,无论说什么,亲戚家事啊,友人八卦啊,她都会听得津津有味,但凡事她都只听一遍,说第二遍她就没兴趣了。
等这些亲戚家事或朋友渊源都说完没得话说了,她又开始目无焦距,一脸呆滞地陷入思索。
家人担心之下,比她年长五岁的兄长,无事可说之下,就开始教她上学时所学到的东西,连着比她大三岁二哥也沾光旁听。
出奇的是,明明三妮儿动不动一脸痴呆相,偏偏无论教什么都一学就会,连长她三岁的二哥还不时得让大哥重得教个三两遍才能记住的东西,她偏偏非但过目不忘兼过耳不忘之余,还能就大哥所教的,问出些连大哥都答不出来的问题,让大哥每天都带着新疑问去村中私塾询问先生,让先生对其悟性连连称奇。
私塾中多是张家庄中孩子,对张家大哥儿的忒多问题来历好奇,等张家二哥也入了私塾后,三妮儿发呆时没人打扰,她的异状就更为明显并为村人所奇了。
而但凡张家两兄弟去了私塾之后的时间里,三妮儿就在村里疯跑一阵,左看右看,嘴里还不知道叽咕些什么,跑累了之后,随便找个什么地方一坐,一脸的呆滞之相,好象什么事情想不通一般,不说不动地想上一阵子,又开始在村里疯跑一阵,再坐着想上一会儿。
总算,她还是很乖巧,总找干净且村人看得见的地方才会坐下发呆。倒真没让爹娘为了她的情况而多洗过衣服,或因为找不到她而担心。
但就是这样,父母总能在她发呆时,最快地找到她,把她带着四下走动,告诉她一些关于田里啊地里啊之类的事情,来打扰她。
三妮儿很烦,每当这种时候,就板着一张小脸,眉毛皱得浓黑。
张家父母商量了之后,请了名医孙大夫来替三妮儿看,孙大夫却说其健康非常,筋骨强健,没有任鲁毛病。
张家父母还是担忧,就将三妮儿带到小田村里的村塾去,村塾是比各庄私塾高级些的教授学生的地方,只有在私塾中考核通过,才能够入村塾学习。
去村墪的一路上,爹娘用厚衣服把她裹了起来,但三妮儿还是感觉到,村墪应该是在山上的。
村塾里的先生,自然是比较了不起的,小田村里各姓长辈中知识渊博之人才能在其中担当教授。
张氏家族的曾祖叔公也在其中,还有葛家孙家钟家胡家等四个家族的老祖,张家父母将三妮儿带给他们相看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天生聪慧之人必有特异之癖,让父母任由她去,不必担忧也不必打扰她。
眉毛胡子都雪白垂垂的胡老祖替她测了八字,还说她命中注定旺夫旺子。
旺夫旺子?为什么这个字眼,让她有种熟悉的感觉呢?她又陷入了竭力思索的情状中,对于父母随后又说了些什么,胡老祖又说了什么,丝毫也没有留意。
回家后,才懊悔自己发呆得不是时间,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父母总会用一种半忧虑的目光望着她,令她莫名郁闷。
村塾的事情还是渐渐传开了,这下三妮儿又出名了。
但她自己觉得,唯一的切身好处是,她再发呆时,没人再来阻止打扰了。另一个就是,家人终于不再叫她那个“土得掉渣”的名字,而是以“小寒”这个名字叫她了。
终于能够安安静静地仔细想想了。
她隐约记得,出生之前,她有一件最心爱的玩具,叫做“电脑”的,她很确定,玩电脑时,她明明是成年人啊。
但再多她就记不起来了,她是怎么到了这儿的?又怎么一睁眼就变作了一个婴儿呢?
婴儿生涯可真难受,大小便不能自控、四肢也不受控,最让她痛苦的是,头脑不灵便,想要琢磨个什么事,一会儿就受不了地陷入睡眠中,每每让她的思索不了了之。
而且,她总觉得,现在的生活情况有点古怪。
但,先找回自主行动的能力,是小婴儿最重要的事情。
努力呃呀发声,模仿家人说的话,凭着他们的动作话语猜测意思,伸臂膀动腿,努力运动,学爬学走,能走之后,就跑动不休,哪怕只在院里和两个哥哥追逐戏耍,也很高兴,觉得这是一种煅炼。
问题是,“煅炼”到底是嘛意思?为什么本能地就觉得这么做会对自己有好处呢?
二岁半时她能够跑能够跳,行动自如了,她就一径地在外面疯跑,但总有分寸,不会跑得让父母找不到人,跑累了,也会找干净地方坐下思考。
但这么一来,她发呆的时候被邻居亲友看到就多了,就有了个怪诞的名气。
虽然她不在意,但两个哥哥很在意。
说实话,两个哥哥都对她很好,拜她长相可爱之赐,把她当洋娃娃似的宝贝,听人这么说她就不高兴,开始在她想事情时打扰她。
问题是,被打扰得多了,她也是会发脾气的。
一次找了个地方藏了半天之后,两个哥哥丢了妹妹,急得都哭了,爹爹找到她之后,问明了原因之后,哥哥们再不敢无理乱扰她了,学乖了之后,就拿她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她的注意力。
只不过,哥哥们越说得多,她觉得不对头的地方就越多。
小田村,好吧,应该是个农村?还是个镇子?
按名字解释,应该是个农村,可住在小田村里的人偏偏分成五个庄子。
而且这个农村也太大了点,住人的地方不说,光说农田,就足足有近五万亩地还要多了,近五万亩一个村子,虽然大了点,好吧,她不确定对不对头。
但,这个村子的人数和田地相比就很不正常!
小田庄有五大姓氏,分别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上起了庄子,很简单就按姓氏取的庄名,每个庄子也只有几十户人家,还都沾亲带故。
每个庄子也有二百来口,还不都是种田的,问题是,近五万亩的田,真正下地的人不到三十,还都能种得兴旺繁茂,就让她觉得奇怪了。
而且,她爹娘也是种田的,但三妮儿觉得不对的就是,爹娘种田咋就这么轻松呢?
哪有人种完一天的地,还气不喘脸不红的?虽然汗是出得不少,但那个神气,根本不象是辛苦劳作了一天的。
而且,每次地里浇水,爹娘甚至不必都去,爹爹或娘一个人,二个时辰不到就弄完了,有这么轻松的种田吗?
还有还有,几年下来,她从没在爹娘身上闻到过“种田”的味道,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种田和臭是分不开的,但爹娘身上虽然偶有汗臭,都马上会洗掉,身上一直是淡淡的草木味,从来没臭过,这让她更搞不明白了。
至于庄子里所有孩子年满五岁都要去上学,倒并不令她如鲁奇怪,似乎这在她感觉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虽有点奥妙的违和感,似乎其他地方,并不是如此,但到底为什么,就更让她琢磨不透了。
再有一个奇怪的,就是吃的。
三岁前,她吃的东西就够奇怪的了,除了一岁半前是吃母乳外,一岁半之后,她吃的,就是不知什么东西弄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温温的乳状物!
她可以肯定,这些乳状物都不是煮出来的,也不是蒸的,很奇怪的,爹娘背着她不知怎么捣动几下,就会变出一碗醇厚的各色乳状物来,每每看到碗中的东东,脑子里就会崩出一个词“酸奶”。
问题是,明明这些乳状物绝对不是酸的,微甜的有,微咸的有,还有就是淡的,除了这三样外,没有其他味道可选择。
一直吃了一年,吃得她一到饭点就瘪着嘴巴泪汪汪的看着父母和两个哥哥。
终于,二岁半以后,她可以偶尔吃些米粥,加嫩菜叶,和水果糊了,到满三岁后,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开始正式和家人一齐在饭桌上吃饭,当然她的座位是特制的高凳。
每顿饭都是合乎农家标准的,白米饭管够,素菜很丰盛,鱼也是每天会有的。
下午,哥哥两个从私塾回来时,还能和他们一齐吃水果。
是的,水果也是奇奇怪怪的,她每每拿在手里,就要翻来覆去地研究,看上好一会儿才会往嘴里放,总觉得水果长得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作者有话要说:天太冷,手指僵硬,码字速度慢,每周会不定时休息一天,哪天停更,会在前一章后面补上请假条……




2

2、关于粮食 。。。 
 
 
肉类就非常难得,每年只有节日里,比如春浣节、秋狩节,年祭日,村子里会有肉分发下来,才能添点荤味。
三妮儿对吃方面觉得奇怪,倒并不在于每年只能吃三次肉,似乎她感觉中,肉类稀少是正常的,但是,那些饭和菜!
米粒咬在嘴里,总是韧韧滑滑的,饭吃下去,就会有一股清香从嘴里一直漫到肚子里,嚼起来一粒是一粒,弹性非常好。
三妮儿感觉中,这饭应该是非常珍贵的,因为这个奇怪的感觉,她从来把每粒米都用汤匙拈进嘴里,才肯罢休。
最早吃饭时,手上不得劲,汤匙用不好,曾经把几个米粒落在地上,让她心疼个半死。
直到饭桌全收掉了,她依旧不甘心地望着那几个米粒,没办法,爹爹苦笑地抱着她劝了好久,终于,直到爹爹特别找了个小竹筒,将米粒装进去留着,保证明天一定把这几个米粒丢到河里喂鱼吃去,决不会浪费,她才肯乖乖地不拗着,让娘替她洗了澡,被抱上床睡觉。
还有蔬菜水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好几种不同的素菜上桌,每天下午都有水果吃,这就够奇怪的了,而且这些蔬菜和果子的味道还好得不得了。
基本上,三妮儿家做菜不大放油,只白水煮煮加点盐的素菜就那么好吃,嚼在嘴里让人不舍得咽下去,感觉中,这些菜和水果都是很贵重的东西,一般人家是吃不到的。
问题是,张家明明就是小田村最普通的种田人家。
虽然日常生活中,的确有些让三妮儿感觉奇怪的地方,这种没来由的感觉,还真是稀奇古怪。可小田村人人都这样,三妮儿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不以为怪了。
再大了些,三妮儿四岁了,不再纠结于那些奇怪的感觉,心思就更多地放在了观察日常生活之中。
爹爹张锄头名字很乡土,长相也平淡,但非常神气,或者说“气质”,眼睛闪亮有神,一点也不象个种田的。
娘亲钟兰玉呢,很俏丽风流,凤眼流波,爽朗明快,两个哥哥的好相貌都是从娘那儿传下去的。
大哥张寒露,九月十号生日,比三妮儿大五岁,眉眼长得象娘,脸型和鼻子嘴巴象爹,天生聪敏灵巧,脑子很是机灵。
二哥张惊蛰,二月五号生日,比三妮儿大三岁,五官也肖似娘亲,但脸型却更象舅家人,虎头虎脑的,头脑虽然不比大哥好,可武艺方面的天赋,可要比大哥好的多,刚进学半年,大哥学了二年才学会的一套拳,他已经完全学会了,更开始学习私塾中教的第二套拳法了,和大哥的进度一模一样不说,甚至有赶超的趋势。
喜得秋狩节时上门送肉食的大舅二舅连连夸讲,说他更象钟家人。
而三妮儿的大名是张小寒,生日是十二月初二,她长得要比两个哥哥更好点,可以说完美地融合了爹娘两个人的优点,再加上点婴儿肥和雪白的皮肤,整个儿象个雪堆出来似的。
说她现在四岁,十足只不过出生了三年二个月多点,没办法,她的生日太好了,满月里就过了年,得算上一岁,虽然总觉得心里埋着些什么还挖不出来——她的那些莫明感觉,就和那些什么联系着——但三妮儿学会了不强求,只记下这一笔,有机会总能够找出来的,更多的时间,她开始仔细探查四下环境,关心要怎么把日子过好。
不再每天发呆之后,三妮儿就开始缠着爹爹带她出去玩,听爹爹教她,这块田种的是紫艳粟,那边田里种的是胭脂醉,再那边是黄萌玉、最外围的是玉茗香……
爹爹告诉她,张家庄附近的住户,都是种粮食蔬菜的,蔬菜呢种起来比较麻烦,但种的数量没有粮食多,所以,以后再慢慢教她认,先给她讲讲各种粮食的区别。
张锄头边指着那些刚冒出的小芽,边摸出一整株的植株,让她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看到紫艳粟,张小寒脑子里冒出的词是“高梁”,再仔细瞧,一茎上长着五个穗子,每个穗枝上都结有五颗谷种,整穗紫艳粟上总共只结出二十五颗谷物,每颗都有黄豆大小,颜色是艳紫色的,质地象紫色翡翠缕刻而成一般的。
而胭脂醉,让张小寒脑子里冒出两个词眼,“长杠豆”“水晶”,照例不明其意,小寒也丢开不理,只仔细打量着那细细长长的豆荚般的长茎,朱红色的皮很硬实,剥开后,里面是菱形的细小红色晶颗,玲珑剔透,在阳光下折射出漂亮的红彩。翻开的茎皮内侧是白色的,泛着淡淡的酒味,难怪会叫胭脂醉呢。
至于黄萌玉,倒没让张小寒的脑子里乱冒什么词,就是一整丛金黄色的发丝般细的茎丝堆簇在一起,但握住整束茎丛,倒过来抖一抖,就能够看出发丝丛中埋着的一颗颗红豆大小的“橄榄”状谷实,黄澄澄的,质感如玉一般。
“耶!”张小寒吐了吐舌头,好象头发堆里埋藏着的大虱子,这个联象有点囧。
最后就是让张小寒脑子里崩出“玉米”这个字眼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