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三国同人)猫家穿越记事本三国篇之书院青葱 >

第32章

(三国同人)猫家穿越记事本三国篇之书院青葱-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食: 
      醇酒=斗/50钱 
      米酒=斗/30钱 
      行酒=斗/10钱 
      饼=册/30~50钱 
      牛肉=斤/20钱 
      猪、羊肉=斤/14~16钱 
      盐=石/800钱 
      1个人上酒食店吃一顿便饭=30钱 
      ———————————————— 
      牲畜类: 
      耕马、车马=匹/8000~20000钱 
      战马=匹/2~10万钱 
      好马=匹/20万钱以上 
      牛=头/4000~8000钱 
      猪=头/600~1800钱 
      羊=只/300~500钱 
      嬉犬、斗犬=只/1~30万钱 
      军犬、猎犬=只/1200~2000钱 
      普通犬(肉食用)=只/200~240钱 
      ———————————————— 
      衣物类: 
      材料价: 
      布料有布、帛、缣、素、练等几种。布为麻织品,是汉人衣着原料之最贱者。帛为普通丝织品,其价比布稍贵。缣即绢,为细密而有色彩之帛,其价又贵,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素为绢之精白者,其价比缣又贵。练为绢缣之名贵品种,为布帛中价格之最贵者。1匹布帛幅广2尺2寸(51。5厘米),长4丈(9。36米)。 
      麻布=匹/250~600钱 
      丝帛=匹/700~1000钱 
      缣(绢)=匹/1200~1400钱 
      素(白绢)=匹/1400~1600钱 
      练(精绢)=匹/2000~2800钱 
      成衣价: 
      布衣=件/200~500钱 
      单衣=件/350~700钱 
      袭(短夹衣)=件/450钱 
      布袍=件/380~400钱 
      锦袍=件/1800~2500钱 
      袴(裤子)=件/500~1100钱 
      麻鞋=双/30~40钱 
      麻袜=双/15~25钱 
      绢、帛、皮毛衣=件/2000~6000钱 
      ———————————————— 
      用具类: 
      武器: 
      百炼钢刀=把/9000~15000钱 
      五十炼钢剑=把/7000~10000钱 
      军用剑=把/700~900钱 
      军用刀=把/660~800钱 
      弓=把/500~600钱 
      弩=把/2000~20000钱 
      弓箭=枝/10钱 
      弩箭=枝/9钱 
      盔甲=套/6800~8200钱 
      马甲=套/7100~8600钱 
      工具: 
      匠人用的刀=把/200~300钱 
      柴刀、菜刀=把/40~100钱 
      铜器=斤/60~80钱 
      铁器=斤/16~25钱 
      瓦盂=个/70~100钱 
      简陋牛、马车=辆/2600~4000钱 
      轺车=辆/1~2万钱 
      其他: 
      草席、蒲席=张/150钱 
      麻=斤/10钱 
      刍=束/3—6 钱 
      稿=束/2—4 钱 
      棺材=口/1500~3000钱 
      占卜费用=次/100钱左右 
      ———————————————— 
      奴隶价格: 
      美婢、壮奴=人/2~3万钱 
      普通奴婢=人/1~2万钱 
      工钱: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200~400钱(包饮食)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400~800钱(不包饮食) 
      政府雇佣工钱=人月/2000钱 
      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工种和佣工的不同年龄、体格等,都会影响到工价,所以汉简及文献中的工价有很大的差距。 
      ———————————————— 
      婚嫁消费: 
      皇帝娶皇后的聘金最多,一般为黄金2万斤,折合货币2万万钱;皇帝娶嫔妃的聘金约为4千万钱,是娶皇后聘金的五分之一;诸侯王娶王后的聘金多少不等,一般为数百万钱;公主的嫁妆费多者可达百万钱甚至千万钱,少者也不会低于二三十万钱。 
      就高官与富商来说,其聘金数低于皇族成员,如董卓娶妻,聘以辎车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共折合货币一百六十万钱以上,这是特例。一般男性成员娶妻的聘金在数十万至百余万钱之间;一般女性成员的嫁妆费多数为二三十万钱,高者可达数百万钱。 
      就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来说,其聘金数又低于高官与富商。东方朔娶妻的聘金在十万钱左右,这应是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上限;东汉议曹史展允娶妻的聘金为二三万钱,这应是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下限。一般女性成员的陪嫁物大约值二三万钱。 
      就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来说,其家资在数万钱至十余万钱之间。一般男性成员的聘金数不会超过其家资的总数,应在万余钱至数万钱之间。一般女性成员的陪嫁物大约值二千钱。 
      婚宴的花费: 
      汉代酒价一般是每斗30钱左右,汉代人一般都能饮酒一斗至数斗,上石者也大有人在。如果婚日来宾客二十人,仅饮酒一项就须支出2000钱以上。汉代肉价一般是10多钱一斤,如果婚宴用肉50斤,就得花费7、800钱。再加上粮食消耗的费用,婚宴的花费肯定会超过四、五千钱。 
      ———————————————— 
      军费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合4220钱/年; 
      每个士兵耗食盐=3升/月,3。6斗/年,合144钱/年。 
      每个士兵衣物=3400钱/年 
      每个士兵每年生活费约8000钱 
      每匹战马耗粮=3。3石/月,39。6石/年,合7920钱/年。 
      安葬费=人/3400钱 
      将领抚恤金=人/10~60万钱

☆、第三十四章 荀攸其人

  等到荀攸回家之后没多久,又因为名气太响,树大招风被拖出来做官,让他在中原热闹地区做个“任城相”他不干,认为巴蜀地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与外界交通不畅,所以也不会受到中原战乱的影响,他就求了一个蜀郡郡守的官职,准备扎根大西南。没想到走到中途的时候,因为战乱,道路断绝走不过去了,没有办法只有停在了荆州。
  当时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将天子迎到了许都,听到了荀攸的名声,当即就向他生出了橄榄枝,在写给荀攸的信中他是这么说的:“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变蜀汉,不已久乎?”大体的意思是现在天下乱成了一锅粥,正是像你这样的聪明人出来干大事的时候,(原来曹老板也会拍马屁,而且手段可比刘大耳要高明的多),你想要去蜀汉,不过我看那里局势并不稳定,可能不久之后就要发生大变。
  事实证明,这世上并没有什么神棍,所谓的算无漏策也不过是建立在准确的情报和合理的推断之上,而曹操本身也可以考虑偶尔客串一把。
  事实上当时的巴蜀地区的统治权掌握在益州牧刘焉的手中,为了加强控制,他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手段,借助了五斗米教的实力,教主张鲁断绝了巴蜀与中原的交通,实际上此时的巴蜀地区是等同于一个半独立的王国。为了加强与张鲁的合作,刘焉和妻子都信奉了五斗米教,同时将张鲁的母亲迎到了府中,一时之间,香火鼎盛。
  这五斗米教本是黄巾军的一支,所谓的变种产品,在信仰的名义之下,短期之内确实可以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实际上,一旦掌握了精神的支配权之后,就不仅仅满足于精神层面。通过信仰,他们反过来将触手伸向了十几的经济利益,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与此同时,一山不容二虎,在借助当地的政权获取正统的地位之后,他们甚至反过来想要建立一个由教主张鲁所统治的纯粹的“神之国”,于此同时,由于过度扩张,大部分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员混了进去,什么类似于赎罪券啊秘密告解啊肉身献祭啊包治百病之类的东西丝毫不输给他们西边的同行。借着所谓“上天的意志”干涉决策,凭着廉价的“正义”掠夺他人的财产,给别人带来极大的麻烦。
  与此同时,张鲁还进一步加强了他自己的个人神化工作,在宣传的教义中,宣称自己是太阳的化身,等同于说他是这个世界名正言顺的支配着,同时,派人进一步宣传其幼年的神迹,什么几岁就怎么怎么样,请使用神童模板自行想象,包括他的母亲是受了天人感应才产下了他这个教主。除此之外,五斗米教的教义原本是来源于《老子》,但为了他个人的形象伟大,他还特地让教众编撰了教主语录,派人每日反复诵读,教主语录背的越是顺溜的,就说明他的信仰越坚定,也更加容易达到神的国度。更为放肆的是,他强迫巴蜀地区所有的私塾在每日开始上课之前,必须大声说“张教主万寿无疆,万寿无疆。”自封万岁,分明是不将大汉天子放在眼里,与后世“丁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巴蜀一代,俨然是一个土皇帝。
  关于这个家传的行当,张鲁的行为与早期西方的某个同行还真是有相当的类似之处,除了上述的行为之外,他们用来收服人心,聚敛钱财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符水”,凡是要让他看病的,首先都要交五斗米,这是得名的原因,然后他要求病人在他的面前忏悔之前自己的罪行,让后祈求张鲁的原谅,原谅之后就给符水,这样看好了几个人之后,就真的白日升仙了。当时官方称之谓“米贼”。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刘璋字季玉继承了他益州牧的位置,在开始的时候他与张鲁的人马还保持着表面的和平,但是张鲁明显不将这个新的掌权者放在眼中,相反,这正是他建立有自己直接统治的王国的最好的机会。因而也越发张狂了,刘璋所下达的命令他一概不听,还豢养了一群忠实的教众,随时准备为他抛头颅洒热血。
  几年后,虽然刘璋的业余爱好是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光从名字上看也是个斯文的读书人,但他可不是什么白马王子或是文学青年,杀起人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当即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张鲁的老娘和弟弟。据说张鲁他老娘还是一个鬼道的行家,而且还是个美人来着。他就这么辣手摧花,不过这么一来,两家的仇就结的打了。靠着属下拼死保护逃到汉中的张鲁与蜀郡的刘璋就这么对着干了起来。
  刘璋多次派兵攻打汉中,但是都败在了信仰坚定的张鲁军之下,这巴蜀的实际势力也就分成了两半,相互攻打不休,也验证了曹老板难得的乌鸦嘴。
  作为当时嗅觉最为灵敏的人之一,荀攸也看出了他这蜀郡(成都市)的太平郡守美梦破灭,这荆州的刘表也没什么大出息,再也不是党锢时期的“八俊”,天下读书人的表率了,当即收拾行李,到许都在荀彧的引荐之下拜见了曹操。
  曹操先是给了荀攸尚书(宫廷秘书)一职,然后按照惯例,每个谋士投靠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做一份天下大势的评估报告以及今后的N个“五年计划”。但是荀攸到底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个家伙的爱好是装傻充愣,一直到他死时,他出谋划策共十二策也只有与他关系要好的钟繇知道,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不清楚。就在重要准备整理成册的时候,整理了十条就死了,所以荀攸的才智才不被天下人了解。
  在荀攸与曹操做了一番深入的交谈之后,曹操就发表了这样的一番评价:“荀攸他不是普通人,我能够跟他共事,天下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当即封了荀攸做军师(参谋长)。
  这次攻打吕布,筹备了很久,吕布是老对手了,由于陈宫的背叛,曹操输得只剩下鄄城、东阿、范,后来在濮阳曾经打过一次,曹操方面接二连三吃了败仗,由于蝗虫四起,两方人马打不下去了,当时是曹操最为艰难的时候,差点就去投奔袁绍了,还好程昱坚决的阻止了他的冲动行为。之后又有几次冲突,双方是互有胜负。后来先前吕布与仲家帝袁术联合,派了他的精锐高顺与陷阵营攻击了在小沛的刘备,刘备投奔了曹操,当时,谋士中对是否要收留刘备起了争执,程昱劝曹操宰掉这个大耳朵,但郭嘉不答应,吵吵闹闹热闹了很久。而在曹操决定摆出海纳百川的胸襟收容刘备,用来收买人心,然后派了手下第一猛男夏侯惇去和高顺PK,没料到居然失败了。由此,曹操下定决心,趁着这几年集聚的力量,一举灭掉吕布。
  除了历来的新仇旧恨之外,荀彧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曹操想要和北方的袁绍相抗衡的话,就必须首先解决掉近在咫尺的吕布,否则他一旦北伐被吕布吵了老窝,那乐子就大了。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趁着袁绍与幽州的公孙瓒相持不下的时候,硬是在不适合出兵的冬天来了这么一场战斗。《司马法》说,冬夏不兴师,说的正是夏天容易传染疾病,而冬天相应的后勤压力变大,都不是适合行军打仗的季节。而在这样一场战斗中取得胜利,就是他们这些随军谋士的职责了。
  荀攸看着从管粮秣的小吏那里报告的数据,眉毛立刻打了一个死结,攻城略池,本来就要求数倍与守城方的兵力,一个多月下来,就算再怎么不同算术,也知道这粮草的消耗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上运输路上的损耗。“再不快点解决的话,回去非得被文若叔念死不可。粮草只能支持一个月了,留作明年播种的余粮是绝对不能动的。”
  吃饭问题绝对是个大问题,民以食为天,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由于屯田都尉枣祗的建议,许都周围的屯田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但是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一个兵士每月近两石,一匹马每月三石,这样呆下去每天都是在烧钱。荀攸此时已经可以想象在后方的文若叔被一堆账本埋掉,为了各方的运粮请求忙的焦头烂额的燕子。毕竟他再能干,也不能无中生有。要是不快点解决的话——荀攸已经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被自己的小叔叔掐着脖子的样子了。
  荀攸苦恼的看着代表双方实力对比的旗子,“真是麻烦啊——虽然奉孝你提供的马镫提高了虎豹骑的马上能力,元让将军也借此一雪败于高顺及陷阵营的前耻。但是上次袁术的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