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农家欢 >

第53章

农家欢-第53章

小说: 农家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承欢给每个人都做了一套薄薄的手套,这几天才刚做完一双棉手套,本来是打算给曾启海出去的时候戴的,没想到先让大牛戴上了,杨承欢见大牛喜欢,笑着说“喜欢就好,路上小心点,咱们都会等着你们回来的”
“是啊,华姨,一路顺风”沐氏抹着泪道。这大半年来,沐氏毅然与华姨成为了好姐妹,华姨突然间说要回京都了,让沐氏倍感悲欢离合的无奈。
司徒睿和华姨从马车内探出头来,华姨也是内心悲伤地看着沐氏和杨承欢几人,说“知道了,你们也要好好的,大冬天的就不要到处跑了,在家呆着暖和”
“曾叔叔,沐婶婶,你们回去吧。大牛,我们走吧”
“是,小少爷。驾”大牛挥动手上的马鞭,赶着马车向村口的方向驶去。
沐氏和曾启海几人挥动着手,看着马车渐渐地远去。曾启海看着离开了视线的马车对沐氏母子三人说“走吧,咱们回屋里去”
“嗯,欢欢、轩轩,回屋去吧,外面冷”说罢,拉着杨承轩的小手往屋内走去。寒风中,阳光下四人的身影紧紧相偎,就像是一家人。

第九十一章 购置年货

华姨等人已经走了快半个月了,曾家就只剩曾启海一人在家。曾启海一个大男人的也不太会做饭,杨承欢过来看了一次曾启海做的菜之后,便把曾启海拉到了自家那边去吃饭了,久而久之的曾启海便成了杨承欢家的一员,餐餐在一块儿吃。
沐氏对曾启海本就怀有一股感激之情,对曾启海的到来也是没多大的反对,最开心的人莫属杨承轩了,在杨承轩心里曾启海就像杨胜武、杨胜文的爹那样对待他,说白一点就是曾启海弥补了杨承轩内心缺失了的那一份父爱,让杨承轩也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爹疼的孩子,当然这些沐氏和杨承欢都不知道,待两人发觉的时候,杨承轩已经喊曾启海爹了,当然这是后话。
就快到年关了,村里人都在忙着卖年货。往年曾启海都是让胡氏帮忙买的,今年曾启海本也是这么打算的,谁知杨承欢却过来跟曾启海要他过去她们家一一块儿过年,乐得曾启海差点蹦了起来。现在曾启海有了沐氏,便把过年的一切准备都交给了沐氏处理。沐氏也不马虎,认真地思考着该买些什么。
沐氏彻夜列了一张清单,第二日便带着两个孩子和曾启海坐着刘大壮家的马车去湖州城买年货。
刘兰也跟着一起来了,没了司徒睿在身边,刘兰对杨承欢的敌意也减了不少,坐在牛车上不停地问“欢欢,你会唱那么好听的歌,那你会唱过年的歌吗?”
新年歌?杨承欢一脸诧异地看着刘兰。刘兰不解“怎么了?”“没什么”杨承欢收回自己的视线。想到新年歌,杨承欢想起了前世一个著名演员兼歌星唱过一首《恭喜发财》,歌词挺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心声,杨承欢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
oh礼多人不怪
我祝满天下的女孩
嫁一个好男孩
两小口永远在一块
我祝满天下的孝
聪明胜过秀才
智慧充满你脑袋
我祝尊敬的姑奶奶
三十六圈的比赛
气不喘面容不改
悦耳的童声在乡间的小路上传了开来。
“啪啪啪,真好听,欢欢你教我”刘兰谄媚地看着杨承欢。
杨承欢一挑眉,再次唱了起来,声音依旧动听,只是后面夹杂着一个五音不全的声音。
唱了一路,杨承欢嗓子都要冒烟了,拿起沐氏出门前装的一竹筒的水喝了起来,润润嗓子。而刘兰还处于亢奋的状态中,唧唧呜呜地唱着“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oh~嗯,欢欢。下面一句是什么?”
“是礼多人不怪”杨承欢把嘴巴里的水咽了下去,提醒道。“哦,想起来了,我祝满天下的女孩嫁一个好男孩”刘兰继续用自己五音不全的嗓门唱着,唱到嫁个好男孩的时候。脸都是通红通红的,杨承欢脑子不用转弯就笃定这一次刘兰肯定又在幻想司徒睿成了她的好夫君了。杨承欢不由地感慨古人的早熟,和前世幼稚园的小朋友们有的一拼。
不过听着刘兰的断断续续的歌声,杨承欢抬起头对着天空翻了个白眼,她见过音痴,可是没见过像刘兰那样的音痴。一首好好的歌,硬是被她读了出来,还兴高采烈地说自己学会了。杨承欢捂额悲叹。要是让这首歌的原唱听见了刘兰的歌声,估计连死的心都有了。幸好他们在城门口就分开走了,要不然杨承欢实在是受不住刘兰的魔音绕耳了。
接近年关,街上的行人多了很多,为了防止走散。沐氏便拉着杨承轩的手走,而曾启海则紧紧地跟在杨承欢身后。不让别人撞到杨承欢。杨承欢一点都不怕在这样的小闹市里行走,她一个二十几岁的成年人,再怎么样也不会走散,不过看着曾启海担忧的眼神,杨承欢勉为其难地没有反对,紧紧地挨着曾启海走。杨承轩第一次赶集,内心很兴奋,有了沐氏牵着的杨承轩就不用担心自己因为不看路而摔倒了,一蹦一跳走着。曾启海看着杨承轩蹦蹦跳跳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不由地想如果自己有孝也会像杨承轩那样聪明伶俐吧,想着想着,曾启海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弯了起来。
沐氏首先来到了一个卖对联的地摊停了下来对曾启海说“挑几幅对联吧,还是说回去自己写?”曾启海看了一下对联的字体,挺漂亮的,“还是买吧,就不用自己费功夫去写了”沐氏点点头,挑了两副合心意的拿在了手里,曾启海主动给了银钱,又把沐氏手里的对联拿了过来。沐氏也没说什么,接着往前走。
经过粮米店,沐氏走了进去,“伙计,白面多少文钱一斤?”一个伙计走了过来说“夫人,白面是三文钱一斤。夫人想要多少?”
“我们买多少回去?”沐氏转身问曾启海,曾启海看了一下说“你看着办吧,我也没什么经验”沐氏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要了十斤白面。沐氏又在粮米店看了一下,又买了一点红糖才离开了粮米店。
“娘,今年过年我可以穿新衣裳吗?”走在曾启海身边的杨承欢问。沐氏愣了一下,她都差点忘了这事,回身笑着对杨承欢说“好,今年我们一家都穿新衣裳”“耶耶耶,有新衣裳穿”杨承轩高兴的喊了起来,童言童语,引得路边的行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沐氏心里酸酸的,也笑了。杨承欢上前拉着沐氏的手来到了上一次的锦绣绣庄门口说“娘,我们来这家绣庄买布吧”然后杨承欢又小声地对沐氏说“上一次的图样就是卖给这里的老板娘的”沐氏明了,笑着跟杨承欢走进了锦绣绣庄。曾启海牵着杨承轩也跟着走了进去。
杨承欢走进店铺,店铺里比往常多了好多的客人。眼尖的红杏一眼就看到了杨承欢,笑呵呵地走了过来“是欢欢啊,是又有了新的图样?还是?”
杨承欢笑着说“红姨,我今日既是来给你送图样的,也是来买布的”“那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去里间说”
红杏把杨承欢等人领到店铺里间,让伙计端上几杯茶,红杏笑着说“多亏了欢欢,我们绣庄才能招来那么多客人。不知这几位是?”
杨承欢笑着给红杏介绍“这是我娘和弟弟,那一位是我邻家叔叔”“原来是夫人和曾公子,有礼了”沐氏和曾启海也回了一礼说“不敢当”
几人闲聊了几句,杨承欢把带来的图样给红杏说“红姨,这是新的图样,该怎么绣,你们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毕竟我不是专业的绣娘,有些事情考虑得也不是很全面”
红杏摆摆手说“你可不能这么说,虽然欢欢你才十岁,可是你的魄力让我这个久经商场的人都佩服呢。呵呵呵,这次的两幅图样依旧是三十两,今后有好的图样,请一定要先考虑我”
杨承欢点点头“会的,生意人讲究的是诚信,我既然和红姨你合作了,就不会再和别人合作”
听到这话,锦绣绣庄的老板娘红杏心安了,本来这图纸在杨承欢手里,杨承欢想给谁,就给谁,可今天杨承欢给了自己这样一句话,往后她还怕没有好的图样了吗?答案是不用怕了。
红杏高兴地把三十两银子放到杨承欢手里,又带着几人出去挑布匹。沐氏和启海至始至终都在一旁看着,没有插一句话。但是杨承欢刚才的谈吐真的是让他们大吃一惊,完全不想一个十岁孝能说出来的话。沐氏也是今天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比自己想象中的强多了。
红杏带着四人来到店铺里,挑了一匹喜庆的红色说“欢欢,你看这红色的棉布怎么样?可以给你弟弟做一件衣裳”
杨承欢摸了摸棉布的质地,很柔软问“那手上的这种棉布多少文钱一寸?”(注:这里出现的一寸相当与现在的一米,一立方寸则是现在的一立方米)
绣庄里有麻布、棉布、丝绸这三大类,但每一种布又分很多种,就比如杨承欢手里拿着的棉布按印染加工分类就有原色棉布、染色棉布、莹棉布、色织棉布四类,要是按组织不同又分为平纹、斜纹等等,按不同的分类就有不同的布匹,价钱也不同。
杨承欢手里拿着的是染色无纹的棉布,红杏说“你手上拿着的是十五文钱一寸”杨承欢把布递给沐氏看“娘,你觉得怎么样?”
沐氏看了看觉得不错问杨承轩喜不喜欢,杨承轩点点头说“喜欢”沐氏拿着布说“那就这种布就要两寸”绣庄的布匹宽度都是统一的两寸,所以买布的时候一般只说长度就行了。红杏马上叫伙计把沐氏手里的布裁剪好拿到一边放着。
接着沐氏让杨承欢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按沐氏的意思是让杨承欢和杨承轩穿一样的颜色,不过杨承欢怎么样也布喜欢那红得似火的颜色,最后挑了粉红色的染色无纹棉布,沐氏让红杏裁剪三寸就够了。
沐氏看了看曾启海说“你也挑一个颜色吧”曾启海看了一遍面前的布,拿起了一匹灰色的麻布,杨承欢看着那粗糙的麻布,从自己身旁拿了一匹藏青色的染色棉布,霸道地说“红姨,这布要五寸”红杏看着杨承欢那一脸霸气,捂着嘴笑了,让伙计赶紧裁剪好,免得曾启海不要。

第九十二章 做衣裳

杨承欢满意地看着裁剪的酗计对沐氏说“娘,你也挑一个色吧”沐氏和曾启海已经被杨承欢刚才的霸气镇住了,听到杨承欢让自己选颜色,沐氏才回过神来,想要挑一匹素色的棉布。杨承欢看着这身边一个省过一个的,头都大了直接拿了一匹淡紫色的棉布放到裁剪的酗计的面前说“一样要五寸”伙计很快就裁剪好了,把所有的布都包好。
杨承欢在心里算了一下,自己挑的都是同一种款式的棉布,价钱都是十五文钱一寸,弟弟杨承轩的是四平方寸,自己的是六平方寸,沐氏加上曾启海的就是二十平方寸,一寸就十五文钱,共计四百五十文钱。
掌柜洪叔拿着算盘劈哩啪啦地算着,那动作快得让杨承欢佩服,不过杨承欢已经算好了。
“一共是四百五十文钱”
“一共是四百五十文钱”
杨承欢和洪叔的声音同时响了起来,沐氏、红杏等人诧异地看着杨承欢,杨承欢挑挑眉平静地说“我在心里算的”众人更是风中凌乱了。
沐氏等人是不知道杨承欢用的都是现代人最常用的乘法算出答案来的,这九九乘法口诀杨承欢也教过杨承轩和司徒睿,司徒睿虽然不知道这口诀是怎么弄出来的,但是杨承欢教过一遍之后,司徒睿就运用自如了,让杨承欢这个当老师很是汗颜。杨承轩学得慢了一点,但是只要是一百以内的两位数给他一点时间也能心算出来。
沐氏从杨承欢刚才卖图样的三十两银子里拿出一两银子递给掌柜,掌柜把多出的银钱给回了沐氏,曾启海主动抱着布匹而沐氏则把曾启海之前拿的东西自己提着,杨承欢和杨承轩也很懂事地拿了几样轻的东西。
红杏把几人送出门口说“欢欢,慢走,下次来赶集记得来看看红姨”杨承欢挥挥手说“好的红姨”
众人走出锦绣绣庄的大门。曾启海摸着手上的布很柔软,比自己以前穿的麻布摸上去舒服多了,曾启海从没想过自己可以那么快就穿上这么舒服的布做出来的衣裳,不由地感慨“欢欢,你太厉害了”杨承欢笑了笑,不予以否定。杨承轩抱着对联昂着头说“姐姐最厉害了,轩轩长大了也要像姐姐那样”众人听见,纷纷一笑。
几人随后又去买了过年招待客人用的瓜果点心之类的,当然也少不了买爆竹。买了爆竹,杨承轩是最开心的。以前在杨家过年家里买的爆竹都是被杨大宝、杨二宝两人霸占了的,永远也轮不到他玩,现在好了。家里全部的爆竹都是他一个人的了。
沐氏和杨承欢看着杨承轩抱着爆竹的高兴样,会心一笑,曾启海也是笑得很开心。今日大概是他有生以来笑得最多的时候了,不是不说他平时不笑,但没今天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开怀。
四人把所有的东西都买齐后,回到城门口等刘大壮一家。这几日又冷了不少,估计要下雪了。
曾启海把一个热腾腾的包子递给杨承轩说“轩轩,肚子饿了吧,来吃个包子”杨承轩接过包子,咬了一口“嗯。嗯,是猪肉馅的”曾启海笑了又把一个包子递给杨承欢。走了大半天,杨承欢也是饿了。不客气地接过包子,吃了起来。曾启海把一个包子放到沐氏手里神色有点不自然地说“你,也吃个包子,暖暖身子”
沐氏接过包子,轻轻咬了一口说“谢谢。很好吃”曾启海被沐氏的笑容炫了眼,赶紧移开了自己的视线。拿起最后一个包子吃了起来。
吃完包子,刘大壮一家终于回来了,大包小包的,比沐氏一行人多了好多东西。沐氏问“梅花姐,你们家买的都是什么呀?这么多”胡氏把东西放上车说“都是过年走亲戚的东西,年年都这样,也习惯了”众人闲聊了几句,刘大壮给看牛车的人付了钱,拉着牛走出了城门。众人坐上牛车,往翠竹村的方向驶去。
回到家,沐氏随便做了顿午饭,几人将就着吃完了,曾启海现在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在杨承欢家吃的,这祖屋曾启海虽然多年不再踏足,但是依然闭着眼都能想象得到屋里每个角落的摆设。吃过饭曾启海也不急着回自己那一边,在屋内的桌子上陪着杨承轩一起玩翻木牌。
沐氏则把上午买回来的东西分好,吃的都拿到库房放着,布匹就放在堂屋的桌子上,沐氏拿着一把软尺出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