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新闻学概论(第4版) >

第15章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15章

小说: 新闻学概论(第4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iPad与电子书

  2010年1月27日,美国苹果公司发布了最新的触摸屏平板电脑iPad,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抢购狂潮,截至2011年3月iPad2上市,已经累计售出约1500万台。这一新型的移动媒介终端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通体只有四个按键,与iPhone布局一样,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现在,国内包括《中国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在内的40余家报纸推出了iPad终端应用程序,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也纷纷开发出相应的软件适应移动的终端市。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定义,电子书是指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8】。电子书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也可以从网上自动下载所订阅的新闻和期刊,还可以将自己购买的书和文档储存到阅读器上。阅读器采用翻页系统,类似于纸制书的翻页。电子书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并由此形成了包括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和渠道运营商等产业环节,其产业链由内容原创、编辑加工、数字转换、芯片植入、平台投送、设备生产、市场销售和进出口贸易等环节构成,是出版发行和互联网、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相融合的产物。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电子书包括由美国亚马逊公司推出的Kindle、汉王电子书等。

  三、三网融合与IPTV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语音或单向视频,用户的需求已逐步向数据、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方向发展,数据网络、话音网络和视频网络需要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三网融合的呼声日益高涨。

  1.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也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传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在国际上,美国1996年的《电信法》允许有线电视和电信双向进入。虽然在发展初期融合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2006年新法案的推动,三网融合已日趋完善;英国2003年新的《通信法》成立了融合监管机构OFCOM,为“三网融合”扫除障碍,随之而来的是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的覆盖面迅猛扩大;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众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政府监管体制等多方面调整,为“三网融合”创造条件,全球范围内电信与媒体业合作、并购案例与日俱增,发展势头迅猛。

  长期以来,我国对广电、电信实行分隔管理:广电作为宣传部门,按事业体制运作,注重的是社会效益;电信作为产业部门,按企业体制运作,追求的是经济效益。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从1998年汕头以广电电信合作共建一个宽带网站的汕头模式开启了我国的“三网融合”的进程开始,到今天我国的“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这中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严格控制阶段。1999年9月,由于电信运营商涉足广电业务,广电企业介入语音等电信业务,为了加强管理,国办发[1999]82号文明确规定:“继续遵守电信部门与广播电视部门的分工,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对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对广电、电信实行严格控制,明文禁止广电、电信出现任何业务上的融合。到2001年末,我国网络传输市场的格局重新洗牌,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卫通、中广网络、中国移动以及中国联通六雄并立的局面。

  二是尝试探索阶段。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2006年8月,信息产业部发文《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落实人大会议上的推进“三网融合”精神。2008年,在国办发[2008]1号文《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出,要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运营服务机制。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2009年4月14日正式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三是明确进入阶段。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这一新政,意味着政府开始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推动三网融合进程,真正进入实质性的“融合”轨道。2010年6月6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通过。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北京、大连、哈尔滨、上海等十二个城市获选。至此,中国的三网融合进程开始加速前进。

  三网融合将带来电信和广电有线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三网融合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多个环节。

  2.IPTV

  “三网融合”应该怎么融?有学者以三网各自为中心,归纳出“基于电视机终端的融合性业务”、“基于手机终端的融合业务”和“基于计算机终端的融合业务”【9】。就目前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来看,最为常见的应用是IPTV。关于IPTV目前国内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V)是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一种崭新技术。IPTV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因此也被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按照这种理解,传输通路决定了IPTV可根据接收终端不同分为各种形式。目前,人们有两种方式来使用IPTV,一种是通过上网的个人电脑;一种是通过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

  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因自身的特点限制了电视观众与电视媒体之间的互动,也限制了节目的个性化,同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放特定的节目,进一步限制了观众的时间安排。IPTV则完全不同,观众既可以看到传统的有着固定编排顺序的电视节目,也能够灵活地进行节目预约和视频点播,还可以非常方便地享用互联网的各项内容服务,包括可视IP电话、网上冲浪、电子邮件服务、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以及其他的在线信息咨询和娱乐等服务。

  20世纪90年代,技术的发展使有线电视与电信相互进入了对方的业务领域,并在竞争中冲破了政策限制,快速走向了融合。我国广电系统从2001年开始推广网络电视的概念。但由于受到当时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相关技术水平不高的限制,结果一直不太理想。2004年,网通“天天在线”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网络视频服务执照。2004年2月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创办的东方网络电视宣布正式开播。此外,大连网通、宜春网通、四川电信、上海电信,以及上海移动等运营商都开始小规模试验性地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进行合作。至此,IPTV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引起关注。这一阶段由于IPTV业务模式以点播为主,视频质量不高,基本依赖于个人电脑终端,呈现出以个人电脑为终端的IPTV业务雏形。

  2005年上半年,IPTV在国内掀起热潮,成为电信和广电领域的热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广电领域的上海文广、央视以及其他八大上市广电运营企业都跃跃欲试,想在IPTV市场大展身手。2005年3月底,中国网通表示将借鉴电讯盈科模式在内地推广IPTV。同年4月,广东电信在广州开始推广IPTV免费试用活动。上海文广更与电信设备商阿尔卡特强强联手共同成立了IPTV联合试验室。到2005年底,由各地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开展的IPTV的试运行已经在全国相继展开。严格来说,国内IPTV发展还远未成熟,商业模式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第二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新问题

  从1994年4月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到2010年热火朝天的微博浪潮,互联网与新媒体在这15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传媒业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每一个都是既复杂又棘手。

  一、“竞争”还是“合作”:新老媒体的竞合之路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最初的几年,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传播优势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第四媒介”的地位得以确立;从2005年开始,其他新兴的传播媒介进入到信息传播的领域,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手机媒体的出现和大规模普及;而随着网络技术由Web1。0的人机对话时代进入Web2。0的人人对话时代,以及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介融合正成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媒介传播的又一巨大潮流和趋势。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媒介生态环境和新闻生产模式,并呈现整合传统传播媒介的趋势。新老媒体的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

  1.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竞争对手

  互联网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无空间限制、无时间限制、无容量限制、传播手段多样、及时反馈、多向交互等特点。而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更是可以实现“全民记者”的梦想:使用手机拍照、编辑文字即刻便可上传至网络进行传播。这些相比较传统媒体如报纸的发行周期、地域限制、采编制作时间、固定版面数、文字图片、反馈延迟,以及单向传输等多种局限而言,具有巨大的优势,网民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传统媒体受众大批流失。互联网和新媒体一度使传统媒体遭遇生存危机。

  2.传统媒体凭借自身传播优势积极运用网络进行传播

  虽然互联网和新媒体具有优越的传播特点,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其作为传播媒介的历史不够悠久以及过于容易使用,导致其媒介公信力不高;其次,传统媒体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采编制作队伍,并且设备和器材优良,新闻产品质量更为上乘;第三,作为互联网传播的最初方式——门户网站,刚一开始没有采访权,因此所有的新闻信息只能全部转载自传统媒体,不仅没有原创性,而且时效性也大打折扣。所以,最初几大门户网站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受众进行新闻回顾、信息搜集和资料整理。面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纷纷开办了自己的网站,并探索如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方式来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这种思路也同样体现在传统媒体面对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时的做法:如手机报、移动广播、手机电视的推出。甚至在平板电脑如iPad和电子书等更新的传播媒介出现的时候,最先推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APP)和在线阅视听的都是各家出版社、通讯社、报社、电台和电视台。使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其传播的有力工具一直是传统媒体寻求生存的方法。

  3.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新型传播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

  虽然在Web1。0人机对话的时代,互联网的新闻传播功用仅限于门户网站、个别个人网站和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但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博客、微博、播客以及社交网站(SNS)等为代表的新的互联网传播形式。作为一种自媒体(We Media),这些互联网的新型应用形式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绝对掌控,用户可以自行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这就意味着互联网不再只是传输工具,而成为了制作平台和发布平台。这一次革新对于传统媒体的深远影响在于改变了新闻生产流程,新的传播形式或成为消息源,或影响信息的传播过程,甚至还能决定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体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被迫开始“自媒体化”,他们不仅要密切关注这些新的互联网传播形式所发布的信息,还要运用互联网跟踪信息事件的进程,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访,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制作新闻产品时使用互联网上的材料,甚至要运用这些新兴的网络传播形式来进行媒介营销。过去,散见于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需要通过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能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现在如果哪家传统媒体对于最近流行的网络事件没有进行报道,则会被批评“缺乏新闻敏感”。

  4.三网融合带来媒介融合

  但是这样一种新闻生产流程的改变仍然是在各自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