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新闻学概论(第4版) >

第2章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2章

小说: 新闻学概论(第4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的要义指: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其后,有许多西方著名的学者对此作过系统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一个非常集中的问题是:人民通过报刊或者报刊本身发表了错误的意见怎么办?英国的哲学家约翰·斯亚伍特·穆勒对此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认为,任何试图利用权威的力量来压制言论自由表达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他的逻辑证明是: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显而易见地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利,而且压制者自身也被剥夺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假如被压制者的言论或思想是错误的,这也意味着大家同样失去了让真理同错误在公开的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因此,压制人们的言论或思想使之不能自由地表达,必然是一种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智慧力的掠夺【5】。而杰弗逊则断言:“如果严厉地处罚人民的错误,就会有损于唯一的公民自由的安全保障”;“事实已经证明,当报刊不犯错误时,它就是软弱无力的。”【6】对正确意见与错误意见的辩证阐述,使得“意见自由市场”在理论上站稳了脚跟。

  4.对事实的信念

  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公共报刊向读者提供的最崇高的服务是鼓励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7】为了使新闻报道满足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个体需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所以,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可以说,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其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绝对自由化曾使西方新闻界陷于一片混乱。进入20世纪,西方报刊的混乱情况虽然稍有改善,但基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个基本问题就是: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设计者们理想中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利润至上的原则支配着西方新闻媒介,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这包括黄色新闻泛滥,多元意见难以表达,公民的权利被践踏,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不满。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的是深刻的危机,这个危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则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社会责任论并没有抛弃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旧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或者说社会责任论是嫁接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树干上的新枝而已。

  倡导社会责任论的是由一批学者组成的报刊自由委员会。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8】。

  我们的社会今天需要的是——

  1.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这个要求包含着三项内容:

  (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这个要求看上去简单,但切中当时美国报刊的最大弊病。新闻失实已使公众对报刊失去信任。

  (2)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

  (3)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社会中的所有重要思想观点都应该出现于大众传播机构之中”,尤其是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

  3.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集团的冲突,以此确保美国社会的稳定。

  4.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这是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仅仅强调“意见的自由市场”,让各种意见都平等地表达出来,从理性出发,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拥护真理、抛弃谬误。但事实上,受众或者时常跟着潮流走,醉心于时髦的思潮;或者会固执己见,拒绝服从真理。同时,伴随着各种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责任论者意识到西方社会赖以生存的价值观受到动摇。为此,他们不得不大声疾呼:“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而且也许是最有力的,它们必须在陈述和阐明本共同体应该为之奋斗的理想中,承担教育者的责任。”【9】

  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要及时报道,不要漏报,更不能为了某些团体的利益或政府的压力而瞒报,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

  社会责任论者还向政府发出了呼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报刊自由委员会的总报告向政府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10】。主要有:应该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包括对广播和电影的保障;要求制定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业的竞争,同时鼓励传播行业的新投资者,以此试图维持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目的;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修改当时的诽谤法和煽动法,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10年以后,不仅在美国新闻界得到普遍的认同,而且开始风行西方各国。从实践情况看,某些西方国家,像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比美国走得更远。这说明,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

  三、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这一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体,由西方一批学者和发展中国家一批学者共同探讨而得出。不同学者对发展新闻学的表述各不相同。

  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由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发展新闻学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所谓守望,就是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所谓整合,就是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所谓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四、党报理论

  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关于这一理论,我们将在本书第七章、第十四章评述。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新闻学概论》涉及新闻学的三部分内容,侧重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不是实际经验的简单堆砌,而是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即对实际经验中所含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这就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一般说来,新闻学中的应用部分着重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教会大家怎样做;而新闻理论则是从社会的新闻活动(包括专业新闻工作)的全局出发,系统地告诉大家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更好地掌握它。只懂得应该怎么做,不明白为什么必须这样做,那至多只能仿效别人成功的经验,不大可能去创造新的经验。只有既懂得应该怎么做,又明白为什么必须这样做,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新的工作经验,才能把新闻实践不断地向前推进。这就是创造性的工作。新闻理论讲的都是人类新闻活动(包括新闻事业)的根本道理,即客观必然性的道理。新闻工作者如果缺乏新闻理论的修养,就会阻碍自己前进,虽然也能学习现成的经验,但工作达到一般的水平就很难突破,很难创造新的成功的经验。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向导。新闻工作也是如此。

  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新闻事业反映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动决定了新闻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新闻改革只有遵循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改革的愿望,没有科学的态度,没有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那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就会左右摇摆,或者人云亦云,不能很好地按照新闻规律认清改革的方向。

  从我们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来看,1942年4月开始的新闻改革,1956年的新闻改革以及从1979年开始、至今还在进行的新闻改革,都伴随着总结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学习、探讨新闻理论的热潮。因为新闻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新闻理论来阐述,新闻改革需要新闻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于国外的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业务经验,我们曾经有过两种极端:一种是全盘照搬,从新闻理论到新闻业务,甚至包括报纸版面安排、编辑部的组织分工、新闻体裁,不问是否适合中国国情,都依样画葫芦;另一种是全部排斥,凡国外的东西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的腐朽东西、修正主义的反动东西。这种全面肯定、全面否定的简单化态度,反映出我们缺乏新闻理论修养。当提倡学习国外新闻工作的经验时,我们往往仅仅记住了新闻事业的共同规律,而忘记了我国新闻工作的特殊性;而当提出要抵制国外新闻工作中不适应中国情况的一些做法、批判一些错误的观点时,我们又往往仅仅注意到了我国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忘记了新闻事业具有的共同规律性。

  对于国外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新闻学观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鉴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就是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目前,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国外同行、国外的新闻事业接触日益频繁,树立正确的态度就显得更加重要。而我们对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还不能说已有深刻的理解,而对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有时分辨不清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好新闻理论,既懂得新闻工作的共同规律,又明确我国新闻工作的特殊要求。

  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新闻学在形成过程中,曾经吸收了哲学、政治学、历史、文学等许多学科中的成果。在新闻学的今后发展中,还将继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过分强调新闻工作的特殊性,拒绝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这是狭隘的。从历史和当前的情况看,这种盲目排斥的做法不能说没有,但并非是主要倾向。由于新闻学是比较年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还较幼稚,不太稳定。这就使得我们常常需要到其他学科中去寻找材料来丰富自己。但是如果对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的不同点不作区别,把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甚至军事学上的许多概念、具体方法简单地套用到新闻工作上来,那就既不能准确地阐明新闻理论问题,又可能使实际工作出现混乱。没有对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就难以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该国对理论的需求。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正在快速发展,从新闻体制到新闻业务都在进行变革。快速发展的实践,不断变化的媒体都迫切需要理论的总结,也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理论,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

  注释

  【1】 《我国首季工业生产增长势头猛》,载《人民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