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穿越之贵女记事 >

第74章

穿越之贵女记事-第74章

小说: 穿越之贵女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老太妃早饭后闲来无事,可巧彭玉麟过来玩耍,一老一小便在炕上玩,却突然眼睛发黑,头晕目眩,老太妃一下子就从炕上摔了下来,把彭玉麟吓得大哭起来,陈嬷嬷等人慌忙进去,便见老太妃已昏了过去,一时慌得没了主意,接着才派人通知彭王,以及外院的刘太医等人。
这时一个婆子进来说太医来了,蒋氏忙拉了弄玉进到碧纱窗后,隐隐约约的看见四五个人进来。
差不多两盏茶功夫大夫方才离去。
弄玉隐隐觉得老太妃怕是有些不好了,与蒋氏对看一眼,都见了对方泛白的脸色。
因屋里人太多了,萧氏便先让弄玉等人回去。
弄玉回涵碧轩,焦急的等到午后,彭郁璋方才回来,忙迎上去问老太妃如何了。
彭郁璋脸色有些不好,说道:“大夫说太妃乃脑卒中,如今虽人醒了,却说话不利索,整个下身没了知觉。”
弄玉惊得说不出话来。
脑卒中俗称中风,在现代就不是小病,更何况医学并不怎么发达的古代。
中风因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所以医学界把它与冠心病、癌症并列为人类三大疾病之一,而今老太妃得了这病,怕是凶多吉少。
“太医怎么说?”弄玉知他与老太妃的感情很好,所以这会儿怕是十分难受的,于是坐在他身边,拉着他手问。
彭郁璋微微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脸蛋,说道:“太妃平日里就有些消渴症,偏偏她平日里爱吃甜食,一日不吃,便心里发慌,幸有人看着,不至于胡来,今儿这病大半就是这引起……今儿大夫开的方子,在常用药里加了天麻、菖蒲、远志、丹参、红花……若好也就罢了,若不好,也不过这一两年的事了。”
老太妃这一病,弄玉等人皆每日过去伺疾,至于院里之事便落了下来,交给了周氏处理,更是使了谢登家的回府告诉了老太太。
老太太携了淑珍过来亲自探望,接着宫里的太皇太后、太后二人下旨让太医院院使亲来府诊视。二位贵人此举,京城里的皇亲驸马王公以及各家诰命皆登门探病。萧氏不得不让刑氏带着弄玉、夏侯氏招待客人。
当下又是腊月,离年已近,萧氏又要亲自治办年事。
彭润安排人开宗祠打扫,备好供器,又要打理庄子管事送来的年物,偏今年送来的帐目银子比起去年远远不如,那管事刘功是萧氏刘妈妈的儿子,仗着他老子娘,别人都要给三分颜面的,彭润自然不例外,只笑道:“你管着王府外的七八处庄子,今年年成好,又无个兵荒马乱、旱涝洪涝的,至少也约莫个把万两银子,怎地还比去年少了,我倒是好说,却叫我怎同王爷交代?莫不成叫我们一家子打饥荒不成?”
刘功笑道:“爷说哪里的话,您整日在京不知道,虽京里没下雨,但外面可是天色不好,别说今年j□j月份的两场冰雹,整个庄稼地可是毁了不少。”接着又从袖里掏出一张单子递上,低声笑道:“这是给您的。”
彭润接来一看,不由笑道:“我倒说嘛,怎么今年如此少了,原来如此。你这猴头,竟敢耍我!”说着,便收在了袖里。
刘功笑道:“虽今年不同往年,但您的可不能少,老爷里里外外的管着家,没个日子能休息的,叫我们下人看着也叹息。”
彭润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问道:“今儿既回了,可要进去见见王妃?”
刘功摇头道:“多有不便,就不必了。”
彭润点点头,道:“既如此,先回家休息,明儿来我处吃顿饭。”说着,命人带了他出去,寻了空隙,过来见彭王。
彭王一向不管家中之事,只勉强扫了眼单子,抱怨一句银子越来越少了,听得彭润说今年年成不好,便作罢了。彭润回头便将银子入了公帐。
转眼便到了年底,整个府邸都贴了对联,挂了灯笼。除夕一早,由萧氏带着蒋氏、弄玉、刑氏、夏侯氏按诰封品级着朝服,入朝朝贺。
弄玉是第一次进宫,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只静静的跟在萧氏身后,太皇太后单独召见了彭府众人,先问起老太妃的病情,接着又问彭王、彭郁璋,最后方招弄玉起身到跟前说话,见她进退得当,举止有礼,不由十分高兴,赏了她一对难得的玉镯。弄玉叩拜谢恩,随同众人用完宴回来。
临到晚上,方随同萧氏等人来外院宗祠祭拜,彭王与其开府的兄弟,以及彭郁璋子辈早已等候在此,密密麻麻不下于五十人。
弄玉是第一次参与祭祀,站在几名长辈的身后,只见彭府众人分排而立,上头彭王主祭,其弟荣国侯陪祭,彭郁璋献爵,彭郁美、荣国侯世子献帛,彭贤捧香,礼毕,方跟着萧氏退出来到正堂,与长辈行礼,又等着小辈来敬礼。
因老太妃身子不好,众人不过至蝠园叩了头回来,方才用年夜饭。
此时屋里人,上下皆打扮的花团锦簇,喧哗不断,爆竹四起,蒋氏感叹说到底比不得往年热闹。
但在弄玉看来已是十分热闹了,毕竟彭氏人口多,大部分子孙都居住京城。不像她谢家,不过惟有两支人长居此地,特别是他们安国侯一支,人才寥寥,已是一年不如一年,所以听蒋氏如此说,弄玉自然有些不以为然,若这都不算热闹,要怎样才算热闹呢?
此时饭毕,都来戏楼听戏。
彭氏晚辈们都提了银壶在手,上来一一敬酒。
因都是本家子弟,虽有男女不同席之说,但倒是不需回避。
那些个年轻一辈的人上次来参加婚宴,并没见到新娘子,趁着这次年夜,都上来排班按序的敬酒。
新媳妇自然不比姑娘时潇洒,不管同宗,还是外客,皆要应酬,弄玉只得喝了两三杯示意,随同彭郁璋回来,不免又是一夜的颠鸾倒凤。
次日一早起来,先探过老太妃,听太医说身子越发的不好了,府里已暗暗准备丧事。
弄玉夫妻守了半日,方回屋换了衣裳,坐车来安国侯府拜年。
大姐韫玉的肚子已是很明显了,老太太很高兴,见了弄玉,趁四下无人便问道:“你姐姐嫁过去不久便有了身子,你可有消息?”
弄玉羞得脸红,别过头道:“刚小日子过去不久。”
老太太虽有些失望,却也不忍心逼她,且也明白这事急不来的,再说她刚嫁进门不过一月,于是道:“你也别急,顺其自然吧!”
弄玉突然想起含玉,不由问道:“五妹可有回来?”
老太太点头叹道:“回来了,昨儿还闹着要去看她母亲,你父亲训斥了她一顿,想必想不开,今儿你们姊妹回来,她竟也不过来了,这孩子真真是没法子教了。”忽又道:“你大姐想必就是这几日的日子了,你有空上门去看看她吧!朝廷收回了他们的宅子,如今住在自个儿购的屋里。”

探望凤玉

至朝廷将常青郡王周丹贬为庶人后,一家人便离开王府,靠着他异母弟康亲王买了一所三进宅院。
院子不算大,倒也十分精巧,共四五个院子,约莫七八十间房屋,挂名“周宅”,虽然落魄,到底是皇室人,别人不敢轻易相欺,只周丹每日醉生梦死,搬到此地后,连大门也从未踏出过。
家里女眷也每日啼哭,下人做事奸猾,偌大的宅子不过半月便闹得不成样子,凤玉病重在床,想要管也没有这份精力,便将内宅一切交托给了刘姨娘。
刘姨娘膝下有两子一女,平日处事温柔,很得上下的喜爱,因此见她管家,上下没有不服的,且遭巨变,家里惟有她清静自守,不自怨自怜,还是如从前般叫人神清气朗。
凤玉平日里虽防范她,但此时快油尽灯枯,知她一去,周丹必定再无续玄之心,恐提刘姨娘为正室。可她儿子周琼今年不过六岁,还万事懵懂,一旦她故去,父亲那般糊涂,谁来管束他?只得托付给了刘姨娘。
刘姨娘自然答应,并保证将周琼视如己出。
凤玉纵使不信,也没有办法了。幸有康亲王招来太医替她看病,太医说她这病乃郁结于心,伤了根本,若想要保命,便须心胸放开,每日去花园走动走动。为了儿子,她就是托着身子也想要熬下去,所以每日饭后,必要穿得严严实实,来花园走一走,况且刚搬来这里,景致都还新鲜,出来散闷也不觉无趣。
这日她早饭后带了丫头出来散步,出了院子,便慢慢的闲逛起来,刚走到山石背后,却听有人在那边叽叽喳喳的说话,忙止住丫头,煞住脚听,只听一人道:“我瞧着夫人那模样是活不了多久了。”
另一人笑道:“可不是,瞧瘦得跟个什么似的,我见了都有些害怕。”
先时那人笑道:“纵使落魄了,到底还是侯府的千金,娘家也不来看一看,我瞧着也是怕遭连累呢!也只有我们这些人没有办法跟着,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你倒好些,跟着刘姨娘,好歹总有出头之日。”
另一人道:“你怕什么,以后刘姨娘屋里差人,我荐了你去,再说以后姨娘多半是正经太太了,这院里都是她管,纵使你没来屋子,想必也坏不到哪里去。”
“这倒是。”那人笑道:“你说太太就这么拖着,能拖多久?”
另一人笑道:“谁知道呢?”
那人叹道:“只可怜琼哥儿,父亲不管事,母亲又活不长了,以后还不知该怎么办呢?”
另一人笑道:“何必要你操心?这可是主子们的事。”
两人说笑着远去了。
凤玉此时竟是又苦又涩又气又怒,扶着大石歇了歇气,方才扶着丫头回屋,两只脚却像失了力气,软绵绵的,及到后来,整个人都挂在丫鬟身上了。刚到屋里,刚说了一个“叫”字,便哇的一声,吐了一口血出来。伺候的丫头都发了慌,忙扶她上床去,一面叫来刘姨娘。
刘姨娘忙令叫来大夫,一面守着凤玉。彼时大夫来了,说是急火攻心,劝慰病人定要放宽心怀。
大夫走后,刘姨娘柔声劝道:“太太就是心想太多,您若放宽心,这病早好了。”
凤玉勉强笑道:“倒是让你受累了。”
刘姨娘道:“哪里话,太太身子不好,也是我的疏忽。”正说到这里,便听丫头进来道:“武成王府世子妃来看太太。”
刘姨娘难掩惊讶,凤玉忙直起身子,颤声道:“快……快请进来。”又掀被子要下床来,却被刘姨娘阻止,说道:“虽是今时不同往日,但世子妃到底是太太妹妹,您身子不好,先躺在床上,我替您去把世子妃接进来。”
凤玉点头。刘姨娘急忙带了丫鬟出大厅,虽知弄玉已是出嫁,但见她妇人装扮,还是吃了一惊,比起姑娘时,她装扮明显艳丽许多,通身既富贵又不落俗套,那妩媚之态难掩,竟比出嫁时美了三分,好似怒放的牡丹,忙请了安,扶着她笑道:“世子妃今儿上门,本该太太亲自出来,只她身子不好,刚才大夫才来瞧过,实在下不了床,便让我来了,还请不要怪罪。”
弄玉感谢她那日的提醒,对她还是有三分好感的,便一面走一面道:“你我不必说这些,只我姐姐身子如何?这事又不能问姐姐,还请你实话告诉我,让我心里有个底。”
刘姨娘垂泪道:“大夫说是不大好了,让准备后事,其实也怪太太心思太重,不肯静养。”
弄玉叹道:“她就是这性子。”
刘姨娘也叹道:“可不是!”
两人一番闲话,已到了凤玉的院子,早有丫鬟掀起毡子让她进去。
纵使来时有心里准备,但咋一见到凤玉毫无一丝血色,脸消瘦得成了一包骨头,还是吓了一跳,她靠在床上,露出个笑,说道:“妹妹来了。”
弄玉忙走过去说道:“姐姐怎么瘦得这般厉害。”来时纵使有再多的怨恨,但见她这副样子,不可谓不感叹。
凤玉笑道:“妹妹先坐吧!”此时丫头早已搬来椅子放在床边,弄玉却坐在床沿,执着她手道:“这几日家里老太妃身子也不好,我也抽不出时间来看姐姐,若不是那日回府老祖宗说你身子不好,我竟不知道。”
凤玉知她不过演戏之语,定不是真心实意,只她肯来就足够了,起码她离去后刘姨娘会看在弄玉世子妃面上,不敢薄待琼儿,喘了口气,说道:“我这病不过陈年旧疾,也不敢打扰你,你刚进门,家里人多,事也多。”说到这里,便反手攥住弄玉的手,说道:“我是个不中用的人了,以前是我对你不住,但我也有我的难处,你不要怪我……今日你既肯来,便是全了我们姐妹的福分,我只有一事放心不下,还要拜托你。”
弄玉见她两眼含泪,心有所动,便叹道:“姐姐有什么事就说吧,妹妹虽没什么大本事,但能帮的尽量帮。”
凤玉见她并未把话说绝,便松了一口气,说道:“你也知我家遭逢大难,老爷不管事,可怜你外甥周琼今年才六岁,什么都不懂,都说大人的罪不及孩子,你看在老太太、父亲份上,看顾看顾他,我来时结草衔环报答你。”说完,便让丫头牵来周琼。
小孩子长得粉雕玉琢,许是经历了家里的变故,又面临失去母亲的痛苦,那双黑溜溜的眼睛沉静得让人心痛,弄玉纵使恨凤玉,但见这么个可怜的孩子,也忍不住升起怜爱之心,拉着他手摸了摸脸蛋道:“今日姨娘过来急,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送给琼哥儿,改日你来我家,我补上可好?”
周琼却挣脱她的手,走到母亲面前,拉起她手。
凤玉有些尴尬,却满眼的爱怜,柔声道:“这是你三姨娘,快给姨娘请安问好。”
周琼这时方才打量了她一眼,然后行了礼,奶声奶气的道:“姨娘好。”
弄玉笑着说了声乖,凤玉拉着周琼道:“以后若去姨娘家,记得要听姨娘的话。”嘱咐了几句,方让奶妈子将他带下去,行到门口,扭头过来看了眼弄玉。
凤玉目送孩子离去,让刘姨娘等人退下,才向弄玉道:“孩子被我惯坏了,他若以后不听话,妹妹还请多多教训教训。”
弄玉不愿再与个将死之人斗气,且上辈的恩怨,罪不及孩子,说道:“我尽力而为,琼哥儿到底还有父亲,我不过姨娘,也轮不到我说话,姐姐还是让姐夫多多费心些。”
“你姐夫!”凤玉冷笑:“整日醉生梦死,早将我们忘记了,哪里还谈什么费心?”
弄玉不好说什么。毕竟谁经历那般大的家变,也不是一时三刻能振作的,不过既种下了因,收到如此果也怪不了谁,一切皆是自作自受。
凤玉斟酌了半晌,才问道:“我身子不好,也出不了门,妹妹,你可愿告诉我母亲如今在哪里,她身子如何?”
弄玉见她神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