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御封一品丫鬟 >

第153章

御封一品丫鬟-第153章

小说: 御封一品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帅吉人自有天相,可见匡复汉家天下乃是天意。”玉蟾不着痕迹地奉承了几句。

武修元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常宝从宿州立了大功回来时,带着那柄匕首还说你是他的妹妹时,我也相信只能用天意来解释了。你救了我的性命,而常宝也为我出生入死,几次救我于水火之中,我也忍不住在想,你们兄妹俩是不是上天派来助我的福星?连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报答你们二人了。”

玉蟾屈膝一福,说道:“民女不敢当。”

武修元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当得起!所以,这次决定攻打洛阳的时候,我便派人去把你们接到洛阳来,准备给常宝一个惊喜,也作为对他打胜洛阳这一仗的赏赐!一会儿他便回来了,见到你们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谢元帅美意!”不管心里怎么想,此时的玉蟾也只能道谢。不过,武修元言辞恳切不像是作伪,她心里也不禁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将藏在腰间的匕首解了下来,捧上前递了过去,说道:“这是元帅当年忘记带走的东西,也是时候物归原主了。”

武修元看着她手上的匕首却没有去接,好一会儿才忽然笑了一下,说道:“这东西留在你那里原本就是要给你的,随你如何处置,我是不会再收回来的。”

“那……”玉蟾犹豫了一下,便收回了匕首,说道,“民女谢过元帅。”

武修元点了点头,又说道:“把你们接来是为了赏赐常宝的大捷,那你呢?你救了我一命,我也总得有所表示才是。你想要什么?”

这种大人物她还是少惹为妙。玉蟾本能地想着,但又想到月华一家人的未来她便犹豫起来,好一会儿才说道:“元帅,民女还未曾想到想要什么,元帅可否暂时保留这个问题,待民女想到了再来回答?”

若是玉蟾直接拒绝,武修元恐怕还要心怀芥蒂,若她现在就要些什么东西,武修元也会觉得十分平常,但她现在却慎重地将这个要求保留了下来,这反而让武修元觉得她十分懂事,当下便应道:“当然可以!”

两人正说着,外头却传来了重重的脚步声以及常宝那副天生的大嗓门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卷一花褪残红青杏小 第二百四十四章 原由

“大帅,我们刚刚收到消息,那帮夏狗这次有大动作了……”常宝一边说一边跨进了武修元所在的书房,后面还跟着在后头阻拦的王文清。忽然,常宝的话顿住了,他有些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说道,“玉蟾?”

“哥!”玉蟾连忙快步走向了常宝,一颗提到半空中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常宝看了看武修元,又看了看玉蟾,最后选择向玉蟾开火:“你怎么来了?你这丫头难道又闹离家出走了?”

武修元看了就笑了起来,说道:“不,这次是我派人把她接来的,而且,不只是玉蟾,还有你爹娘他们,现在都在府衙的门宅里。”

“这是怎么回事?”常宝看向武修元,有些讪讪然地说道,“大帅把他们接来做什么?”

“你不整天念叨着你妹妹么?这次你又立了大功,但是现在国家仍然危难重重,我手上也没有什么可奖赏你的,只好安排了这一切,让你先一家团聚再说。”武修元笑着说道,“怎么,见到亲人不高兴么?”

常宝露出了两排大白牙,笑着说道:“怎么会呢?末将实在是没有想到,太意外了这也……多谢元帅费心了!”说罢便重重地跪到了武修元面前,说道,“末将实在是无以为报,以后定当全心全力报效元帅!”

武修元又怎么会让他真的跪下去呢?常宝才跪到半途中便被武修元截了下来,他扶起常宝,说道:“你我之间还用得着说这些吗?”既然常宝都已经跪下了,玉蟾也不能再站着,她有些惊讶,分别不过是短短的时日,原先那个老子天下第一的常宝竟然也学会这些了。武修元看了玉蟾一眼。微笑着说道,“你也起来吧,我与你哥哥就像兄弟一般,你也是我的妹妹,以后不必拘礼。好了,你哥哥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你们爹娘了,你爹娘恐怕也早盼着了,快带他回去看看吧!”

“是!”玉蟾重新站了起来,又福了一祚,说道:“多谢大帅。”然后便看着常宝。

常宝又向武修元拱了拱手。然后才领着玉蟾走了出去。外面站着詹雪萌和几分亲兵,詹雪萌显然也知道了玉蟾他们的事情,见着她也并不惊讶。只是笑着迎了上来,说道:“一路辛苦了吧!”

“没有。”玉蟾笑了一下,说道,“嫂嫂陪着哥哥风里来雨里去才是真的辛苦了!”

詹雪萌红了脸,说道:“原先是我们私下里叫着玩的。等会儿当了……叔叔婶婶的面,你可千万别这么叫。”

玉蟾知道她是担心给玉蟾爹娘留下不好的印象,便笑着说道:“嫂嫂放心好了,我爹娘要是见了你,肯定巴不得立即把你娶回家做儿媳妇的!他们都是乡下来的老实人,没有那么多心眼。”后头这句话褪去了玩笑。倒是真真的宽她的心来的,詹雪萌的脸色也不由得有了几分笑意。

可是,常宝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些事情。他的脸上有些期待、又有些犹豫,根本没有两她们姑嫂两个在说什么。他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她们的话,说道:“先别说这些废话了,他们到底在哪?”

一旁的王文清连忙说道:“安置在后院了,将军请随我来。”说完便引着一群人往外院走去。

也不知道是有人报信还是怎么的。老两口居然也正站在院门口翘首以盼,还没待看清楚人影。玉蟾娘便已经泣不成声了。玉蟾爹跺一跺脚,说道:“大好的日子你哭些什么!”但自己的双眼也有些朦胧了。

常宝原本步子迈得很大、很急,但在快要走近的时候脚步却又犹豫了起来,怔怔地看着那一双越发老迈的老人家却说不出话来。

“哥,这就是咱爹咱娘呀!”玉蟾以为分隔得太久,常宝已经认不出爹娘的样子,因而出声提醒。

玉蟾娘忙擦了眼泪,抬头期待地看着常宝,好一会儿她才艰难地出声:“阿宝……”

常宝“卟嗵”一声直挺挺地跪在地上,詹雪萌和一干亲兵也立即跟着跪了下去,直到这个时候,常宝才终于出声,说道:“爹、娘,孩儿、孩儿……”这并不是他十年来第一次见到父母,却是第一次开口喊一声爹和娘,原本以为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现在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玉蟾娘却不顾一切地扑上前去抱住了常宝,说道:“我的儿,娘对不起你,娘对不起你……”

玉蟾爹的眼泪也忍不住地滚落了下来。

看到爹、娘和哥哥都是如今这个样子,玉蟾的眼泪也是一颗一颗地往下掉着,但是,现在常宝的亲兵和这府衙中来来往往的人都看着,不能任由他们这般哭下去了。玉蟾强忍了泪意,说道:“爹、娘,哥哥如今已经是将军的身份了,这般哭着可像个什么样?有什么话咱们进屋再说!”

这句话对玉蟾爹、娘来说很有说服力,他们连忙抬起袖子擦脸,也劝着常宝不要再哭了,生怕丢了他的脸。

“是啊,一家团聚是件好事,从今往后一家人就团团圆圆的再也不用分开了,正是该笑才是。”詹雪萌也忍不住在一旁劝道。

玉蟾便趁机将詹雪萌介绍给自己的爹娘,玉蟾爹娘在京城时就曾经听玉蟾说起过詹雪萌,这会儿见到她才发现这也是个粉雕玉琢的姑娘,又还懂事,自然是满意得很,瞧着詹雪萌不住地点头。

一家子在门口磨蹭了好一会儿才终于进了屋,在刚收拾出来的主屋里聊了半天,聊起分别这几年间的事情,一会儿哭一会儿感慨一会儿笑的,整个屋子里都洋溢着一种暖暖的气氛。聊着这些事情,时间也好像过得飞快,直聊到天黑的时候才发现一家人都没有吃饭,詹雪萌带着玉蟾两人弄了饭菜过来,侍候着两位老人家草草地用了,再服侍他们歇下,两人才携手走出了屋子。

常宝坐在院子里的石桌、石凳上,看样子正在等着她们,玉蟾一走到近前,常宝便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是怎么来的?”

就如玉蟾之前所猜想的那样,义军的未来还不完全明了,所以,他私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爹娘和玉蟾这个时候来跟他团聚。倒不是他对义军没有信心,他只是不希望自己打仗的时候还要分心担心爹娘和玉蟾他们,毕竟,有一个詹雪萌跟在身边就够他揪心的了。

玉蟾便把自己如何来到洛阳的事情一一地说了,从李贵、王文清埋伏到南北楼说起,一个字都没有漏下。

话说话之后,常宝便沉默了下来,他低垂着头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他搁在石桌的上的手却渐渐地握成了拳头,攥得死紧。

“不,也许不是你想的那样!”詹雪萌忽然上前一步握住了他那只手,安慰地说道,“你不要想那么多!”

“我不想,就不是了吗?”常宝的声音从齿缝中发出来,压得极低,好一会儿他才继续说道,“难道,就能改变他已经不信任我的事实了吗?”

詹雪萌说不出话来。

而玉蟾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常宝跟武修元根本不是表面上那样同心同德,武修元的疑心也像当年玉蟾第一次见到他时那般重,不……应该比那时候更重了吧?她不忍看常宝这般难过,便说道:“哥,我倒是觉得,你真不用那样去想。”

“那我该如何去想?”常宝抬头看着玉蟾,嘴角有一丝嘲讽。

“我虽然不了解战事究竟如何,更不了解那位大人是怎么想的,但全天下人都知道,义军一旦占据了洛阳,下一步自然就是京城了。到时候,我和爹娘留在京城,大哥你又怎么能不投鼠忌器呢?”玉蟾微笑了一下,说道,“那位大人若是有什么想法,必定是想消除大哥你的后顾之忧吧!”

常宝摇了摇头,说道:“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玉蟾却也摇了摇头,说道:“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府衙里人多眼杂,她不敢跟常宝说得太清楚,只能用目光定定地看着他。

也许是双胞胎之间自有别人所无法了解的感应能力,玉蟾简单的几句话竟然让常宝安静了下来,他若有所思地看着玉蟾,忽然他一拳捶向石桌,说道:“糟了,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报告大帅的,竟然被我忘记了,该死!”说着他便匆匆地站起来走了出去,原本守在门房上的亲兵们也连忙跟了上去。

詹雪萌看着他的背影,笑了一下,说道:“他总算是想起来了。”

“什么事?”玉蟾问道。

“是京城里来的情报,说洛阳是夏人故意留给咱们的,就是为了接下来把咱们一举歼灭!”詹雪蓝低声说着,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法子,但总归不会是什么好事,所以,你大哥才会……”她笑了一下,不该说的什么也没有说。

但是,她的意思玉蟾却已经领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卷一花褪残红青杏小 第二百四十五章 出身

常宝派出去的探子很快探听出夏人的真正打算,原来,北方已经连续干旱好几年了,地里的收成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每一到冬天,家里没有了存粮的老百姓就得背井离乡,到别的地方寻求生计,饿死、病死的百姓数以万计。而洛阳作为千年古都,四面交通都十分发达,还可以从南方买来粮食,情形比外头好了不少,所以,有大批的流民赶来洛阳求一线生机。而就在武修元等围攻洛阳之前,一向视百姓为蝼蚁的夏人竟然下令放了数民流民入城。而武修元的军队一向亲民,不但不动老百姓的一米一粟,而且每到一个地方还往往救济当地的贫苦百姓,分给他们房子、土地,所以总引得老百姓们交口称赞。所以,就算是为了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民心和声望,武修元也不能不管这些流民,来的当天便命人开仓放粮。但是,府库里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数万人每天又吃又喝的,能顶得了几天?城中的米铺、粮行倒还在,可这几年,北方的粮食早已涨成了天价,那些穷苦的流民们又能拿什么去买?所以,武修元只得把自己军队的粮草先拿出来赈济百姓,可是,那些粮草只怕还不够吃十天半个月的。就在这个时候,常宝发现,夏人官兵冲着黄河边上的一些小镇、小县地带去了。

“这些夏狗,肯定是想断了咱们的粮路,把咱们围困在洛阳!”常宝一捶桌子,说道,“竟然敢跟我们玩这种花招!若急了我立马带兵冲入京城,掀了狗皇帝的龙椅!”

常宝虽然善于打仗,说话却常有些不着调,武修元似乎是习惯了也并不跟他计较,只是说:“不管怎么说。这一招确实是狠毒,咱们不能不防!”

帐下有一位谋士便出来说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赶快停止放粮,再把那些米铺、商行中的粮食,还有百姓们手中的余粮都收上来,如此便可再坚持一二个月……”

“那城中的百姓怎么办?”常宝问道。

那谋士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个时候自然是先保存自己的实力,那些流民……须得等到咱们有实力了再来赈济,现在咱们自身都难保了,就只有暂缓对他们的救济了。若不这样做。到时候别的地方也会有流民听闻洛阳的事,会有更多的流民蜂涌而至,元帅仁名在外。到时候咱们是管还是不管呢?”

这话虽然有些无情,但却更多的说中了事实,让武修元不得不陷入沉默当中,过了好一会儿他却摇了摇头,说道:“你们难道不记得我们每次入城时说的都是什么吗?‘驱夏狗以慰先祖。复河山以养百姓’,百姓们就是因为信了我们这些话,才会纷纷地投奔我们,已经平定了的江南一带之所以安稳,就是因为百姓对我们有信心!我们耗费了多少心力才做到这一点的?此时更不可自毁长城!”

屋子里瞬间静默了下来,好一会儿才有人呐呐地出声说道:“即便如此。可现在问题摆在眼前总要想法子解决,难道咱们就这样等着中敌人的奸计不成?”

“当然不行!”武修元斩钉截铁地说道,沉吟了一阵之后还是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