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桃家村种田轶事 >

第103章

桃家村种田轶事-第103章

小说: 桃家村种田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三爷道:“鸡价太低,我没卖,买些咸盐回来,做腌鸡!”
  李氏皱眉:“这么热的天,咋做腌鸡?又不是冬腊月!”
  桃三爷傻眼了,气道:“冬天咋腌的,夏天也照着做呗!大不了多放盐!”
  李氏翻白眼,语气也重了:“我可不会,你找会腌的人去!”
  两老人别扭上了,三宝笑嘻嘻的说道:“哟嚯,老头儿老太太头发都白了,还学小孩子怄气呢!嘿!你们几个小的,快来看你们太爷爷太奶奶吵嘴!”
  于是,几个小猴儿凑过来,很快把桃三爷和李氏逗笑了,搂着心肝宝贝叫个不停。
  那三十只鸡长富做主,放回后面竹林里,幸好鸡对水需求不大,只是这鸡食就犯愁了,喂口粮是不可能的,喂野草野菜也没有,眼见着鸡群消瘦下去,饿的恨不得把竹根都刨出来。

  ☆、第一八九章旱灾2

  与其让鸡群都饿死,还不如吃进肚子里。
  于是,桃三爷家灾年的伙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天一只鸡,炖一大锅金色的鸡汤,一人一碗,瘦瘦的鸡架子让孩子们啃着玩。大人们吃着粗粮混合面窝窝,也不能像往年那样敞开肚皮吃了,一人一个哄饱肚子即可。反正地里也没活干,少吃点也无所谓。
  山腰殷家因自带泉眼的缘故,生活还算滋润。虽然泉眼的水量较往年小了很多,但一家人的饮水还是够得。至于几只无水不欢的大白鹅,早早进了一家人的肚腹。这对殷修竹画笔下的主角,从此以后只能打开画卷追思了。
  殷修竹和桃氏早搬到正房居住,东屋让出来给三个小子住,西屋更是夸张,全部用来堆粮食了。租地上交的粮食几年攒下来也不少,加上殷修竹这个悠闲农户,侍弄桃家村的两亩耕地,年年都种小麦,家里的主食也渐渐偏向面食,三个小子如今也喜面不喜米,一天不吃面,就吵吵的厉害!
  旱灾对殷家的影响不大,对村口潘家影响只体现在饮水上,旱灾严重,潘掌柜再多银子也买不来清冽的饮水,再加上桃家村井水受到限制,一人一天一瓢,潘掌柜着实熬不住,带着孙氏回到镇上。
  镇上的各行各业受旱灾影响生意萧条,家家户户门可落雀。尤其是饭馆茶馆等饮食类行业,很久都没有生意了。潘掌柜一回来。召集店里帮工开会,把工钱结了,让各自回家呆着,等灾情缓解了,再来店里帮工。
  大宝打算回桃家村,潘掌柜道:“永麒啊,你回去把凤云和斌斌他们几个都接到镇上来吧!桃家村的井都快干涸了!”
  大宝道:“岳父,桃家村的事我也听说了,我觉得族长做的很对,不把井水管制起来。任由人们无节制的使用。等井水真的干涸了,村民迟早会被渴死的。”
  潘掌柜道:“一人一天一瓢水,只够喝的,洗衣洗澡都不能!”
  “岳父。非常时期。活命才是最重要的!前阵儿村里好多人都把猪鸡卖掉了。还不是为了给人多留些饮水!”大宝解释道。
  “哎!我也劝不动你,岳父还是那句话,桃家村生活不下去了。赶紧带着孩子到镇上来!”潘掌柜说道。
  大宝道:“岳父,镇上的几处水井也快干涸了,好些人家都掏银子买水,我看镇上也不是长久之地,不如随我回桃家村吧!一家人也有个照应!”
  潘掌柜摆手,他刚从桃家村回来,肯定不愿意又回去,说道:“过阵儿再说吧!”
  大宝只好作罢,收拾几样衣服,跟岳父岳母告辞,回桃家村了。
  七月里,飘过几团乌云,人们追着乌云跑,恨不得用绳子把乌云拴住。
  乌云最终飘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一点雨也没见着。村里的人都有气无力的在自家躺着,几个月没有洗澡洗衣了,浑身怪味引的蝇子围绕。
  一直持续到十月里,下了场下雨,雨点小,时间短,地面都没打湿,就完事了。
  潘掌柜带着孙氏又回到了桃家村,说是镇上的水井彻底没水了,镇上的居民都关门各自投奔亲戚去了。
  桃家村两口新水井的水线还是保持原状,渗出的水虽不多,但聊胜于无。村民们每天的大事就是去井边领水,往日里稀可见底的清粥,如今也是奢侈,哪有那么多水给你熬粥啊,家家户户都是蒸一笼杂粮窝窝,就着少许水,把命吊着。
  李氏心疼重孙子,留了几只下蛋母鸡,省着水和谷糠喂着,下的蛋给几个重孙子补身体。
  殷修竹隔上一两天会给桃家人送一大桶清水过来,说是后院泉水够用。李氏不信,亲自跑了一趟山腰殷家,后院那眼丰沛的泉水如今成了屋檐滴水般,滴滴答答少的可怜。桃氏接了个木桶在泉眼下,照这样的速度,一天一夜也只能攒一桶水。
  李氏道:“我看你这泉眼也快枯水了!”
  殷修竹点头,道:“这泉眼是西山的积水汇成的,如今天旱,泉眼迟早也会枯竭的!”
  李氏叹气:“井水也没见你去领过,你这滴滴答答的水仅够一家人吃,以后别送水来了,我家里人虽多,领的水还是够吃的!”
  “孙婿知道了!”殷修竹拱手道。
  “哎!都快旱一年了,这老天爷让不让人活了啊!”李氏叹着气,下山去了。
  天旱严重,吃水困难。年节在灾年就是奢侈,五月节八月节都没人提过,年底更是没有腊肉香肠,这一年的日子都是一样的,窝窝头白开水。
  灾年就这样过了。
  第二年开春,人们盼着今年的年景能好一些,盼着春雨能缓解旱情。
  盼望而已,渐渐的变成了绝望,不管你在龙王庙烧了多少香蜡纸,也无济于事。
  继续干旱。
  由干旱引发的诸多病症,随同干旱一起折磨着庄稼人,二宝前所未有的忙碌。
  灾年药比金贵,二宝岳父帮忙采买的药材也越来越贵,二宝看病本就没收症金,药钱也是极其便宜,渐渐的也负担不起昂贵的药材进价了,只得采买些便宜实用的药材,加上常年山里采摘的草药,仅能把一些常见病症治愈。至于那些需要贵重药材的疑难杂症,二宝只能开方,让病者家属去镇上抓药。
  桃三爷一家二十多口人,重孙辈就有十个,年纪小吃的也不多,家中的存粮仍就一天天的少下去。往日胖胖的小脸儿,如今都瘦了下去,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蜡黄。
  村里有两个老人因病相继离世,桃家村上空笼罩着灾年的愁云。
  听说有些村子已经有人出门乞讨去了,家中存粮没了,拖儿带母一大家子,只能走上乞讨的路。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灾,整个蜀州都不能幸免,乞讨的人越来越多。
  桃家村天天都有前来乞讨的人,刚开始,桃三爷和李氏还能给个窝窝啥的,后来,乞讨的人多的打不住,也就关了院门,没事在家闭门不出。
  李氏是个心软的人,看不得拖家带口前来乞讨的,可是自家粮食也不多了,今年再干旱下去,即使明年旱情得到缓解,种上粮食也要等到后年才能有收成,粮仓里那点粮要熬到后年去,家中二十多口人要吃喝,李氏心一狠只能关上门,眼不见为净!
  族长招人一商量,在村口竖起了一道木栅栏,那些来乞讨的进不来村,只好继续上路,去镇上,去县城,去蜀州府甚至走秦川出蜀州或者下巴陵出蜀州,到更北方更南方的地方去乞讨。
  这种灾年迁徙乞讨已是习惯,至于朝堂之上是否有官员重视,是否拨下赈灾粮款,远在千里之外犄角旮旯的桃家村村民就不得而知了,除了在上交赋税时能见到所谓的官员差役,真真道了灾年,这些人早已没了踪影,更别谈赈灾钱粮了。
  桃家村人坚信,灾荒只能靠自己,保住命才最重要。村里很多人家已经没有存粮,族里的粮仓立刻显出了优势,桃长耀把族粮分配规则一说,村民都赞同。
  当初桃大爷把族田分给村民,村民每年都按照比列上交公粮,如今也按照这个比列从族粮里领取粮食,期间,族里祠堂和粮仓几次大修的经费和村里集体劳作的伙食用粮,都要一一扣除,这些花销都是桃长耀当着全村男女老少摆在明面上说的,算账的是大宝。
  桃长耀做事敞亮,特别是事关生死的大事,村民们十分信服,往日有些对上交族粮有意见的农户,如今也转变了思想,对族粮赞不绝口。
  最后皆大欢喜,有了粮食,人心也定了,都等着熬过灾年重新劳作。

  ☆、第一九零章洪涝1

  连续两年大旱,颗粒无收,能保住命就算可喜可贺了。还有那些灾年出生的小生命,存活下来的跟个萝卜头一样,看着惹人心酸。
  桃家村人少,处在一个环形的山坳里,两处山口正好是河道,出村的路都是沿河而建的石切小道。因四周山高的缘故,积累的山水不少,成了桃家村的两口新井的主力水脉,加上保护得当,一直没有干涸,成了桃家村的救命井。
  山腰殷家依仗西山积水的泉眼,一直滴滴答答,却没有干涸过,日夜接上一个木桶,一家人的饮水勉强够用了。殷修竹带着汤圆在西山东山两条环形山脉间需找水源,在东山找到一处没有干涸的泉眼,特意告知族长。
  有了新水源,村民自是欢喜,背着水桶深入东山取水,刚开始没发觉,时间一长,就发现东山脚下的新井水位下降的厉害,经验丰富的老者,当即指出,东山的泉眼和新东井的水脉是连通的,泉眼流水被截,东井活水变少,自会干涸。
  村民们赶忙停下来,东井的水位才慢慢恢复正常。
  殷修竹挺不好意思的,村里倒是感激他,毕竟他也是为整个桃家村着想。
  村口的潘家幸好在桃家村买地建房安居下来,真要是遇到这样的大荒年,守在镇上活不长,肯定也要走上迁徙的路,至于往县城迁还是往蜀州府迁,迁过去的命运又是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潘掌柜很是庆幸当年的决定。在桃家村住着,有女婿家人照顾着,每日没有缺了水,粮食他早有准备,粮仓里早屯好了,就他和孙氏根本吃不完,偷偷做些白面白米饭食,招呼外孙斌斌、睿睿和琪琪来吃。三个孩子也不是吃独食的,总会带些馒头饼子回家给其他几个弟妹吃!后来,潘掌柜一准备好吃的。斌斌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全来了。潘掌柜虽有私心,但看斌斌懂事礼,怜弟妹,也是满心欢喜。
  两年的大旱。桃家村人活着的希望就是盼雨。
  雨最终盼来了。可是。久旱逢久涝,这是血泪积累起来的经验。
  雨势又大又猛,倾盆而下。伤痕累累的田地被雨水冲刷,浓腥的泥土味弥漫在天地间,浑黄的浊流汇聚到一起,在田地间肆虐开来。
  茅屋泥墙的小院落被大雨击打,院坝里积起的雨水流淌不及,积水已经漫过脚踝了。
  桃三爷戴笠披蓑要去村东头桃长耀家,长富不放心,赶忙跟上去。
  回来的时候,桃三爷当机立断,让李氏把仅有的口粮收拾到瓦缸里,让儿孙们合力搬到山腰殷家去。
  这暴雨的架势,是要发洪涝了。
  殷修竹哪见过这样的暴雨,站在山腰放眼望去,全是密密的雨帘,能见度极低,空气里泥腥味刺鼻,院子周围的排水沟如同奔流的小溪,不停的往山脚冲去。只见几个人影出现在雨幕中,下细看,是桃家人。
  殷修竹立刻戴笠披蓑,迎了下去,汤圆也想跟去,被殷修竹制止。
  汤圆不知爹爹为何冲入雨帘,往下山去了,赶忙进屋喊娘亲。
  桃氏正在木楼上寻找漏雨点,有几处瓦片松动了,不停往屋里漏着雨水,桃氏只好拿木桶接着。她听见汤圆的喊声,急急忙忙的下楼来,还没问清原因,就见爹爹二叔和哥哥们背着瓦缸进了院子。
  殷修竹在岳父身边加护着,帮着众人把瓦缸放在屋檐下。瓦缸上盖着蓑衣,雨水顺着蓑草滑下,很快把屋檐打湿了。
  长富道:“看这天气,是要发洪涝了,你家地势高,咱把粮食转移过来,以防万一。”
  桃氏一听,脸色刷的白了,吓的浑身发抖,洪涝啊,太可怕了,瞬间就能要人命。
  殷修竹赶忙安慰道:“没事,咱家地势高,洪涝淹不上来。粮食放在这安全,岳父回去也赶紧收拾收拾,都搬到山腰来住吧!”
  长富道:“先把这些粮食搬进屋去,家里还有些没搬完!”
  殷修竹赶紧把西屋几间空房打开,帮着岳父哥哥们把瓦缸搬到木楼上。长富长贵带着儿子们又冒雨下山去了,如此往复了几趟才把粮食被褥衣服和一些值钱的东西搬到山腰。
  殷家院子大空房多,这些东西也不占地方。桃氏把屋子收拾完毕,让娘家人都搬到山腰住下。桃三爷说再等等看,洪涝要是不大,就不用搬了。
  可天不遂人愿,这雨就一直不见停,仿佛把两年的积雨全部下完似得。
  河水很快就涨起来了,浑黄奔涌如万马,嚣张之极。沿河出村的小路,早被淹掉了,桃家村如大海中的孤舟,随时有没淹没的危险。
  被干旱折磨了两年的桃家村人,还没来得及品尝雨水的喜悦,就被即将发生的洪涝吓傻了。桃长耀赶紧安排人手转移粮食,各家各户的余粮不多,两个瓦罐就装全了,族里粮仓的粮食还有一小半,这可是救命粮,全村劳力出动,把家里的空瓦罐带去装粮食,然后往山上躲。
  东山上有个石洞,在东山腰一处石崖上,平日里阴森恐怖,没人敢进去一探究竟,如今洪涝就在眼前,逼着人们上山自救。桃长耀带着一群小伙子,打着火把攀进洞里,检查一番,并无可疑之处,更让人兴奋的是,石洞还挺大,分内外两个,内洞小外洞大,正好把粮食都藏到内石洞里,村民们在外洞也能挤着住下。只是这石崖颇高,村民们把几个木梯捆绑在一起,架在洞口,上下也方便了。
  有了躲雨躲灾的落脚处,村民们也安心了,赶紧回家收拾细软,用被单一包,扛着上山了。
  桃三爷一家幸运多了,不用住石洞,收拾东西搬到了山腰殷家,桃五爷一家也被邀请一同去了山腰,村口的潘家两老人也住了上去。桃五爷家存粮不多,索性一股脑搬到山腰,潘家粮多,非常时期,不转移到山腰,就是被洪水淹没烂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