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世明皇 >

第176章

异世明皇-第176章

小说: 异世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得文华殿,众臣少不得向他祝贺一番。其中也有钱龙锡等辅臣在,这让成基命放心不少。
    正热闹间,文华殿回廊有一人出来道:“成首辅!”
    成基命回头一看却是方正华,便回身道:“原来是方公公,不知有何见教?”
    方正华笑道:“杂家哪有什么见教,是皇上有口谕给成大人。”
    成基命一听赶忙跪下,其他的大臣见没有自己的事也都全回避了。方正华正容道:“宣成基命乾清宫觐见!”
    “臣遵旨!”
    成基命随着方正华往宫里走,却没有去乾清正宫,而是去了乾清宫侧边的凉亭。远远望去,却是皇上躺在竹椅里闭目纳凉。
    “皇上,成大人到了!”方正华小声的提醒我。
    “臣成基命叩见皇上!”
    我睁开眼坐起身道:“起来吧,朕方小憩一会,不想差点熟睡。来,爱卿坐!”
    “臣不敢!”
    方正华去搬了一个紫檀木蹾过来,成基命知道皇上脾气,告了声罪,微微坐了一小半。
    “你是朕的第三个首辅,朕对你寄以很大的期望。”
    成基命道:“皇上,微臣骤然为首辅,臣心中惶恐。臣以为次辅钱龙锡比微臣更合适。。。”
    我挥手打断道:“朕已经说过,朕的首辅不是你们评资排辈来让的。朕的首辅便是以往的宰相,非能臣不能担任。你也不要有什么想法,想想刘鸿训,他任首辅时的资历不是比你们少更多!”
    “臣受教了!”
    “选你做首辅,除了朕平日对你多有考察,刘鸿训去职时推荐了你。朕问过韩鑛,他也首肯你担任首辅。所以你好好干,不要让众人失望。”
    成基命没有想到前两人首辅都推荐自己,心中感激道:“臣蒙皇上及两位老大人错爱,臣一定不负皇上厚望。微臣还有一件事向皇上禀报。”
    “哦?!”
    “微臣在年初的时候,几位大臣廷推首辅,臣故意告病在家未到,韩大人不计前嫌,让微臣有愧于心。”
    “你当时怎么想的?”
    “当时郑大人谋为首辅,韩大人忙中出错,臣知郎中刺杀案后,除心忧皇上,也担心韩大人。此事韩大人确实存有无心之失,若大臣们弹劾,韩大人势必难辩。臣素来敬仰韩大人,于公于私都应出来辩驳。但臣当夜思来想去,总觉其中极有不妥。后来各位大人弹劾刺杀案声势浩大,臣若出声也将遭牵连。臣称病在家,却让张惟贤有机可乘,皇上虽未降罪,但微臣于心不安。”
    “嗯,这在当时对于你而言,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此事韩鑛已经跟朕说过,并不怪你。若是朕真的驾崩,能够维系朕之新政的人只怕还得靠你。”
    “皇上~”成基命没有想到皇上能体谅他的苦心,一时激动差点掉下泪来。
    “事情已经过去了,咱们就不再提了!朕登基七年,大明看似好过以往,但内中却有诸多问题。朕今日找你来,就是想知道你怎么看?你尽管说,朕要听的是真话!”
    成基命思虑了一会后道:“皇上问起,臣不敢不言!臣以为大明近年财政比起天启年间大有好转,受灾地方赈灾得力。又与蒙古诸部落结盟,遏制住了女真人的攻势。若将此等情况放在先帝时,只怕地方纷乱众起,成乱象之势。”
    “你不用歌功颂德,说说不足之处!”
    “是,臣以为我大明积弊百年,皇上虽圣明施治,但继位时短,尚有数事未平。首当一件为辽东。女真人自万历年间作乱,数十年间占有辽东,大明不仅损兵折将,每年耗费辽饷四百万。解决辽东乃我大明中兴的第一难事。行军作战微臣不知,但女真人已成气候,微臣以为宜缓不宜急。”
    “其二乃是大明赋税,皇上登基之处便改革赋税,但未能全面推广。江南地区所征税收占我大明赋税一半,臣以为只有将官绅一体纳税在江南全面实施,避免漏税田亩,方能进一步缓解财政压力。”
    成基命能提出这点,倒让我有些吃惊。毕竟他自己就是官绅阶级,出让自身的权利很是难得。我示意他继续接着讲下去。
    “其三,皇上施行新政,由上至下,天下有愚民未解圣意,又或有心之人趁机闹事,将致使新政事倍功半。近数年来大明屡有灾报,不轨之徒皆指为新政所致。礼部掌管天下风气教化,臣以为应借用《明刊》,教谕天下百姓。”
    “其四,赋税无论民运,漕运损耗极大,各行省皆自行往来运送,常致使边关断粮,又易为胥吏克扣,微臣以为应当重建运粮路线,朝廷统一筹划。”
    “其五,微臣前头几件都为说事,然治国最终仍旧是治人。微臣以为,皇上虽然提高百官俸禄,又恩赏金银予致休官员养老之用。但官宦风气非一时能改,皇上设墨吏堂,至今也仍无一人进入。臣以为要平先前四事,当从官员治起。吏治不平难以平天下。”
    我呵呵笑道:“原来说到最后,你是说朕的吏治雷声大,雨点小啊!”
    “臣不敢!”
    “纵观朕这几年所为,确实如此。并非朕不知大明官场风气如何,而是朕尚缺贤良之才。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换下来的空缺总要人补上,如果没有贤良,补上去的仍旧是我大明蠹虫。朕依你为首辅,管吏部事,便是想着让你从朝堂开始,为朕提拔贤能。郑三俊要去江南,那边新建的两省将会实行新的赋制。贺逢圣将接管邢部,钱士升又是邢部尚书,朕相信你们会携手为朕打造出一片清明风气来。”
    “臣不敢负皇上重托!”成基命才发现原来皇上今日早朝的任命,竟然是为了吏治而来。吏邢两部联手,确实可以让天下贪官墨吏们胆寒。
    “正如你说,这治国如治病,宜缓不宜急,提拔贤能最为重要。”
    “臣遵旨!”
    我起身看了一下天时,今日召见成基命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便道:“好了,咱们君臣二人说了半天,朕已经肚肠漉漉,成爱卿就陪朕用午膳吧!”
    待成基命走后,王承恩跟高起潜两人进来回事。
    “皇上,”王承恩道:“据辽东探子回报,鞑子的大贝勒代善病危!”
    “哦?”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在思量这会造成什么后果。“皇太极可有什么举动?”
    “不曾探到!大贝勒府闭门谢客,不给任何人进!”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回道。
    “会是皇太极。。。”我心中不由暗想,“代善要是死了,多尔衮他们必然势孤,皇太极便可一手遮天了。难道大明跟女真人间烽烟又起?!”
    “你再让人打探,若代善身死,立刻回报,派人注意女真八旗的动向。”
    “是!”
    我转向高起潜道:“你有何禀报?”
    “回皇上,奴才已经探明,张惟贤谋逆所用火炮来自浙江水师!”
    “浙江水师?”
    “是,张家在南边开设江南商行为掩护,曾收买浙江提督买得货船一艘,里边便有这两门火炮。其后便被刺杀之人放入棺材运至京师。”
    “朕知道了!”
    高起潜又道:“皇上,奴才还有一事禀报。奴才探得张惟贤在去通州前,曾派人将他儿媳-郑其心的小女送往江南,其女已身怀六甲,落户在苏州。”
    这些太监们果然是深得东厂的真传,些许小事都打探得很清楚。他们两个总算还是明白人,知道我只是要他们打探,将消息如实禀报就行了,所以他们不敢在我面前说任何建议的话!
    张惟贤最终还是为自己的家族留了一手,可惜他没有想到大明探子的厉害。历史上的崇祯走马观花的更换朝臣,我又何尝不是。历史的走势越来越难以预测,自己又能否应付得来呢?今日换上来的朝臣能否一起同舟共济?袁崇焕又能否敌得住皇太极的女真八旗呢?
    “算了,由她去吧!”我挥手让他二人退下,将自己留在殿中静思。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一章谋而后动
     更新时间:2008…10…18 13:05:29 本章字数:9214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一章谋而后动    
    新上任的工部右侍郎姜曰广正急急忙忙的往乾清宫赶,此时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姜曰广还未走到一半已经满头大汗。今年五月邛、眉诸州县突发大水,将城郭粮田都冲毁了,受灾人数达十来万。此时田中粮食尚未收割,被大水一冲后,百姓本年的口粮所剩无几。朝廷得报后,皇上即刻下旨赈灾并让当地府县组织播种土豆、地瓜。方才姜曰广就是在工部跟虞衡、都水两司的郎中主事制定救灾运粮方案。这不刚商议完,他便递牌子向皇上禀报。
    姜曰广在乾清门等着,过了一会有个小太监出来宣他进去。乾清宫是皇上的寝宫,以往的历代皇帝都很少在这里召见臣子,当今圣上继位后便喜欢在这里跟内阁大臣、九卿商议政事。姜曰广还是第一次来此,心中有些诚惶诚恐,他躬着身子低着头随太监往里走。
    顺着高台甬路进了殿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金灿灿的铺地金砖。小太监将他引到下首后,姜曰广还未行礼,只听得有人道:
    “陛下,微臣以为红毛番人若肯作价百万,将台湾南面租予番人也不无不可。台湾孤悬海外难以管理,太祖立国至今也未派人立府,臣以为租予红毛人既可得百万银两,也可使台湾不被外人占去。”
    姜曰广听声音,知道说话的是内阁次辅钱龙锡大人,隐约殿中还有其他几个大臣在。原来皇上正在跟大臣们商议南疆海战的处理事宜,红毛派人跟大明和谈他是知道的。皇上原本要求红毛人赔偿两百万银两,但红毛人回信说没有这么多银子,只能赔偿五十万。另外他们还附加了一个条件,说是红毛商会愿意出五十万银两租下台湾。想必皇上此时召见大臣是为了征集意见。
    待钱龙锡说完的片刻停顿中,他赶忙跪道:“臣工部右侍郎姜曰广叩见皇上!”
    “哦,爱卿平身。”皇上又接着道:“你们其他人对钱爱卿的看法有什么意见?”
    皇上没有问话,姜曰广只好起身在下首站着。他微抬头,只见殿内依次站着成基命,钱龙锡,李标,毕自严四个大臣。再往前是宽敞的月台,上头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边又设四座鎏金香炉,正中出丹陛,只见有个黄色身影正在御桌后来回走动。直视皇上可是君前无礼的大罪,姜曰广不敢再看,低着头静听大臣们回话。
    “臣等都以为钱大人所言不差,一举两得,臣等附议!”说话的其他三人论调一致,看来他们之前就讨论过这件事。
    “是吗?不过朕并不打算将台湾租给荷兰人。朕已经给了洪乘畴旨意,让他在台湾组织移民。荷兰人既然肯出五十万,那朕就收五十万好了。”
    所有人都愕然,当今圣上最嗜‘敛财’,而且敛财的手段比起乃祖神宗来完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现在居然有五十万不要,其中必有玄虚。
    “臣等愚昧!”
    只听得皇上轻笑一声道:“各位爱卿认为荷兰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华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银子!他今日被朕的水师大败,台湾也再无可能染指,他等本可远遁南洋,但荷兰人仍旧愿意交纳五十万银子,你等可知为何?”
    姜曰广一想也是,五十万可不是小数目,等于江南富裕省份的一年赋税。红毛在南疆不过几千人,却愿意花五十万出来买台湾这个不毛之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臣等不知,请皇上明示!”
    “红毛人在南洋跟我大明往来贸易,一年获利不知多少。朕又听闻,红毛人花费心思方在倭国长崎重新取得贸易权。红毛人从菲律宾到倭国贸易必然通过我大明海域,若我大明水师拦截商船,红毛损失可就大了。”
    “再者,台湾现在本是荒芜之地,荷兰人若要跟我大明贸易,朕可以设在台湾作为中转。大明商船无需再远赴菲律宾,减轻了百姓出海的负担,又可使台湾得到治理。台湾乃我大明国土,断无给人的道理。只要持续海外贸易,带动我大明境内物产出售,商贸税收百万也不在话下。朕又何须贪恋那红毛人的五十万!”
    “原来如此!”姜曰广心中不由佩服皇上高瞻远瞩。
    “皇上圣谕,臣等茅塞顿开!”成基命领头出来道:“启禀皇上,海战所俘获红毛五百人,若全部解来京师,臣恐耗费过巨,途中也易出现骚乱,臣请将为首数十人押解到京师献俘。”
    “好吧,传旨给熊文灿,让他将人先拘押到福州。然后再将所俘红毛人详细登记在册,特别是要写明他们擅长什么。等收到熊文灿的回报,朕再考虑如何处置他们。至于红毛人赎回俘虏的条例就驳回去,除了允许他们到台湾经商,赔偿五十万白银,其余两条照旧。朕要他们押红毛人进京,可不是为了什么献俘的仪式。他们这些人中或许会给我大明带了惊喜,他们要自由,那就替朕好好办差!”
    姜曰广听皇上说到后边,心中不由泛起奸商的形象出来。那感觉就好像当年他落魄进京赶考,将他囊中的银子一点一滴榨去的客栈老板。想到这,姜曰广赶忙压下这个大不敬的念头。他瞄了眼其他四位大臣,他们也是神色古怪。皇上说话做事犹如锱铢必较的商贾,大臣还真不知道怎么接话说下去!过了一会,只听得皇上顿了顿又接着道:
    “朕今年得了红毛人的赔偿银子,邢部的赎罪银也有不少,所以朕打算免去一些税收杂项。不知各位爱卿有何意见?”
    减税!?
    大臣们一下子给皇上扯出的话题吓住了!大明已经有上百年没议过这个事情,从来就是加哪有减的!最后还是毕自严先反应过来,躬身道:“微臣以为我大明自嘉靖年间田赋屡屡加税,至今已加有九厘,民不堪重负。皇上圣德减税,微臣以为先应从减田税开始。”
    李标也道:“皇上减税,天下百姓必感皇上圣德,也可使民力得到休养。”
    成基命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臣启皇上,微臣以为现在我大明财政不过稍有缓减。辽东女真又尚未解决,一旦烽烟战起,国库尚无余饷。臣恐减税之后再加,愚民不体会圣心反而怨声载道。”
    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