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世明皇 >

第185章

异世明皇-第185章

小说: 异世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这么多年,一些事不言自明,弄僵之后对自己未必有什么好处。想到这,他打了个哈哈道:“沈大人既然这么说,本官也不好驳你的情面。这样吧,我安排粮丁帮着装载三日,剩下多少那就爱莫能助了。”
    “杨大人的心意,本官理会得,三日也很承你的情。”
    杨一鹏略一点头,此时他也不想在这里久留,便起身道:“漕运将至,我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就不在这打搅沈大人了。告辞!”
    沈缜热情的站起来相送道:“那大人走好,本官不送了!”
    杨一鹏拱拱手便走了,沈缜露出一丝玩味的冷笑。
    随着田家商船的到来,引起了江南人的注目。以商人的身份运送国家储粮,算是达到了商人的极致,这让江南人又是眼红又是嫉妒。杨一鹏说话算数,船来之后,漕运的粮丁都上到港口装粮。沈缜则带着部院的人到粮仓核查点数,划分要运走的粮食,南京的码头都忙碌开了。
    不过此时南京城中却有一人轻闲得可以,正品着茶看着书,悠哉悠哉得不亦悦乎!他就是崇祯七年的科考榜眼,新任的巡盐御史黄宗羲。他在京城的铭心堂呆了这么多年,早就盼着有一日能够派外差到地方去历练一番,为百姓做点实务。当初曹文衡、李邦华他们外任的时候,他不知有多眼红,现在总算轮到自己了。巡盐御史虽然是正七品的小官,但御史是代天子巡狩四方,即便一方督抚大臣都不敢小觑。
    大明在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处设了都转运盐使司,又有七处盐课提举司共同管理大明的盐政,黄宗羲所任就是两淮的巡盐御史。官员外放都会给些时间让其安置家属,处理私事。黄宗羲孤身一人在京,接到皇上旨意后就带了一个家养的奴才望南而行。他到了江南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扬州拜会李邦华,盘桓了几日后又到南京来看陈文一,其后便是在南京城内以文会友。
    眼瞅着快要到上任的日子了,见黄宗羲还这么悠闲,身为书童兼着伙夫、杂役、挑夫的黄安不由劝道:
    “少爷,很快就到去运盐司报到的日子了,咱们怎么还在南京城啊?!”
    黄宗羲放下书笑道:“误不了,我不想这么早去运盐司就是不想对着他们那些盐官的嘴脸。别忘了,咱们老家浙江也是产盐的地方,他们那些把戏我还不知晓。少爷我到运盐司可不是去给他们当下属,而是去巡查!他们还巴不得我不去呢,不用着急!”
    黄安自幼跟黄宗羲长大,两人又年轻,是以没有那么多规矩。黄安撇撇嘴道:“是了是了,不过我看啊,是少爷舍不得秦淮河的风光。”
    黄宗羲笑骂道:“就你话多,我来南京几日了,不就跟人去了一次秦淮河喝花酒,哪有什么舍不得。”
    黄安知道他们主仆间的玩笑,少爷不会生气,又笑嘻嘻道:“少爷,南京离余姚没有多远,皇上怎么不封少爷作两浙的巡盐御史,这样咱们不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家了。”
    “你说到哪就到哪啊,这是朝廷体制,用以避嫌的,为的是不让官员为自己原籍的亲戚家属们谋利。”
    黄安嘟了下嘴道:“我们出来都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
    黄宗羲笑道:“本少爷已经是皇上钦定的御史,哪有说回就回的。你是想回老家,还是想母亲身边的小翠啊?”
    被道破心思后,黄安满脸通红,他反击道:“少爷,你就不想钱家的二小姐嘛?!”
    听到这话,黄宗羲也不自然起来,钱家二小姐是钱象坤的孙女,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被阉党害了之后,江南士林都极为同情他们母子。当时致休在家的钱象坤看黄宗羲才学不凡,又是故人子弟,便跟黄母约下婚姻。黄宗羲对此却大不为然,当初年纪甚小,自己连那钱家二小姐都没有见过,怎好作夫妻呢!只是碍于礼教,又怕慈母伤心,故而没有出言反对。这几年钱家一直都在提娶亲的事,但黄宗羲都以未有功名为借口回绝。这番高中榜眼,若他回家则没了回旋的余地,是以呆在南京城。听了黄安的话他故意沉下脸道:
    “这话是你能说的,没大没小!”
    黄安吐了吐舌头,不以为意。过了会,黄宗羲似自言自语道:“不知钱家二小姐是个怎样的人?”
    在旁的黄安顿时满脸笑容道:“那还用说,自然是个娇滴滴的大美人!”
    “你又知道?”
    黄安见少爷问,便来了精神口沫四溅道:“那还有的说,少爷你是文曲星下凡,大大的才子,自古才子配佳人,你看那戏文上的,那个小姐不是端庄美丽。。。所以呢,钱家二小姐肯定是个美人儿,少爷不用担心。少爷办完皇上的差事,就告个假回家,把二小姐娶进门,说不定还可以象戏文上说的,让皇上赐婚呢!”
    听完黄安的一顿混说,黄宗羲苦笑着摇摇头,自己堂堂榜眼,带着的书童居然是这样,若让人知道还不笑死。当初选他作自己的伴当也是失策,黄安生性好动,根本就看不进书,后来黄宗羲见勉强不来也就由他去了!
    黄安还要再说,黄宗羲打断道:“好了,我就问了一句,你就扯出这么多话来了。你快点去收拾行礼!”
    黄安喜道:“少爷,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回家娶亲啊?我就说了。。。”
    黄宗羲苦笑不得道:“胡说什么,少爷我要上任去了!快去收拾,收拾,明天就去淮安!”
    “哦!”黄安做了个鬼脸应道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十章官商不法
     更新时间:2008…10…18 13:05:42 本章字数:5554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十章官商不法    
    在去南京城外的港口路上,一主一仆正缓缓而行。后头的黄安大包小包的挂满了身子一步三晃的,还没出城多远就已经满头大汗了。前边作书生打扮的黄宗羲却是手持一把纸扇,边走边欣赏长江岸边的景色。因为已是漕运时节,江面上帆船往来不绝,这跟他第一次来南京的时候何其相似。当年皇上刚刚登基,他为了父亲黄尊素的冤案,想在南京集结被魏忠贤害死的大臣后人,然后一齐进京向新皇诉冤翻案。但结果还没有等到他们行动,皇上剪除阉党,撤除天启年间冤案的旨意就传来。其后他们这一批人在张溥的带领下结成复社,一齐在南京城谈书论道,清议朝政。后蒙皇上相召,复社领袖人物都招入铭心堂,复社的成员要么中了进士分在四方做官,要么回了原籍,南京士林再无当年复社集会时的声势了。
    遥想当年,黄宗羲不由感触道:“当初在南京结社我们这批人还真意气风发,黄安,你还记得那时尹山大会的盛况吧?”
    黄宗羲说完还在往前走,等了一会却不见后边有人接话。他把折扇一收,回头看去,只见黄安正停在后边,双手扶膝,气喘如牛的休息。黄宗羲不由笑道:“当初我就说不要买这么多东西,现在又舍不得丢。大包小包的,我们这一路奔波,你可有得累了。”
    黄安苦着脸道:“少爷,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您又不肯住在陈老爷那,我们吃穿用度都是用自己的,哪样东西不要买啊!您的俸禄又要自己吃穿用度,又要寄给老夫人,不省着点怎么过啊?!要是住在陈老爷那,可就省下不少银子。”
    黄宗羲闻言正色道:“我尚未到任,原本以私交到陈文一那小住无可厚非,但毕竟身为巡查御史,跟其他官员结交过密容易落人口实。再者,既然我不宽裕,陈文一拖家带口的住在南京城内怎么好去叨扰他。”
    说到这些原则性的东西,黄安知道自己少爷的秉性,自然不会说那些千里做官只为钱财的话。他再怎么不读书,也知道朝廷公布管理官员的新三条,当年明刊可是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宣扬和讲解,少爷没少在他耳边念叨。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耸肩道:“少爷说得对,所以我才大包小包背着啊!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先搭船去扬州嘛?住在李老爷那总没有问题吧!”
    黄宗羲摇摇头道:“我昨日不是跟你说了嘛,我们先去淮安!”
    黄安不解道:“淮安?为什么?两淮都转运盐司不是在扬州城内嘛,那天去拜会李老爷的时候我都看到了!”
    黄宗羲笑道:“这个本少爷自然知道,我们先前去孟明兄(李邦华字)那里,是私人之交。现在到了上任的时间,既然是巡盐自然要到有盐的地方去。给那些转运使们知道后,怎么可以查得到实情!上回听宋献策说官员如何到地方巡查,私访就是头一条。两淮盐政下边三个分司泰州、淮安、通州,以淮安离扬州最远,又是产盐最大的分司。若是盐政有什么问题,在淮安肯定可以查得出来。等查得底细后,我们再去拜会都转运盐使司里的大人们。”
    黄安听得瞠目结舌道:“原来如此,少爷真聪明,那些官儿们可有得受了!”
    “好了,时候已经不早了,咱们到港口租艘小船,从水路出发!”
    黄宗羲他们就是要找一条小船去淮安,走水路比走旱路快捷,也省力得多。在江南一带的水乡有很多小船停靠在港口,他们以载客运货为生。黄宗羲主仆一到港口,那些船主就知道有客人上门了,都从船上站起身热情的围了上来。
    “客官,搭我的船吧,我的船可是在南京城出了名的又快又稳!”
    旁边一艘船的船主也热情的抢生意道:“啊呀,这位公子一看就知道您是读书人,搭我的船吧。今年搭我的船去京师科考的举子中了三甲进士,您也沾沾进士老爷的贵气,下回会试也能高中!”
    另一个船主也道:“我这船也载过进士,而且还不止一个,公子。。。。”
    黄宗羲没有理会船主们的七嘴八舌,正想着选哪艘船的时候,突然看到不远处停着一艘小船,船主却没有过来拉客。他仔细一打量,那船主大约四十岁许,可能是常年在水上,面上一脸的沧桑,双手却是粗壮有力,手掌布满了厚茧。他虽然没有过来,但眼神却是望向这边,显然他也希望黄宗羲他们能搭自己的船。黄宗羲略觉得奇怪,便走过去道“这位大叔,你也是搭客的?”
    那船主没有想到黄宗羲会过来跟他说话,有些慌乱的回道:“啊,是,公子,我的船也搭客,价格很便宜。”
    还未等黄宗羲搭话,其他的船主又围了过来道:“公子,还是别搭他的船,您看,他的船都不是用来搭客的,是原先运盐的船,又脏又破,不合公子的身份啊!”
    听到是运盐船,黄宗羲心中一动,便对那位大叔道:“我要去淮安,你的船能不能去?”
    “能,我对那的水道很熟悉!”那位船主大叔连忙答道。
    “大叔,就我们主仆两个你看要多少银子?”黄安首先问道,现在两人的钱都归他管着,提到银子他自然关心。
    “五钱银子的船费,再加上一钱的过河费,就收您六钱银子。”
    黄安还想讲价却给黄宗羲打断道:“好,那就一言为定!黄安,上船!”说着大步跨过舢板。
    黄安翻了翻白眼,一副肉痛的样子跟了上去。
    小船很快就出发了,船上确实很简陋,只有船舱搭了个竹棚,放置了几个供客人坐的位子,从宽敞的船头可以看得出来,这艘船更适合用来运货物。黄宗羲欣赏完两岸的景色后,挑了个时间道:
    “大叔,我看你这船以前是用来运货物的吧?”
    那船主一边划船一边笑着道:“公子叫小人大叔,小人可担当不起,这里的人都叫我老张,公子就叫小人老张吧。”
    “哦,老张啊,刚才听那些船主说,你以前是运盐的,运盐可是一个赚大钱的买卖,怎么会来运客呢?”黄安直接问道。
    听到这,老张原来的笑脸变得黯然起来,过了一会才道:“不瞒公子,小人的船以前确实是运盐的,就是在淮安那运盐到湖广。后来没有了盐引,这盐就运不成了!小人没了生计,只要在运河附近运货搭客为生。”
    盐引就是朝廷批给商人买盐的凭证,在大明开国之初,大明的盐政都归官府管理,煮盐的灶户所产的盐都归朝廷所有,然后再由朝廷组织到大明各地方贩卖。但由于备受剥削的灶户对此制度不满,发生大规模的逃亡,盐法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九边军粮空缺,于是有了开中法,商人运粮到边关便可获得盐引用来购买食盐贩卖,每一盐引四百斤。其后,嘉靖年间叶淇变法盐政,商人只需缴纳一定银子便可获得盐引。贩盐逐渐从官府里剥离出来,除了正课的实物盐外,其余的都直接承包给商家。
    黄宗羲奇道:“这盐日日都要吃,断没有卖不出去的,怎么会没了盐引?”
    老张叹了口气道:“转运司的官老爷没有发下盐引,即便有处卖也没有处买。”
    “你们不是世袭运盐嘛?转运司的人怎么会不发盐引的?”
    此时小船已经进入直线航道,可以顺着江水直下。老张把好船舵后,坐近黄宗羲他们道:
    “听公子的口音,你们也是江南这一带的人吧。现在反正也是空闲,既然公子有兴趣知道,小人就唠叨几句。”
    黄安插话道:“老张你猜得真对,我们是浙江余姚人氏,你到过很多地方嘛?你家怎么作上盐商的?”
    老张似乎回忆了会才道:“这就说来话长了,我们原本就是淮安府的渔民,世代都在江边讨生活。后来在小人曾祖父的时候,我们三乡八里的三十六家渔民一起凑钱接了朝廷的盐引,然后再分批运往指定的府县贩卖,已经有百余年了。我老张原以为自己会干一辈子,然后再传给儿子。没想到今年我们领出盐后,在港口装运时被转运司查出我们的船里带了私盐,司里的老爷马上就取消了我们承运的凭证。”
    “原来是带了私盐被惩治!”黄宗羲知道江南这边的小商民为了能够作大生意,往往会几家联合起来推举一人出面成立商行,赚取的钱财就按约定分配。
    “不,不,”老张分辩道:“不是啊,当时我一直陪着老会长去领的盐,那都是验检所称过的,上头标着秤重、日期。老会长怕有什么意外,每年都会留在盐场码头亲自看着。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