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世明皇 >

第258章

异世明皇-第258章

小说: 异世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眼有加,那自己以后的升迁之路自然会扶摇直上,如果不合皇上的心意,只怕以后就道路崎岖了。
    杨提督带着他到了皇帐外围就回去了,侍卫让他在外头等着皇上的传见。秋风瑟瑟的在外头一等就是大半个时辰,他也不敢来回走动,只好四处张望。御营驻扎在一个较高的山丘上,周围的鹿角,桩木围成一个圆形的防御圈,大内的侍卫门三步一岗的侍立着,他们手里把着刀柄随时警戒,外围的侍卫不断观察周围的情势。从栅门往里望去,只见帐篷重重不知圣驾何处。门禁严森,吴三桂不敢多看,暗自打起腹稿,待皇上召见的时候不至于出丑。
    突然,一个青衣侍卫面无表情的出来道:“辽东来的人何在?”
    吴三桂不知道这侍卫官居几品,但他们是天子近臣,便打着恭道:“末将在此!”
    “嗯!”那侍卫点点头道:“皇上召见你,快随我来!”
    “是!”
    吴三桂跟着那名侍卫进了栅门,那侍卫也不多说,只是叫他低着头不要东张西望。也不知绕过几栋帐篷,那名侍卫停下不再前行,吴三桂以为到了御营便要行礼,谁知另外一个蓝衣着服的侍卫走出来道:
    “老三,这就是皇上召见的人!”
    “是啊!”
    那蓝衣侍卫微打量了下吴三桂后,道:“那好,你跟我走吧!”
    吴三桂才知道刚刚是进了外门而已,那蓝衣侍卫也不跟他多说,带着他一直出了侍卫的帐篷区,一个玄衣的侍卫出来接应。
    那位玄衣侍卫倒相当的和气,一路上跟他交待了下宫廷礼节,吴三桂连连应承着。转眼间便到了一座明黄大帐前,数十名御营侍卫列队帐警卫着,这就是御营了!
    那名侍卫先行进去禀报,然后才出来招呼他进去。吴三桂走进御营三步后,连忙跪倒道:
    “统领宁远镇裴国珍总兵麾下备御营游击将军吴三桂叩见我皇,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是吴三桂?!”
    皇上难道认识他嘛?!吴三桂不敢多想连忙回答道:“回陛下,正是末将!”
    我看着下边跪着的小将,心里有些怪异,他就是吴三桂。历史上的吴三桂可算是遗臭万年了,正是因为他引清军入关,导致汉人遭受满人奴役了两百多年。但从他的才能来讲,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否则满清也不会封他为平西王。现在他年纪还小,在我手里自然不会让他走回那条老路。
    “朕想不到袁崇焕把你调了过来,不过你之前所在的宁远镇并非骑兵营,你可有信心替朕训练好三营的骑兵?!”
    吴三桂对此早已经想好了对答,道:“回禀皇上,宁远镇虽然不是骑兵营,但也有自己的斥候骑兵,这些骑兵一直归末将管辖。在末将的训练下,这些骑兵虽然是斥候,但同样敢跟女真骑兵作战。之前大陵河之围,末将曾率五百骑出战,斩首百十级而返。”
    能够率骑兵跟女真人作战,这吴三桂的胆量跟武艺是合格的。袁崇焕调他过来,自然不敢随便找个人来敷衍我。不过,我还是要考考他的见识。
    “嗯,既然你自言精通骑兵之道,你就给朕说说如何运用骑兵!”
    “是,陛下!”吴三桂**了**嘴唇,道:“在诸军之中,骑兵的冲刺、杀伤、行军、偷袭能力都是翘楚。贯看各代历史,末将以为北方蛮族历来都是用骑兵的高手。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元代的蒙古,以及本朝的女真,他们聚集万余骑兵便可呼啸如风,随时从万里疆线上突入进中原,既无需补给,也无需辎重,机动性极强,能打则打,打不过则逃。中原汉人向来缺乏马匹,无法练成骑兵与之抗衡。天幸蛮族民力不足,否则有二十万铁骑便可平天下。。。。”
    吴三桂说到这,突然想起自己说了犯禁的言语,慌忙道:“末将。。。末将的意思是二十万铁骑很难应付,末将是从军队战力上来说的。”
    我摆摆手道:“朕知道你说的是骑兵的作战能力,不过能否得天下可非兵力所决定的。得民心方能得天下,知道嘛?!”
    “末将明白,皇上教导得是!”
    “你继续说说骑兵的运用吧!”
    吴三桂松了口气,道:“陛下,末将以为要对付蛮族就要以其人之道制之,北方荒凉,民力凋敝,即使汉人所建骑兵单兵比不上蛮族人,但他们却不够汉人消耗。损失十万骑兵,任何蛮族都无可战之力。虽汉人损耗也极大,但至少无需城城部署兵力处处设防,减少冗兵冗将的情况。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袁督师才提倡建立关宁铁骑。末将认为真要出战,单骑兵是不够的,特别是面临攻坚战的时候,靠骑兵的突破能力应对整装的步兵团,即使胜利也将遭到惨重伤亡。若是在骑兵冲击前能够使用火炮轰击,使步兵团不成建制或者城墙坍塌后,骑兵再行冲击。”
    前边说的是对骑兵的一般认识,后边的倒是他自己的看法。我点点头道:“朕知道你说的这个便是女真人所用火炮加骑兵的战术,相当之有效!”
    吴三桂又赶紧道:“除此之外,末将以为还可以给骑兵配置震天雷于阵前抛击,尽以火炮之威配合骑兵之利,则可补我军弱势。”
    “这也算是个好办法!”我顿了顿又道:“你以后在三营就好好干吧,巡哨的三千营就由你统领。”
    “末将一定不负皇上厚望!”
    “你下去杨文岳那吧,他会安排的!”
    “末将遵旨!”
    吴三桂想不到这么快就结束了召见,但也轮不到他多想,忙躬身退了出去。
    我看着吴三桂退了出去后,心中也有些怪异。现在李自成跟吴三桂都在冥冥中调了进神行营,不知道这对宿命的对手会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不过有我看着,他们这对双刃剑最好是为大明发光发热,否则我便会辣手无情。
    虽然吴三桂现在来了,但几天内也看不出巡哨三千骑兵的训练结果。何况这次我来京师三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京营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想法便打算回京师了,接下来的事情需要到京师才能够办理。一千侍卫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可以启程了,我派人通知了三位提督,勉励他们继续训练士卒,然后众马驱驰的赶回皇宫。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一百零一章 万世之法
     更新时间:2008…10…18 13:07:37 本章字数:5153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一百零一章 万世之法    
    张岱他们的速度相当快,当我回到京师的时候他们已经将明刊号外的样本递到了乾清宫。我略略看了一遍,张岱、朱舜水他们果然很卖力,从大明历代皇帝的实录里查了不少的例子。古代虽然靠星辰、山颓、地震等自然现象来预测灾害或者评价天子的品德,但是也屡屡有出错跟失误的时候。特别是在我的要求下,张岱他们专门针对荧惑犯太微的时候预测失误进行统计,然后再得出结论荧惑犯太微星来预测人君有难的不正确性。当然,我也不会去推翻神授君权的道统去宣传自然科学,只是将目标定位于荧惑犯太微预测不准,最后号外的结尾是要求钦天监重新确认荧惑犯太微所预测的到底是何物!这点倒是有点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荧惑犯太微是钦天监惹出来的,现在也就由他们去解决好了。
    我看完之后就发往铭心堂,让他们加紧印刷然后发往京师各部,同时暂停早朝一日让他们消化消化,尽量将那些要乱发上来的奏折压下去。我以为事情应该可以消停消停的,但是,总有的人为了名声博出位。就在我回来第一次早朝,太监刚说完有事启奏,就有一个御史窜了出来跪禀道:
    “微臣魏行之有事启奏!”
    我有点不好的预感,御史出来大多是要弹劾别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能有什么事!这个魏行之是新进的御史,崇祯四年的二甲进士,以敢言而闻名,上个月我才着都察院嘉奖他。现在朝中的臣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若是我一句话拦住他,臣子们自然不敢再废话,但是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阻止御史说话将会给后人带一个坏头,我没有拒绝的余地。
    “那魏爱卿说吧!”
    魏行之俯下身道:“微臣只有两个字启禀皇上---立储!”
    魏行之说完,殿内的大臣们都互相观望,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御史居然敢抢了前头,我也不由皱了皱眉。之前我压下过大臣们立储的奏折,在内阁大臣的回旋下,使得大臣们都还没有公然在朝堂上要求我立储。毕竟炜儿年纪还小,又是皇后的嫡子,完全没有必要弄得这么紧张。这一次估计还是那个荧惑惹的事,终于有臣子忍不住了。
    我该怎么答复他呢?!随着炜儿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臣子们只怕会更加强烈!
    这时,詹事府少卿周延儒出来斥道:“立国本乃国家大事,哪轮得到你这新进小吏出言!”
    魏行之直起身,对着周延儒愤然道:“正因为立储乃国家之大事,我辈不言何人可言。难道诸位忘了万历年间的往事乎?!”
    魏行之的这句话立刻让许多人都难堪起来,几个内阁大臣都差点忍不住站出来说话了。因为在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使我这个皇帝的老爸泰昌皇帝之所以能够继位,正是臣下争取的功劳。而在国本之争中最先出声的是给事中、御史们,抗争到底的也是他们,相反内阁大臣却畏畏缩缩跟皇上妥协。所以魏行之说这句话就等于把现在的内阁大臣给扫了进来!
    礼部尚书温体仁冷笑道:“魏御史,现在朝堂上很多同僚都是三朝老臣,万历年间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那个时候你魏御史不过是黄口小儿,当年之事已不是今日之事,大皇子是长子亦是嫡子,魏大人有何疑问?!”
    “正是因为大皇子是长子又是嫡子,那更应该早日立为储君!”
    “皇上春秋鼎盛,何须如此早立嗣!”
    “但是先祖英宗皇帝立为太子不过二岁。。。。。。”
    “够了!”
    魏行之还想接着再说,我出声打断他们的争论。我若是再不发言,只怕还不知道吵到什么时候,说不定其他臣子也会加了进来。
    “至于立储君的事情,朕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现在朕已经有了三个皇儿,皇后有了两个儿子,你们还担心什么呢!再者,朕也从未说过不立炜儿为太子,只是他们年纪还小,朕还需要看看!”
    朝中的大臣显然还没明白过来,既然说是要立大皇儿为太子,那么早立跟晚立有什么区别呢?!但现在没有人敢出来问皇上,因为接下来的一句话堵住了大臣们的嘴巴。
    “大皇子已经出阁讲学,这件事就说到这吧,朕不想你们再提,朕自有打算!好了,今日朕已经没有心思开朝会,各位大臣有奏折就递往通政司,内阁大臣及六部尚书随朕到乾清宫商议近来的政事,散朝!”
    为了避免给那些御史、给事中机会造势,我不得不中断朝会,让他们消停一阵再说。而且我最需要的是做通内阁大臣跟尚书们的思想工作,这样立嗣的传统才能改变。立长立贤?这个问题只怕存在了数千年,大多数的皇帝都是服从立嫡立长的原则进行册立储君。立嫡制度的缺点显而易见,立贤问题更多,我虽没有万世一统的想法,但大明要走上**的道路至少还要一两百年,如何有个好的继承制度关系到大明未来的发展。在我的观点看来,选贤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但大臣们很难答应,至少我这个名义上的父皇就是这么给大臣们争回来的。
    头疼!这是一个很难纠得清的问题,但我怎么都要跟几个亲近大臣们沟通下。
    进了乾清宫,只见桌面上又放着一打奏折,看来这几天的事情还不少,不管怎么样,先跟大臣们聊聊储君的问题。我没有去正殿,而是去了平常用开的厢房,让太监们都给臣子端上坐位,续上茶水。大臣们虽然谦让,但也知道我的脾气在非正式场合都比较随意,他们各个都按官序坐下。我环视一周后笑道:
    “好了,来这儿的都是朕的股肱大臣,你们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说,咱们君臣交交心!”
    房中静谧了一会后,内阁大臣李标率先出声道:“那微臣斗胆先说,皇上已经明言属意大皇子为太子,为何皇上至今还不册立,微臣实在想不明白!”
    李标说话虽然不怎么高昂,但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我笑笑道:
    “既然李爱卿问这个问题,那在这之前,朕也想问问你们各位爱卿,自有天子以来都是嫡子嗣位,无嫡立长,那么这是为何呢?!”
    李标想也不想就道:“册立储君,方可使后继有人,基业永存!”
    “那爱卿可听闻过有万世基业?!”
    “这。。。。。”李标顿时语塞。
    “据朕所知,最长的王朝亦不过周,传了千余年!但到周厉王以后,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可以说这个千余年的王朝可以缩至更短。至于秦、晋、隋等王朝不过两代,直接的原因便是下一代的天子是暴君。如何选择国本是一个慎之又慎的问题!说到这,朕再问问你们。你们都是满腹经纶之士,正儿八经的科举进来的。你们可知秦朝以后各王朝都存在了多少年?!”
    在这厢房的臣子都不是笨人,听皇上说到这些敏感禁忌的话题哪敢接口,纷纷起立请皇上教诲!我摆摆手让他们坐下后,继续道:
    “秦自不必说,汉朝其实分为两汉,汉高祖立国到王莽篡位为西汉,光武复兴到献帝为东汉,两汉从强盛到败落不过是百余年的历史,晋朝也可分两晋,结果跟汉王朝大同小异。唐朝不过两百八十九年的历史,两宋也是如两汉,元人更不济未过百年。那么试问各位,太祖立国到朕登基又多少年了?!”
    他们见我这么一推演,最后还这么一问,顿时都跪了下去道:
    “陛下慎言,太祖开国乃得天神授,大明基业必然能够万世永存!”
    我看着一脸紧张的大臣,呵呵笑道:“万世永存?!以史知今,这话根本就信不得!”
    “陛下!”大臣们见我讲着‘大逆不道’之言,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好,只好齐齐叫唤。若是臣子说这些话,早就被他们一拥而上打死了。
    “呵呵,你们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