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世明皇 >

第97章

异世明皇-第97章

小说: 异世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女真八旗,便是第一个主动交战!吏部考功司上的考评也相当不错,上边写着‘知兵善任’!”
  这人要是能用也不错,毕竟朝中多一个不同派别的人也好。我又有点疑惑的看着面前的三人,我故作笑骂道:
  “你们是不是收了张凤翼的好处啊,朕怎么一直听你们一个劲的说他的好话?”
  “臣等不敢,臣是据实禀奏!”曹李二人连忙奏辨。
  我笑道:“朕不过说句玩笑话罢了,朕的兵部尚书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有才的朕自然不会埋没他。这个张凤翼嘛,等大臣们举荐的时候再说吧!”
  话虽如此,但我心中打定主意,准备将他召进京来考一考,看他是不是脑袋里真的有料!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一百一十四章 预设奇兵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6:21 本章字数:5977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一百一十四章 预设奇兵    
  兵部的案件虽然连史可法呈上来的报告也是虎头蛇尾,但总要给个了结。最后刑部只是定了个监管不力的罪责给兵部尚书,然后又念其老迈,顺理成章的让王永光回家养老去了。这是一笔糊涂帐,连督察院都没有了深究的意思,也就没有人再提起来。相对而言,大臣们更关心下一任的兵部尚书人选。可惜皇上丝毫没有透露出什么讯息,甚至连吏部提出的廷推也给皇上留中不发。正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终于有人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皇上派侍卫去宣保定巡抚张凤翼进京。朝中登时传言张凤翼将入主兵部,不少大臣更是写好保举奏折迎合圣心。
  保定离京城不是太远,还不足三百里路程。在我发出旨意的第六天,就有内侍来报说保定巡抚张凤翼已到宫门外求见。这张凤翼倒来得很快,不知道他一个文官是不是也可以象卢象升一样骑着快马赶路呢?否则怎么可以这么快到京师。我从奏折里探出头来道:
  “方正华!”
  “奴才在!”方正华适时的出现在我面前。
  “你去内阁宣旨给张惟贤,就说朕有事在忙,让他先领张凤翼到兵部坐坐,顺便考较一下他的兵事见识如何。有了结果再来回报朕!”
  “奴才这就去。”方正华复述了一遍才去宣旨。
  我要张惟贤先去考较张凤翼倒没有别的意思。一来对于行军打战的东西,我自己也知道得不多,若是问得幼稚岂不贻笑大方。还不如让张惟贤去探个底,好让我心中有数。再者我现在手头上有份紧要的奏折需要批复,先要将它解决了再说。
  这份奏折是常炎林跟徐子文两人写来的。至从我上次驳回他们的请求,让他们死守大同城后,林丹汗又进攻了大同几次。但次次都是无功而返,在耗了三个月后终于顶不住要撤兵走了。常炎林他们刚探到蒙古人撤兵的迹象就发六百里加急来,想请旨追袭林丹汗。
  蒙古人虽然是骑兵,追袭战最终也会在野外进行。但蒙古兵锐气已经耗尽,又面对缺衣少食的境地,战斗力至少降了几个台阶。而大同的守军士气高昂,常徐二人又是带兵的好手,只要他们用好手中的王牌勇士营,在追袭战中,林丹汗肯定要吃大亏。
  这不是我想见到的局面,因为最终只会便宜皇太极。可我怎么回绝这份奏折呢?!体恤士兵的借口在上回已经用过了,我若留中不发,或者强行命令他们停止追击,只怕以他们独挡一面的大将性格,肯定会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常炎林他们要追袭林丹汗,一个黄得功只怕阻止不了他们,勇士营说到底还是他们的旧部。
  苦思良久,我最后还是决定告诉他们,放过林丹汗的意义所在。明蒙之战不仅是明蒙数百年的恩怨,也关系到明蒙金三家的平衡。所以我要求不要追袭林丹汗,让其保留实力,相信以他们的战略眼光是会明白我的用心。
  我批复完奏折马上让人快马发出去,否则要是晚了,说不定常炎林他们就已经捷报传来。
  办完这件事,刚批了几份奏折没多久,张惟贤已经考较过张凤翼,正在殿外候着等进来回报。我示意方正华去传了进来。
  “结果如何?”不待张惟贤行礼我便劈头问道。
  张惟贤行过礼后才回奏:“回皇上,臣与之交谈,发现张凤翼对行军布阵倒也熟悉。不过他给微臣最大的感觉却是变化甚大!”
  “变化甚大?什么意思,难道爱卿跟他共事过嘛?”
  “微臣虽不曾与他共过事,但以前听人传闻,张凤翼在巡抚辽东时,对边事柔糜而无所区画,工于趋利,巧于避患,内外事务都是靠着孙大人主持着。他二人同在辽东,但政见不一,常上奏折自辩。当时阉党还未专权,内阁便是叶向高,韩鑛两位大人主持,后来张大人便自己上书辞去了。今日微臣与张凤翼交谈之下,与传闻大不相同,而且还对现在朝廷边事多有惊人之言。”
  嗯,张惟贤这话说的虽有些含糊,但也不难听得出来。张凤翼恐怕跟东林人不合,跟孙承宗更是不妥。两下相争,输的自然是张凤翼了。孙承宗跟韩鑛他们关系默契,又都是我的内阁大学士,是以张惟贤也不敢明说。想到此处,我笑道:“那如此说来,张凤翼是一个人才罗!”
  张惟贤躬身道:“张凤翼虽然不错,但是否真有才学,微臣学识有限,不敢妄言。皇上圣鉴万里,一试便知!”
  “爱卿既然说不错,那就九成是可以了。张爱卿是不是怕人说你的闲话,才不敢跟朕举荐啊?”
  张惟贤连忙惶恐的跪倒道:“皇上明鉴,外边传言张凤翼极有可能接任兵部尚书,皇上又命臣前去考较。此事事关重大,微臣有点私心,是怕人说微臣收了张凤翼的好处才极力推荐。而且事关部院大臣任命,应由皇上独断,微臣不敢多言!”
  “嗯,好,就照你所说。反正朕也要见见他,宣他进来吧!”
  “是!”
  一会后,内侍领着一个人进来,只见他身材高大,穿着从二品的官服,一张脸黝黑,留着三捋长须,大约五十岁上下。他进了殿,端端正正的行礼道:
  “保定巡抚张凤翼叩见我皇,愿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和蔼的笑道:“爱卿平身吧!”
  “谢皇上!”张凤翼起身后,规规矩矩的站在张惟贤后边等我说话。
  虽然是我要考较他,可还没有想到问什么,而且也不能一上来就问他,所以我只好扯些其他的东西先:“张爱卿任保定巡抚五年了,崇祯二年京畿围猎女真人也是立过功的,这些朕心里记得清楚。”
  “微臣只是尽臣子的本份,不敢居功!”张凤翼谦逊的回奏。
  我随口道:“嗯,能把保定驻兵练得兵强马壮,爱卿可是文武双全。爱卿这一路是不是骑快马而来,朕都没有想到你会来得这么快。”
  张凤翼没有想到我会问这些,沉默了一下才道:“微臣久在军营,为便于跟将士们演练,都习惯骑马行走。皇上召见微臣,臣不敢怠慢,是以接到旨意后,将政务交接给总兵张其平后,就立即赶来。”
  “那好啊,文官能够骑快马的不多,朕印象中袁崇焕,卢象升几个人会, 现在又多了你一个。”我拿起手中的一份奏折道:“爱卿既熟悉兵事,朕这里恰巧有本奏折,想跟爱卿参详参详!”
  “微臣不敢当,皇上请说!”
  “北边林丹汗也不知吃错什么药了,从去年末到现在,一直在大同闹事。朕已经命开国公他们守住大同,这蒙古人一连攻了三个月,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常炎林他们估计着林丹汗要退兵了,特地来请旨问要不要追袭。朕心里也是为难,所以今日就乘着这个机会问问爱卿方略。”
  张凤翼偏着头听完后便道:“敢问皇上蒙古人还余多少?”
  “不足七万!”
  “大同又余兵丁多少?”
  “大约六万间!”
  听完我的回答,张凤翼沉思起来。一旁的张惟贤也皱起眉头,仿佛也在思量这件事。过了一会,张凤翼才回奏道:
  “微臣以为不应该派兵追袭?”
  “哦,为什么?”
  张凤翼舔了一下嘴唇,说道:“眼下看来,虽然蒙古人在大同锐气尽失,但毕竟仍有七万之众。我大同士兵惯于守城而不熟野战,一旦进入草原,胜负难料。况且即便占优,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蒙古人肆虐大同一线,周围也损失惨重。无论是抚恤士兵,还是战后救济都需要银两。如今大明四处都有灾情,要用银两的地方颇多。因此,微臣以为不必再生是非。况且,微臣以为,蒙古乘我大明广宁之败来袭,其中必有内幕。蒙古人与我大明交恶,受益的乃是辽东的女真人。大明若是重创林丹汗,皇太极要入北方草原,则毫无阻挡。我大明也将万里烽烟防不甚防!蒙古人虽好利无信,但也好过女真人。臣以为就此放过最好。”
  我赞许的点点头道:“英国公以为如何啊?”
  张惟贤笑着道:“张大人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微臣恭喜皇上又选中一人才!”
  我也很是满意,没有想到张凤翼居然在这件事情上跟我的想法一样。有这样的见识,让他任兵部尚书是可以的。不过我倒不急着现在就表态。
  “嗯,说的是不错。张爱卿赶了几天的路,就到驿馆歇下吧。朕过两日再召见你!”
  听到我的表扬,张凤翼激动不已,叩头谢恩,辞了出去。我将手中的折子放在一边,喝了几口茶。
  冷不丁,张惟贤突然出言道:“微臣孟浪,但皇上先前问的奏折,微臣以为要极快发出去才是!”
  “为什么?”
  “怕是只要蒙古大军一动,臣恐开国公就会先行拿主意出击了。是以,微臣以为还是加发六百里快马给开国公下旨稳妥些。”
  我哈哈一笑道:“爱卿说的是,朕早就将奏折发出去了,这个奏折不过是朕随手拿起来的。”我又接着问道:“张爱卿,现在这里没有别人,朕问你,你觉得放林丹汗回去可是妥当?”
  “皇上觉得还不妥当嘛?”
  “你说呢?”
  张惟贤见我这么说幡然省悟道:“难道皇上的意思是说,蒙古人退回草原后,即便我大明不去进攻,女真人也会乘此机会剿灭林丹汗!?是了,此时我大明辽东人马都在锦州,刚遭逢新败,自然不敢有什么举动。蒙古人又与我大明交恶,他们此时出战最为有利。放走的蒙古人极有可能成为女真人的俘虏,不久就会成为进攻我大明的士卒,这倒大大的不妙啊!”
  “朕也是这般想法,大明是不能坐视不理北边出现这种情况啊,可笑林丹汗现在还没有弄清自己的处境,居然擅自动起兵戈!”
  张惟贤道:“皇上,此事只怕……毕竟蒙古人率先毁约,我大明边境连遭兵祸,恐怕孙大人那边不肯出兵。况且我大明出力御敌,蒙古人却未必这么想。战场上不能配合已是危险之极,若再生什么事端反而不如不理。”
  我叹了口气道:“嗯,你说的有道理。朕也是顾忌这个!林丹汗毕竟心虚,刚打完我们,朕就派兵帮他,只怕换了别人也不相信。朕说不作壁上观,并非说要大明出兵,辽东的军马也最多只是一个牵制的作用。你估计一下,若是皇太极要远征蒙古,会出兵多少?”
  张惟贤思忖了一下道:“皇太极在广宁虽有损失但计上补充的,军马兵额应该在九万之间。为了防备我大明以及地方驻防,若是出征蒙古应该可以抽调四万人马出来。加上辽东蒙古的兵马,兵力应该会在七万左右!”
  我心底松了口气:“估算很合理,朕也是这么想。皇太极肯定要防备着我大军偷袭,所以不会派出全部人马。不过就是这样,两边的兵力已经相近,女真人彪悍,又经年作战,蒙古人连我大同都攻不下,肯定不是女真人的对手啊!”
  此事帮也不是,不帮更不是,着实让人左右为难。张惟贤想了一会都无头绪便请罪道:“那如何是好?此事棘手异常,微臣愚钝,一时想不到策略应对。还请皇上恕罪!”
  我不禁有些得意的站起身来道:“这事不怪你,朕已经想好怎么处置了!”
  “微臣恭听皇上明示!”
  “蒙古人不够女真人打,朕还是要出兵的,只不过,这兵不是我大明的人马!先前在遵化跟女真人对决的时候,曾经有一批依附我大明的蒙古部落前来护驾,人数在万人间。朕便想着以这支人马作为奇兵,让女真人无功而返。他们虽与林丹汗决裂了,但同为蒙古人,朕只要他突袭女真人便可,相信应该不成问题,我大明只要费些武器装备给他们就可以了。”
  听我这么一说,张惟贤如我所预料的说道:“皇上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微臣佩服万分!”
  “这不算什么,朕也是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他们,现在没有谁比他们更适合出兵了!即便林丹汗知晓,也会以为是蒙古部落来驰援他这个蒙古共主。”
  “皇上说得是!”张惟贤转而问道:“那皇上打算派何人前去接洽他们?此事不宜拖得太久,微臣以为可以派扶夷总兵王世忠前去。此人久历边事,又跟辽东蒙古人相熟,相信他必不辱使命!”
  “不用了,朕早已经派宋献策前去。他拿了满桂的书信,又有朕的诏书,这件事应该办得下来。其余的事情,我已经让遵化巡抚王元雅配合。成品的铁器可以优先供应给他们,就是盔甲也给他们一批。只要女真人一出兵,他们就在后边尾随。”
  张惟贤没有想到我已经悄悄的将事情办了,愣了一下才道:“皇上匠心独运的用这一手布局,女真人肯定想不到提防……”
  我打断道:“你可别尽夸朕,朕跟你说这件事情,可不是要听夸奖的。朕是想让你参详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漏洞。大明对着女真人兵败过一次,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张惟贤恭敬的回道:“微臣不敢!他们兵力相当,只要他们相持一段时间,我大明在传言出去要攻打沈阳,女真人势必退兵。皇上圣心独运,自然没有什么漏洞,只是微臣担心这里边蒙古人不好控制,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微臣是担心给以后留下什么!”
  张惟贤这话说得在理,即使我支持依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