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世界100位首富人发迹 >

第65章

世界100位首富人发迹-第65章

小说: 世界100位首富人发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究起来,麦德龙集团的根埋得很深:1879年,考夫霍夫集团的历史就已经开始,同样被麦德龙吃掉的阿斯科德国商场股份公司于1880年已经初步建立。但真正的麦德龙至今只有40年的历史,2004年正好是大纪念日。
1964年,奥托·拜斯海姆和他的伙伴们建立了一个在德国令人耳目一新的商场:所谓的“现购自运”商场(Cash&Carry)。他们钻了一个好大的空子:按概念,这种商场不属于零售业,而属于批发业,跟其他批发企业不同的是,你看到什么货就可以提走。为此,办成了会员制度,要凭卡入内,也就是说,只能为公司、企业购买。这一来,这里成了老板阶层的一个汇合点,让来这里的人有一种自豪感。由于是批发,许多东西比外面便宜。由于不属于零售业,可以不受德国商店关门法的局限。德国商店只能开到18点半时,它可以开到20点半;现在,德国商店可以开到20点了,它可以开到22点。由于晚上开门,给许多忙碌的人和老板们提供了方便。品种多,今天的麦德龙商场提供1万7千种以上的食品,3万种以上的非食品。这一切集合起来,当然是一炮打响。
这实在是一个金点子。然而,据说这个金点子是拜斯海姆一次美国之行“盗版”来的,原版据称是美国的“Terfloth&Snoek”批发商场。然而,这个“盗版”却比任何正版都辉煌,它为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30年后,麦德龙集团足够强大了,于是超级胃口自然诞生。1996年,只花了10个月的时间,麦德龙一口气吃掉了阿斯科德国商场股份公司、考夫霍夫控股股份公司和德国SB购物股份公司,建立了今天的麦德龙股份公司。同年,麦德龙走上了股市。同年7月25日,麦德龙股份公司的股票就进入了德国的达克斯指数。同年年底,以120。7亿马克的市场资本化,麦德龙一举进入了德国20强企业之列。
1997年是麦德龙的国际年。这个集团开始大力开辟境外市场,这一年的国外营业额猛增了50%,国外营业额占了集团营业额的7。1%。1998年是麦德龙集团至今最大的大年:税前毛利猛增了63。5%,达16亿马克。麦德龙的股票成了达克斯指数中最走红的股票。到年底,麦德龙集团形成了四大支柱的清晰脉络。国际化同样突进,1998年,国外营业额占到了集团营业额的35。2%。
麦德龙集团所有的组成部分跟中国都有密切的业务关系。但真正打入中国的是麦德龙的“本体”——即麦德龙现购自运集团。1995年,麦德龙的本体跟上海著名的锦江集团合作,建立了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1996年就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商场,一开始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概念”。
现在,麦德龙在中国北部、东部、南部和中部建立了四个销售区域,已建成18个商场。
最好的办法是当第二个人
从麦德龙走出的第一个故事自然就是奥托·拜斯海姆的故事。拜斯海姆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他的爸爸是弗斯纳肯一个看管庄园的管家。尽管他从小是个好学生,老师们对他很满意,但他的父母都拿不出钱来供他上高级中学。因此,他没有去读高级中学,而是当了一名皮革业的学徒。
一个皮革业学徒,一个没有高等学历的人,居然从60年代开始一路飞奔,很快进入了德国最富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切归功于一个金点子。就像IBM公司曾经说过的:最好的办法是当第二个人。他不是这个点子的绝对创造人,但他却是这最成功的“第二个人”。今天的麦德龙,仅以其现购自运集团而论,稳居世界第一。
拜斯海姆的活动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麦德龙的范围。通过设在瑞士的拜斯海姆控股公司,他还拥有许多互联网公司(如Scout24)和风险资本公司(如XLVenture)。拜斯海姆是一个绝对的隐身迷,但随着麦德龙的上市,上市公司一切都是公开的,他在麦德龙的方面无可隐身。好在他的房地产业和瑞士的控股公司是不上市的。他这些公司的情况可谓无人知晓。
然而,尽管不愿意,拜斯海姆仍然经常成为媒体聚焦的对象。1990年,他从德国电影电视大王雷沃·基尔希手里买下2500部电影,救了当时已经面临完蛋的基尔希帝国。
公众自然注目于像麦德龙这样大企业的老板。但众多的批评谣传(包括2001年传说美国沃尔玛集团要买下麦德龙的谣言)并没能影响麦德龙继续发展。甚至关于拜斯海姆在第三帝国时期曾经是党卫军成员的说法,也既没得到否定,也没得到证实。
前两年,拜斯海姆迷上了互联网。据说,他的控股公司拥有70家互联网公司。同时,他在柏林建造着他自己的纪念碑:在柏林市中心最现代的波茨坦广场,紧挨着索尼中心,他建了一个“拜斯海姆中心”,楼高19层,里面有咖啡馆,商店,餐馆,还有属于柏林最贵之列的一个宾馆,一切都是最高档的。除了营业面积外,这里也有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在4800至9500欧元之间。
拜斯海姆自己看来是不会住到那里去的。他拥有的房地产已经遍布全球,在巴黎,在加利福尼亚,尤其在瑞士很多地方,都有他的高档房产。1988年,他已经加入了瑞士籍。
从麦德龙走出的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米歇尔和莱纳·施密特·鲁腾贝克兄弟俩的。他俩从一开始介入麦德龙业务,是他俩的福气,又何尝不是拜斯海姆的福气。来自杜伊斯堡的兄弟俩本来是施帕尔(Spar)批发公司老板。拜斯海姆跟他们结合,就是要借助他俩的经验。此后,麦德龙又吸收了一名老板,即哈尼尔(Haniel)控股公司,那是因为麦德龙需要更多的资金。对哈尼尔来说,也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麦德龙在拜斯海姆和施密特·鲁腾贝克兄弟的操纵下,成了德国战后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然而,兄弟俩比拜斯海姆更神秘。至今人们在德国任何报纸上都找不到他俩的任何一张照片,在杂志的派对报道中,也绝对找不到他俩的名字。
只有一次,他俩的名字响遍了德国媒体:2000年夏,兄弟俩和达尼尔家族一起向拜斯海姆发难,要求解雇当时的麦德龙监事会主席康拉蒂。然而,拜斯海姆丝毫不为所动,他只表示,他对这几位他长年的伙伴感到失望。
结果,兄弟俩把他们所拥有的BHS控股股份公司三分之一股份卖给了拜斯海姆。BHS是拜斯海姆、哈尼尔和施密特·鲁腾贝克三个姓的缩写,是1999年初作为麦德龙财产管理公司的姐妹公司建立的,是对100多个互联网公司所作投资的“财产管理部”。
也许,他们出售这些股份时心情并不愉快。但事后回过头来看,这却成了一个英明的选择。因为在那以后,互联网业一路走下坡,至今还没有真正缓过劲来。
097珠宝大王郑裕彤24字的“交响曲”
喜欢大事业大计划的人
他伴着珠光走来,他踏着宝气成长。他以光芒四射之宝构筑,他用晶莹剔透之石建造。香港九龙尖沙嘴的新世界中心被称为城中之城,其超一流的豪华建筑让人叹为观止,这其中的两座酒店均进入了世界10大酒店排名。仅这两座酒店每年的收入就高达10亿港币。这个新世界中心的投资人就是珠宝大王郑裕彤先生。
“我经常对你们说,我是喜欢大事业大计划的人,计划越大,我的兴趣也越大。”他是香港的著名珠宝大王、地产商。可是,他最初的工作,不过是一家珠宝店里扫地、倒痰盂、扫厕所的学徒工,他的事业就是在这最卑微的工作中起步的。
1925年8月,珠宝大王郑裕彤出生于广东顺德县。郑家不是个有钱人家,童年时因广东遭遇战乱不断,生活艰难,全家人只好避难到澳门去谋生。但澳门也不是穷人的天堂。小学毕业后,郑裕彤就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成了一个小打工仔。
老板许女儿为妻
1940年,15岁的郑裕彤到父亲的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最初的工作只是扫地、倒痰盂、洗厕所,偶而才有机会在店面学习接些小生意。
那时,在店里当学徒、做伙计的人,都指望自己以后能有机会出人头地。但是谁都知道,最后能成功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学徒之间也免不了明争暗斗。每个人掌握的做生意的诀窍绝对保密,再不肯告诉别人,一有机会还想着到老板面前告别人的状。郑裕彤爱动脑筋,做事勤快,常常得到老板的夸奖,所以就更多地受到别人的“关注”。有一段时间,郑裕彤早晨上班总是跑得气喘吁吁,还常常迟到,便有人去向周老板告状,说郑裕彤学徒不安心,很可能是想“跳槽”了。
周老板决定亲自问个明白。这天早晨,周老板故意早早地来到金店,伙计们开工好一会儿了,才看见郑裕彤气喘吁吁地跑来。周老板板起脸,严厉地责问他:“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迟到?”
郑裕彤据实说道:“我看人家珠宝行做生意去了。”周老板好奇地问:“那你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郑裕彤回答得有板有眼:“我看人家的生意,比我们店里做得精明,只要客人一踏进店门,店里老板、伙计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无论生意大小,一视同仁。即使这回生意做不成,人家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下回自然就还会光顾……,待客礼貌、周到是非常重要的。”
周老板听了十分高兴,他当然明白,这些都是经商的诀窍,能从一个小学徒口中说出来,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郑裕彤见老板高兴,便壮着胆子朝下说:“还有,店铺一定要选在生意旺地,门面要装潢得新颖别致,珠宝行和金铺更要豪华气派,不能简陋寒伧。我看人家把钻石放在紫色丝绒布上,珠光闪闪,拍出来的广告照片效果很理想,我想我们金店也应该扩大珠宝生意。”
郑裕彤的这一席话,使老板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当天晚上,周老板就递给郑裕彤一个小红包,里面装着他给郑裕彤的奖金。
平凡的岗位,悟出了最普通的真理。正是这样一步步地积垫,为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以后,周老板总是有意识地培养郑裕彤,提拔他当店里的主管,使他能够施展才华。逢年过节,周老板总是把郑裕彤叫到自己家里去吃饭。到他成年之后,周老板又把女儿周翠英嫁给了他。
他靠勤奋、聪明赢得了“心”事业
周老板相信,郑裕彤将来必定会出人头地。郑裕彤在生意场上逐渐老练成熟。1945年,周老板让郑裕彤到香港大道开设了一家分店。到50年代中期,郑裕彤已经掌管着周大福珠宝行的全部账务,并且负责黄金交易和珠宝、钻石生意。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1956年,周大福珠宝行的一位老股东,把自己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郑裕彤,岳父周至元也只保留了部分股份,而把全部经营权放心地交给了郑裕彤。
掌握了经营权后的郑裕彤,立即放开手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为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他在1960年将珠宝行改为“周大福有限公司”,将公司的一部分股份派分给那些多年以来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职员,使职工的利益和公司的效益直接挂钩,大家更加同心协力地为公司拼搏。结果,当年公司的盈利就达到了500万港元。
今天的周大福有限公司,除了位于香港中环华人行的总部外,在九龙和香港两地,还有10余家分行。每逢星期日,郑裕彤就召集所有的分行经理开会,共同研究如何开展业务。所以,郑裕彤每周7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从未有过休息日。
熟悉珠宝业务的人都深知,要想经营好珠宝生意,必须首先要经营好钻石,因为钻石号称“珠宝之王”。钻石的主要产地是南非,那里有一个垄断性组织——戴比尔公司,它控制了全世界80%的钻石生意。这家公司有计划地向世界各地的珠宝商分发许可证牌照,只有持有这种牌照才能从戴比尔公司购买钻石。这种牌照在全世界一共只发出了大约500张,而在香港只有1张,属于当时号称“钻石大王”的廖桂昌。
精明过人的郑裕彤千方百计想搞到一张戴比尔公司的牌照。他通过调查发现,南非的钻石虽然归国家所有,但钻石加工厂却大都是民间私营的,这些钻石加工厂大多拥有戴比尔牌照。郑裕彤亲自前往南非,动用巨款买下了一家钻石加工厂,这样自然就获得了戴比尔牌照,同时也解决了钻石加工的问题。为了扩展业务,郑裕彤又设法弄到了第二张、第三张戴比尔牌照。如今,他已经拥有十几张戴比尔牌照,每年进口钻石的数量大约占香港总进口量的三成。同时,他还从比利时、英国、美国等国进口钻石,成了香港最大的钻石商。
经营珠宝业的成功,使原本默默无闻的郑裕彤成为香港实业界声名赫赫的人物。国外的报纸形容珠宝大王的产业,说他的庞大商业王国,是由光芒四射的珠宝、钻石堆砌而成的。
然而,当人们还在把他看作一个珠宝商的时候,郑裕彤已经不动声色地杀进了房地产业。
原始积累后的多元序曲
1952年,郑裕彤第一次投资房地产,在跑马场建造蓝圹别墅,此后又在香港闹市区的铜锣湾建造了香港大厦。60年代中期,香港发生动乱,许多恐慌不已的富人纷纷将土地、房产低价抛售,当时具有眼光和魄力乘机收购的人,后来都成了超级富豪——李嘉诚是这样,郑裕彤也是这样。
1968年,郑裕彤购置的地产最多。他说,他对香港的前景充满信心。他相信所有行业的兴衰都是周期性的,在低潮时购进,总不会错到哪里去。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进入70年代以后,郑裕彤在地产业就大显身手了。
有一天,郑裕彤召集了所有下属,说有要事相商。员工到齐后,郑裕彤却并不急着开会,反而面带神秘的微笑,轻松地说:“先听听音乐吧。”
一支雄壮激昂的乐曲,回荡在办公大厅里。职员们多半略懂音乐,只是搞不懂他们的老板怎么会有这种雅兴。
乐曲放完了,郑裕彤大声问:“你们听出点意思来了?这是什么曲子?是谁的作品?一个年轻的职员回答说:“好像是德沃夏克的作品《新世界交响曲》。”
郑裕彤站起身来,高声说:“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