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145章

重生小地主-第145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有茅房,要不,我去问问,咱从那买?”五郎立刻就道。
“这也是个办法。不过,总买也没个头,咱家现在有三十一亩地,今年种地前还打算再买二三十亩,以后咱家的地肯定还能更多。总买,这花销也不小。”连蔓儿就道。
“那蔓儿,你打算咋办?”张氏就问。
“咱不用买。”连蔓儿道,“小七,你昨天抱怨啥来的,你还记得不?”
“我记得。”小七想了想就道,“那些人咋和四郎一样,到处拉屎!”
连蔓儿忍笑。因为山上工程的缘故,她们的早点铺子生意兴隆,官道上来往的人也多了。就在庙头那个地方,从庙到绕村的溪流之间,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上有些矮树丛,就有些人喜欢在那里随地大小便。更有甚者,从早点铺子出来,没走几步,如果周围没啥人,背过身去就敢解开裤子。
“我想,咱花俩钱,自己盖个茅房。那以后地里粪肥的事,不就都有着落了吗?”连蔓儿就道,“要是咱家地里用不了,也能卖给别人。”
“我看这样行。”五郎第一个道,“城里人能这么干,看样子还挺挣钱,咱就算不挣钱,也够咱自己家地里的粪肥了。”
“那块地,好像是庙里的。这还得跟住持师父商量商量,咱这也算是做好事。”连守信道,看来他也同意了这个法子,“盖个茅厕,咱还得请人工,这石头、土啥的,正好土都开化了,也能立马动工。”
“爹,你跟住持师父商量,是借它那块地?”连蔓儿听见连守信说做好事,就问道。
“盖茅厕,也用不了多大的地方,咱还得买地吗?”连守信道。
“爹,这地咱得买。”连蔓儿就道,“不盖这茅厕,那块地咱也得买下来,而且还越快越好。”
一家人就都望着连蔓儿。
“今天小坛子跟我说了,”连蔓儿压低了声音,“已经有人找庙里的住持,问咱租庙里的房子,租了多长时间。”
“这是要干啥?”张氏立刻惊问。
“是谁去问的?”连守信几乎同时问道。
五郎、连枝儿和小七也都端肃了脸色,大家都敏感地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不只一家去问了。”连蔓儿就道。
“咱铺子开的红火,有人看着眼热了。”连守信就道。
“多亏咱当初一下子就租了一年。”张氏道,“他爹,这两天,咱就跟住持师父说说,咱现在就再续上一年。咱铺子开的好好的,跟庙里租房子的时候,哪方面的人咱都请到了。就是他谁想挤走咱,他也是白想。”
“咱当然不能让人挤走。”连守信沉声道。
“可是,用庙里的房子,又有别人惦记,变数太多了。”五郎思索着道。
“咱当初开铺子,不就是因为自己盖房子来不及,才租的庙里的房子吗?”连蔓儿进一步道,“现在咱手里本钱足了,一边开着铺子,一边把新铺子盖起来,不是正好。”
一家人商量了一会,都同意了连蔓儿的提议。
“就这么办,我这就去和住持商量买地。”连守信就道。
“爹,要是能够,咱干脆把庙旁边到河那一大片地都买下来吧。”连蔓儿又道。
“一整片?蔓儿,你是说从官道边开始,直到西村村口吗?”连守信就问,“那怕有三亩来地吧,还不都是庙里的。”
“嗯。”连蔓儿点头,她早看中了庙旁边的那块地,因此平时没少打听。那块地中,靠官道的一部分是庙里的产业,还有一部分是无主的杂树林,另外还有两块地,分别属于村里的两户人家。
“庙里的那块,空着没啥用,咱只说盖茅房,估计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下来。那片杂树林子,跟里正商量商量,能白给咱也说不定。就是另外两小块有主的,咱找人说和说和,多给他俩钱,也能买下来。”连蔓儿道。
她们家从去年开始,又是开酸菜作坊,现在又做这个早点铺子、还揽着洗衣裳的活,很多人因此得益,她们家的威望和人脉,已经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
“是能买下来。”连守信也点头,不过买这么大一片地,只盖新铺子和茅房似乎太多了些。
“爹,咱得往远里打算打算。”连蔓儿继续劝说道,“咱家就分了这半个院子,园子里咱要种菜,娘还想养猪、养鸡,咱地方不够用。那片地,咱能开出来种菜。……以后我哥和小七大了,要娶媳妇,咱的房子也不够住。那块地买下来,以后给我哥和小七盖房子,就不用另外买地了。”
“蔓儿这话说的对。”张氏立刻赞同。
“就这么地,那块地,说啥咱也给它买下来。”连守信一拍大腿,说到将来儿子娶媳妇盖房,可是说到了连守信的心上。他从犹豫不决,一下子就成了最热衷买地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 田庄计划

买地实际上是势在必行的,一直没有提上日程,是因为连蔓儿家虽然有了些钱,但是她们的家底薄。
连家人口多,连老爷子打算在院里另外盖房,预备给二郎和三郎住。以后还有四郎和六郎,也要娶媳妇,也得有房住。连守信一家六口,只有半个院子,如果再盖房给五郎和小七住,地方显然不够用。庙旁边那一大片地,位置不错,地方也足够大,给两个儿子盖房足够了,不仅两个儿子,就是以后的孙子们盖房,地方也够用,还能有大片的菜地。
想到将来的远景,连守信兴冲冲地站起身,立刻就要去庙里跟住持买地。
“爹,就说咱想盖茅房,开菜地,别的等把地买下来之后再说也不晚。”连蔓儿连忙提醒道。
“放心,爹不傻。这事,管保办成。”连守信道。
“爹,我跟你去吧。”五郎也下了炕。
“我也去。”小七也道。
“行。”连守信很高兴,这是为子孙们置办房产,带上两个儿子帮忙,人生得意的事情,这怎么着都能算上是一件。
……
买地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经过丈量,庙里的地有一亩二分,卖给连守信只要了四两银子,杂树林有半亩,无主的荒地有二亩一分,这些加在一起,跟村里买下来,也只用了四两银子,另外两户人家的地,一共是七分,也花了三两五钱银子。
一整片地加起来,共有四亩半地,共花了十一两五钱银子。在写地契的时候,连蔓儿又要求将沿河的一带河滩地都一并写进去,里正等人也只都做个人情,就答应了。牙侩还是请的吴玉贵,很快就将红契办了下来。连守信付给他费用的时候。吴玉贵很是推让了一番,最后无奈收下,转天不仅送贺礼,还置办了酒席请了连蔓儿一家。
红契办下来之后当天,连蔓儿一家子就在自家新买的土地上仔细地巡视了一番,各边界处要增放界石,连蔓儿还拿了尺子,在各处认真丈量。一边仔细地记下。
最后,站在地当间一个矮坡上,连蔓儿四下环顾。地皮是买下来了,但是要建成心目中理想的田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手里的银钱有限,必须的支出又太多,田庄工程只能分几步来完成了。也就是要分几期工程来实施。
回到家里,连蔓儿立刻找来一张大纸,小七研墨,连蔓儿提着笔,在纸上将田地的图纸大致画了下来。
一家人都围过来,共同参与规划自己的家园。
最重要的是新早点铺子,要修建在官道旁显眼的位置。然后是公共茅厕。要修建在下风处的合适位置。铺子和茅厕之后,划出大块的田地作为菜园,连家自己的房舍就打算修建在这块田地中间,地势最高的那个地块上。
一家人商量着,最后由连蔓儿在图纸上圈画出几大块,算是确定了这块地的总体规划布置。
然后,就是当前首先要完成的第一期工程。就是修建一座公共茅厕。茅厕的位置已经圈定了,接下来又确定了修建的面积。
“把这块有矮树丛的地方都用上吧,修的大点。”连蔓儿道,“以后山上的工程完了,肯定有不少来进香的、游玩的。咱的早点铺子以后也会扩大。咱就给它一步到位,往大点修。”
大家都表示同意。
“茅厕周围再种点花草啥的吧,那些矮树丛刨出来,咱也别扔。重新栽在这片。看着好看,也能去味。”连蔓儿笑着道。这是必要的美化工程,当然这也对保持水土十分有利。
张氏和连守信却认为这是小闺女爱美的天性,啥东西都爱添点装饰,捯饬的漂漂亮亮。
正是农闲的时候,转天。连守信就找够了人手,开始动工。除了一些装饰用的红砖,其他的砂石土,都可以就近取材,只需要出人工,并不用额外的出钱。划定修茅厕的地块,本来就有个大坑,就被利用来加深扩大,在这个坑的基础上,修茅厕。
因为客观因素的制约,只能修旱厕,但是也比平常庄户人家的茅厕看着要整洁干净了许多。
因为请的都是村里的熟人,都不要工钱,连家只要每天供三顿饭。连守信性子厚道,在饭菜上肯花钱,将来帮工的都吃的高高兴兴,干起活来也有劲头。几天的功夫,茅厕就修好了。
看着建好的茅厕,说什么的人都有。
“妈呀,盖的比人住的房子还好看,这不糟钱吗。”
“看人家舍得花钱,以后是过大日子的人。”
“连家老四不简单啊,看着吧,以后咱这村子,就得数人家是头一份。”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大家都有贪新鲜、好奇新事物的本性,茅厕刚建成。就有许多村里的人来参观并“留念”。更别说那些从官道上路过的人,当然最多的还是山上的人。
几天之后,新鲜劲过去了,但是茅厕里依旧人来人往。其中不乏村里的人。不管是什么时候,有勤快的人,就有懒惰的人。这些人家里也有茅厕,但是清理茅厕也是个麻烦活,而到公共茅厕,就没有清理的问题了。
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茅厕的卫生需要有人维持,一开始的几天都是连守信去打扫的。
“爹,娘,咱雇个人吧。”连蔓儿就提议。连守信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打扫茅厕这种事,完全可以花些钱请人来做。
经过这些个月的历练,连守信对于请人干活这件事,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接受,并且能够很老练的操作了。
最后,连守信出面雇佣了村里一个五十几岁的姓吴的老头,连家给提供扫帚等清扫用具,说好了,每天出工钱一文,三节另有酒、肉,吴老头负责早中晚三次清扫茅厕,务必要保证茅厕的清洁。
茅厕的事情完了之后,还没空闲下来。张氏就提出了她心心念念的养猪。
养猪,是庄户人家除了种地这项主业之外,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它几乎支撑了除了口粮以外,庄户人家的所有其他开支。庄户人家如果不养猪,那简直就不是在过日子。
张氏作为一家的主妇,手里有了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多抓几只小猪羔来养。
连家老宅的前院,几乎是对称的。东厢房下面是菜园子。然后就是猪圈。在猪圈和大门墙之间,还有一条夹道,可以堆放柴禾等杂物。连蔓儿家分到的西边这半个院子,也是同样的布局。只是猪圈的位置。堆放的都是柴禾和杂物。
“那柴禾搬出来,也该晒晒了,再把里面收拾收拾,墙补一补,不就是个现成的猪圈?”张氏看来想了很久,都规划好了。“猪食槽咱没有,这个也不难,我前两天给我爹捎信说咱要养猪,我爹捎信回来说。在山上给咱找块大石头,给咱砸个石槽,等他大舅赶集的时候,找人给咱带过来。”
“我都想好了,分家的时候,就答应给咱口粮,别的也没有。咱喂猪。得自己买糠。那养这猪咱也能挣钱,咱家这不开着铺子吗,这每天的泔水,咱要不养猪,咱就亏了。”张氏又道,“……往年没分家的时候,那猪一多半都是我喂的。我今年自己个要多养几头……”肯定比周氏她们喂养的猪要肥要好。
当然,最后这一句话。张氏并没有明白地说出口。
“今年咱地多,五郎和小七又上学了,忙不过来。”连守信就道。
“那我也不多养,昨天他爷不是刚抓了三只小猪羔吗,咱也抓三只。”张氏就道。
张氏的干劲很足,连守信不能给她泻火。
“爹、娘。我和小七下学的时候,从地里回来,就把野菜挖回来了。给猪挖菜的活,就交给我和小七。”五郎就道。
“你俩好好念书吧,这些活,咱家里忙活的开。”张氏就道。
“娘,挖菜也不费劲,就跟玩似的。”五郎就道,“我和小七商量了,书得好好念,可也不能念书念的跟我大伯,还有继祖哥那样,啥农活也不能干,那我俩不成废物了。”
“小点声。”张氏忙站起来向外看。
“娘,咱这是在铺子里,没人听见。”连蔓儿就笑。
张氏这才重新坐下。
“这话咱自己个心里知道就行,可别说出来。”张氏就告诉几个孩子,“别的不说,你爷听见了,肯定难受。”
几个孩子都点头。
“娘,那咱赶紧买小猪羔吧。”连蔓儿就道,“明天赶集去买?”
“我看也不用赶集。”张氏就看了连守信一眼,“村东头王石榴家老母猪下的小猪羔正好卖。”
“他爷那三只小猪羔不就是从王石榴家买的?”连守信道。
“我看他家的猪不错,我跟王石榴媳妇说了,让她给我留三头。”张氏就道。
“你早都看好了啊?”连守信看着张氏。
“啊。”张氏索性承认,“孩子他爹,还得你再去看看,看好了,咱就把小猪羔抓回来。”
上房从王石榴家买猪,张氏也看中了王石榴家的猪。上房买了三只,张氏也要养三只。连蔓儿笑着看张氏,她莫非是在和周氏别苗头?!

第二百三十六章 抓猪羔

决定了要养猪,当天一家人回到老宅,就开始收拾猪圈。将猪圈里的柴禾抱到大门外,散放开晾晒,猪圈墙的两个豁口,也拿石头堵上了。然后就是修整猪圈的内部。
连守信借了上房的平板车,带着五郎和小七,去河洼子挖土。所谓的河洼子,就是沿河的一片河滩地。那的土质好,有的地段还有细砂,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盘炕、垒墙,一般都是到这来挖土和挖砂子。
整整推了两平板车的土回来,一部分撒在猪圈里,形成松软的地面,猪最喜欢在这样的地上打滚。另一部分则是在猪圈一个墙角,将地势填高,又将土拍实,上面再搭一个简易的棚子,这是给猪休息、和遮风避雨的。
第二天青阳镇的集上,连守信就买了一袋的糠回来。这天也是靠山屯的集,从靠山屯赶集回来的王石榴,将张青山给连蔓儿家砸的猪食槽给捎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