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平凡的世界(三) >

第13章

平凡的世界(三)-第13章

小说: 平凡的世界(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安。尽管金家的人都对他二爸孙玉亭反感透顶,但这几年对他们一家人还比较尊重。这种
新关系最初的建立,应该归功于少平——我们知道,正是他利用给金光亮家的三锤补习功
课,才打破了金、孙两家将近十年的“三不政策”。

同村人突然相逢在异乡倒使两个人都感到十分亲切。当少安向他提出他的困难后,神通
广大的金光明二话没说,很快就跑出去给他联系好一辆车。

“正好,”金光明高兴地说,“我给我哥买好了两箱蜂,还发愁没个熟人捎回去呢。这
下咱俩的问题都解决了!”“那还有啥问题!蜂可以直接运回咱们双水村。”少安说。“先
还不敢运回村里!你先捎到原西城我一个熟人家里,这人是个养蜂行家,罢了叫我哥到城里
去,先学一学,再把蜂运回去。你知道,我哥没养过这东西,一下运回去,他老虎吃天,无
法下手!”

光明立刻给原西城他的熟人写好一封信,交给了孙少安。他然后感谢地对少安说:“你
还是有气派!敢弄这么大的事!我哥和我弟弟虽然生活没什么大困难,但钱也不宽裕,买化
肥常得我操心。归根结底日子要自己过哩!我给我哥买了两箱蜂,弄好了,也是来钱处。我
弟弟的情况稍好些,听说光辉媳妇在咱们村的公路边上卖茶饭,还有些收入……”“收入不
错!”少安说。

当天晚上,光明在另一间房里临时搭了个铺,少安就在这里睡了。

第二天,他坐在包车的驾驶楼里,拉着他的制砖机和光明捎给他哥的两箱子蜂,离开了
铜城。

他在黄原住了一个晚上。当天下午,他跑到东关去打问雇用一个烧砖师傅。原来的师傅
在他的砖场关闭后就走了,现在他不得不另雇人。烧砖是技术性很强的活。需要有个行家指
导——哪怕掏大工钱也得雇个内行师傅。

交运的是,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人——也是个河南人。不过,这人说不能马上跟少安起
身,得把他手头的瓦盆卖完才行。

少安一听说他卖瓦盆,心中不免有些疑问:他究竟会不会烧砖?他随即拐弯抹角问了这
人一些烧砖的事,河南人倒也说得头头是道。

于是,少安现场拍板,把他的住址留给了河南人;这人保证说,他过几天一定会及时赶
到双水村。

在黄原顺路办完这件当紧事,第二天少安就回到了原西。他先到城里卸下了金光亮的蜂
箱子,然后在中午前后回到了亲爱的双水村。

从离开村子到返回来,他一路上只用了八天。

他的返回对双水村来说,当然是一件大事!尤其是那些企图指靠他的人,一听说他回来
了,立刻兴奋地纷纷从金家湾和田家圪崂赶到了他的砖场。人们笑逐颜开地抚摸着他买回来
的庞然大物,把这钢铁家伙看成是他们共同的财神爷。田五在闹哄哄的人群中说开了“链子
嘴”——孙少安,走河南,买回个东西不简单,嘴里吞下泥疙瘩,屁股后面就屙砖!

众人的热烈情绪使少安深受感动。在生活中,因为你而使周围的人充满希望和欢乐,这
会给你带来多大的满足!


第十四章

几天之后,卖瓦盆的河南人不失前约,如期地来到了少安门上。

河南师傅一到,少安的砖场就重新开张了。他一下子雇用了村中三十几号人马,开始另
建四个大烧砖窑;同时开动新买回的大型制砖机,打制砖坯。

自实行责任制以来,双水村还没有过这么多人聚在一块劳动。村子南头这个小山湾里,
机器的吼叫和喧腾的人声不免叫人想起当年农业学大寨的场面。但今非昔比,这里不再有红
旗和高音喇叭,而是主要的是,这砖场属于孙少安个人,其他人都是来赚他的“工资”——
男劳一天三元,女劳一天一元五角。少安的媳妇贺秀莲,脸上带着出人头地的满足,既是她
丈夫的“副统帅”,又是给众人记工的会计。所有来这里干活的人,都是双水村目前的“穷
人”;有田家圪崂的,也有金家湾的。孙少安尽量满足了村里所有想来他这里赚几个紧用钱
的村民。有些家户的男劳还要忙自家地里的农活,他就让他们的婆姨和子女来上他的工。他
的行为大得人心,双水村有许多人为他歌功颂德。

他二妈贺凤英也来了。她还当着村里的妇女主任,只不过这职务早成了个名义。几年
来,她和她丈夫在村里都没什么“工作”可做。那光景依旧过得没楞没沿,她不得不屈驾来
侄儿这里赚几个买化肥的钱。少安夫妻不好意思叫二妈也和众人一样去刨土挖泥,只好让她
帮秀莲在家里做饭。

孙少安搞起这么大摊场,又雇用了村里这么多人,在东拉河前后村庄马上传扬开来,有
些邻近村庄没办法的庄稼人,也跑来想上他的工。他赶快婉言谢绝了。现在这么多人就够他
心惊胆颤的——一月下来光工钱就得开两三千块!实际上,他最多用二十几个人就够了,只
是因为同村人抹不开面子,才用了如此多的人——他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人情和道义感,
而不是他有多大经济实力。

众人在这时当然不能象在自己地里干活,可以随便晚出早归,得象以前的生产队一样,
天明出工,天黑收工。

后半晌,那些从自己地里早归的村民,都不由纷纷串到这里来,蹲在砖场周围,观看少
安的红火场面,在这些旁观者中间,有时也能看见我们的孙玉亭同志。

热爱集体场面似乎是玉亭的天性。尽管他也知道,这场面和当年的农田基建大会战屁不
相干,但几年来他终归又看见了一群人凑到一块劳动的场面,不能不使他触景生情,唏嘘感
叹。有时候,在这纷乱的人头上空,他恍惚看见一面面红旗在风中招展……别了,往日那火
红的岁月!

孙玉亭蹲在侄儿的砖场边,吸着从他哥烟布袋里挖来的旱烟,心绪烦乱地思前想后,不
时用手指头把流在嘴唇的清鼻涕抹在他的破鞋帮子上。世事变了,他还是一副穷酸相,一身
破烂衣服,胸前的钮扣还是缺三掉四,旱烟照样由他哥供应。要不是大女儿卫红已长成个懂
事姑娘,相帮这对“革命夫妻”种地,一家五口人恐怕连口也糊不住。这不,凤英现在也只
好投在“资本主义”门下,赚几个“下眼”钱。

玉亭不仅光景没变,其它“爱好”也没变。他一直不间断地到小学教师金成那里取来报
纸,抢着赶天黑看完(晚上他点不起灯),如此关心“政治”的人,至少在东拉河一带的农
村实属罕见!

由于玉亭经常看报,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很了解“目前形势”。

当侄儿扩建后的砖场装起第一窑砖坯的时候,对“目前形势”很了解的孙玉亭,忍不住
给侄儿出了个“点子”。他对少安说:“目前报纸上正宣传帮穷扶贫的万元户哩!你比他们
报纸上宣扬的那些人都突出!因此,你要叫人知道你的光荣事迹哩!”

“怎?咱自己给报纸上写稿子表扬自己?”少安笑着对一本正经的二爸说。

“还要咱自己写?只要你闹腾一番,他上面的人抢着报道哩!”孙玉亭嘴一撇,惊奇办
大事业的侄儿竟然如此缺乏“政治头脑”。

“你说怎闹腾哩?”少安仍不明白他二爸的意思。“嗨!这有什么难的?你干脆弄个隆
重的点火仪式,给乡上和县上的机关发出请贴,让他们都来参加。你破费一点钱,办几桌酒
席,晚上再包一场电影,把气氛造得轰轰烈烈。你现在又不是出不起这两个钱?再说,钱是
小事,关键是个政治影响!你既然要刮风下雨,为什么不先来个吼雷打闪?你连光荣都不会
光荣!”孙玉亭说到兴头上,竟然居高临下指教开了侄儿。

二爸的一番话倒使少安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破败的“革命老前辈”现在还保持着这么
高昂的“政治”激情。

吃惊之余,少安才细细思量,他二爸这个提示说不定还有些“意思”哩。说老实话,在
此之前,他可从没往这方面想。因为村中许多人缺钱花而求到他门上。他也诚心想帮助这些
人,这才促使他扩建了砖场。既然如今事情到了这一步,按二爸说的,宣扬一下又有什么不
好?孙家已经晦气了几辈子,利用这机会冲冲晦气也值得!另外,那年他冒充了一回冒尖
户,心里很不美气,总想堂堂正正在世人面前“光荣”一回……好,现在这也许正是个机
会!

不过,他又盘算,人家上面的干部会不会接受他一个老百姓的邀请,来参加这样一个仪
式呢?

当他吱唔着对二爸提出这个疑问后,孙玉亭立刻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上面正打着
灯笼寻找这号先进典型哩!出了这号典型,也是他们的成绩。不怕!这事如果你情愿,就交
给我来办!准保落不了空!”

孙少安被他二爸煽得心火缭乱。他即刻去征求“内当家”的意见。秀莲满心支持,说:
“二爸这主意好!过了事情,你还能认识上面的干部,以后也好办事!”秀莲把孙玉亭策划
的“政治活动”说成了“过事情”——就象农村办婚嫁喜事一样,尽管说法不同,基本也就
是那么一回事!

少安放话以后,孙玉亭立刻紧张地行动起来,他就象当年帮助田福堂“闹革命”一样,
拖拉着一双缀麻绳的破鞋,兴奋地前后村乱跑,连自家地里的活都不干了,撂给了他的大女
儿卫红。

孙玉亭先张罗着在自家土炕的破席片下,找出了几张春节写对联剩下的红纸,让凤英剪
了一叠“请柬”,由他亲自用毛笔填写好邀请的单位和人名;接着就火烧屁股一般蹿到了乡
上。因为乡长刘根民是少安的同学,少安自己不好意思去,就把这些事全权交给二爸去执
行。

我们真没有想到,玉亭在新形势下仍然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更想不到,他这
次竟然利用这特长为“资本主义”鸣锣击鼓!无论如何,这孙玉亭还是孙玉亭,虽说“政
治”不同以往,但革命热情未减半分!

当孙玉亭给乡长送上请柬,并眉飞色舞描绘了他将为侄儿设计的“点火仪式”后,刘根
民也有点激动了。乡长恍然大悟地说:“是呀,少安的确是咱们石圪节乡的好典型!这样,
玉亭你把给县上的请柬放下,我现在就给周县长打个电话,争取让县上最少来个乡镇企业局
的副局长参加这个点火仪式!”

孙玉亭眼巴巴地看着刘乡长给周县长打完电话。刘根民放下话筒,咧开嘴笑着说:“你
回去给少安传话,到时周县长要亲自来参加他砖场的点火仪式哩!”

孙玉亭惊得目瞪口呆,兴奋得使他浑身冒起一层鸡皮疙瘩。他拖拉起破鞋就往回跑,一
路上绊了好几个马趴……啊啊!县长也要来?孙少安一听事情闹了这么大,心里又高兴又焦
急。高兴的是,他似乎真的成了个人物,连县长也要来上他的门。焦急的是,他怎样才能把
这个“仪式”搞好,千万不敢闹出什么笑话来!

少安和妻子一商量,便把在他这里做工的婆姨女子都抽出来,在他二妈和秀莲共同指挥
下,碾米磨面,紧急准备待客的茶饭。与此同时,玉亭马不停蹄地跑着乡上联系好一场电
影,准备“点火仪式”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放映。

临近点火的头一天,秀莲喂肥的那头猪也在他们新家的院畔上被宰倒了……

这消息一时三刻就传遍了全村。几天来,双水村大人娃娃都早就议论着孙少安的点火仪
式,热心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双水村又一次沉浸在节目般的气氛中。许多庄稼人今天都不再出
山,纷纷赶到村子南头孙少安新建的院落及其新建的砖场,准备观看这新时代的新把戏。

孙玉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用一把破扫帚做好了一个火把,并且浇了一瓶煤油,以便在
那个庄严的时刻点燃炉火。

中午前后,石圪节原武装专干、现任副乡长杨高虎,率领乡上所有在机关的干部,先一
步赶到了双水村。高虎不是生人,当年双水村搞农田基建大会战时,他就是副总指挥;并且
曾协助公社主任徐治功镇压过孙玉亭和王彩娥“麻糊事件”引起的那场大动乱。两年前还来
这里搞过生产责任制。

高虎一到,撇下其他人,自己先抓紧时间上庙坪山打了一会山鸡——这是他永远的爱
好。与杨副乡长一起到来的还有乡上的电影放映队,他们已经动手在砖场的空地上撑起一面
雪白的幕帐。

乡长刘根民还没有到,他此刻正在石圪节对面的公路上等候从原西县来的周县长。根民
刚给县政府办公室挂了电话,说周县长和几个部局长以及县委的通讯干事,已经坐面包车出
发了。

下午两三点钟,孙少安的砖场周围聚起了黑鸦鸦一片人群。村中大部分人都赶到了这
里,加上过路的外地村民和乡下干部,足有二三百人。

四点钟左右,从南面开来的一辆面包车,停在少安家院子下面的公路上。刘根民先从车
里跳出来;紧跟着,一些提黑人造革皮包的“大干部”一个接一个出了车门。孙少安一直撵
到车门口去迎接乡县领导。

当刘根民把少安介绍给周文龙时,县长握住他的手,先大大赞扬了一番他帮扶贫困户的
可贵精神。

相隔几年,周文龙的变化也让我们大为惊讶。想起几年前,他在柳岔公社搞那一套极左
做法,至今还令人不寒而栗。生活和时代的浪涛渐渐冲刷掉他身上的那些“革命”火药味,
使他看起来成熟多了。省党校学习两年毕业后,他先是任原西县革委会的常务副主任——我
们记得,为此,田福军曾和张有智有过一次艰难的谈话。党政分开后,文龙就担任了县长职
务。

外界并不知道,县委书记一直和周文龙闹矛盾。凭过去对这两个人的印象,人们一般会
认为有智同志肯定是正确的,可是,说实话,原西县这几年的工作主要是周文龙在扑腾着
搞。他有文化,有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快,又能吃下苦,经常在全县各个地方跑。而令人
费解的是,有智这两年精神状态越来越消沉,动不动就跑到老中医顾健翎那里开一大包补
药。工作能推就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