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平凡的世界(三) >

第23章

平凡的世界(三)-第23章

小说: 平凡的世界(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象群臣跪拜新登基的皇上。

俊武先概要地向娘舅家的人汇报了他们生前照顾老人的情况,其中当然也有一些必要的
检讨。接着,他又详细叙说这次是如何操办母亲丧事的。最后,他请求舅舅们提出意见;如
有不满足,他将尽力弥补缺憾。

接下来,孝子们就敛声屏气,等待娘舅家的质询了。

在这种情况下,死者娘家的人多少总要提点意见,向孝子们发难:俗称“抖亏欠”。

为首的大舅庄严地盘腿坐在炕头,搭拉着松驰的眼皮,象老法官一般沉吟着说:“其它
嘛,也就不说了。我姐和我姐夫东拉河一道沟谁不知道他们的好名声?如今,他们入土合
葬,你们为什么不给他们做个道场,让礼生来唱唱礼呢?”

所有孝子们的心都在咚咚跳着,他们想不到这老家伙竟提出了如此高的要求。俊武的媳
妇李玉玲头叩在地上,心里骂道:“老不死的东西!看你死了还耍个什么花子!”俊武给大
舅磕了三头,回话说:“本该按你老说的这样做,只是咱们周围请不下和尚道士,要做道
场,只能到白云山去请礼生,但路太远,还不知人家来不来……”

他大舅合住眼一言不发——这等于拒绝了外甥的理由。事情眼看着陷入了僵局。

这时候,二舅咳嗽了一声,扭头看了看他哥,说:“也就不要再为难娃娃了。俊武为办
他妈的丧事,已经尽了力这我们能看见……”

二舅是个明白人,主动为外甥开脱。

大舅沉默了一会,抬起眼皮说:“那就这样吧,起来……”

金俊武和所有孝子都赶忙向炕上这一群严厉的审判官磕头谢恩。

迎完村民们送的挽帐和祭饭后,就要起丧了。

八个壮汉涌前来准备抬棺木,前面两人手提长条板凳,以备抬棺人路上歇息时停灵。

米家镇已故米阴阳的儿子继承了父业,现在是周围最有名气的阴阳——此时他手拿切菜
刀,走到棺木前象征性的在鸡头旁砍了砍,然后把那只将属于自己的老公鸡扔在地上,背过
身嘴里念了一会咒语,喊道:“起殡!”

三声铳炮轰鸣,吹鼓手奏起哀乐,棺木被八个人抬起来。金强扛着引魂幡打头,后面是
举课幡和童男童女的孝子。接下来是吹手,然后直系孝子手扯棺木上的纤帐,一路哭说着出
了院门。岁数纸和老太太生前的枕头在院畔上点燃了。与此同时,双水村所有人家的院畔上
都点起一堆避邪的火。

棺木在坡下作程式性停留,女孝子们在这里烧过纸磕过头后,就返回家不再去坟地。

重新起棺后,只留了男性孝子。吹鼓手也停止了奏乐。人们在雪地上艰难地行进着,好
不容易才把这分量很重的柏木棺抬到金家祖坟。

在墓地上,阴阳成了主要角色。孝子们都怀着敬畏的感情,由年轻的米阴阳用罗盘指导
着将棺木吊入墓穴。这里的一招一式,稍有不慎,按迷信说法,都会给后辈人招致灾祸。坟
堆起后,米阴阳念招魂曲:“……每日儿烧香在佛前,三载父母早升天。千千诸佛生喜欢,
万万菩萨授香烟……啊哈!朱砂硼砂磨合砂……磨合钵罗啊,钵弥罗……罗罗罗饭钵……钵
钵罗饭罗……米阴阳一念完,在坟旁划一十字,再划一圆圈,又向坟堆撒了五谷,葬礼就全
部结束了。

母亲的丧事全部办完后,金俊武夫妇累得睡了两天两夜。从大哥一家三口被捕到母亲去
世,使他们处于一连串的事变之中,身体和精神全有点撑不住了。他们知道,老母亲正是因
为俊文家的祸事才一病不起的。

现在,这一切都完结了。在这对夫妇的内心深处,倒象是收割完一季庄稼,可以长长地
出一口气,他们剩下的唯一心病,就是侄儿金强的婚姻问题。在这件事上,李玉玲和丈夫的
熬煎是一致的——他们都喜爱和同情可怜的强娃。

但是,俊武夫妇并不知道,事情在孙家那里有了突破性的转机。

春节前的几天,孙卫红又一次向父母提出她要和金强结婚;而且强硬地表示,不管大人
同意不同意,他们赶春节就到石圪节乡政府去领结婚证呀!

不用说,孙玉亭又把女儿和金家加到一块臭骂了一通,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但玉亭奇怪的是,他老婆却不再对这件事说话。

贺凤英不再说话,不是说她还支持丈夫,而是基本上默许了女儿的抉择。

凤英有凤英的想法。她和玉亭没有生男孩,能本村找个女婿,老了也有人照顾他们的生
活。再说,虽然金俊文家的三口人犯了法,但金强是个好后生,既能吃苦又会抚弄庄稼——
这正是他们夫妇所欠缺的。有了金强,他们就不要再低声下气求大哥一家人了。更重要的
是,她已经知道女儿和金强生米做成了熟饭,无法再阻挡这门亲事。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
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当丈夫准备再一次收拾女儿的时候,贺凤英不得不告诉玉亭,卫红已经怀孕了!孙玉亭
就象被一闷棍敲在头上,顿时傻了眼。天啊!谁能想到他孙玉亭的女儿做出如此丢脸的事
呢?这叫他以后怎样再教育双水村的人民?

玉亭同志应该知道,自他和王彩娥的“麻糊”事件之后,他就早没资格在两性问题上教
育别人了。

孙玉亭气倒在了他的烂席片炕上。他也知道,局面已经无可挽回。女儿怀着金强的娃
娃,不让她和那小子结婚,谁再要她呢?

不管孙玉亭反对不反对,春节前,卫红和金强相跟着地去石圪节乡政府领了结婚证。鉴
于金强家的状况,懂事的卫红不要金家举行任何仪式,准备直截了当从田家圪崂走到金家湾
就行了。

在双水村一片惊讶的议论声中,孙卫红和金强无声无息地生活在了一起。

孙玉亭尽管痛苦不堪,但女儿终究是自己的亲骨肉。在孩子离家之前,他在一堆过去的
学习材料中翻出一个红皮笔记本——这是那年评法批儒时石圪节公社奖给他的。他将这笔记
本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女儿,并且在上面很有才华地写了两句题词:一颗红心两只手,世世
代代跟党走。


第二十四章

一九八三年春天,社会大变革的浪潮异常迅猛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深圳经济特区为
标志,中国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的改革,已为全世界所瞩目。

落后的西部地区,就象过去参观大寨那样,由各级领导带领,纷纷组团结队,到温暖的
南方去取经,也捎带着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

过去没啥名气的深圳成了中国新的耶路撒冷。

穿臃肿老式棉衣的西部人,参观游览一圈回来以后,有的羡慕惊讶那里的开放与发达;
有的则摇头叹息,大发“国将不国”的哀叹,说东部地区完全成了“西方世界”……不管怎
样,去那里转了一圈的西部各级领导,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有些干部率先改革了自己的服
装,穿起做工粗糙的西服,戴起鸭舌帽、变色镜,披上了米黄色风雨衣。当然,他们各自也
或多或少取回了一些“经”。他们最为震惊的是,象江苏省某些乡镇企业的经济产值竟然超
过北方某些地区的产值。看来,仅仅在农业经济上做文章显然远远不够了。必须大力发展乡
镇企业。东部地区的口号成为新的经典在西部传播开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八三年开春以后,不管条件是否成熟,各地的乡镇企业就星罗棋布般发展起来。各种确
有才能的人和一些冒险家纷纷申办起各种工厂和公司。挂着“总经理”、“董事长”等等头
衔的名片满天飞,其中有些单位的全部人马就是“总经理”自己一个人——他们的“公司”
就在腋下的皮包里装着。从总体而言,沉睡的西部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开始苏醒
过来,似乎准备动一番干戈了。发展经济的热情急骤地高涨起来。

但是,在双水村这个普通的小山村里,作为先行者的孙少安,当全社会乡镇企业蓬勃兴
起的时候,他的事业却象一只被巨浪打碎的小船抛在岸边,失去了继续前行的能力。

砖场倒闭至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光。孙少安的精神仍然没有从这场灾难中恢复过来。

这半年中,他又复原成一个地道的庄稼人,整天闷着头地里干活。村里和外面世界的
事,他都漠不关心。那些事和他有什么相干哩?他现在欠一屁股帐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熬煎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这时候,他也体验到类似孙少平的那种感觉:只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才使精神上的痛苦
变为某种麻木,以至使思维局限在机械性活动中。他真没勇气去面对自己残破不堪的现实
啊!砖场死气沉沉。日子死气沉沉。村里干过活的人,工钱还没给人家开完,而一万元贷
款,利息已经滚了好几百元……

他实际上又不可能处于麻木状态。一旦细细盘算他的光景,他就不寒而栗。

孙少安在山里常常把镢头扔在一边,颓然地四肢大展睡在土地上,面对高远的天空长吁
短叹。他不尽地回味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双眼噙满了泪水。他诅咒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
总是对他这样冷酷无情!想一想,他已不再年轻——今年三十一岁,过了而立之年;可是,
到头来,他不仅仍然两手空空,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

有时候,走入绝境的他,竟然象孩子一般在山里天真地幻想,会不会出现个奇迹让他摆
脱这厄运呢?比如过去年代金家的老地主就在这块地里埋下一窖金银财宝,让他一镢头挖出
来了……他对自己的荒唐想法报以刻毒的冷笑。

得了吧,孙少安!你这样躺着胡思乱想,还不如起来干一会活。你已经是这样可笑,说
明你活该倒霉。看来,你要重新振作精神是多么不容易!你往日那股劲头哪里去了?你就甘
心这样象死狗一般沉沦吗?

是啊,我为什么变得这么软弱无力?我过去不是没有经历艰难困苦;而那时不是一次又
一次用顽强不息的意志度过了重重危难,并且一次次转危为安吗?当然,这次危难不比往
常,是太巨大大可怕了;但总不能用这样一种灰心丧气的态度去逃避这危难。再说,能逃避
了吗?

那么,你应该怎么办?你又怎么才能度过你一生中这场毁灭性的灾祸?

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不是没想过办法。因为想不出办法,才逼得他胡思乱想啊!

孙少安心里明白,唯有他的砖场重新上马,他才有希望翻身。

可是重开砖场需要资金。贷款是不可能了。公家的钱是扶持有能力偿还本息的人,而再
不可能给他这样一个破产户。问私人去筹借吗?唯一有两个钱的“挑担”常有林,他已经在
人家手里借了一千多块,用来安抚村中给他干过活的亲朋好友——现在,这笔帐债还未还
清,村民们碍着他的老面子,才不好三番五次上门逼债,但他已经在这些信任他的人面前抬
不起头了……

痛苦的少安总是一个人早出晚归——他不愿见村里人的面。

有时候,他从山里回来,也不直接回家,一个人坐在黑暗的东拉河边,一支接一支抽自
卷的旱烟棒;或者孤魂一般游荡到他那荒凉清冷的砖场,用手摸半天油毛毡棚里的制砖
机……直要等心焦的秀莲来寻到这里,他才默默无语地跟妻子回家去吃饭。

半年来,孙少安真正体验到什么叫“患难夫妻”。亲爱的秀莲不仅象他一样承受着破产
的痛苦,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安慰他。

她给他说宽心话,给他做好吃喝,给他温柔的抚爱和体贴。甚至在他苦闷至极,无端地
向她发火的时候,她也心甘情愿当他的出气筒。

晚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搂抱着她睡觉——这已不仅再是肉体的需要,而是寻找
一种可靠牢固的精神依托。没有秀莲,他说不定神经都要错乱了……又是一个深沉的夜晚。

秀莲已经入睡了,他仍然在黑暗中醒着。

他心绪烦乱,把胳膊从妻子温热的脖项里抽出来,坐起穿好衣服,一个人静静地呆在黑
暗中,抽着自卷的旱烟棒,焦躁中他不知自己想了些什么。

“你?睡吧……”

旁边传来妻子轻轻的说话声。

他扭过头,在微光中看见秀莲那双大眼睛睁得圆圆的。她看来早就醒了。

“唉……”孙少安长叹了一口气,“睡不着嘛……”沉默。

妻子理解他,知道他说的是真话。

“咱们不能再这样等死了!”秀莲也坐起来,脊背上披了件衫子,往他这边挪了挪,用
手拉住他的手。

“可咱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少安把妻子的手亲切地用力捏了捏。

“反正你不能再整天闷着个头,从家里走到山里,又从山里走到家里。你应该出去跑一
跑!一眼看见,窝在双水村是没有出路的!”

“你是说让我象当年少平那样出去揽工吗?”少安侧过脸,不解地问妻子。

“不。我是说,你应该到乡上和县上走一走,看能不能再贷下款。”

“谁还再敢给咱贷款呢!”

“你不会找找刘根民?他总不会眼看着老同学走到死路上!”

“就是根民想帮助我,他也拿不出钱,贷款要县上的银行批准哩……”

“那你不会到县上去?你去寻他周县长!他都亲自跑来为咱们的砖场点火,说不定会支
持咱哩!”

“咱有什么脸再去寻人家县长?人家支持咱,是叫咱往好办哩!现在咱把砖场弄垮了,
人家怎再支持你?”

“这又不是咱故意往坏办!是那个河南师傅……该死的……”

“人家还管你这号事!”

“可是,你难道就不能跑到县上去试试吗?不行了拉倒!这总比坐着等死强!过去,你
可从来没这么窝囊过……”

秀莲说得有些伤心,但没有流泪。她知道,这时候她不能在丈夫面前流泪。她不是没有
流过眼泪,只是一个人悄悄偷着哭罢了。

妻子的话严重地刺激了少安。他并不生秀莲的气,反而猛地感到,妻子的话是多么正
确。是呀,他孙少安为什么变得这么没出息?难道他真的就这样一筹莫展、灰心丧气地坐着
等死吗?

他感到脊背上掠过一道寒冷的颤栗。心脏在胸膛里狂跳不已。

他“腾”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