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平凡的世界(三) >

第30章

平凡的世界(三)-第30章

小说: 平凡的世界(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勃勃、似懂非懂地打听出了什么事?

两天之后,世界各大通讯社发表了美联社驻京记者就此事件的一条与事实大相径庭的报
道,而台湾的《中央日报》竟兴高采烈为此专门发表了社论,欢呼“大陆义民反抗中共暴
政”。

现将美联社的这条“消息”转述如下——[美联社北京18日电记者:布兰特雷·马拉
德〕来自中国C省的外国旅游者证实,该省省会发生了大规模公众游行示威活动,抗义地方
当局大幅度提高食品价格。据几位在现场的外国人提供的消息,愤怒的市民占据了中共党委
机关,并将干部食堂的高级食品拿出来在大街上分享。当局出动了大批武装警察,据信有几
百人被捕……当省委书记乔伯年和省长汪昭义赶回省城时,事态已经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
党的总书记迅速在新华社有关此事的内参上作了批示;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省委省政府立刻
作出妥善处理,并随时将处理进展情况电告中央。乔伯年和汪昭义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亲自
到现场做说服工作,才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经中央同意,省委决定改组市委。秦富功同志被免去了省委副书记兼市委书记职务,等
人大会议召开时,拟增补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福军正是在这个背景上接替了秦富功
的职务。

现在,他已经在市委上任了。爱云和岳父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搬下来,因此他就在办公室
里间临时支了一张床。从家庭方面来说,全家将团圆了。儿子晓晨和女儿晓霞已经兴奋地来
看了他;见他忙,都坐一坐就回了各自的单位。可就工作来说,却比黄原更沉重了;因为所
面临的许多事,都是他原来所不熟悉的。

田福军上任还没有几天,黑龙河农场事件又旧病复发了。那里的问题因为没有从根本上
得到解决,农场职工们不满意,又开始聚集闹事。这次闹事的方式和上次一样,许多人再次
坐着汽车来到市委要求解决遗留问题。不过,这次规模没有上次大,老人儿童没有来——孩
子们的校舍已经腾出来,下学期上课没什么问题。

规模虽然小,但影响照样很大。省城又顿时为之哗然。市委大门前的小广场上重新变得
象闹市一般乱。

田福军紧急采取了措施。他先让办公室安排了这些人的吃饭和住宿。不能再把事情摆到
大街上解决!通过和电视台与电影制片厂联系,把许多电影和电视录像片拿到了这些人住宿
的地方。田福军指示:要武打片!要情节曲折热闹的录像!一部接着一部放!

这样,闹事的农场职工总算先安顿了下来。

市委同时召开紧急扩大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田福军先提了两点意见让大家讨
论:一是农场退出一部分地给农民;二是农场出租土地给农民。他说这只是他的一些不成熟
想法,让常委们和政府部门的同志充分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和方案。

会议从天黑一直开到了天明。伴随会议室吵嚷气氛的是外面哗哗的大雨。雨已经不断线
的下了好几天。看来,一年一度的雨季提前到来了;而且雨量异常地大,据说全省所有江河
的洪水都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好在市区周围没有大河,这方面他们不必过分操心。只是市
内某些街区的危房恐怕难以招架如此凶猛的雨水。田福军在会前就已宣布,等这个会一开
完,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立刻分头市内各处视察水灾情况。

会议临近结束的时候,秘书进来让田福军接省委副书记吴斌的电话。

田福军赶忙走出会议室,来到隔壁电话间。

当他听完吴斌的电话后,话筒从手里滑落下来,“当啷”

一声掉到了桌子上。他象死人一般僵在了电话间。外面的雨在哗哗地下着,下着……


第三十一章

……中亚高脊发展东移至西藏高原,到明日八时500毫巴强度为593位势什……西
太平洋……本省及南方邻省为辐合槽区……亚洲……乌拉尔山……贝加尔至本省分别为槽
区……

我们不懂。

这是气象工作者的术语。

客观事实是:位于本省南部一条大江上的某地区所在城市,在近日来环流形势预下,天
气开始酝酿一场突降的灾变。

本省南部,夏季经常受西伸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康藏高压影响,地面则受黄河西
部走廊、南方邻省盆地热低压影响,冷暖空气交汇而暴雨濒临。进入秋季时锋面活动更加繁
密,常常形成连绵的阴雨天气。两条大山脉横亘该地区,阻滞抬升气流运行,秋夏必然形成
暴雨区,随时都可能引出灾祸。

几日前,大江上游的县份已出现50毫米的降水量;紧接着,大江中游另一地区雨量达
到了日降85毫米。同时,由于中亚高脊东移发展,在西藏高原迅速建立一强大高脊;脊前
冷气流加强,造成高原锋生。

同日下午,冷锋劲旅经过该地区东部上空。暴雨倾盆而泻,并以迅猛之势潜入该地区西
部;范围之大,足数百公里。

沿江最大日降雨量的县份,已高达140毫米。第二天中午,副冷锋之旅掠过城市上
空。大雨如注似倾,袭击了这座人口有十万之众的城市。

紧依城市的那条大江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洪水流量立刻突破了每秒一万立方米。

入夜,该城上游一百多公里处江上最大的水电站,入库量一万六千秒立方米,出库量一
万五千七百秒立方米。据水文部门预测,不久,该地区江段洪水流量很快将达到二万秒立方
米!而且,这决非最高位数——接下来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城市处于一发千钧的危急时刻!

据该城《历次洪水纪事年表》记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发生在明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年)。“江水涨溢,河水壅高城丈余,全城淹没,公署民房一空,溺毙者五千余
人。”按当时河口摩崖刻字记载的水位换算,实际水位近二百六十米,流量接近三万四千秒
立方米。

想不到整整四百年后,这座城市又面临相同的厄运。

市委和地委机关的领导们在慌乱中立刻行动起来,地市主要领导和军分区的司令员政委
组成了抗洪指挥部,紧急召开会议。但是,地区防汛指挥部总指挥、行署专员高凤阁同志却
没有在场。

高凤阁在省里参加完一个会后,回中部平原老家为儿子操办婚事去了。本来,近半月之
中,防汛工作进入最关键时刻,而且高凤阁前几天已经知道南郊地区的江河都已处于危险状
态,但这位地区的行政首脑还是带着秘书,坐着行署的“马自达”回家去参加儿子的婚礼。
在当夜该地区领导们象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安的时候,高凤阁正喜气洋洋地在家乡所在县城
的招待所大宴宾朋。我们知道,在黄原时,高凤阁就梦想当专员。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如愿
以偿。他何必不借儿子的婚礼衣锦还乡,向父老们炫耀一番呢?

在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地委书记立刻任命自己为总指挥。由他主持的会议,开始起草
紧急动员令。起草到第三条,他说:“不写了!立刻到广播站直接广播!”他向该市市长口
授了内容,让他赶快先去广播站。

广播站马上开始播发市公安局让市民紧急撤退的通知。地委书记随后赶到了播音室,利
用这个空隙起草了第一号命令;接着便由他直接在广播上向市民宣读。

此刻,黑云压城,大雨滂沱,加上车辆的噪音,压住了城内几个少得可怜的高音喇叭
声。许多单位和家属院根本就没安装有线广播,大都没有听见这命令。有些人听到了,又以
为是吓人话,不予理睬。再说,许多人不愿撤退。他们离不开自己的安乐窝,贪恋家里的那
点盆盆罐罐。即是开始撤离的人群,行动也极其迟缓。

江水一浪高过一浪,如猛兽般的血盆大口,吞没了城堤之沿。一场不可幸免的厄运注定
要临头了!

暴风雨中,城市完全陷入了混乱。地委书记穿过败兵般逃生的人群,摸黑淌水赶到了邮
电大楼,命令报务员向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军区发出紧急求援呼救电报。紧接着,他又返身奔
往广播站。此刻,老城已经完全沦陷了;大水中到处传来呼喊救命的声音。

“我是地委书记!大家要丢掉坛坛罐罐,洪水已经进城了!快逃命吧!我是地委书记!
大家快逃命哇!”

地委书记沙哑的嗓子带着哭音,在广播上绝望的作最后的呼唤。

逃命的人一边往高处撤退,一边心酸地抹着眼泪——亲爱的城市啊,眼看就要完了……
凌岸四点钟,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省委书记乔伯年惊醒,这时候的电话一定有什么十万火
急的事。他连衣服也没顾上披,跳下床抓起了话筒。电话是省防汛总指挥、副省长万国帮打
来的——他报告了南部那个城市被水淹没的消息。

乔伯年头“轰”地响了一声,一阵眩晕几乎使他摔倒在茶几上,他立刻让万国帮和省长
汪昭义直接去飞机场等他。

乔伯年先拨通了省军区司令员的电话,让他马上准备一架直升飞机,在省民航机场等候
起飞。然后,他又用电话把常务副书记吴斌从床上叫起来,让他准备一块紧急飞往南部那个
处于危难的城市。

吴斌一听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赶紧起床穿衣。他老伴要给他弄点吃的,被他喝住
了。家里一片纷乱,吵醒了隔壁的儿子。

因为是星期六,吴仲平从工大回家来住宿。他听见父母亲在这个时候起床,不知发生了
什么事,也赶紧穿衣起来。仲平很快从父亲那里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他突然想起了他在省报的好朋友高朗。高朗的父亲在市上任副市长,和他父亲交情很
深,因此他和高朗也自然十分要好,吴仲平想到,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新闻。
他应该立刻去找高朗,使他能争取搭乘省上领导的直升飞机到现场采访。他知道,高朗对新
闻事业具有一种无畏的献身精神,这种采访对他来说是千载难逢!

出于友谊,吴仲平在父亲刚踏出门,就立刻冒着大雨跑到省委家属院值班室那里,叫起
一个他所熟的汽车司机,迅速驱车赶到了省报。他让车停在报社大门外,自己用百米速度冲
到报社单身宿舍楼上,拿拳头使劲擂高朗的门板。半天没人来开门,也不见屋里亮灯。

吴仲平正在焦急之时,见旁边一个房间的门开了,走出一位披着衫子的女同志。仲平认
出这是田晓霞。她是高朗的朋友,他们三个曾在“黑天鹅”饭店有过一次聚餐。

“高朗出差去了。你这时候找他有啥事?”晓霞问他。吴仲平丧气极了。

他于是简短地向田晓霞说明了情况。

不料,田晓霞马上说:“我去!你带车了没有?”“带了。”吴仲平说。他没想到一个
姑娘要去冒这种险。他并不知道,这个姑娘的冒险精神闻名全报社。

田晓霞在说话之间便冲进自己的房子,不到两分钟就穿好衣服,肩上挂了个黄书包走出
来,抓起楼道的电话,给值夜班的副总编打了招呼,就旋风一般跟吴仲平下了楼梯。她一边
气喘吁吁往大门外跑,一边对吴仲平说:“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机会!”勇敢的女记者情绪异
常激动。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双方都热恋着同一个家庭的兄妹俩。

小汽车在夜晚的风雨中驶过省城空无人迹的大街,在西郊转了一个急弯,箭似地冲进了
飞机场。

省委书记乔伯年等人都已经在候机室的大厅里。没有人坐,他们站着等待最后一个人—
—副省长万国帮,他正最后一次和兰州空军部队联系。

停机坪上,一架直升飞机隆隆地响着,红色的信号灯在雨夜里一明一灭。

田晓霞奔进候机大厅,直接对省上几个主要领导说:“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你们
一同前往灾区……”

省上的领导都非常惊讶:她怎么知道他们要搭机去南部灾区?

“飞机上没座位了!”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张生民不客气地说。

“报道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果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田晓霞语气强
硬地对副秘书长说。在场的领导没有人知道她是田福军的女儿,但她的记者风度使所有的领
导都注意到了这个姑娘。

“挤出一个位置,让她去!”乔伯年对张生民说。生民无话可说了。但他显然很不满
意。在秘书长看来,这么大的事,记者去能解决个屁问题!

副省长万国帮一到,田晓霞就跟着省上的领导们钻进了已经发动起来的直升飞机机舱
中。

飞机轰鸣着升上天空,在漆黑的雨夜向南部飞去。

黎明时分,飞机位临被水淹没的城市上空。从舷窗望下去,满眼黄水茫茫。城市的房屋
半淹半露,一片极其悲惨的景象。所有的领导都不由紧捏着双拳;省委书记的眼里闪烁着泪
花。

一个高地升起了一堆大火。这是地面上要求飞机降落的地方。

直升机掠过浪涛翻滚的水面,降落在地区师专的大操场上。

成千上万的人包围了飞机。省上的领导在一片恸哭声中走下来。地市领导象一群孤儿找
到了爹娘,流着硒惶的泪水和上级领导紧紧握手。

于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在师专迅速建立起来。

本地邮电局的载波室被洪水吞没,城市和外界的联系已经隔绝了几个小时。随机来的无
线电报员立刻按动了电键,把乔伯年口授的内容向省上、大军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报发了
出去。与此同时,三级领导分头奔向各处,紧张地指挥抢险——主要是抢救生命!

谁也不知道,现在已经被洪水卷走了多少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还有许多人处于严重
的危险之中。仅被洪水围困在楼顶上的人就不计其数;而已经落水的群众到处都在呼喊救
命……这个城市除过自救之外,焦急地等待着外援,等待着北京的关怀;它为自己的生存充
满焦渴的希冀!

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的兰州和武汉空军部队的飞机穿云破雾来到城市上空,救生器材、食
物、医药品纷纷空投下来。总后的一支部队已经赶到了现场,在银行、商店、仓库周围布岗
立哨,并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