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西巡回銮始末 >

第28章

西巡回銮始末-第28章

小说: 西巡回銮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月初二日周方伯又致瓦大帅函兹有琐事奉渎,胪列于后,务求酌定示复,不胜盼企。
  一、近日为山西军相遇,触犯联军,中堂已饬山西军退紥。
  惟前送地图,以红线为界而无地名。愚见:联军所紥之卡,如能指出地名为界更好,否则或以直隶境地为界。其紧接直隶境之山西地方,可饬山西军相离数十里驻紥,即巡哨亦饬其勿入直境,庶免彼此相犯。务求明示,当即回明中堂,转告直隶西边一带州县知之,并嘱各州县转告山西领境文武遵办。缘国家急盼望和议早定,决无遣军东犯之理。惟恐彼此不知设卡地段,两军巡哨或致相遇,此时损伤士卒,诚属不值也。
  一、我中堂奉旨来京议和,所有各州县,凡联军巡察所到,务须以礼相待,量力供应。惟近山西一带州县,山多地瘠,每苦供应不周,如阜平县令所禀为难情形,务求体谅。或少驻兵队,或明定章程,此非愚所敢拟也。
  ○另摘译阜平钞来禀稿
  ◇东抚袁中丞覆法国驻天津领事运盐公文
  为照会事。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准贵领事来牍开:“照得去年夏间中国拳匪滋事,直隶天津之紫竹林租界被围,联军北上,华军及拳匪以长芦盐码为战濠,本国军队被害甚巨。
  经本国提督将此项积盐充公,案奉本国国家谕令招商发卖。拟俟明年开河后,运往豫东一带销售。所有经过地方,船只囤栈及分设行店悬有法国旗帜,经本总领事盖印签字者,务请贵部院妥为派兵保护,料理一切。仍望通饬各府厅州县一体遵照办理,并出示晓谕各属村镇均须购用此项盐斤。所有商贩,但持本总领事发给运盐引照,或本国各处招商店盖用本国发给法文钤印发票者,沿途关卡军民人等及旧日盐商巡勿得留难阻扰。
  倘敢故犯,即须从重治罪。如贵部院有不能约束之处,本总领事不免禀请驻京大臣转电本国外部。想贵部院鉴及直隶之事,必不致忽略细微,至失两国和好也。其此项盐斤运到贵治各处,所需囤栈行店,请照另单所开地方,预先代为指定,并悬牌附上法旗。所有各囤栈行店应用物件,本总领事早有所闻,请饬勿得移挪一物。租价俊事竣后,再行酌量筹给。所有直省现用引照,及法国招商盐店经本国国家发给钤印执照各五十张,请即通饬一体遵照,望勿迟延,致使盐斤到境之时,各属未奉谕,殊多未便也。”等因。准此,查本部院与各国官商往来交涉,向按彼此两国议订约章办理。贵总领事拟发给旗照,运盐赴内地售销,查各国各项约章均无此条,本部院又未接准本国全权大臣行文知照,碍难转饬照办。且东省本系产盐之区,向非长芦引盐应销之处。沿海一带,贫民恃熬煮为生业者不下数十万人,岁出之盐运销全省,各州县,各村镇,均派定行销额数,尚恒有积滞之虞。况近年永阜,水利各场池灶一律整顿;西繇,富国,王家冈等场又各增开滩池;是以所出之盐较前更旺。各商认运之引销不足数,欠课甚多,正苦无从设法。若照贵总领事来牍,附送囤栈行店清单所开各处,均须强售芦盐。从此东省之皂户盐商,势必因而失业。上则于国课有关,下则于民生有损,种种为难,实多窒碍。谨将旗照各件,备文奉缴,相应照会贵总领事,烦请查照,诸希涵谅为荷。须至照会者。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日
  ◇联军统帅致东抚袁中丞电
  贵省辖境拳匪绝少,具见办理认真。敝国人民在东省境内尤能始终保护,毫无危险,实为感佩。以故敝国军队决不赴境剿办,毋庸系念。
  ◇北京全权大臣致于荫帅电
  顷接法毕使函,称:“现接河南教士信,内称河北岑道,滑县吕令,安阳石令,煽惑居民,地方大乱,拳匪各区游行,凡教士教民所余财产复行焚毁,洋人性命深为可虑。应请按照前次所开各官赶紧惩治。内中所最要者,惟岑,吕,石等。并求严饬河南抚台立即设法认真保护教士教民,并恳于该教案赔款内先给五万两以便修整各处,望为照准。”等因。查毕使此次函内指请惩治三员:内岑道,石令,虽已改调。但另委别缺,仍难甘服;滑县吕令并未撤换,更啧有烦言。当此和议开办之时,未便使有藉口,再生枝节,应由尊处从速严办。至拨银五万两一节,除已付交办结算各款外,实在尚须赔给若干,应用尊处会商主教,迅速查明,赔还了结。庆李庚电。
  ◇于中丞覆电
  庚电祗悉。法使函开岑道,吕令,石令三员,刻即分别奏参。滑县早经委邱令缙往署。河北教案武安一起,现复经印委各员会同司主教议结。俟主教文到,即当奉达。其余未了之处,已拨银由冯道带往即缴。遵谕于前已付交算结外,冯道会同主教查明应我赔若干,迅速赔偿,总期一律完结。并通饬设法认真保护。用慰荩怀。敬祈转致法使。荫佳。
  ◇黄仲苏大令上江督刘制军书
  敬禀者,窃卑职恭读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上谕,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当因革条议具奏,实力施行。率土臣民,莫不鼓舞振兴,感激奋发。
  溯自乙未岁中东定约以后,中外臣工,纷纷陈奏,条分缕析,几于阐发无遗。特由卑职愚见论之,所议虽极周详,而胪列多端,于标本之先后缓急,似尚有未及区别者。
  窃谓举行新政,必以开民智为先。民智不开,虽意美法良,究竟信之者一,疑之者十,甚且坚执旧习,阴私阻挠。中国四十年来所设方言格致各馆,中西武备各学堂,竭力维持而收效无几,岂中人之才力竟不及西人哉?民智未开,风气不变,欲恃此生徒数百人成材效用,驯致富强,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泰西言口之家,皆谓“善政如草木,民智如土田”。民智既开,则下令如流水之源,善政不期举而自举。且一举而莫能废。否则民未开悟,勉强遵行,貌合神离,终为具文,如英国明计学者力持平税之说,而商民阻挠,久不能行。盖其理太深,而国人抵死不悟故也。后编纂其说为“理财启蒙”等书,遍颁学堂习之。至道光中,人人皆知此意,遂阻力去而其令得行,通国蒙其利矣。斯非欲行善政,先明民智之明验哉?
  至于开民智之方,其目有四:一、设学堂,二、变科举,三、译西书,四、开报馆。
  学堂之设,二十四年业已议有章程:县设小学,府设中学,省设大学,循序递进,给照为凭;大学卒业学成,乃咨送京师国学,覆加课试,量才授官。所学皆实用,所取皆通才,而国家收得人之效矣。且民间识论,恒随士子为转移。士子既通中外情形,则转相告语而民风亦变。举凡民教之龃龉,中西之畛域,皆可消弭于无形,此尤安内和外之长策也。故学堂不可不先设也。
  然学堂设立而取士仍用时文小楷,所教在此,所重在彼,则志不定响,必不能专。是宜改用时文。念四年新订乡会试章程:首场试以史学,政事;次场以西史,财政;或能兼专门之学者听□一场,试以四书五经义,随场去取,俾空疏者不能滥竽。都中各种考试,亦宜尽去诗赋小楷而专取实学,庶天下士民闻风兴起,虽穷乡僻壤皆将实力讲求,风气之开,可以拭目俟矣。故科举不能不急变也。
  欲通西法,当阅西书。近数十年所译行,惟兵,算二门略备;化,声,光,电,矿,汽,机等学,虽各有数种,皆非最新之书;而最要之政治法律书译本绝少,加以中西文义悬绝,翻译较难,甚或二三年而成一种,未免缓不济急。惟日本所译,于泰西各种要籍大略已全,其书汉文居其十七,和文不过十三,译为华文,费日少而成功速。若必习西文西语乃能多读西书,则幼童尚可有成,弱冠以后之人何从周观博览以期淹贯?此西书之不能不速译也。
  中国户口最繁,号称四百兆,实数尚不止此。学堂虽设,岂能遍教无遗?惟报纸广行,则未入学堂之人,亦可不出户而知天下。且已登士版者势不能伏案读书,得新报时时阅之,聊可通知中外情势,遇有交涉,可不至茫无把握,酿成事端。惟近今报馆主笔之人,间或褒贬恣情。抑扬任意,荒唐谬戾,淆惑人心。是必先取西人报律翻译成书,令各报馆凛遵办理。如敢妄言违律,地方官立将主笔提究,报馆查封。果系正论危词,亦毋得吹求文致。如此,则下情易达,公论大明。报馆难繁,有益无损,试观泰西各国最富强者报馆最多,其明效已。此报馆不能不广设也。
  凡此四端,乃民智所由开,为变法自强之根柢。更佐以农,工,商,矿诸学,则利源辟而殷富可期。然非各设学堂,则愚民墨守旧法,用力多而成功少,安能与各国竞胜,以挽回利权?若事事仰赖洋人,无论糜费太多,并不能广及;况厚币聘请,未必果为上等工师。则何如自教其民,俾学成后,展转相传,不待假手外人之为愈耶?日本变法维新,未及十年,一切皆由本国主之。以华人之聪明才智,何至远逊东洋?是在一转移间而已。若陆军海军虽不可无,而今日之急务尚不在此。盖陆军训练必数年而后成;海军费重事繁,十年尚未必可用。究之一铁甲船之费可作通省设学之资,一大炮之值可供数县设学之用。
  果其财力足以兼顾,原不妨以海陆军与学堂并行;无如府库空虚,闾阎凋敝,任举一事,皆苦乏财,则两利相形,势不得不先其所急,与其费巨资以购待人而灵之呆物,何如移此财以造随处有用之人才?先后缓急之分,一对勘而昭然若揭矣。
  中国办理洋务五十余年,一误再误,以至屡误。去年贸然开衅,大局糜烂,几至无可挽回。藉非宫保力保东南全局,殆不堪设想!推原祸始,皆由不学无术,昧于中外情势,以致上行下效,贻祸无穷。假令十余年前早设学堂,得数十百通才散布中外,尚可从旁调剂,设法转圜,何至一唱百和,昏愦无知,以酿此非常之大变哉!或疑方今事势危迫,甫谋遍设学堂,收效至速亦必逾三五年,未免迂缓不切。不知往不可谏,来犹可追。及今兴办学堂,犹可得力于异日;今犹不办,并将绝望于后来。况中国士民之众,念二行省,何地无才?变科目以冀广收,行特科以期精择,加以刻意搜罗,破格录用,后先奔凑,目前尚未至无人。持之数年,奇尤渐出,日新月异,继起多才,国富兵强,固可趾踵待矣。
  卑职望浅秩卑,才疏德薄,朝廷大政,何敢妄干?惟夙蒙宫保格外青垂,不以寻常俗吏见待,用敢忘其愚拙,冒昧渎陈。
  传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尚希鉴宥而裁择之,聊为土壤细流之助,又非但卑职一人之私幸也!
  ◇又
  敬再禀者,近日传闻各国和约将有定局,其于教堂一事,必有专条。此后教士教民,自应力为保护。惟是教堂神甫往往遍护教民,不论人之良莠,事之是非,概挟全力以相袒助。地方官受其劫制,不免抑平民以徇教民。乡民积怨日深,遂致酿成巨祸。据卑职愚见,宜乘此立约之由,照会各国公使,请其通饬各教士,凡中国民教争讼,均由地方官持平办理,不得从中干预把持。在中国于平民教民本无歧视,秉公讯办,断不因其入教而稍有低昂。在教士亦宜确守教规,不得偏袒教民,致激众怒。凡莠民地棍不得一律滥收。若业经犯罪之人投入彼教藉为护符,尤应拒绝不受。此乃泰西之教规,万国之公法,无论何洲何国,莫不如斯。即中西所订约章,亦不许教士干预词讼。若教士越分把持,激成事变,则咎由自取,不能归罪于地方官。此实为民教水火之根源,如及是时反覆申明,商定两全之善策,庶后患可杜,民教自能相安。否则民教之势焰日横,平民之怨毒逾甚,激而横决,两败俱伤,不特非中国之利,亦并非西人之利也。为此仰恳宫保大人,可否电咨全权大臣,妥为商定,以弭衅端之处,伏候宪裁。
  ◇江督刘批
  据禀,举行新政,必以开民智为最先,此诚至当不易之论。
  所陈设立学堂各节,均与本部堂之意相符。另禀教务一层,尤不为无见,候采择酌办可也。此缴。
  ◇英教士李提摩太上李傅相书
  伏见近六十年内中国有二难:一、不懂西事之人,劝政府与外国开战,绝断来往,每战中国必败,败状一次甚于一次。
  二、外国人见中国不通西事,渐将中国要害土地占据,于是黑龙江,台湾,安南,缅甸,均归外国管领。今因愚人主见,欲尽杀外国人,政府被其迷惑,反杀中国人无数,朝廷因而受大难,皇太后皇上仅以身免,实可惜之大者。至于外国人有不愿中国自强者,恐中国至能自强时有能杀害人之心:此诸人往往称美中国法本善以媚中国,其实乃不欲中国变强。又有人实欲中国自强:因此等人知中国究竟是善人多,能体上天好生之德,与西国善人略等。现有外国之善人劝各国勿瓜分中国,费多少唇舌,各国始经应允。此是上天再佑中国复兴之机会。中国若图复兴,有必不可少者二事:其一,安内;其一,安外。
  安内之法:皇太后皇上必应母子相和。大清国历代先皇帝家法有旧章,能遵家法则治,不遵则乱。此一也。士大夫守旧与维新,亦当相和,不可彼此相阨,各不相容;守旧维新,各用其长;现在维新诸臣多有革职回籍或斥遂者,应起废复用。
  此二也。凡此皆安内之大纲也。安外之法:必应斟酌时宜。古时无轮船,铁路,电报,彼此不相往来可也;现在五洲地球如同一大城,朝出一事,夕已大地尽知,居东城者不欲与西城往来,乃万不能行之事,明者皆能知之。若不能讲和,彼此必且力争,有欲夺中国土地者,有欲夺中国利源者,有欲夺中国权力者。倘再失和,以前事考之,中国祸不可胜言矣。查失和之由,大抵因不用外人,所有一切议章交涉章程多不妥贴。现今外国联军在直隶办理多不安静,因不用中国人,所以办不妥帖。
  考满洲数万人,如何能治中国四万万人?二百五十年之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