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

第14章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第14章

小说: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B股)2‰双边当天大盘涨157%,反弹持续13个交易日,共反弹956%延续熊市20051242‰1‰双边前一天大盘涨25%
当天大盘涨173%延续熊市20075301‰3‰双边近千只股票跌停,大盘当日暴跌65%,随后连跌四天,五个交易日内大盘最大跌幅215%,很多股票连续5个跌停板延续牛市20084243‰1‰双边前一天大盘涨415%,当天大盘涨929%,所有股票几乎全部涨停,出现大盘几乎涨停的奇观延续熊市20089191‰1‰单边
(卖者缴纳)大盘涨945%,当天除了没开盘的股票,所有股票统统涨停,大盘出现涨停奇观,第二天大盘涨777%延续熊市股票市场中,每一次新股发行,都意味着从股市里抽血,因为它拿走了股市的资金。在牛市的时候,资金进入股市的速度比新股取走资金的速度快,所以价格能上涨。但到了熊市,本来价格趋势就是下跌,不断有人从股市里撤资,这时候新股再继续发行的话,股市失血会更加严重。
如果股市跌幅过大,证监会就有可能采取暂停新股发行的政策。历史上,新股发行的暂停共有六次。
从表87可以看出,新股发行暂停后,至多不超过25个交易日,都会出现一次不低于18%的上涨,上涨最多的一次就是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所以,新股的暂停发行是一个股市即将反弹的信号。股市下跌的严重程度连国家都难以忍受,放弃从股市融资(这是中国政府开办股市的最大原因),说明了熊市后期已经到来,或中期底部正在形成,资金方的力量重新聚集,随时有可能发动反攻。因此,以后如果再出现新股发行暂停的情况,应该积极做好准备,因为反弹就在眼前。表87历年IPO暂停情况一览表次数时间暂停发行后多久
股市开始上涨暂停发行后的何
时股市开始上涨何时上涨
结束上涨持续
时间大盘最大
涨幅第1次1994年7月21日—
12月7日6个交易日1994年7月29日1994年
9月13日1个半月22310%第2次1995年1月19日—
6月9日8个交易日1995年2月7日1995年
5月22日3个半月7665%第3次1995年7月5日—
1996年1月3日当天就开始上涨1995年7月5日1995年
9月12日2个月1953%第4次2004年8月26日—
2005年1月23日12个交易日2004年9月13日2004年
9月24日一周1880%第5次2005年5月25日—
2006年6月5日8个交易日2005年6月6日2007年
10月16日26个月51363%第6次2008年9月16日—
2009年6月29日25个交易日2008年10月28日2009年
8月4日9个月10890%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
注:1995年7月4日东方电气公开发行后的随后一段时间内,只有洛阳玻璃、东北电气(000585)两家新股发行,到1996年1月4日,黔轮胎招股后,新股发行才密集进行,因此,这段时间也可作为暂停新股发行来看待。


资金与股票的博弈
1利好与利空
利好指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利空指促使股价下跌的消息。
有一句股谚:“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出尽是利空。”但是,很多人却会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例1:2007年是牛市,这一年的530印花税上调事件是重大利空,530后股市大跌5天后股市恢复牛市的进程。利空出尽是利好。
例2:2008年是熊市,这一年的4月16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0%,从1550%调整到了16%了,股市应声而落,当天下跌209%,随后股市也没有出现所谓利空出尽是利好的现象,而是继续下跌。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难道股谚错了?其实,股谚没错。出错的地方在于,没有正确理解股谚的应用条件。利好和利空,在牛市和熊市里对市场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牛市里,上涨是主题,利好出来是好上加好,股票只会加速上涨,并不会出现利好出尽是利空的现象。利空出来只会对市场产生短期不利影响,而市场主力往往趁此大肆宣传利空,散户们如果卖出,他们就会趁机吸货,利空影响消除后,利空转利好,股市恢复上涨,上当的股民追悔莫及。所以,“利空出尽是利好”只适用于牛市。
熊市里,下跌是主题,利空出来是空上加空,股票会加速下跌,并不会出现利空出尽是利好的现象。同时,利好出来会对市场产生短期有利影响,而市场主力往往趁此大肆宣传反弹的来临,散户们如果追涨,他们就会趁机卖出手中的存货,利多影响消除后,利好转利空,股市恢复下跌,追涨的股民又被套住。所以,“利好出尽是利空”只适用于牛市。
总结一下就是:牛市里,利好出来加速涨,利空出尽是利好。熊市里,利空出来加速跌,利好出尽是利空。
2资金与股票的博弈
在股票市场中就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股票。谁强听谁的。如果钱变多股票变少、数量不再增加,或股票赢利能力得到改善,那么股票将上涨;如果钱变少股票变多,或股票赢利能力被削弱,那么股票将下跌。
所有的国家政策,反映到股市上,就是改变了资金与股票的力量对比。
从资金的角度看,如果一条政策出台后会吸引资金流入股市,使资金的力量得到加强,那么这条政策是利好政策。反之,则是利空。
从股票的角度看,如果一条政策使股票的数量增多,或者使股票所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下降,那么这条政策就是利空政策。反之,则是利好。
将各种政策总结一下就是:
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会使市场上的钱增多,是利好。反之,是利空。
再贴现率降低,会使市场上的钱变多,是利好。反之,是利空。
央行票据发行的品种增多、数额变大、间隔时间变短,会使市场上的钱变少,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利率提高,会使银行存款变得比股市更有吸引力,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人民币升值,会使国际游资进入中国市场,是利好。反之是利空。同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是利空,对进口企业是利好。
税率提高,使企业利润变少,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大小非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市场上可供流通的股票数量,是利空。
印花税的上调,使股市的交易成本提高,进入股市的资金数量减少,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暂停新股发行,使股市里股票的数量暂时不再增加,是利好。反之,是利空。
利空出来是不是一定要卖股票?利好出来是不是一定要买股票?则要看市场大趋势。如果是牛市,利空出尽是利好,此时应趁利空的时候买入股票,利好出来加速涨,更应该买入股票。如果是熊市,利好出尽是利空,应该趁利好的时候卖出股票,利空出来加速跌,更应该卖出股票。
股市是一个天平,一头是资金,一头是股票。哪一头的砝码加得快,天平就向哪边倾斜。牛市的时候,资金一头的砝码加得快。熊市的时候,股票一头的砝码加得快。政策是可以随时向任何一头添加的砝码。牛市初期,资金不断加码,国家也希望股市涨起来,利好的政策砝码往资金这头加,牛市将延续;牛市中期,资金加速加码,国家希望股市保持平稳发展,各种政策的出台不偏不倚,利好政策和利空政策的数量相当,此时,利好出来会使股票加速上涨,利空出尽是利好,应趁着利空换股或加仓;牛市末期,资金加码的速度减慢,利空的政策变多,而且利空政策出台的速度开始逐步加快,熊市随时可能到来,此时应该听党的话,跟着政策的方向走,卖出股票。熊市初期,股票被不断抛出,国家也希望股票指数低一点,利空的政策砝码往股票这头加,熊市将延续;熊市中期,股票被加速抛出,股票指数已渐趋合理,国家希望股市保持平稳发展,各种政策的出台不偏不倚,利好政策和利空政策的数量相当,此时,利空出来会使股票加速下跌,利好出尽变利空,应趁着利好卖出股票或降低仓位;熊市末期,股票抛出的速度变慢,利好的政策变多,而且利好政策出台的速度开始逐步加快,牛市随时可能到来,此时又应该听党的话,跟着政策的方向走,买入股票。
利好政策多利空政策少的时候,这是熊市末期或牛市初期,此时应买入;利好政策和利空政策数量相当的时候,这是牛市和熊市的中期。如何操作看大势,大势是熊市则卖出,牛市则买入;利好政策少利空政策多的时候,这是牛市末期或熊市初期,此时应卖出股票。
股市的天平,政策的砝码,新闻中蕴含的股市逻辑,你是否已明白了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股票人口学:少数人的胜利
牛市的时候,在围城外的空头想进去,但里面的多头却不想出来。于是城外的钱越来越少,城里的股票价格却越来越高。终有一天,城外会没钱的,牛市也就走到了尽头。你此时,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众人都陷入疯狂的时候,爬到城墙上看看城外还有没有拿着钱的人,如果看不到,就自己跳出来。先跳出来的是智士,后跳出来的是壮士,在里面的是烈士。要做智士,不要做壮士,更不要做烈士。
我所在的证券营业部的门口有一位50多岁的大妈。她从2002年7月开始就一直在营业部门口蹲点卖早餐,一干就是八年。
有一回,我问她,“大妈您每天都在这里卖茶叶蛋,我都看您卖了好多年了,生意还好吗?挣钱吗?”
“其实,我不靠卖茶叶蛋挣钱的。”大妈回答。
“那靠什么挣钱?”我奇怪了。
“我靠炒股挣钱!”大妈回答。
“靠炒股挣钱?”我更奇怪了,“您为什么这么自信能靠炒股挣到钱呢?”
“道理很简单啊”大妈有了几分得意,“我在这个证券公司门口卖茶叶蛋,每天都带100个来,如果在当天卖出的茶叶蛋在20个以下,我就满仓进;如果销量在20个到60个之间,我就持有,如果连续一周都能能卖完100个蛋,我就出货了。”
“如果一个都没卖出去怎么办?”我又问。
“那就只能说明一种情况,就是你们证券公司的人都穷得吃不起蛋了,那一定是百年未遇的大熊市到了,我会把我的早餐车都卖了,拿出所有的钱入市。”大妈坚定地说。
我又问:“那您现在挣了多少钱了?”
“这是秘密,反正有不少。”大妈颇有几分神秘。
真有这么神?我很怀疑。茶叶蛋的销售数量真的和股市行情有那么密切的关系?或许大妈说的有几分道理。
大妈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投资者,连证券营业部和证券公司的区别都无法分清,居然能想到茶叶蛋的股市投资学。即使不算是后无来者,应该也是前无古人了吧。
但她还真的挣到钱了。这里面肯定是有股市的逻辑。


茶叶蛋的股市逻辑(1)
1茶叶蛋的股市逻辑
茶叶蛋里有什么样的股市逻辑呢?大妈的早餐生意是在证券营业部门口进行的,那么她的顾客主要就是两种:第一种,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第二种,经常来营业部里做交易的股民。
她的顾客群是有区分的: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是常客。他们天天都是要来上班的,只要习惯了买她的茶叶蛋吃,就应该会天天买,比如说我就是这样,我和我的同事们购买茶叶蛋的数量每天大体都是固定的。经常来营业部里做交易的股民,他们是散客。他们购买茶叶蛋的数量和股市行情的好坏有密切关系。行情好的时候来的人多,买茶叶蛋的人也就多,当行情到顶点的时候,人声鼎沸,100个蛋全部卖完的情况很可能会出现。行情差的时候来的人少,买茶叶蛋的人也就少,当行情低迷到最低谷的时候,门可罗雀,散客们一个不买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这时候,买蛋的可能就只有我和我同事们了,这应该就是大妈说的低于20个蛋的情况。
这么一分析,大妈研究出来的茶叶蛋理论还真的暗含股市的逻辑。
我开始留心观察起生活,并有意识地把他们和股市联系起来,结果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类似于茶叶蛋理论的股市逻辑。
2公交车上的股市逻辑
曾经有一个周末,我去营业部里给股民们讲课。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我想在讲课之前,最后再准备一下讲课的内容,于是看起了《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这本书。
结果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小伙子看到了,很好奇地问我看的是什么。我告诉了他,并问他炒不炒股。他说不炒股,但很感兴趣。于是和我攀谈起来。得知我是证券公司的证券讲师后,并且正要去讲课后,很激动,也决定和我一起去,他的女朋友也决定陪他一起去,而他们原本是要去西单商场买衣服的。
这时候,坐在我前后左右的好几个陌生人参与到了我们的谈话中来,最后大家交谈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参与谈话的人(除非真是有事走不开的),都去听我的讲座去了。
上面的这件事情发生在2006年,2005年到2007的那波牛市中前期的时候。
到了2007年,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很热烈地讨论两个话题,炒房和炒股。买得起房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还是讨论股票的人多。行情最顶点的时候,甚至从车头到车尾每挪一步都能听到有人在说他的股票赔了或者赚了。
而到了2008年,情况似乎变了。2008年开始的时候,车上还能听到有人讨论股票,当然这时候大家都是在讨论赔了多少钱、政府会不会救市和什么时候才是底。到了2008年末的时候,这样的讨论就很少听到了。
所有人都远离股市了?我也很惶恐。
于是,有一次,我特意做了一个实验,拿了一本16开的大大的马丁?J普林格写的《技术分析》在公交车上翻阅,很多人都看到了,却装作视而不见。我把翻书的声音变大了一些,终于有人说话了:“还看这个有什么用?赔都赔死了。政府也不救市。”这时候,很多旁边的人也都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那目光就像看一个傻子。
哦,原来他们都还在里面,只是不关心了,或者说麻木了。
到了2009年,行情再好起来的时候,公交车上讨论股票的声音又出现了。
公交车上也是有股市逻辑的:公交车上大家讨论股市的热烈程度与股市行情成反比。当公交车上所有人都陷入疯狂的时候,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