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

第6章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第6章

小说: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而万国正是毁在了期货的自营盘交易上。
1995年2月,多空双方重仓对峙上交所国债期货合约327,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万国证券是当时的空方主力,从1995年2月中旬起,管金生一直在指使万国证券全力做空327,截至2月22日,该公司仅327品种的持仓量就有128万口。他认为,当时财政吃紧,国家不太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之差。但这一次,管金生却赌输了。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面对巨额亏损,下午4:22分,管金生开始亲自操盘,在收盘前8分钟之内,万国证券抛出大量的卖单,最后一笔730万手的卖单让市场目瞪口呆。在最后8分钟内,万国证券共抛空“327国债”1056万口(共计2112亿元的国债)。“327国债”期货收盘时价格被打到14740元。当日买入的多头全部赔光,万国证券由巨额亏损转为巨额盈利。但万国证券这次交易却是一次严重的透支交易,因为万国并没有那么多钱。最终管理层判这8分钟的交易无效,导致许多散户由大哭变为大笑,另外一些散户由大笑变为大哭。不算这8分钟,万国证券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这8分钟,万国证券赚42亿元。但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企图恶意操控市场的人终将被市场所唾弃。1995年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1995年5月19日,管金生被逮捕。1996年,由于在“327国债”事件中亏损16亿元无法弥补亏空,万国与申银合并,改称申银万国。1997年,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入狱七年之后,管金生因为身体原因,被保外就医,传言现隐居于北京。
万国之后,再无万国。
金生之后,再无金生。知识链接:股票与证券
股票其实只是证券的一种。除股票外,债券、基金、期货、权证都属于证券的范畴。在“327国债”事件出现之前,证券交易所里有期货这一交易品种。当时的证券公司也可以直接开展期货交易。“327国债”事件出现后,证券交易所里的期货品种被叫停,中国金融期货的发展此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同时,证券公司也被叫停了期货业务,现在证券公司又可以开展期货业务了,但必须以期货公司代理的形式开展所谓期货IB业务(即期货中间介绍业务,一种介绍客户给期货经纪商并收取一定佣金的业务模式,和过去直接进行期货业务不是一个概念)。

庄家的陨落(3)
时至今日,对于推出新的金融期货品种“股指期货”有很大担忧。“股指期货”如此难产,“327”国债事件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占了非常大的成分。3悲剧英雄尉文渊
尉文渊,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上交所的第一任总经理,被誉为“中国股市第一人”。
时势造英雄。1990年初,为了向世界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不会走回头路的决心,中国政府宣布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时任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副处长的尉文渊奉命筹建。1990年6月,在海外访问的*市长向全世界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年内开业。筹建工作开始加快。在筹建过程中,尉文渊决定从一开始就搞计算机交易系统,上交所从开业的第一笔交易开始就跨入了电子交易时代,这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当时连中国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都没有如此先进。1990年12月19日,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尉文渊出任上交所老总的时候,年仅35岁,成为“全球交易所中最年轻的老总”。
在交易所成立后的三年中,尉文渊又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改革。如市场扩容,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扩大到近60家。又如,扩大交易席位,交易所的会员已经从16家扩大到100多家,交易席位由最初的50个扩大到上千个,到1993年更是达到了6000个。另外,他还推出一项极其大胆且具有远见的金融工具创新:国债期货。而正是“国债期货”的推出毁了尉文渊。
“327”国债事件,尉文渊是难辞其咎的。当时上证所规定:会员单位在国债期货每一品种上的持仓不能超过5万口,但万国证券却获得40万口的特别优待。难道仅仅因为管金生地位特殊及万国证券财大气粗就可以更改游戏规则吗?据说在“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当天,万国证券实际持有200万口,远远超出市场规则的规定和上证所开的小灶。没有尉文渊领导下的上交所的纵容,就不太可能会出现恶意操纵市场的“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事件发生后,上交所进行了紧急磋商。夜里9点左右,尉文渊宣布当天最后8分钟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以违规前最后一笔交易的价格15130元为收盘价。
不久,尉文渊因负“监管责任”而离开了他一手创建起来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阚治东、管金生、尉文渊这三人共同被称为中国证券业教父,是昔日上海滩三大金融巨头。他们都创造过人生的辉煌,但辉煌过后,三人的人生轨迹却画出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如果需要,上面的名单还可以再加上长长的一串。如有君安教父之称的张国庆被判刑入狱,原三峡证券董事长邓贵安、总裁李洪尧、副总裁李晓春被判刑,原汉唐证券董事长吴克龄、总裁宋建生被吊销从业资格,原广发证券老总董正青被判入狱四年等数不胜数。他们都拥有一样的传奇经历,一样的传奇人生,却企图去干同样的一件事情——恶意坐庄,操纵市场,于是造成了一样的最终陨落。企图操纵市场、恶意坐庄者终将失败。玩火者终*。
也许有人会说:不对,尉文渊不能算庄家。尉文渊任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带有政府性质,并不是金融公司,他怎么能算庄家呢?其实,尉文渊正是利用了手中的行政特权,而最终达到了操纵市场的目的。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事件中,虽然管金生造成了一起巨大的市场操纵案,但当时14740元的收盘价却已是事实。而尉文渊宣布最后8分钟的交易无效,当日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管金生觉得不公平,要求协议平仓也不被允许。宣布8分钟的市场交易无效,这不是对市场*裸的操纵又是什么?所以,国家才真正是最大的庄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政策市与八“牛”七“熊”(1)
众人都说,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国家才真正具有左右股市的力量。这话一点没错。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回顾中国1990年以来的牛熊变换,并说明政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关于中国牛熊划分的方法历来有两种,第一种是八牛七熊的划分方法,第二种是四牛三熊的划分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下面的叙述中采用的是第一种划分方法,第二种划分方法在以后的章节中会提到。
1“股市政策市”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的时候,并没有政策市的说法。当时限制股票涨跌为5%,后来变成1%,再后来变成05%。但由于股票少,沪市上市的股票只有8只,供不应求,几乎每天都是涨停盘报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延中实业由每股100元涨到了1599元,豫园股票由100元涨到了3580元,最后竟一度突破万元大关。1992年5月,随着上证所取消涨跌停限制,股指更是一发不可收,直冲云霄。从5月18日到22日,上证综指从54435点涨到133999点,单周涨幅146%;其中,21日这天,指数从61699点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达105%。为控制失去缰绳的股市。1992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从1992年6月12日起股票交易双方按3‰税率缴纳印花税。当天指数无剧烈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跌幅超过70%。这是国家在关键点位运用政策对股市的第一次出手,而这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第一次熊市。
股市暴跌引起国家高度重视。1992年9月28日,新华社发布重要评论《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为股市打下一剂强心针。1992年11月17日,天宸股份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第二次牛市启动。管理层的态度与政策通过重要官方媒体传递给广大股民。这是国家在关键点位对股市的第二次出手。
第二次牛市持续到1993年2月15日的时候,大盘已越过前期高点1429点,甚至超过1500点,达到了153682点。1993年2月16日,监管部门批准上海“老八股”扩容,大盘上探155895点的阶段高点后应声而落。第二次熊市来临。到1994年7月29日的时候,大盘回到32589点,累计跌幅达到7913%。而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也在这段时间内迅速扩容至200余只。这次国家通过直接宣布扩容的政策来控制股市的涨跌,是在关键点位对股市的第三次出手。
股市的再次暴跌让国家坐不住了,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由于当天是周六,因此股市对救市政策的反应从1994年8月1日的那个星期一开始,直接跳空高开3901点,当日收盘实现上涨11172点,涨幅3346%。第三次牛市由此展开。短短33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为20413%。国家对股市实现了第四次的关键性出手,中国股市是个政策市的说法首次出现,并流传开来。
此后,国家对股市的控制更是得心应手,要涨就涨,要跌就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中国股市彻底沦为政策市。
1994年9月14日,大盘达到105294点,资金开始关注更加“刺激”的国债期货市场,陆续从股市撤出,第三次熊市开始。与此同时,“327”国债期货事件也在不知不觉地酝酿当中。到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跌去将近50%。当日,由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影响,国家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关闭国债期货市场。大量国债期货市场上的资金无处可去,纷纷涌入股市,用炒期货的凶悍手段来炒股,造成了一个三天的短命牛市,到1995年5月22日大盘创出92641的阶段高点后牛市结束。这次国家虽没有直接调控股市,但却对与股市同属于证券市场的期货市场进行了一次重拳出击,是一次对证券市场的直接调控,国家第五次关键性出手的结果,造就了短暂的第四次股票牛市。“股市政策市”的说法开始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政策市与八“牛”七“熊”(2)
1995年5月22日,面对突然高涨的股市,国家再度出手,宣布股市将大规模扩容,并下达了1995年全年股票发行的大致额度和上市节奏,股市高台跳水,应声而落,第二天沪市下跌1639%。随后第四次熊市开始,至1996年1月19日,大盘达到此次熊市的低点51283点。国家在股票市场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威风。
1996年1月19日,价值投资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大盘在深发展、四川长虹等业绩龙头带动下走出第五轮牛市,至1997年5月12日,大盘重新回到151017点。此时国家再次出手,1996年5月10日管理层把印花税由千分之三提高到了千分之五,1996年5月12日公布1997年的新股额度为300亿元。于是,第五次牛市结束,第五次熊市开始。国家对股市的操纵再次得手。
1999年5月8日,发生美军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国内、国际局势紧张,市场担忧情绪加重,上证指数于5月17日下探至104783的阶段性低点。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史称“519”的著名第六次牛市行情就此展开,这次牛市持续到2001年6月14日,创出224543的历史新高。这又是一次国家直接调控股市的胜利。
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且减持的价格执行市场定价。市场哗然,第六次熊市开始。
2控制力的减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新的世纪之后,尤其是到了2001年6月的第六次大熊市开始之后,国家对股市的控制力度开始慢慢减弱。
第六次熊市是一次几乎让股票市场中所有的人都感到绝望和窒息的熊市,漫漫长熊长达四年,很多人甚至喊出了“远离股市,远离毒品”的口号,将股票与毒品相提并论。
从第六次熊市开始,政策市效应开始渐渐失灵。从2002年1月开始,政府开始频频出手,多次出台利好政策,在1300点附近反复救市,却没有什么成效。具体政策包括:2002年1月,在上证综合指数首次跌到1300点附近时,证监会召开座谈会,稳定市场信心,大盘借此上扬,至2002年6月底最高探到174889点;2003年1月7日,上证综合指数再次回落到1300点附近,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发表重要讲话,4月中旬大盘勉强回升至164960点。2004年2月1日,重大利好“国九条”发布,上证综合指数反弹后不久又开始出现下跌;2004年8月31日,中国证监会决定暂停新股发行,上证综合指数当日仅以微弱上涨;2004年9月13日,上证综合指数下探到1259点,国务院领导强调要抓紧落实“国九条”,市场出现微弱反弹,不到1500点又重回跌势。2004年10月24日,证监会宣布允许保险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股市,上证综指当日不涨反跌。2005年3月14日,*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六点意见,但股市却创八年历史新低,直至6月6日下破1000点,最低达到99823点。
四年的漫漫熊市中,重大利好频频出台,股指虽有积极反应,但总体来看,利好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政策效应持久性在下降。被人戏称我国股市得了“政策利好麻痹症”。

政策市与八“牛”七“熊”(3)
2005年6月6日,大盘创下99823点的第七轮熊市最低点。从6月9日开始,管理层连续7天发布7大利好政策。同时,国家开始进行股权分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