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意冲霄 >

第53章

战意冲霄-第53章

小说: 战意冲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大娘责备的是,都怪若水感染风寒,未能出门远迎,实在是不大孝,咳咳……”我的及时出现让燕振雄脱离了这尴尬的一幕,燕福全刚才的话我在过来时早听得清清楚楚,为了配合老人善意的谎言,我用内力将脸色逼成惨白状,声音也改得略带沙哑,话末更是激烈地咳嗽了几声,一旁扶着我的流云及时配合着拍着我的后背。
我这话明着是道歉认错,可谁听着都觉得没理的是糜氏夫人,一个当母亲的因为儿子病了不能出门迎接就厉声责备,这也太过份了些。
糜氏夫人略带惊讶地看着在自己面前行跪拜大礼的年青人,要不是和小时候的模样差不了多少,又是自己丈夫认回来的儿子,她还真会怀疑眼前这个人是不是燕若水。以前的他连话都懒得跟自己多说一句,看到燕府人的眼光永远是那种漠然和仇视的态度。这八年在外难道他被人洗了脑?还是摔坏了头脑,怎么突然变出一副恭顺嘴脸来了。
糜氏陷在沉思中,堂上的诸人却都觉得这位夫人做的有些过份了,儿子只是没来迎接这点小错,说一说也就过去了,哪能像现在这样让生病的儿子跪在面前连个起身都不叫的。当场宾客也都是聪明人,人家****间的事,再看不过去也没人出声。亲戚当中有燕振雄碰了一鼻子灰的前例在,谁也没有开口说话,当然那位从小就对燕若水挺好的燕家大小姐燕嫣然就皱着眉头,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还是强忍下心中的不快,没有出言顶撞自己的母亲。
“永乐长公主到!”门子响亮的声音远远地传了进来。
****欢迎大家访问我的博客或加入该书的QQ群****
http://dmyj000。blog。sohu。
QQ群:48771434
第十八节 灵柩归来(一)
           我的嘴角迅速闪过一丝令人根本无从察觉地笑意,雨阳果然如我猜想一般,只要糜氏夫人一进府,她肯定也会跟着过来,从小和燕若水一起长大她当然知道糜氏夫人以前是怎么对待燕若水的,只有她这位现今朝廷里最有权势的长公主在,她的心上人才不会受委屈。
永乐长公主是当今皇上的一母胞姐,不管嫁没嫁入燕家她身份都不会改变,就算糜氏是她名义上的未来婆婆,也不能怠慢了她,毕竟君臣之礼最大,于是她顾不得跪在地上的我,和一干亲戚朋友急匆匆的出厅去迎接。
雨阳虽然对这位糜氏夫人没什么好感,但毕竟对方是自己未来的婆婆,况且她也不是个傲下之人,在糜氏刚要跪下见礼时便托着扶了起来。其他在场的亲朋好友大都是朝中重臣,仍依着大礼跪拜山呼。
在门口寒暄几句后一直未见到我的雨阳心里担忧,便和诸人一起举步走了进来。
“若水,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跪在地上?”永乐长公主刚一进来就看到还跪在地上的我,以及我那副惨白的脸色。
其实在进来的时候糜氏就看到了还跪在地上的我,正懊悔自己一时失误想弥补时,雨阳已抢先开口,这一下弄得一干人等尴尬不安,特别是看到这位长公主面色转沉,谁也不愿意上前去触这个霉头。
“哦,我这,刚才大娘……不,是我没事故意逗你的玩的,别紧张。”我站起身朝一脸不快的雨阳笑了笑。
见我这一句话回的吞吞吐吐,雨阳心里顿时有底了,眼睛不友好的向糜夫人瞄了一下,后者心里一阵苦,说实话适才她并没怎么虐待我,儿子给娘下跪也是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这个儿子有一个权势仅次于君王的未婚妻。
“夫人,适前兵部送话过来,国公爷灵柩已至城外百里。”燕福全的一句话转移了场中所有人的注意力。
糜氏夫人一听夫君灵柩快到,忙向永乐长公主告罪一声,吩咐下人准备一些应用之物,全都去西城门迎接。雨阳也顾不上和我多话,两人一起上了她的步辇,匆匆赶去。
皇帝带着文武百官,自发组织来挽灵的老百姓,将西城门外挤的人山人海,但奇怪的是现场十分的安静,一份肃穆悲惨的气息掩的天空都呈现一片灰蒙。
按照习俗,死者的妻儿子女等直系亲属晚辈要跪在道路两侧接灵,男左女右跪成一排。
男眷这边的第一排独自跪着燕征的四弟、少年时过继给了故大将军杨广昌当儿子的吏部尚书杨邦布,本来已经过继给了杨家,他就不能算是燕家之人,但杨家那位老夫人说当年燕杨两家乃是战场上一同浴血的胞泽,燕征为国捐躯,做为与他血脉相连的弟弟,应该表一表心意,所以今儿个早早地就催着杨邦布带妻携子的出来。
第二排的第一个人就是我了,我身侧是燕家二公子燕威,依次下去是燕振雄、燕征大女婿申孝谦、二女婿朱舍翰、杨邦布之子杨勇方、杨勇进。
第三排是燕振雄之子燕群策,杨勇方之子杨灵秋。
女眷那边以糜氏为首,接下来是燕征三妹燕元元,虽说她当年被燕老爷子赶出家门,然而事隔多年再加兄妹情深,她的出现也没人觉得奇怪,毕竟女眷中奇怪事是一茬接一茬。杨邦布的妻子李氏跪于最后。
女眷第二排的第一人竟然是永乐长公主,就在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到西门外后,雨阳和他那位当陛下的弟弟聊了一会儿,这位皇帝陛下居然不顾皇家尊严,不顾君臣之礼,同意让自己这位长公主姐姐以未过门媳妇的身分加入跪灵的行列。如果说永乐长公主这一举动文武大臣、亲戚朋友能够理解,但本来跪在最末却被长公主拉来跪在身侧的另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就令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了。
要说是燕大公水燕若水的娶的小妾吧,那按规矩妾不可与妻并位,况且正房妻子是堂堂的长公主,虽说这位燕家大公子行事低调,多年未曾听到他什么消息(那是因为燕若水离家多年外人并不知晓),可是候爷公子娶小妾的事也不是什么小事,多多少少会传出点风声吧,更何况自糜夫人开始燕家的所有亲朋好友都以惊讶地眼光看着这个跪在本该是燕家媳妇位置的女人。唯一知道真相的我,只能在心里苦笑,真不知道雨阳拉着鸾儿跪在那里,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事先也根本没有和我提过一个字。
燕征的两个女儿嫣然和嫣红紧排在鸾儿下首,正斜着眼不住地打量着旁侧的鸾儿,而后者却只是恭恭敬敬地低头跪着。排在嫣红身侧的是燕振雄的妻子林氏,林氏身侧跪着燕元元的双胞胎女儿聂贞、聂秀,随后是杨勇方之妻狄氏,杨邦布之女杨琼娟。这第二排的未尾又是一件奇怪事,一个小女孩扶着一位身怀六甲的妇人跪在那里,她们正是朴雨和墨菊。其实她们我并没有通知,只是燕征将军灵柩归来之事京城早已传遍,她们当然也听到了这一消息,墨菊想着夫君生前视我如亲兄长,也可以说是她夫家唯一的亲人,她并不知道丈夫和燕征有没有关系,但光冲着是夫君是燕家大公子义弟这一层关第,她觉得就应该来尽尽礼数,而小朴雨当然不会反对去给大哥哥的父亲尽尽孝道。
第三排跪着的则是再晚一辈的两个小女孩,嫣然之女申诗佳、燕振雄之女燕剑娘。
我想若不是在这一特殊时刻,文武大臣肯定会议论纷纷,可这会儿皇帝陛下因为丧失了一位能顶大梁的国中大将正心情惨重,阴沉着一张脸静立当中,谁敢在这时多事多嘴,那简直就是和自家的性命过不去。
其实明宗的心里何尝不是一样惊讶,他也弄不清自己这位胞姐这样做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他也只是惊讶一下就不再去留意,他能坐上今天这个位置是凭着自己无比深遂的心机得来的,既然燕家没人做声,自己又不想惹姐姐不快,当做不知道是最明智的做法。
第十九节 灵柩归来(二)
           五百名素甲持戈的士兵,护送着一具灵柩缓缓进入众人的视线中,那一张张疲倦掩盖下悲凉无比的脸庞,仿佛向天地倾诉着他们心中对主帅离去的不甘。
西城门外,无论为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还是散在四周观望的老百姓,都被这份悲冰的气愤所感染,燕征的离去,不仅仅只是一位将军的亡故,他几乎是带着宋国最后的希望,西胡不破、蒙军入侵、三番作乱,大宋即便有心背水一战,也是一个无将、无兵、无钱粮的死局。
也不知是谁开始了第一声的悲泣,十个、百个、直到成千上万,呼天喊地的悲呼与五百士卒的无声落泪形成一种明显的落差,这本应极不协调的动作在此时却显得那般的相溶,天地间仿若仅剩下那无穷尽的悲意。
作为长子,按照习俗应该由我前去“扶灵”,民间认为这样做可以让死者亲属的灵魂随着扶灵者回归家中。
抛开以前的种种,明宗现在的做法,不失为一名开明的好皇帝。四名早就安排好的御林军身披素甲,过去将灵柩从马车的抬下并用肩扛起,静静地等我过去。
当我的手扶上灵柩的一刹那,心底忽然涌上一股无法压抑的悲愤。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今日只见马空鞍。”
仰首发出一声悲呼后,边扶着灵柩缓步前行,边沉声吟着。
这本是唐朝诗人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最后一句原为“蕃军只见空马鞍”,被我改了两个字。
这首本应颂扬战功的歌,被我用在这里,特别是只见空马鞍之句,令闻者更为悲凄,特别是几度经历生死战火洗礼的燕振雄,一直压抑着的低泣声换成了远远可闻的号啕大哭。
一名太监念了明宗亲手写的悼词,而后灵柩被送回到了已改名的武国公府,灵堂早在两天前已布置好,灵柩在中间停放妥当后,明宗亲率百官祭拜,皇帝带领文武百官祭拜臣子,除了以前大将军杨广昌战亡有过一次外,乃大宋建国以来仅有的第二次。
那些繁琐的礼节一道道过去,待众宾客归去后,已近半夜,燕府此时才平静下来,哭泣了一天的诸人也都累得懒得说话,除了应该留下守灵的我和燕威、嫣然、嫣红四人,还有坚持要留下一起守灵的燕振雄,其他诸人都被劝回去了休息。
按照习俗应该跪灵时间为三天,这三天时间不能吃、不能睡,隔刻上一柱香,以我的修为当然不觉得什么,而燕振雄武将出身,也不成问题,燕威时不时的偷动偷食打瞌睡,估计就算要累了也不会伤到身体,和他一个品性的燕嫣红也无须我为她担心,倒是听闻嫣然在生女儿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身体便十分虚弱,她极度悲伤之下中途晕厥过去几次,偏还执意不肯休息,反倒是她认为我从小便身体虚弱,时时留意着我,怕我有个三长两短更对不起已故的父亲。
到第二个晚上时,嫣然的脸色已经由苍白变成了惨青色,我明白再这样坚持下去她不死也得去掉半条命,于是偷偷招呼史红,在送祭品过来时,借着扶她的机会,输了一道真气过去,替她舒筋活血,缓解一下疲劳。嫣然出身名将世家,虽然自己未曾习武,但这点见识还是有的,也十分配合的稍站了一会儿,之后给史红和我投来了一道感激的目光。
本来雨阳也想在这里跪灵的,但在我以君臣大礼及身体健康为由的坚决反对下,她选择了退让,而懂事的鸾儿当然不会在这节骨眼上来麻烦我,只是满含担忧地看了我一眼,就带着墨菊、朴雨等人离去。
跪灵的第三天,也就是除夕日了,别人家里喜气洋洋地准备着过新年,武国公府却乃笼罩在一片凄云惨雾中。
那天傍晚,皇帝陛下突然传下一道急诏,令我进宫面圣,当我向那位传旨的太监询问时,他也是一脸迷茫的样,并不知道为了什么事。
以我对他的了解,这么急着找我入宫,而且还是在我跪灵期间,直觉告诉我这事一定和燕征有关,因为燕征在和我分手时,偷偷塞了一个半块玉佩给我,他没告诉我作什么用,当时只语重心长的叮嘱我:“国家多难,外患内贼,但愿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大宋平安盛世,这块玉佩关系重大,忘我儿能好好保管。”
看来皇帝见我的心是急到顶了,传旨的太监给我带来一匹快马,让我骑马快速入宫见驾,而那些御林军也似得到了上头的旨意,见到是我骑马而来,并无一人阻拦。
明宗召见我的地方是他的御书房,等候在门口的太监接过我手中的马缰后就说陛下在内等我,让我快快进去。
“臣燕若水拜见吾……”
“若水大哥不必多礼,朕有一事急需问你。”明宗来行礼的时间都不给我,就急急地把我扯起。
“侄儿见过姑母。”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抬头间居然看到燕征的三妹燕元元也站在一旁,忙收起心神躬身问安。
“若水,二哥离行之前只有你在他的身边,他是否有什么话交代于你?”燕元元冲我额了额首后就立即开口问我。
“父亲临行之前,只嘱咐若水到京后要去几位长辈家中拜访一下,并无提到其他的事。”我仔细的想了一下,燕征当时并没有交代我什么事,当然玉佩的事是我故意不提,也是想看一下他们的反应。
“会不会是交给了其他人?”明宗和燕元元听了我的话后,对视了一眼,脸上满是焦急的样,明宗忙又开口向燕元元询问。
“不会,这规矩是二哥定下的,除非要死或者远行,否则这东西是不能离身的,现今二哥的尸身上并未见到此物,他肯定是托给了旁人。”燕元元马上就否定了明宗的猜测。
“若水,武国公离去时有无给你什么物件,譬如像这般的玉佩”。明宗又转过来问我,并且手中托着半块玉佩递给我看。
“哦,这玉佩臣见过,父亲临行前是交了一块给我,但他并未说过是做什么用的。”果然让我给猜中了,明宗要找的是这半块玉佩,这时我假装恍然大悟的装怀中的玉佩拿了出来,放到明宗手中。
“太好了,天不亡我大宋也!”明宗将两半玉佩合在一起,缺口完全吻合,看他兴奋的样子,比捡到了宝还要兴奋,但当明宗将这里面的秘密告诉我后,我才知道,这块玉佩内中的价值,就算是金山银山都没法比。
****欢迎大家访问我的博客或加入该书的QQ群****
http://dmyj000。blog。sohu。
QQ群:48771434
第二十节 计划之始
           后宋第二位皇帝宋景帝在位时,是后宋中兴辉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