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第20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20章

小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洞蠊ā沸疲骸叭嗣竦男判挠倘缢蓝瓷!弊叛芯棵窆返闹匾д咭桌鸵荩↙loye E。Eastman)说,蒋原本被认为是不学无术、图谋个人权力的武夫,可是到了1936年双十国庆,已被称誉为“高瞻远瞩的领袖,在国家陷于内部斗争时,明智地避免和日本冲突”。他成为“民望很高、无可取代的领导人”①。

  ① Eastman(易劳逸),Nationalist Era; pp。46…47。

  1936年秋天,毛泽东的状况也有改善。他只有3万名步枪部队,但苏联定期给予援助。他总共已收到共产国际20万美元,而且斯大林也于9月间批准他15000至20000枝枪、8门加农炮、10门臼炮、和“足够数量的弹药”。次年,共产国际答应会再给毛160万美元①。10月,宋庆龄在上海应毛的请求,自掏腰包给他5万美元,换算成2005年的币值,相当于70。4万美元②。

  ① VKP(b); Komintern; I kitai Dokumenty (The AUCP 'All Union Communist Party'(b); Comintern; and China Documents); vol。4 (Moscow: AO Bulket; 2003); p。892; L。M。Kaganovich and V。M。Molotov to I。V。Stalin; telegram; September 8; 1936; RGASPI Moscow; collection 495; inventory 184; file 36; sheet 263。

  ② 宋庆龄1937年1月26日告诉王明:“不久前回复毛泽东要求资助之函,我设法在3个月前给了他一些钱(后来讲明是5万美元)。”RGASPI collection 495; inventory 74; file 281; sheets 34…35; and collection 514; inventory 1; file 1037; sheets 90…94。

  5月,周恩来在蒋担保其人身安全无虞下,偕同共产国际(亦即斯大林)的代表潘汉年,在上海和陈立夫、张群密会,继续交涉抗日统一战线事宜。潘汉年带着与共产国际通讯的密码本,他的参与代表斯大林盼望谈判成功,如果谈成,他会提供苏联军援给国军部队①。国民党方面向周提出一份强硬的要求清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中共把红军裁到3000人、废止“红军”名义、接受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控制。中共还需取消所有的苏区,同意在他们的地区建立民主政府。最后,中共高阶领导人应该离职,并出国半年——蒋对于败战军阀的典型惩处就是出国。这些要求根本不切实际——毛泽东必然宁可退入苏联,也不会接受它们。周当下就拒绝这些条件,坚持中共必须保有对红军的指挥权。但是他也让步说,共军可以成为中国军队的一部分,遵守联合统帅部(以蒋为首的军事委员会)的调度。会谈暂时告一段落②。

  ① Chiang Kai…shek(蒋介石),Soviet Russia in China; p。73。

  ②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120;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p。28…29; Ovichinnikov; Stanovlenie I razvitie edunogo nationalnogo fronta sopreotvileniya Yaponii v Kitae; pp。44…45。

  如果粉碎中共会失掉未来对日抗战唯一可能的武器来源,蒋必须评估这样做是否值得,尤其是考量到若共军战败,毛泽东大可躲进苏联或蒙古。毛则秘密地继续与张学良讨论联合反蒋事宜,让张觉得事情正顺利发展(也因此间接地造成了后来的西安事变)。

  10月31日是蒋50大寿之日,他回到河南洛阳的剿匪总部。宋美龄带著两个大蛋糕由上海飞来,两人肩并肩地在西式、点了蜡烛的蛋糕后合照——他手持软呢帽、身穿布披肩,她则穿毛皮披肩。上午,2万名民众在洛阳中央军校集合向他致敬。21响礼炮之后,群众欢呼、行三鞠躬礼。次日,蒋写了一篇乐观的长文,宣称国内局势“化险为夷……十月乃为外交转弱为强之期”。最重要的是,他提到日本要求在华北联合反共。他指示张群准备一份声明,宣布中国决心恢复主权领土①。生日派对后,蒋悄悄和来到洛阳的张学良会面。蒋因张最近给他一封要求成立抗日联合阵线的信而生气。委员长以严厉、说教的口吻警告说,任何人在彻底收拾中共之前主张抗日,就是“国贼”。事后蒋都对自己用词如此强烈,感到不解②。根据张学良日后的说法,委员长的态度加强了他劫持领袖的决心,他回到西安向杨虎城述说会谈经过,杨引了一句古谚:“挟天子以令诸侯。”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19 and November 1; 1936; box 39; folder 4。

  ② Zhang Xueliang(张学良),Columbia interviews; vol。38; pp。25…189。

  ③ 同上注,vol。38; pp。25…1900。

  当月,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签署反共公约;日、德联手攻击苏联的可能性顿时大增——这是斯大林的最大噩梦。许多人猜测何应钦和不在国内的汪精卫,私下倾向支持中国加入此一反共同盟。日本军国主义者希望尽速收服中国,他们才能依计划攻打苏联。日本特使川越茂悄悄搭日本军舰来到南京,带来新的要求,即中国授与日本权利派军队到中国政府军和共军正在作战的任何地方。蒋接见川越茂但拒绝和他谈判。川越茂和外交部长张群的谈话亦无进展①。对斯大林而言,日中接触的消息,使他益感迫切地要成立国共联合抗日阵线。

  ① Time(《时代》),November 9; 1936。

  11月24日,蒋又回到洛阳,接到张学良报告说陕西局势吃紧,请准向他亲做报告。蒋在日记中写下:“汉卿要求带兵抗日,而不愿剿共,是其无最后五分钟之坚定力也。”①12月初,张抵达洛阳,向领袖报告驻防陕西的部队哗变。尽管蒋最近才警告张不得主张联合阵线,少帅还是直言抗日,两人争执了一个多小时。蒋警告说,如果国民党在这个关头停止内战,改为抗日,势必使得全国领导权落到中共手中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28; 1936; box 39; folder 4。

  ② Zhang Xueliang(张学良),Columbia interviews; vol。38; pp。25…1892 to 25…1893。〃 关于“讲重话”,见蒋1936年12月10日日记,收在秦孝仪,《大事长编》,p。1010。

  张主张蒋到西安,亲自向东北军、西安部队官兵讲话。蒋同意。张学良一回到西安,就发电报向毛泽东告知谈话经过。根据张国焘的说法,张学良没有提到计划劫持蒋委员长,但是11月初,少帅在西安曾告诉毛的密使叶剑英说:他打算“发动兵变”。毛只简单回答:“好极了。”①

  ① Zhang Guotao(张国焘),R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p。478…479;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台北:东华图书公司,1995),cited by Chang(张戎)and Haliday; Mao; pp。181…182。

  三

  孔祥熙提醒蒋西安之行太危险,但委员长反而更执意要去。他过去深入敌营总能化险为宜,更因无惧无畏而声望高涨。因此,他在大批高级官员、奉化护卫子弟,及20名士兵的陪同下,飞往西安。

  同时,周恩来和斯大林的代表潘汉年秘密由上海到南京,继续谈判抗日统一战线事宜①。委员长前往西安后不久,周恩来告诉张群和陈立夫,中共已同意国民党对抗日统一战线所要求的大部分条件,譬如废除红军的名义和徽章、部队接受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调遣、停止没收地主财产、允许成立民主政府。唯一的歧异在于共军的人数;此时,国民党谈判代表同意共军在新名义下、等候纳入中央军之前,可以有3万兵员,不是先前的3000。周立刻接受这个比较实际的数字②。这次没有提到毛、朱德等必须出国的要求。根据陈立夫的回忆录和蒋介石1957年的书,双方“实际上就所有问题”达成共识③。

  ①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119…120。

  ② T。V。Soong Papers; box 60; folder 3。 1950年代末期,宋子文把他在西安事变时期的日记及其他私人文件交给胡佛研究所档案馆,他要求这些文件必须等到宋美龄去世后才能公开。宋子文可能比其他参与事变经过、日后又撰文谈论它的人士,在文化上、政治上更倾向重视历史的客观性。1936年12月,周恩来和宋子文交涉释放蒋时,透露双方在南京谈判时协商好的部队人数。蒋在1957年发表的《苏俄在中国》(p。73)提到,国共协商好:中共要“废除红军”,不是只取消名义;但是共产国际档案显示双方交涉的是新的共军应有多少兵力。蒋在同书(p。81)又提到了中共的四点要求,可是他旋即提到他在1937年秋天谈判时,要求毛泽东等人出国的条件。

  ③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119…120; Chiang Kai…shek(蒋介石),Soviet Russia in China; p。73。

  根据这些模糊且易操弄的条件,双方起草正式组成联合阵线的共同声明,等候蒋、毛核可。即使尚待最后核可,但是若没有双方首脑事先的同意,谈判代表也不会同意这些条件。周恩来在回去向毛报告的途中短暂逗留西安,但他显然没见到张学良,告诉他有此一草约的事。或许,双方协议好要保密到由领导人正式核可后才得公开。张群陪着周恩来到西安,毫无疑问地向蒋报告了此事,蒋显然也原则上同意这些最终条件①。多年之后,蒋说协议只待他回到南京“正式批示”就可生效②。

  ①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119…120。

  ② Chiang Kai…shek(蒋介石),Soviet Russia in China pp。73;81。

  如果蒋告诉张学良这个十分重要的消息,张可能就会放弃劫持计划。可是,蒋是个守口如瓶的人,对部属要求完全的服从,不会去说明解释。因此他很可能决定,除非毛泽东签字的正式同意已到手,相关的中苏军事协定最后条件也揭明,否则他不会告诉张学良国共已有此一“共识”。在双方正式同意结束内战之前,蒋不希望与共军殊死之意志已够消沉的陕西部队,士气再更低落。也可能,不管毛对草约做何种决定,蒋都无意停止军事攻势。不过,有鉴于短期内俄国军援对中国的重要性、斯大林派代表出席协调草约的签订,加上毛若遇到全面攻击会逃入苏联的可能性,蒋对联合抗日应该是十分认真的。

  飞机降落西安机场后,蒋住到城外10英里的温泉胜地临潼华清池。华清池是位于乡间的宫廷宅邸,里面有多座附专属温泉池的独立小屋。蒋在此个别召见东北军和陕西部队的高级将领,告诉他们(和对张学良讲的话一样),长久的剿匪作战已到了(最后五分钟)。

  12月9日,西安飘起小雪。当天上午,警察对一群要到华清池围堵蒋委员长的学生开枪,造成若干人死伤。张学良赶到现场,告诉学生他可代表大家与总司令对质。当他到华清池告诉蒋发生了什么事时,蒋大发脾气,质问他:“你究竟站在哪一边?”根据少帅的说法,蒋表示他不怕学生,“让他们来,我可以用机关枪杀了他们。”这番训话(若是属实)使承受着计划劫持领袖压力的张十分激动。他躲进洗手间克制自己的情绪①。

  ① Zhang Xueliang(张学良),Columbia interviews; vol。39; pp。25…1901。

  蒋预定12月12日离开西安。当天黎明,一群张学良的护卫队进击温泉胜地。蒋在他的小屋里听到枪声大作,一名军官冲进来报告:戴毛皮帽的士兵们——东北军的标准配备——正在攻击华清池。这位军官敦促委员长逃到华清池后头的山里。还穿着睡衣的蒋爬出窗户,在一名卫士、一名副官的陪同下朝荒山奔逃。

  一堵高墙逼近眼前。3人爬了过去,沿著一条宽敞的乾沟跑。突然间,蒋失去平衡跌了一跤,摔伤了背,假牙也掉了。此时他们遇上几个同伴,大伙躲进位于积雪山顶的一处洞穴里。次日早晨,张学良部队找到一名又冷又饿、赤脚,睡衣外只披了一件长袍的逃犯。他告诉追兵:“我是委员长。杀了我,别侮辱我。”①带队的军官说:“我们不会杀你。我们只要求你领导抗日。”②

  ① 蒋中正,《西安半月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pp。58…63。

  ② Brian Crozier(柯如齐),The Man Who Lost China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6); pp。182…183。

  士兵们把蒋送到西安的省政府办公室,杨虎城的部下负责监管他。过了一会儿,张学良进入房间,立正,称他为总司令。蒋质问:“你还喊我总司令?如果你还承认我是你的长官,你就应该送我到洛阳,否者你就是叛徒。既然我落到叛徒手中,你最好枪毙我。我们没什么好说的!”①张学良回答说:“你就是被坏脾气害了。”②

  ① 蒋中正,《西安半月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pp。54…55。

  ② Earl Albert Selle; Donald of China (New York: Harper Brothers); p。324。

  兵变消息当天上午就传到上海,但没人晓得委员长是生是死。孔祥熙告诉宋美龄,她立刻派人去找张学良和孙中山的老朋友、曾任《纽约前锋报》记者的端纳。三人一起飞往南京。南京政府已经收到张、杨电报,证实委员长被他们挟持。张、杨表示他们“含泪”向委员长说明他们这么做的苦衷,但“一再被他责骂”。他们俩旋即提出8项“救国主张”,希望南京政府采纳,“为未来开启生机”①。这8项主张包括:成立“救国政府”、立刻停止内战、赦免及释放所有的政治犯、保障政治自由等。国民党中执会和中政会推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长、何应钦代理总司令。何下令立刻准备出兵讨伐西安,并且派了一团陕西省部队去占领潼关。何亦发电报个人在意大利的汪精卫,要求他尽快回国。中央军开始朝西安前进②。

  ① Furuya(古屋奎二),Chiang Kai…shek; p。15。

  ② Michael Gibson; 〃Chiang Kai…shek's Central Army; 1924…1938;〃 Ph。D。diss。; Geor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