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第51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51章

小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467921。jpg〃/''/p'

  地势险峻的滇缅公路

  此时,非裔美国人的陆军工兵人员终于完成从印度阿萨姆到滇缅公路起点腊戍的雷多公路,虽然从中途的密支那起,它只是一线道公路和一条输油管。公路在7月开放卡车行驶,光是第一个月就从印度输送了5900吨的补给品,以及一大堆民间走私商品。而同一个月美国C…47型运输机飞越驼峰运到中国的军用物资高达91183吨,走陆路的军用物资只占很小的部分①。不过空运进来的物资73%是供驻在中国的3万多名美国军事人员之用——每个美国大兵一个月几乎耗掉2/3吨的补给②。为了夺回缅北与兴建雷多公路,中国投入最精良的部队多年,直到1944年,不仅消耗掉一大笔美国租借法案援华物资,牺牲盟军数千人性命,也弄坏了中美关系。但是最后,这条公路对中国抗日战争或击败日本帝国的贡献不大。邱吉尔和陈纳德——罗斯福一度也是——都认为会是如此,但他们的意见没被采用。可是,我们很难责怪美国联参首长和史迪威将军在1942年把此列为优先计划,视之为打开对华补给线的上上之策。事实上,抗战期间中国境内国军部队来自美国的武器,全都靠驼峰空运得来。蒋就略带讽刺地建议雷多公路应该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以对他用“坚强意志”美成此事聊表敬意③。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p。317…321; 365…366。 这条输油管运送了11600吨的燃料。丘吉尔、陈纳德等人1943年预测,战争结束了,公路都还不会盖好。结果是提前5个月完工。

  ②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p。15; 341。 1944年11月30日,美国有27739名军事人员派在中国,接下来8个月人数更大幅增加。

  ③ 抢回密支那机场,的确使美国空运司令部得到更短、更安全的一条通路。

  盟国其他领袖还在波茨坦开会,蒋已在重庆思考战后世局。他和毛一样,预见美苏会发生冷战,写下:俄国已占领半个欧洲,因此视美国为其“假想敌”,但仍需20年时间才能重建其经济与军事实力。中国当然也已经筋疲力尽,但由于在远东人口众多、土地广袤,蒋认为足可在政治上和苏联、英国和美国平起平坐。不过他认为,国民政府若是试图剿灭中共,俄国就会支持毛泽东,军事前景黯淡。抗俄“不能如七七对日抗战时之容易把握也”。事实上,蒋等于(第一次)承认中央政府和有莫斯科在背后撑腰的共军,若在东北和华北爆发内战,结局很可能就是共产党获胜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28; 1945(每周反省),box 44; folder 8; 33。

  为了回应这些现实,蒋认为中国必须集中全力和苏联维持友好合作关系。但是同时,斯大林也必须相信国民政府有决心和军事实力在必要时出手对付中共——不论结果是多么渺茫。难就难在这里了。蒋写下“如我能自主自立,中立不倚,则彼当能尊重我中立地位”,但中国若是太弱——意即不愿或不能在东北力抗中共,那么无论国民政府如何配合苏联的利益它就是会支持中共。他写下,有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和美国在“中国内地”合作,并与苏联在北疆和东北以及外蒙古议题上合作。这就是——(一)北疆与俄合作。(二)内地与美合作。(三)对俄重政治(中共关系)。(四)对美重经济(工业技术)——的四点外交方针①。

  ① 同上注。

  蒋经国和斯大林谈话后的审慎乐观,赫尔利强力担保美国会“保证”中国收复东北,加上魏德迈对国军有能力对付中共具备信心,都影响到委员长做出此一新评估。虽然他质疑这些判断背后的假设,而且最近自己也再次表达怀疑斯大林的用心,他还是大跃进地下结论表示,由于全球动态关系,莫斯科现在会“支持国民党、而非共产党统一中国”①。

  ① 同上注。

  蒋明白国军若要接收重要的沦陷区,必须依赖美国大规模空运其部队和补给。美国还计划至少帮国军的39个师完成武装设备,甚至很有可能是罗斯福答应的90个师,这都将危及他说服斯大林与国民政府合作的策略。事实上美国援助已在确认阶段。蒋写下他对战后政策的思考之后3天,魏德迈奉马歇尔指示,和蒋讨论美国打算在日本投降之后,暂时占领中国若干地方。蒋对此消息欣然接受,也要求日本投降后,美国运送数十万名国军部队到东北和华北。他说,中国政府将尽速对所有地区的民政事务负责,美军则应尽可能避免和共军有任何合作。魏德迈因为看好国军战胜共军的军事前景,一口就答应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31; 1945; box 44; folder 8; Feis; China Tangle; pp。334…335;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391。

  同时,蒋也否决史迪威以美国第十军军长身分率部登陆中国的任何可能性。美国战争部也只好从命。可是,就在日本投降日之前两个星期,马歇尔采行史迪威的建议,免去陈纳德14航空队司令的职务。整个抗战期间;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及后来的14航空队,是实际跟中国境内百万日本雄师作战的唯一一支美国军队。他们的成就固然没有陈纳德和蒋介石早先过分夸大的那么耀眼,但仍令人十分佩服。蒋替陈纳德办了一场欢送宴会,颁给他青天白日勋章——史迪威曾经拒领同样的殊勋①。这位被称为“老脸皮”的美国人要驱车离去的消息传开后,街道挤满好几千名(有些宣称是几百万)的欢呼民众,驾驶把引擎关掉让民众推着车在重庆路上整整走了四小时②。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359。

  ② Jack Samson; The Flying Tiger: The True Story of General Clair Chennault and the U。S。 14th Air Force (Guilford; Conn。: Lyons Press; 1987); p。265。

  到了8月,史迪威、魏德迈要组训、装备国军39个师的计划已经完成逾半目标。若是完成,这是近40万名的精锐之师,这些人不仅有好的食物,在贫穷乡下人占多数的中国,健康也在平均值以上。魏德迈建议再加40个师接受美国援助,使国军整体兵力包括41个地方保安师,达到120个师①。这79个精锐师不仅会改造国民政府的军事能力,并且大大加强国军对付共党的优势。魏德迈的报告和建议继续鼓舞蒋去相信他的战后策略可行——只要斯大林不大加干涉,国军可在东北和中国任何地方击败毛的部队。然而要让斯大林不越雷池一步,需要美国施加强大压力,但美国自己介入国军的现代化,却又不许苏联插手,会让蒋很难说服斯大林,他是在推动对苏友好并日益中立的外交政策。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p。368; 381。

  8月6日,一架B…29轰炸机在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亮眼的光线才刚一闪,当场约78000名日本人丧命。次日一大早,苏联对日宣战,将近75万红军涌入东北。日本著名的关东军精锐部队已调离到中国内地打战,或回本国防卫;结果苏军才5天就深入东北的北部,往中朝边界推进。苏联红军88旅里的中共军官,大部分是东北人,开始分散到东北57个地方,担任各城市防卫司令和行政首长①。

  ①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06。

  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又在长崎爆炸。第二天晚间8点左右,蒋和其他中国官员正和墨西哥大使进行晚宴,忽然间听到附近原本是(求精)中学、现已改为美军总部传来的欢呼声,接着又是鞭炮大作。日本政府已经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订下的投降条件。蒋结束晚宴,召集高阶将领开会。他立刻下令通电中方所有的军事长官提醒敌军部队,只能向中华民国国军军官投降。他也拍发电报给南京的冈村宁次大将,命令他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不得破坏资产,并接受何应钦的命令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10; 1945; box 44; folder 9。

  接下来,蒋和魏德迈会面,正式要求美国协助解除中国境内日军部队之武装,并予以复员。魏德迈急电华府,要求美国派7个师兵力在中国重要城市登陆、接受日军投降,并维持秩序以待政府军赶到。美国联参本部确认早先已下达的指示:除了东北和香港之外,委员长对中国所有地方都有受降权利。他们指示魏德迈协助政府军调动部队到重要城市,确保政府军比共军先赶到。可是,魏德迈又得到一个似乎矛盾的指令,表示固然要协助国民政府接管沦陷区,但也应严格遵守“美国政府不支持中国政府打内战的基本原则”①。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p。394; 395; Feis; China Tangle; p。337。

  8月11日,蒋发信给中共八路军(中共现已把它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员朱德、彭德怀,告诉他们应服从国军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他们的部队在接到军事委员会命令之前不应移动。朱德回信宣称他的部队有权接受日军和反蒋的傀儡政府部队之投降。14日,蒋写信给毛泽东说:“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①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1945年8月14日,p。2639。

  二

  苏联红军攻入东北当天,中苏条约的谈判在莫斯科复会。斯大林上次会议要求对东北关东州大部分地区有军事上的使用权,终于令美国人起了警觉。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在莫斯科劝宋子文应该予以峻拒,也直接向斯大林强烈表达美方立场;杜鲁门也致函斯大林,要求他不要逼中方做更多让步。但是蒋已决定要尽可能和斯大林保持友好关系,授权宋子文在这个议题上曲意对俄让步①。

  ① Feis; China Tangle; pp。342…344。

  在不干预中国内政事务这个关键议题上,宋子文接受苏联那不祥、不完整的保证用词,声称“苏联政府”将只对中国中央政府提供支持和援助。这留下一个洞开的后门——苏联共产党或其他“非官方”机构可提供援助给中共。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曾透过哈里曼传话给中方,苏联在这个议题上的用词文字不能含糊,以免未来产生误解。但因为希望让斯大林在大的议题上合作,蒋又再次退让;如果中国坚持更明确的文字,可能双方就签不成条约,而苏联军队还是会完成其占领东北的任务。蒋没有利用美国的背后支持,采取贝尔纳斯建议的强硬措辞,因此错失让美国确保苏联不干预东北台面化的机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在欠缺坚强保障之下初签,而莫洛托夫也到机场主持仪队欢送宋子文①。蒋介石告诉赫尔利,他“大体满意”莫斯科谈判的结果,美国大使认为这份条约证实了他对史达林有无比的信心。可是,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却指出,尽管苏联保证会把东北交还给蒋介石政府,“苏联军方在当地部署的规模”将“使苏联政府在所有关键方面,都轻而易举地主宰局势”②。

  ① 同上注。

  ② 同上注,pp。348…350。

  毛泽东在日本投降前后这段期间的行动,反映出他已准备好当革命时机一现,就“抓起金箍棒”出其不意给予重击,粉碎既有秩序。8月10日,毛下令中国本土所有游击队重新编组为团级和师级部队,以扩大其领地,并于华北和华中抢夺大城池和铁路,特别锁定上海、北平和南京①。2天之后, 他在中共干部会议讲话,声称内战不管大小是一定要打的。他贬抑原子弹的重要,也拒绝受邀和蒋会谈②。一连一星期,毛泽东深信他的大胆谋划、蒋政府的积弱和分裂,加上华府相信中共的节制和善意的总合情况下,他可以掌控中国伦陷区许多重要城市。如果他成功,他和中国共产党将被世界和多数中国人视为中国真正的解放者。

  ①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02; Tang Tsou; American's Failure in China; 1941…1950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p。303。

  ② Tang Tsou; American's Failure; pp。303…304。

  毛泽东这套策略形同豪赌,但是东北局势发展却明明白白有利于他。日本正式投降前3天,朱德下令4个集团军开进东北,并与苏联红军协同作战。这些部队的主力是林彪率领的10万名八路军①。毛终于和苏联红军会师,完成九年来的心愿。他也派万毅将军率领中共的东北籍部队北上,返回阔别14年的故乡。张学良的五弟张学思也率领另一小支东北军回乡。另一方面,蒋介石却不接受白崇喜等人的建议,不肯放出仍遭软禁的少帅张学良,让他参与东北事务②。

  ① 同上注,p。305。

  ② 陈立文,《从党务发展看东北接收》(台北:东北文献出版社,2000),p。302; Steven I。Levine; Anvil of Victory: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Manchuria; 1945…1948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p。103;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05。

  8月15日,裕仁天皇让一向顺服的日本人民大吃一惊,他宣布战争已经结束,美国人即将到来①。同一天,新任命的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发布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General Order No。1)(裕仁也签字),规定在中国,除了东北以及地位问题仍有争议的地区(如香港)之外,日军都只向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的部队投降。何应钦指示前线国军部队尽可能迅速驰赴东北之外的日本占领区。但是,政府大部分部队部署在西北和西南,各级司令部不是缺卡车,就是无可通行的铁路可资运用,换句话说他们必须靠行军数星期才能赶到最重要的日军防区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