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

第1章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第1章

小说: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简介:  
一部伤春悲秋,“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好不热闹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却都是给她人做嫁衣裳;可见《红楼梦》中从来就没有小人物,只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的集合。
素有民间 “红学” 研究第一女性之称的西岭雪,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特约顾问,以她那精致敏锐的灵性笔触为我们探秘“红楼36钗”人物,凭吊“红楼梦中人”的一场绝世宿命。
本书由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制片人李小婉女士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西岭雪,本名刘恺怡,魔羯座,1971年生于北京清华园,现居西安。 1998年开始专职写作,对《红楼梦》与张爱玲亦颇有研究,有民间 “红楼” 研究第一女性之称,现为《爱人品位》杂志主编。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特约顾问,制片人李小婉独家推荐。 



序 红楼是一场梦
前言 《红楼梦》的金玉女儿论
西望红楼之红楼十二钗正册探秘
一、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
二、珍重芳姿昼掩门——薛宝钗
三、回首相看已化灰——贾元春
四、才自精明志自高——贾探春
五、花因喜洁难寻偶——史湘云
六、为乞嫦娥槛外梅——妙玉
七、只为阴阳数不同——贾迎春
八、不闻菱歌听佛经——贾惜春
九、凡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
十、千里姻缘一线牵——巧姐儿
十一、桃李春风结子完——李纨
十二、情天情海幻情身——秦可卿
西望红楼之红楼十二钗副册揭秘
红楼十二钗副册的评选标准
一、根并荷花一茎香——甄英莲
二、眼前道路无经纬——夏金桂
三、闲庭曲槛无余雪——薛宝琴
四、浓淡由他冰雪中——邢岫烟
五、薄命怜卿甘作妾——尤二姐
六、揉碎桃花红满地——尤三姐
七、酸心无恨亦成灰——李纹、李绮
八、人去梁空巢也倾——喜鸾、四姐儿
九、秋容浅淡映重门——傅秋芳
十、天若有情天亦老——慧娘
西望红楼之红楼十二钗又副册猜想
红楼十二钗又副册中都有谁
一、彩云易散玻璃脆——晴雯
二、花气袭人知昼暖——花袭人
三、杜鹃无语正黄昏——紫鹃
四、天机烧破鸳鸯锦——金鸳鸯
五、胭脂鲜艳何相类——平儿
六、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
七、玉在椟中求善价——林红玉
八、好知运败金无彩——黄金莺
九、隔花人远天涯近——龄官
十、闲踏天门扫落花——芳官
十一、小荷才露尖尖角——白玉钏
十二、银钏金钗来负水——白金钏


☆、序 红楼是一场梦

    张爱玲曾说:“一生有三大恨事”,这第三恨便是《红楼梦》未完。
    距今诞辰约有250年的《红楼梦》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面不朽旗帜,很多人懂《红楼梦》,很多人爱《红楼梦》,只因为它确实堪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完全孤立,即使当时与海外有接触,也没有书可供参考。中国长篇小说就这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刚巧发展到顶巅便戛然而止了。
    只可惜《红楼梦》写到第八十回后,那份丢失了的遗稿,便使它终成了个“断了臂的维纳斯”。虽然那遗稿渐渐郁结成许多“红粉们”心中的遗恨,但也使得《红楼梦》变成永远的谜,丢给后人无限的臆想与争论的话题。因为《红楼梦》未完,张爱玲曾说自己恨不得能坐着时光机器穿梭回清朝,一把从曹翁手中抢回那丢失了的《红楼梦》遗稿,才算痛快。
    《红楼梦》的一个特点是改写时间之长——前前后后,改写二十多年之久。为了省抄工,不见得每次大改几处就从头重抄一份,当……
以上


☆、序言:《红楼梦》的金玉女儿论

    整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杯”的《红楼梦》,说穿了,不过是“悲金悼玉”四个字。
    所有的红楼女儿,无不可以“金”和“玉”两字分类,其代表人物自然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宝钗是“金派”的掌门人,而黛玉则是“玉”派的形象代言人。
    以十二钗正册为例,所有的金玉都是一对对出现的,宝钗为金,则黛玉为玉;元春为金,则探春为玉;湘云为金,则妙玉为玉;迎春为金,则惜春为玉;凤姐为金,则巧姐儿为玉;李纨为金,则可卿为玉……好比金玉齐鸣,琴瑟交错。
    先说“金”,此派以薛宝钗的金锁为祭旗之物,故而最大标致就是首饰佩件,比如史湘云的金麒麟。
    黛玉曾经讽刺宝钗,“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的确如此,除了“金麒麟”,宝钗还曾留意过邢岫烟戴的“碧玉佩”,询问之下,才知是探春所赠。这就界定了探春与邢岫烟的玉派身份。
    而迎春贵为贾府第二艳,在书中的戏码却实在少得可怜,上回目更是只有两次,其中一次便是《懦小姐不问累金凤》,故而,她也是立场明确的“金派”。
    至于那乘坐“金顶金黄绣凤版舆”而来的皇妃元春,如此豪奢尊贵,自然更是金派。
    王熙凤出场的派头也很大,所有读过之人都不会忘记那身金碧辉煌的装扮吧——“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一身上下,得有多少金子呀!况且,这又是红楼中第一贪金好利之人。
    凤姐的心腹丫头平儿,戴的是虾须镯,故而也是金派。
    依此类推,那偷金的坠儿自然也是金,而偷玉的良儿,便是玉派了。
    这可真是无独有偶,有一个金,便必有一个玉来配,就连有个偷金的,也定要找个窃玉的对应。真个是势均力敌,绝不落空了。
    除了以饰物做标志外,“金派”的另一特征是姓名。
    第一个是莺儿,这是宝钗的头号心腹,贴身丫环,原名黄金莺;再如夏金桂,这是宝钗之嫂,切身相关者。
    还有为宝玉跳井的金钏,多有红学家们认为是黛玉的替身,并且因此认定黛玉将来也是死在水里。然而原着八十回里,何尝见过曹雪芹关于金钏与黛玉有半点联系了?倒是她死后装裹的,恰是宝钗的衣裳,明明白白的“金”派女儿,如果真要凭金钏跳井就断定有正钗入水的话,那也该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除了金钏,书里投水而死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与张金哥相爱的守备之子。
    又是一个“金”。虽然金哥死于自缢,她的恋人却是跳河死的。
    红学家们认为黛玉沉湖,有个依据就是中秋联句中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句,可是那说出“寒塘渡鹤”的人是史湘云而非林黛玉,而史湘云,正是那个“挂金麒麟的姐儿”,是金派。
    还有一个姓金的人,是鸳鸯,金鸳鸯。曹雪芹生怕我们忽略了这个人,不但在回目里大书特书“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且借邢夫人之口劝她:“俗语说的,‘金子终得金子换’,谁知竟被老爷看重了你。”明白提醒:这是个真真正的“金子”。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她注定了是一世孤独的,这点也像宝钗。
    说到回目,最触目惊心的一个莫过于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金荣之姑母只是个小人物,出场不到两页纸,如何却堂而皇之上了回目呢?其缘故就是提醒我们注意那三个谶语般的字:金寡妇!
    如此,便道出了“金派”女儿的第三个标志:命运。
    书中的寡妇大约都可归入“金派”,比如李纨,就是其中代表。而夏金桂、薛宝钗、史湘云,大抵将来也都是要加入寡妇一族的。
    脂砚斋曾明白提出:袭为钗副,晴为黛影。
    说袭人是宝钗替身,指的是她们的性格相近;书中说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也是指的性格,故而麝月和袭人都是金派。
    然而说“晴为黛影”,则不单指性情,还特指相貌。书中曾借王夫人之口特意点明一句“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可见甄别“玉”派身份的第一标志是相貌神似。
    除了晴雯外,龄官与黛玉也极为酷似。王熙凤说过:“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史湘云干脆点破:“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
    后来宝玉看见龄官画蔷,最初以为她要葬花,东施效颦,便要叫她,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这几处都点明龄官乃是黛玉分身。而龄官的多病、宜嗔宜喜,亦酷肖黛玉。
    再则,小厮兴儿曾说过:“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这就又将尤三姐定格为“玉”派了。
    尤三姐的心上人是柳湘莲,但他为成见所误,害得三姐饮剑而死,“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里的“桃花”、“玉山”都可暗射黛玉,因其曾做《桃花行》。
    而尤三姐与柳湘莲一个夭逝、一个出家的结局,也像透了宝玉同黛玉。
    尤三姐说过的:“咱们金玉一般的人。”明明白白地指出两姐妹也是一对金玉。而尤二姐的结局,正是死于吞金,这真可令人玩味深远了。
    除了上面三个人之外,还有两个在形象上亦与黛玉瓜葛的人,身份就有些含糊了。这就是正册的压卷秦可卿,和副册的开篇甄英莲。
    可卿字兼美,是既像宝钗又像黛玉的,故而很难判断是“金”还是“玉”。然而回前诗中曾有“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的句子,此乃化用“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之典。可见秦可卿在金玉之间更偏向“玉派”。
    而香菱的形象,据周瑞家的说是“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可见也是“兼美”之人。而她既做过宝钗的丫鬟,又拜了黛玉为师,连身份也是兼美的。
    行文至香菱学诗一段,探春曾隔窗笑唤:“菱姑娘,你闲闲罢。”后文小舍儿找香菱给夏金桂送帕子时,也曾叫过她“菱姑娘”。
    南人“龄”、“菱”、“林”不分,可见龄官与香菱之名,都是本着“林姑娘”之姓来的。
    姓名,同样也是“玉”派的标志。
    书中名中带“玉”的女子,还有妙玉、小红,以及刘姥姥口中的“若玉”(又作茗玉)。
    小红原名林红玉,与黛玉只有一字之差。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绛即红;宝玉将自己的住处起名“绛芸轩”,而红玉的意中人正是贾芸;小红、贾芸两个是因拾帕而定情的,宝玉送给黛玉的,也是手帕。
    后来宝玉进了狱神庙,小红和茜雪曾去探望,而茜雪之雪,亦通“薛”,和小红恰成一对“金玉”。
    黛玉在书中是个诗人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而妙玉更是“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连其徒弟邢岫烟都因受其薰陶,“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一般;龄官虽贱为优伶,却性情高傲,连贵妃娘娘的懿旨也敢违抗的。
    可见这清高孤傲的一派,都可谓“玉”女。
    如此,惜春便也以其性情乖僻得入玉派,正如探春所说:“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
    还有那个传说中的慧娘,文人墨客尊讳为“慧纹”的,也是孤傲出世之人,亦可入玉派。
    综上所述,“金”、“玉”两派的划分标准可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佩饰,二是名姓,三是相貌,四是品格,五是命运。
    除了十二钗的上下主仆各层不同代表人物之外,另如四儿与五儿、张金哥与若玉、坠儿和良儿、宝珠与瑞珠等等边缘人物,也莫不可以“金”、“玉”两派来划分:四儿是金,五儿便是玉;金哥是金,若玉便是玉;偷金的坠儿是金,偷玉的良儿便是玉;宝珠提升为“小姑娘”,也就是“宝姑娘”了,瑞珠之“瑞”是玉字边,当然是玉派……
    而掌握了这些基本方向与原则,我们便可以在满足入选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不同标准的基础上,再借助金玉五大分类,来分别推出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六对“金玉”了。

    【红楼十二钗正册探秘】

☆、一、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

    1。林黛玉的姑苏情结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一直在强调“金陵”这个概念。但是金陵在这里似乎是泛指,南京、姑苏、杭州乃至淮扬之类都属金陵。
    比如林黛玉就是苏州人,在京中寄人篱下,未免自伤身世,一直表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其中最集中的一次体现就是在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薛蟠从江南办货回来,遍发礼物。其中给妹妹宝钗带的一箱子东西,是些“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差错。”
    ——的确都是苏州特产。苏州的香粉花扇、手工艺品,到今天也是很闻名的。
    宝钗很会做人,将礼物分成一分分地送给园里诸人,连赵姨娘、贾环母子也不落下,又特地给黛玉的加厚一倍。“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又伤起心来了。”
    宝玉来了看见,不免安慰再三,又约她往宝钗那里道谢。黛玉说:“自家姊妹,这倒不必。只是到他那边,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些南边的古迹儿,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游子乡情,溢然纸上。
    然而实际上,黛玉在苏州并未生活多久,早在第二回林黛玉第一次暗出时,书中就写道:
    “那日,(贾雨村)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