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30而励 >

第2章

30而励-第2章

小说: 30而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与世界,了解华尔街危机背后的思索,探寻风云人物的思想与内心,这本书是开启探索之门的钥匙。
——《IT经理世界》华尔街风暴带给我们的是机遇和挑战,《30而励》带给我们的是厚重的思考,浓浓的赤子之心。
——《北大商业评论》一部通过第一手资料深入思考的作品。作者最大的成就,就是通过他的记述和思考,为我们带来一个真实的世界。
——《商学院杂志》精彩纷呈、引人入胜,金融风暴肃杀气息之后的反思,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一把钥匙。
——和讯网
引言
当所有的国家没有了明显的贫富差距,甚至,也没有了教育的差距、文明的差距、肤色的差距、语言的差距、文化的差距,中国,将以什么角色立于世界之林?世界众多的国家,各自又将如何彼此面对?我们将组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村?
1997年,我有幸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伦敦国际英语演讲大赛并获奖,我演讲的内容就是对中国的国家定位、中国的未来发展等主题的深入思考。虽然,那表达的是我十一年前的稚嫩思考,但依然能代表我现在的基本看法。

1997年夏天在英国参加伦敦国际英语演讲大赛(1)
东方与西方,我们能在两种文化*存吗?尊敬的裁判、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诗人吉普林说过:“东方就是东方,当然,西方就是西方,两者永不相遇。”但是,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两者相遇了。在商业上相遇了,在教育上相遇了,在艺术上相遇了。有些人不以为然,强调说这种相遇不过是两者中择其一的相遇,而我认为,世界理想的未来就在两者创造性的结合之中。我们可以接触西方的思想、习俗以及科技,同时也可以采纳并应用。我们有能力分享世界之最,何况从传统文化出发,选择最佳的为我运用才是真谛。
那么,西方的方式、价值观是否威胁我们的自我认识呢?历史常误导我们有这样的疑心,不小心就有了戒备之心。比如,以采纳西方婚庆习俗为例,在中国,白色通常是表示哀悼的颜色,新娘穿着白色就不符合我们的婚庆习俗,是对外国文化入侵的一种屈从,我们习惯的婚庆色彩是红色,屈从违背了我们的传承,于是担心被全球化了,我们就再也不是中国了。对此,我有保留。历史是这样教育我们的,真正强大自信的民族在向外来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是轻松的、无所畏惧的。
东西方婚庆的文化,不管是红的还是白的,不过是一种多元的选择。不过是来自世界各地有独特风味的盛宴。作为一个业余美食家,中华美食是我的最爱,但是,我的味觉却有能力品味任何国土来的美味盛宴。当然就算是暂时牺牲一下我的品味和口感,我也仍然不排除麦当劳的方便。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耳畔回荡着的是京剧的悠扬哼唱,那是深深烙印在灵魂中的旋律。我热爱中国的京剧,它不断提醒着我,让我时常牢记我是哪里来的,以及我到底是谁。但同时,我也是一个流行音乐的爱好者,校园中广为流传的辣妹组合也始终占据我心中第一的位置。
当然,远远不止是美食、音乐以及舞蹈那样简单。其实,那是一种世界价值观的思考。曾经有一次,我的老师说,一个中国男孩与美国女孩发生争吵,而争吵的原因居然是为了在花园中找到的邦尼兔的所有权。当然,无论是谁都会一眼就看到那个绿草中享受阳光的邦尼兔,不能再可爱了,再自然不过了,他们当然都想拥有。中国男孩演奏二胡,快乐以及幸福,渴望以及激情,在空气中流淌和涌动。邦尼兔摇头摆尾,耳朵耸立转向音乐的方向,沉醉在旋律中。女孩拿出小提琴,空气中顿时传来更加悠扬的旋律,邦尼兔向女孩的方向转身。男孩、女孩对音乐都是那么投入,已经忘却了周边的一切,陶醉其中。交织在一起的东西方旋律让邦尼兔陷入了迷惑,到底应该向哪个方向去呢。孩子们停止了音乐,向不同的方向离去,留下惆怅的邦尼兔,孤独地呆立在疑惑中。
如果他们用心倾听,倾听对方旋律,而不是用自己的旋律来对抗呢?当小提琴的乐曲在我耳畔回响的霎那,我的眼前是快乐的男男女女载歌载舞,欢笑一堂,乐曲中的旋律发自大地、山峦和河流,以及我家乡的土地。
是我的音乐吗,或者是你的,还是我们的?我真正要听的是二胡与小提琴协奏曲的那种共鸣和回响。我们可以共同谱写全新的篇章,美妙的乐章,富饶以及缜密,流畅以及沉醉,都是人类和谐的辉煌之音。
邦尼兔陷落在绿色的草丛中,过眼是夕阳西下的余晖,期待着和弦再次降临,它是不是会永远一直等下去呢?East and West,Can We Live in Two Cultures?Honorable judges; ladies and gentlemen:
Kipling said;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never the twain shall meet” But now; a century ler; they h*e met。 They h*e met in business。 They h*e met in educion。 They h*e met in the arts。 Some would argue th these meetings le*e us with a choice between East and West; but I believe the best future lies in the creive binion of both worlds。 We can make Western ideas; customs and technology our own; and adapt them to our use。 We can enjoy the best of all worlds; because our tradition is; above all; one of selecting the best and making it our own。
1997年夏天在英国参加伦敦国际英语演讲大赛(2)
But,do Western styles and values threen our identity? History makes it easy for us to think soperhaps too ,such as a bride wearing white which has long been a color of mourning in China,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d for her wedding,is another submission to foreign intervention,a betrayal of our heritage,they ,we will no longer be ,teaches th a strong and confident nion is  ease in learning from the outside world。
The wedd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whether in white gowns or red,brings us ,our superb fl*ors delight s a place in my  without giving up my good ;they are deep in my spirit,part of my ,because it always reminds me of who I 
Of course; it goes far beyond food,music and ,or so my teacher told me,a Chinese boy and all American girl had a ve seen a rabbit sunning himself in the ,nothing more ,longing and passion,filled the ; both children g*e up; they walked away;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le*ing the rabbit; alone。
But,wh if they listened,wh if they really heard each others music,instead of always playing their own
tunes? When I hear the music of a violin,rich with the joys of men and women who came together and sang and danced。。。I hear echoes of the music of the grasslands,of the hills,of the rivers…of my own nive land。
Is music mine and yours or is it ours? Wh I want to hear is the erhu and the violin played together; in rhythm and in ; we can produce new and beautiful music; rich with textures and sounds th can only be made in harmony。
The rabbit sits in the grass in the everwarming sun。 Waiting for us to play; waiting for the symphony to begin。 Will he h*e to wait forever?
30而励
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第一部分 当东方遇到西方一次,某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所有在场的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接着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的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黄河、长城、泰山,也有人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5 000年的文明、文字、祖先、四大发明、奥运、火箭升空……
我紧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菲律宾人,你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吗?或者,你变成了一个卢旺达人,生活在非洲,经历过种族屠杀,营养不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你还能够自信地面对全世界吗?
顿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我能够体会到,学生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自信”的含义,大多数人都不能从自我中寻求自信;如果自信只能从自身本质以外的特征或事物来获得,那么你就无法从容地去理解世界问题、*和关乎自我的问题。

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什么
一个人的自信、自豪到底来源于什么?又依靠什么而存在?
我刚到耶鲁时,同班同学互相做自我介绍,有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同学给我的印象很深。他是菲律宾前能源部部长,时任总统阿罗约的得意门生。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讲解得特别详细。他说:“我的名字(Vincent  Perez)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典型的英语名,第二个词是典型的西班牙语名,我的名字包含着菲律宾曾作为殖民地国家受多国文化影响的痕迹。”
他没有因为自己国家有不那么光彩的历史而感到自卑,在讲述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语言,用平和的音调,回顾了菲律宾的历史,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他的自信来自于一种信念:没有人可以因为非我以外的东西来贬低我,没有人可以因为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贫穷来轻视我。他能够那样客观而冷静地描述历史,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绝对超然的自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自信源于对共性和差异的坦然对待
2007年,我参加了北京宏志班的新年联欢会。孩子们各有各的故事,说出来让人潸然泪下。经济上的困难不但没能带走他们的笑容与快乐,反而造就了他们超人的毅力与勤奋、朴素的态度与性格,经历过磨难的他们更懂得珍惜。
如果你像他们大多数人一样,来自平均月收入低于300元人民币的家庭,橡皮丢了,都不敢对父母讲,请问,你还能自信吗?
在他们教室的墙角,小山似的堆满了空可乐瓶和饮料罐,这些都是从不喝饮料的他们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级和学校捡来的。正是这些废品,让他们攒出了几百块钱的班费。与宏志班的同学们一起过新年他们是经济上的弱者,却是品德与能力上的强者。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独生子女的娇浮,却能够看到很多我所采访过的世界各地的成功者们的习惯。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阻止他们努力学习。他们学习书法,练习琵琶,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了一种自信。
我们都是平等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差异既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坦然地面对。
一个人如果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就是一个强者,就是一个成功者。在人格上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真正的自信应该来自于深植于心的这种信念。强调自己的追求和付出的努力;能够认识到在人这个本质层面上,大家都是一样的,这才说得上是真正的自信。

平等的观念与自信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我价值。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世界中,“我”只有一个,我这个人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起码的尊严,有最基本的权利。我们的这种自尊和自信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即使我是一个乞丐,我也可以坦然面对一个亿万富翁。作为人,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不会也不应该在他人面前矮一截,这样的自信和自尊才是真正坚实的精神基础。
有人说西方人的自我意识太强,但是自我意识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自信和自尊的表现。这样的自尊和自信从何而来?部分来自西方历史和宗教。因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国王还是百姓。
现代西方人有很多也不信上帝,但是他们独立的人格已经形成了。尽管我们有宗教信仰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依然要形成这样的人格。中国人只有在国内的社会和生活当中、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当中建立起独立、平等、自尊的人格,才能够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展现真实的独立和自尊,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在中国,很多家庭中没有培养自信的环境。在通常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并不尊重孩子的平等地位。我们的父母溺爱孩子,但不尊重孩子。我们对孩子的溺爱、对他无私的奉献,往往远超过西方的家长。但是我们缺少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尊重。我们可以为了孩子的前途把父母整个都奉献出去,但是我们总想把孩子的前途纳入我们的轨道和框架,孩子要按家长的设计去成长,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去发展,这就不是尊重。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每次在餐厅,总会看到一个现象,父母不代替孩子点菜,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点。孩子会直接对柜台前的服务员说,“我要一个三明治,其中火腿两片,鸡蛋要生一点,加生菜,蕃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们点的精细、具体。对比之下,在中国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这样的,父母问孩子要吃什么,孩子说,随便。中国家庭的教育从小就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甚至根本没有培养的意识。而且,中国的孩子说了随便以后,父母替孩子点了菜,等菜来了,孩子又不吃,说不喜欢,但是,给予充分的自由,让他去点,他又不会。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没有主见,却挑剔人生的人。中国极端的应试教育在西方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对动物都不忍心这么摧残,可是有时却在如此“摧残”自己的孩子。
有一句英文说得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