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田园小当家 >

第128章

田园小当家-第128章

小说: 田园小当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十分向往城里阔太太们的生活,想早一点儿搬过去,早一点过上令人称羡的富太太生活。

等搬去了城里,就变成了城里人。到时三桃的身份就会提高,不要说小小的一个向家,就是比向家好十倍的人家,那也是随便挑的。

心急归心急,但谭德银说得有道理,只得安心等待。

谭德财与吴氏也听说了分家之事,二人对视一眼,也动了分家的心思。

“你去打听下,看是什么情况。”吴氏悄声对谭德财说。

谭德财应声去上房。

见到他来,不等他开口说话,赵氏立马拉了他进内室,好生一番叮嘱,让他莫说胡林镇那边的田地情况,就装作从来没去那儿。并说要是走漏了半点儿风声,将来分家他那一份田地就没了。

谭德财后背冷不丁的渗出一层薄汗。

天啊,这爹娘可真够狠的啊!

分家的话活生生咽了下去。

他回家后对吴氏悄悄说了谭德银家分家的情况,并让她要守住那个秘密。

吴氏愣了半晌才回神,直摇头,“你爹娘可真有本事啊,连老二那样精明的人都被哄得团团转,太厉害了。”

谭德财陷入沉思。

看来下次自己分家时,得多个心眼儿才是啊!

唉!

这还是亲爹亲娘嘛,怎么连自己的儿子都算计吗?

他将这话说给吴氏听。

吴氏啐了口唾沫骂,“二伯二娘也不是个东西,被他们算计的人还少嘛,这回活该被算计,报应。”

谭德财摇摇头,没再说话。

谭家前院恢复了往日的静寂,谁也不知不久的将来,会有惊天的巨浪掀起,闹得人仰马翻。

七朵家的一切都按照计划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经过谭族长的鼎力相助,雇了二十人,清一色的爷们,其中有四五个人家中无田无地,有意向当长工。

七朵暂时未松口,她想看这些人的表现再说。

她做不到地主的狠戾,所以想招些老实勤快,能踏实干活的的长工,可不想招个懒汉回来,到时烦都烦死。

稻草的数量也已经定下,等到需要用时,就去他们家拿。

十间茅草屋差不多两天能完工,眼下还缺做饭的人,还有锅碗瓢盆之内的炊具。

二十人的伙食,要在前世的话,一人足矣,可现在是烧土灶,要安排两人,一人掌勺,一人烧火。

明日去给黄大人送藕,晚饭前,七朵去了沈家,对郑婉如说了这事儿。

郑婉如说她明日会陪七朵一起去,然后又问起七朵眼下可有什么难处要帮忙的,人手够不够。

七朵说了缺做饭的人。

一旁的李嫂听了,眼睛睁了睁,看向郑婉如和七朵,“夫人,七姑娘,我这儿有合适的人,不知可行?”

ps:撒花感谢yh_yh1166和may妹妹两位妹纸的平安符,么么哒,爱你们!

 第188章:心酸的过往

七朵忙让李嫂说说看。

若李嫂这儿真有合适的人,那是再好不过。

她在沈家做事近十年了吧,为人性格各方面都十分熟悉,经她介绍的人,应十分可靠信得过。

李嫂说的人是她娘家的堂哥,今年四十二岁,堂嫂也能做一手好菜,孩子们都成家立室,只是媳妇不太孝顺,在一起过得有些不快活。

堂哥堂嫂就托李嫂帮忙找点什么事做,不图钱,只要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就成,离媳妇远远的,省得糟心。

“有这种事,你怎么不早点儿说,我也好帮帮你。”郑婉如嗔。

“我不敢劳烦夫人您,也是前两天回去他们说的。”李嫂不好意思的答。

郑婉如平日对她特别好,她哪儿好意思再提过分的要求。

七朵轻轻点头。

是李嫂的亲戚,知根知底的,年龄不大,堂嫂会做菜,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不过,做饭可不比其他的,不光要做得好吃,食品卫生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七朵让李嫂抽空带他们过来见自己,她先想面试一下。

如果面试合格的话,还考虑请郎中看看他们身体是否健康,这是为了所有雇工们的身体健康着想。

“多谢夫人和七姑娘。我明儿就抽空回去对他们说一声。”李嫂十分感激的对郑婉如和七朵道了谢。

七朵又与郑婉如说了几句闲话,这才回去。

回家后,她又与谭德金、徐氏一起将明日要运走的藕检查了一遍。

谭德金将马车和牛车也细细看了看。确定没问题。一家人才去歇下。

第二日卯初。七朵一家人雷不动按时起床。

徐氏带着六桔做饭,二霞去喂小鸡小鸭,七朵收拾屋子,谭德金去河边担水,一家人各司其职。

锅碗瓢盆的欢奏曲,唤鸡鸭的咕咕声,再加上六郎琅琅读书声,院子里热闹起来。

谭德宝在吃早饭前赶了回来。他今天也一起去送藕。

这些日子忙藕塘一事,他明显消瘦了一些。

虽瘦,但精神格外好,笑容也整天挂在脸上,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阎王脸,如今倒也变得亲切起来。

七朵也常让他好好歇歇,晚上就别去芦花坡了。

可他咧嘴一笑,“傻丫头,我在哪儿睡都一样的。”

七朵看出他笑容中有一些苦涩。

唉,是啊。别人这个年纪都已娶妻生子,孩子天天围在身边喊爹了。他还是孑然一人,表面上虽不在乎,但内心的苦楚又有谁能体会呢。

如其让他一人独住空屋,还不如让他与其他人一起守芦花坡,起码不会孤单寂寞。

于是,她没再提这事。

可心里一直将谭德宝的终身大事记在心上。

吃过早饭,藕开始装车。

除了七朵家自有的一辆牛车和一辆马车外,还租用了谭老爷子和谭大马家的牛车。

竹筐上车,用绳索捆绑结实,这才出发往城里行去。

家里留下二霞和六桔、六郎三人守门,徐氏在七朵的要求下也跟着去,她也想去康夫人家里看看,算是认个门吧。

郑婉如也跟着过去,七朵与徐氏一起上了她的马车。

三人一路走,一路闲话着家常。

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了谭德宝的身上。

七朵眸子一转,借机对徐氏说,“娘啊,您托人帮四叔找一个四娘吧,他人这样好,到现在都没成家,真是好可惜呀。”

郑婉如将她当女儿待。

她也没将郑婉如当外人看,所以当郑婉如的面就说出这话来。

郑婉如怜惜了看着她,轻轻摇头,温声道,“七朵,你就不能歇歇吧,怎么什么事儿都操心呢。”

发现七朵自从会说话后,就没看她闲过。

徐氏看着郑婉如温柔的笑,“沈夫人您说得是,朵这孩子万事都操心,不过,说到底还是我们这做父母的无用,否则,她哪儿用得着这样受累。”

“啊哟,娘,您又说这些,我可不爱听。什么叫有用无用?要是没你们,哪儿有我呀。娘,下回不许再说这些话了好不好,儿女有再大的本事能耐,那也是父母教出来的,哪儿有人天生就会这会那的。”七朵赶紧反驳徐氏。

她是真的不想听徐氏说这种话,让人听着怪心酸的。

更不希望徐氏如此卑微!

她做这一切,并非是图别人的夸赞和溢美之词,只不过是想改善自己眼下的生活环境,希望将来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忙碌时,才不会想起前世,才不会想起爸妈,才不会伤感难过。

她更不需要现在的父母在自己面前卑微,以此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他们能无条件的支持自己所想所做的一切,就好!

一个人不管有多么的出息能耐,若是将父母踩在脚底下,那你的出息也是有限的,也是令人不屑的。

“谭大嫂,我知道你的心思,可七朵说得对,任她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你们的女儿。做父母的,在儿女们面前永远是世间最高的那座山,不要再自我贬低。这些话七朵听了,她是真的难受。”郑婉如也道。

徐氏抿唇认真的点头,称是。

她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已经习惯了在人前卑微的活着。

而后她摸了摸七朵乌黑的头发,轻叹一口气,说道,“朵,娘也早有这份心思,只是你四叔性子倔,他早就说过,谁要是再给他做媒,他就和谁翻脸。我……我不敢啊,怕他生气呢。”

“娘,四叔应该也只是说说嘛。要真的为他寻了位好四娘。他哪儿会生气呢。”七朵挽着徐氏的胳膊撒着娇。

徐氏摇头。看向郑婉如,对七朵说,“朵,你要是不信,问你沈伯母。”

“七朵,你娘说得没错,是你四叔执意不肯,我记得有回后山脚下的胡奶奶想为他做媒。结果他打死了胡奶奶家一只鸡,让她莫管闲事。胡奶奶可真是气得够呛,从此后,再也没人敢为他说媒了。”郑婉如道。

这件事,谭家庄多数人都知道的。

七朵可不知,咂舌。

四叔的行为太过偏执了些吧,说媒不同意就是,为何要打死人家的鸡呢,真是……唉!

她越来越心疼谭四宝,一个大好人。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不成,这事可不能就这样算了。坚决不能让四叔一人孤单的活着。”七朵坚定的说。

“七朵,你四叔的确是个十分好的年轻人,只是当年的事对他伤害太大,以至于到现在都解不开那个心结,这事急不得,慢慢来,好人有好报,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娶位好妻子。”郑婉如温声说道。

徐氏也为谭四宝惋惜。

七朵眸子微转,听伯母的口气,她对四叔当年的事情也清楚,那就好,不然有些话还真不好问呢。

于是她眨巴大眼睛问,“娘,伯母,四叔当年发生了什么事儿,性格才变的?”

郑婉如看徐氏,有些不好开口。

徐氏微微一笑,道,“沈夫人,事情都已发生了,也没什么不可说的。正好朵主意多,说出来让她知道,兴许她能想出办法帮四叔呢。”

郑婉如见她这样说,宽了心,点头称有道理。

于是徐氏告诉了七朵发生在谭德宝身上的事儿。

十五岁那年,恰好征兵役,他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主动去服兵役。

第二年,大名朝发生内乱,他十分欣喜,想着前去平乱,成就功名。

谁知运气不太好,刚到阵前,谭德宝突发疾病,染了痢疾,别说上阵杀敌,就算自保也成问题,同时还怕传染他人。

于是,他被将领给丢了,碰上乱党不敌受伤。

要不是装死,他早就没了性命在。

后来也是他命不该绝,巧遇好心人救了他,后经几度辗转回到家中。

回到家中后不久,邻村有个和他同期当兵的立了军功回来,被朝廷赏了田地。

这事传到谭家庄,赵氏眼红了,于是开始指责辱骂谭德宝不争气,怎么不能像人家一样有出息。

他本来就因未能上阵杀敌报效国家而郁郁寡欢,还有脸上那道丑陋难看的伤疤,觉得村子里人都在笑话他,所以一直很少出门,十分低落消沉。

没想到,身为母亲不但安慰他,反而如此谩骂,于是他心中的火气一瞬间被点燃,与赵氏大闹了一场,然后跑去石溪河边准备轻生,他真没脸活下去了。

正巧那天沈怀仁在河边钓鱼,劝住了他,让他打消轻生的念头。

这也就是他为何十分敬重沈氏夫妇的原因。

可从此后,他就性情大变,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对赵氏是彻底寒了心。

十九岁那年,谭老爷子托人替他说了门亲事,谁知相亲时,那姑娘看到他脸上的疤,当场就被吓哭了。

不仅如此,那姑娘的家人还骂谭德宝,说他生得如此丑,怎么还出来吓人,要他赔姑娘的损失什么的,闹得他当时十分尴尬。

这件事对他的打击什么大,此后,他再也不去相亲,谁要提相亲一事,他便和谁翻脸。

于是,亲事就这样拖了下来。

听完谭德宝的故事,七朵眼睛泛潮,更骂赵氏不配为人。

当年他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回家后家人要是细心的关怀照顾,他又怎会性情大变呢?

就在她想说点儿什么时,马车已经停了下来,原已到了县城的三号码头。 

 第189章:乐此不彼

七朵他们一行人刚到三号码头,立马就有人迎了上来。

一位身穿青色葛布裳的中年男子走近,精明的眼神将七朵一行人打量了一番,然后走向七朵。

“请问姑娘可是谭七朵姑娘?”男子问七朵。

“是的,请问您是?”七朵微笑着问,心里也有猜他的身份,极有可能是黄大人的人。

果然,中年男子答,“七姑娘好,敝姓冯,奉黄大人之命在此收五千斤莲藕。”

他一边说,一边从袖笼里掏出折叠整齐的洁白信纸来,递向七朵,说这是黄大人的手谕。

那天黄大人临走时,对七朵说好了,若她今日来三号码头他未到时,先去找一位姓冯的男人,是他家的管家,收藕一事由冯管家负责。

同时,他会写好手谕给冯管家带着,见谕交货。

七朵怕认错人,特别问了冯管家的相貌。

中等身材,长方脸,肤色白净,无须,左脸有一块指甲般大小的淡褐色胎印。

眼前这中年男人长相与黄大人所说无二。

“冯先生好,让您久候了。”七朵笑着说。

并接过手谕,上面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证明冯管家的身份,让七朵将藕交给他,然后他会付剩下的一百两银子。

不过,为了慎重起见,她还是将手谕递向郑婉如,求证这是不是黄大人的亲笔。

郑婉如轻颔首,明白七朵的意思。

以前黄大人与沈怀仁有过多封书信来往,她都看过,因此对黄大伯笔迹十分熟悉。

看了之后,确认是黄大人所写,郑婉如对七朵点头。

但郑婉如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问了几句与黄大人有关的事情,冯管家都能准备无误的应答。

同时,他还根据郑婉如的问话和她的气派。猜出了她的真实身份。

如此,七朵他们放了心,没认错人。

“七姑娘,请问这七上装得就是五千斤莲藕吗?”冯管家指着牛车上的藕筐说。

他本来是不认识七朵的。

只是看到有车子运藕过来,就猜到是七朵他们到了。

根本黄大人的交待。让他找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说事儿。再根据黄大人所描述的七朵长相,一眼认出七朵来。

七朵点头称是,随口问。“请问黄大人何时过来?”

“黄大人先去雨坛镇接沈大人,到时再一起过来。”冯管家答。

七朵点点头。

接下来就是先将藕过称,然后检查质量,郑婉如与徐氏坐在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