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重生小娘子的幸福生活 >

第28章

重生小娘子的幸福生活-第28章

小说: 重生小娘子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娘在一旁听着心里一慌,你说这两人模样相似,怎得脾气差这么多。范丞相一把年纪,脾气也太大了,三两句不合便动手……她正担忧着长安呢,门刷一下便开了,范丞相却是先走了出来,怒气冲冲直骂娘;额头上还有些轻伤。长安浑身挂了彩,一脸抑郁。

秋娘私下里还责备长安道:“你怎么能动手打爹呢?”

长安眼一提,嘴一瘪,委屈道:“我哪打他,全是他打我。他那伤是他自个儿没看清地上,被绊倒了撞的!”

他虽是这么说,可到底还是搁不下范仲良对他说的话。

范仲良虽是风流,可在子嗣上却略显单薄,算上长安,总共就三个儿子,其余全是女儿。

一个范子钰天生带着病,虽是承了爵位,可顶多只能守成,目前朝廷情况这般复杂,若是哪一天范仲良真的去了,范府靠范子钰还能撑得一时,可是倘若范子钰也跟着去了呢?

还有个儿子是八姨娘生的庶子,今年才七八岁,什么都不懂。

最后个,便是他了。

长安一整夜都看着沉睡的秋娘,思索了一宿,第二日终是勉勉强强答应,要去国子监就学。

大齐的国子监,那都是宗室、外戚亲属及诸功臣三品以上官吏的兄弟或子孙方能入学的,长安跟秋娘解释了一番,秋娘一时眼睛发了亮:“那就是说,能进国子监的学生,一个个都是能走动的宝贝?”

长安见她眼睛发亮,只觉万般可爱,摸了摸她的头道:“是,长安也是宝贝。”

入国子监时,长安还以为范仲良至少会让范子钰带个路,谁知道范仲良就给了他一封书信,让他交与国子监祭酒徐文元,其他什么话都没说。

徐文元接了那封信之后,不过是让人带他去了一趟堂上,那会先生还在讲课,长安顶着一屋子人或质疑或探寻的目光坐了下来,心里不由得骂了一句娘:他爹够狠,竟是要让他自个儿杀出一条血路么?

这一厢,长安前程不明,那一厢,在护国寺的秋娘,却也是惶惶不安。

一早,李氏便带着范府的女眷一同到护国寺祈愿,秋娘自来了京城后,便不曾出过范府,难得能出来透口气,她自然也是乐意的。

到了护国寺,各人皆各自散开。姚氏和秋娘却是到了求子观音跟前,二人皆诚心拜了菩萨。

前一世,秋娘直到重生前都未能有个孩子,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她同元宝娘的关系一直都不大融洽,后来想起来,却像是天注定了一般,有了孩子反倒多了寄托,老天若是注定让她重新走一遭,还是要无牵无挂的好。

可这一世不同,她想要长安生个孩子。

姚氏见她满面诚意,出了大殿挽着她在园子里逛时,便打趣道:“爹娘想抱孙子都愁白了头,大哥和嫂子可加把劲儿才好。”

秋娘一时红了脸,半晌才嗫嚅道:“你同二弟成亲也有些时日,还是指望你们才是正经。”话说出口,秋娘才觉说出话,范子钰的身子是靠药物吊着的,连大夫都说,他若是要得子,只怕还要靠天时地利人和才成。

见姚氏有些低落,秋娘也颇为尴尬,直道今日心思恍惚方才出了错,不晓得是不是有什么事儿要发生。

他真想着,姚氏却急急地拉着秋娘便要走。秋娘吃了一惊,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见一个年轻的男子上前打招呼,竟是认识的,上来便唤姚氏道:“柔儿。”

若是在京师呆过多年的人或许都曾听说过一段风流韵事,便是秦左相家的公子秦远钟情于姚学士家的二小姐姚柔儿,奈何二小姐本为庶出,左相棒打鸳鸯,秦远无奈另娶,姚柔儿却只能嫁与范家的病秧子的范子钰。

这事儿在人们的嘴里传来传去,早就换了几个版本,唯独姚柔儿自个儿心里清楚,从头到尾都是秦远一个人在纠缠。

秋娘并不知道眼前的人究竟是何人,可见那人见了姚氏便直呼她的闺名,眼睛像是苍蝇见了蜜糖一般离不开,她便大吃了一惊。此等情形若是教旁人看到了,那还了得

不光是她,便是姚氏心里也极为懊恼怎得就碰上这个冤家,见秋娘在身边,她忙解释道:“这是秦相家大公子。”她匆匆行了礼,拉着秋娘便要离开。

秦远生得风流,虽是娶妻生子,可到不了手的女人却是他却一直惦念着。这会见了姚柔儿,只觉得她比当女儿家时多了一丝风韵,恨不得一把将她拉进怀里。偏生有个秋娘横眉竖眼地呆在身边,他也不敢动手,只得假装斯文地笑道:“柔儿莫急。我是听闻右相身子近来不大爽利,所以特来问问情况,不知道右相如何?”

秋娘只觉得身边的姚柔儿手心冰凉,身子还微微颤抖,忙拦在她面前,对着秦远冷冰冰道:“不劳公子费心,我爹已无大碍。公子既是秦相家大公子,自当知礼仪进退,我家弟妹既嫁了人,您便当守礼唤她一声范少奶奶。否则,若不是我家弟妹出口提醒,我还当是什么浪荡儿,想唤来家人将你打了出去!”

秋娘忍了好久才磕磕碰碰将这段话绕出来,若是在安平,她或许出口便是:你这不要脸的男人,你懂什么是礼数么直接喊出了嫁的女人闺名,你他娘的是要害谁呢!

可毕竟人家来历不小,姚氏又是个皮薄的,她只能装着斯文地骂上几句,再委婉地提醒他,附近有她家的人,让他收敛些。

她说完,见秦远还要说些什么,只管用眼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拉着姚柔儿便走开了。走了不远,便遇上了李氏,李氏见二人慌慌张张,好生地打量了一番姚氏,“怎么了?”

“方才我在花园里见着一只老鼠,把弟妹给吓坏了。”秋娘抢着说了话,握着姚氏的手却是暗暗地握了握,姚氏低头默默的“嗯”了声。

二人只当没遇到这个事儿,后来也是面色平常地同李氏一起解了签,得了个上上签,家宅平安,或有喜事,李氏自然是高兴,又填了些香油钱,连同随行的丫鬟们也得了不少的赏钱。

一行人来的开心,回去时也是喜乐,偏生秋娘在出寺院时,却被地上的石头好生绊了一绊,险些摔了个狗啃泥。

“摔得这样丑。”

秋娘心里一悸,一抬头,身上却像是在冬天里被一盆冷水从头泼到了尾。

张元宝就站在他的面前,嘴边含着若有似无的嘲讽的笑,居高临下地看着依然半跪在地上的自己。他的身边,站着的就是方才遇见的秦远,同样是一脸鄙视地望着她,方才开口说话的,正是他。

“你这个狗□的姿势,我看着真是喜欢。”张元宝低□,做出个想要掺扶的姿势,却是对她说了这么两句话。

“滚开。”秋娘心里骂了一句冤家路窄,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了两个字,张元宝却是不偏不闪,冷笑了一声,道:“好久不见,杜秋娘。”

事后,秋娘一直在想张元宝的那个眼神,不是愤怒,不是冷淡,不是怒,而是满满的兴奋,像是见到了猎物一般的兴奋。

让人不禁打冷战的……兴奋。

这个不明不白的眼神,让秋娘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回过神时,她已经在家。

“张元宝如今可是左相的干儿子,左相很多事情都是过他的手。”张博兴因假期未到,整日闲在家里,这日听说秋娘跌了一跤,巴巴地便赶了来。

“我听闻从前他同你和长安也有些过节,你还是劝劝长安别跟他过不去得好。他这个人,有些邪门。”张博兴提了眉头,“我前几日也才知道,他张元宝同建州舞弊案的那些人竟都是好友,那份舞弊的名单却是他一个人写的。他出卖自己的好友或许并不奇怪,可是……”

张博兴顿了一顿,低声道:“你可知道,牵涉在其中的还有他家的堂兄弟,便是连他的亲叔叔都没放过。”

秋娘愣了一愣,张博兴道:“这人六亲不认,做事心狠手辣也懂得取舍,还懂得容忍。左相让他跟在秦远身边,秦远只当他是一条狗,动则打骂,他却能忍得。对别人,对自己都能狠下心的人,我想想都觉得可怕。”

“你为何同我说这些?”秋娘终是问道。

“我今儿才得到消息,今年朝廷开恩科乡试,到时候长安和张元宝或许便要一起参加考试,将来同朝为官也未晓得。长安最是听你的,你说的话,他肯定不会违背的。”

“开恩科了”秋娘只觉一喜,可脸上的喜色还没褪去,姚氏却是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扶着门框呼了一声:“大嫂,不好了!前头传来消息,说大哥在国子监同太子打了一架,这会被关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防止被考据,这里的国子监百度百科如下: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各朝的国子监入学条件都不一样,这里借鉴的是大辽的国子监的规矩。当然,这里的太子不是国子监学生,为何会出现在国子监,后文会有交代。

长安:嘤嘤嘤,瓦打了太子,会不会被砍头……啊,今天四德君离家出走了,请改日再来拜访~!!  42 秋娘的一颗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便是张博兴也一下惊得站起来;蹙眉道:“怎得好端端的;太子会去了国子监。我就说;我应当陪长安去一趟的,姑父偏生不让我去!”

“具体情形我也不大晓得。相公已经让人去打听消息了。”姚氏犯难道:“爹的身子不大好,母亲做了主;只说瞒着爹。”

入学第一天便惹出这样的幺蛾子;若真是打了太子那便是大不敬的罪过,按律当斩!

“我去国子监问问情况。”张博兴暗叹了一声,忙起身离开。

到了黄昏的时候,张博兴总算回来;从国子监祭酒徐文远那知道了前因后果。

原来;今日长安到课堂时,堂上夫子言及“君子言志不言利”,不知怎得,竟是说到“灾荒中涌入京师的流民皆为暴民”,长安原本还安静地听着,直到后来看到身边的举子皆是点头符合,甚至还有数人抱怨,流民已严重影响京师百姓的正常生活,长安终是忍不住,当堂便指出夫子论调中的多处错误。

堂上学子不下数十人,眼见着一个不知来历的人当堂让夫子下不来台面,一人一言,竟是同长安当堂辩论起来。难得的是长安不慌不忙,引经据典,竟是将数十人都辩驳地无话可说,唯独还有一人,同长安争锋相对。二人足足论辩了一个时辰有余,至最后,竟是不分伯仲。偏生二人都是年轻气盛,尤其是那人,言语间嚣张霸气,口没动完,便从言语升级到了武力。

长安这些年练武,一向藏着掖着,难得对方先动手,上来一看便是行家里手,他索性也放开了打,十几个会合下去,长安一个肘击直接将对方按倒在地,一屁股还坐在人家胸口,拍了拍人家的脸道直叫嚣:“说,你服是不服?”

他抬了脸,便见到匆匆赶来的徐文元一脸诧异。

直到被关起来,长安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完了,他打了太子。

秋娘听完,缓缓地松了一口气,道;“没事,长安很快便会回来了。”

不管张博兴诧异的眼神,秋娘自顾自地陷入到回忆中。

“范子正国子监舌战群儒”——秋娘前一世听过无数次这个说书先生最爱的段子,或许过程大多为说书先生杜撰,可结果她却是记得的。

这是范子正一生政治生涯的起点,也正是因为这场论战,范子正在儒生中站稳了脚步。

至于打太子这段……秋娘一直以为是民间谣传,哪个不要命的敢打皇帝的儿子啊?可此生这个不要命的,偏生就是她相公!

到了第二天,张博兴又得了消息,说太子亲自到了皇帝跟前替长安求了情,只道是不知者不罪,他与长安只是切磋武艺云云,过程如何不知,最后,长安总算是放出来了。

秋娘见着完好无损的长安可怜巴巴地站在她跟前,沉下的脸险些破了功,夜里交公粮的时候,她狠狠一掐长安的胳膊,骂道:“呆子哟,你怎么就这般没有眼力见儿,连太子都敢打?”

长安“嘶”了一声,挠了挠头道:“我听说国子监的位置都是根据地位高低排的。太子那日却跟我一般坐在最后一排,我想着我好歹是丞相的儿子,便是打错了,也没人高过我去……哪知道,难得狐假虎威了一回,却是撞上了太子,真是晦气呀。”

秋娘看着他那副呆样,半真半假的,只道这呆子福星高照,仍是逼着他在“三从四德”外,又加了一条,“自个儿的安全要护‘得’”,长安的戒律,彻底变成了“三从五德”了。

同太子这般一闹,长安的日子倒是忙碌了起来,还未科举,便得了个“太子侍读”的官,每日去国子监上课不说,还要陪着太子四处走动。

那会太子正奉皇上的命,编撰《大齐史略》,意在按朝代,时间顺序等等,以帝王为中心叙述上古至大齐年间的史事,以史警示后人。太子原是想让长安长长见识,开开眼界,没想到他在当场又与编撰此书的几个官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几个官员引以为人才……到六月的时候,长安奉旨也加入到了《大齐史略》的编撰中。

长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索性趁热打铁,拼尽全身所学,著《范子正集》,收录其诗歌

言事书不下百篇,内容或针砭时弊,或提出主张,上达国家大师,下至民情民声,均有体现,《范子正集》一面世,京城上下一片哗然。

近来几个月,京城无人不识“范子正”;人们对于这个从未露面的右相长子表达了极大的兴趣。

长安大大的长了脸,便是一直谎称在家养病的范仲良都频频有人探望,聊起他这个腾空出世的长子。

长安平地起风云,偏生在秋娘面前却毫无变化,恰如这一日,长安早早地回了来,捧着那本崭新的《范子正集》,献宝一般放到秋娘跟前,巴巴道:“秋娘秋娘,你看,这是我写的!”

秋娘一看那书的封面,自顾自地又开始做起手头的绣活来,不在意地说了句,“嗯。”

长安一看秋娘这个态度,不对啊!好歹这是长脸面的事情,秋娘怎么能如此冷淡,又推了推道:“秋娘你看看,这书如今卖得很好的!”

秋娘停了手,又抬头看了一眼,低声道:“哎呀,知道了,你挡着我的光了。”

看着长安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她只是暗自偷笑。长安的书一上市,她便买了十本藏着,别看她公公范仲良冷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