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122章

赝品-第122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日后整军出发,你且回家去准备准备。”太宗皇帝下了逐客令。
    我闻言立刻知趣地告退,打道回府。
    我出宫之后,太宗的书房里面,从阴暗地角落里面走出一个人来,非常的年轻,长像倒与太宗皇帝有七分相似。
    “父皇何必这么看重一个后生晚辈?”来人皱折眉头问道,说话的声音很是清朗。
    太宗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疲惫地回答道:“元休,你来了!”
    来人正是太宗皇帝的三子元休,不过十七八岁上下,深得太宗皇帝的喜爱,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而且太宗很有册封他为太子的打算,只是担心他年经太轻,压不住阵脚才没有公然提出此事,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情。
    据说元休出生的时候,天有异像,满屋子有红光出现,而且他地左脚脚趾上面生有天然的“天”字印记,自幼聪明睿智,过目成诵,太宗一向以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继承人,因此虽然大皇子也很精明强干,却被打发到了外地为王,只留下元休在自己身边学习治国之道。
    “这帝王之术,你还要多加学习。”太宗皇帝耐心地教导说道,“我大宋并不缺乏良将,也不缺乏文臣,身为王者,你要掌握的是制衡之术,这就好像是在森林之中玩火一样,稍微不慎,便会可火焚身!可是你又不能把火给浇灭了,否则恶狼就会来吞噬你!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来体味了!”
    “多些父皇指点,元休明白了!”韩王元休若有所悟道。
    太宗皇帝接着说道:“西北军务,对我朝尤为重要,因此这个所派之人也要精挑细选。否则一曰挑选错了,便是养虎为患啊!”
    “既然如此,何不选一皇族制衡西北?”韩王元休有些奇怪地问道。
    “哈哈——”太宗皇帝看这韩王元休笑引起来,“皇族?若是真的派皇族去掌握了西北军政,还有我儿你的好事?”
    韩王元休恍然大悟,直道惭愧!族中之人,若不是自己的叔父,便是兄弟,这些人自认是龙种,都有不小的政治野心,一旦掌握了大权,难道还会将自己放在眼中?不由深深地佩服起父皇的英明神武来。
    太宗皇帝笑了笑后,又拍了拍手,从后面走出一个黑衣人来。
    “你去准备一下,安插几个人随同杨延昭去西北,一是要保护他的安全,另外——你是知道怎么做地吧?”太宗皇帝对那黑衣人吩咐道。
    “属下明白。”黑衣人的声音冷的像冰一样,听不出任何的情绪起伙,就连太宗皇帝也微微地皱起了眉头,有些不适。
    韩王元休却很得意,因为他又从父皇这里多学了一招儿,那就是除了对封疆大吏扪恩威并施之外,在他们的身边安插必要的耳目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十一卷 长安北望 第三章 战略转移
     更新时间:2009…7…3 17:00:11 本章字数:5361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回到了天波府。
    我并非不知道太宗皇帝心里面打的什么算盘,又打又拖,无非是恩威并施,既要利用我的才智武北平定西北消灭党项人的叛乱,又要我牢记着他的恩典不能起异心,枢密院副使虽然不止一位,可是这样的位子也不是想坐就能坐上来的,很多人尽管早早地就成了节度使,可是到老也没有登上这个位子。
    可惜我这个脑子里面光满了远超时代思想的家伙,并没有多少忠君勤王的概念,以前之所有蛰伏不动,只不过是时机未到而已,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处处被人掣肘,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确实比较悲哀了可是如今就不同了,一旦让我在西北站稳脚跟,坐拥雄兵,占据坚城,以黄河为险阻,拥关中沃野之地,大举发展煤铁,发展工商业,可进可退,到时候就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天下英雄,舍我其谁?
    沉寂多日的天波府又热闹引起来,许多久不来往的客人听闻我被皇帝委以镇抚西北的重任,并且挂上了枢密院副使的头衔,立刻向闻见肉腥味儿的苍蝇一般蜂拥而至,车马几乎堵塞了整条街道,真正是接踵摩肩挥汗如雨,我不由得大叹人心不古,所谓古人厚德仁心,不过是儒生们一厢情愿杜撰出来的谎言而已。
    “少爷——少爷——“
    我才进家门,就听到有人喊个不停,抬头看时,却见是个小丫头,容貌生得很是标志,小家碧玉那种,可是我却没有什么印象。
    “少爷。老夫人请你过去。”小丫头有些脸红红地看着我说道。
    “嗯,知道了!”我点了点头,向里面走了进去,忽然之间想到了什么,回头问道:“你是婉儿?陈婉儿?”
    “少爷还记得我——“小丫头有些惊喜,眼睛里面亮晶晶的。
    我笑了笑道。”怎么会不记得呢?只不过我老在外面飘着,你这两年的变化又大。一时没有认出来罢了!你现在跟在谁的身边呢?”
    婉儿就是当初我在大街之上带回来的那个卖身葬父的小丫头,没想到如今出落得水灵灵了,也难怪我没有一下子认出来,当时可是全因为她,我才有机会结识了吕端的,故此印象非常深刻,小丫头楚楚动人的表情一直没有忘却过。
    到了内堂,却发现里面只有老大人一个人在那里发呆。不觉有些诧异,于是我上前磕了个头,然后问道:“娘亲,孩儿就要远赴西北,平定党项人之乱,此去必然经年,娘亲可是有什么要嘱咐的话?”
    “正要问你一些事情。”老夫人点了点头回答道。
    “请娘某记示,儿子洗耳恭听。”我恭敬的立在一旁说道。
    老大人这一阵子苍老了不少,原本还乌黑的头发添了不少的霜雪。上下将我打量了一阵子后,叹息了一声道:“找到四郎与五郎了吗?”
    我心头暗叹,正应了那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有时候或许不知道要比知道更好一些,不过既然老大人已经问到了,那我也无法隐瞒,于是便将我同七郎去辽国一路寻找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番,其中包括五郎在五台山上出家为僧,而四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可能己经投敌的事情。
    “唉——“老大人长叹一声,却没有我想象当中的悲痛。
    “母亲。要不我再去一次?”看这老夫人木然的样子,我心里面说不出的难受,于是忍不住问道。
    老大人有些伤感地摆了摆手道:“不必了!既然他们已经如此了,我也不少这两个儿子,只是苦了我的几个媳妇儿,唉——“
    我犹豫了一下说道:“五哥似乎已经真的看破红尘,连我们兄弟都不愿意见了,至于四哥他——是不是还可以再去争取一下?毕竟跟这契丹人能有什么好下场?若是母亲您不反对,我抽个机会再去一次大辽,一定要想办法把他弄回来!”
    “小六儿——“老夫人有些迷失地看着我喃喃说道:“你三位兄长都跟着你父亲战死疆场了,老四老五又不争气,老七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本来我以为咱们这个家大厦将倾了,不想你一个人就挑起了这副千斤重担,难为你了啊!”
    我谦逊道:“事情总是要人来做的,即使我的才能有限,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杨家的子弟就要有随时为杨家奉献的觉悟,所幸有大家帮助,没有失了天波府的面子。”
    老大人慢慢地站引起来,抓过放在一旁地龙头拐杖,对我说道,“你随我来!”
    说完老大人就向里面的一间屋子走了进去。
    我感到有些奇怪,如果有话,在这里说不也是一样?为什么非要换地方呢?不过想归想,还是很听话地跟着她走了进去。
    老妇人一直走进了最里面的一间屋子里,面对墙壁站定之后,将手中的龙头拐杖举引起来,龙头朝前伸了出去,穿过杠在墙壁上的一张山水画后的小洞,堪堪地插了进去。叭光得地面之下传来了微微的震动,接着就看见前面的地板开始动引起来,慢慢地露出一个三尺方圆的入口来,一条向下的阶梯直直地延伸出去,也不知道通向哪里。
    正在我有些惊讶的时候,老夫人说话了”,有些吃惊吧?这是当年修建天波府的时候,我派人提前几个月挖出来的地道,有些事情,是应该让你了解了解了!”说着当先走了下去。
    我确实有此吃惊,天波府是奉皇命由官府专用匠人修建起来的,为此太宗皇帝还特别拨了一笔银子下来,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玩弄花样,余太君真的很有魄力,恐附这样的事情,杨老爹未必能够清楚吧?
    果然老夫人一边带头定着。一边对我说道:“你爹爹为人太直,容易得罪人,实在不适合在朝为官,因此我当时就多了一个心眼儿,修了这么一条地下秘道,以备不时之需。可是仍然没有想到他终究还是死在了战场上,倒也得全了名节。只是我们家的一些东西。都在这里面藏着,现在你是一家之主,应该给你交底了。
    “哦?”我一边听老夫人说话,一边胡思乱想。
    地道里面不是很狭窄,可以并行两人,周围的墙壁两侧每隔一段就有通风口,人走在地道里面就可以感觉到有微微地风浮动,因此上虽然很久没有使用也不会有气闷的感觉。两外在修建的时候,建造者已经考虑到采光的问题,通过在通气道埋设光面地白瓷板来反射日光,地道里面在白天并不会感到有多黑,起码可以看清楚前面几米以外的路。当然对于我这样能在夜间视物的人来说,就更没有问题了。
    也不知道走了有几百步后,眼前宽敞引起来,有了几条分岔,除了前方分出两各通道外,左右还各有一各通道。
    老夫人停了下来说。前面两条通道是向上的出口,距离大概隔了有几百丈,正好是到了出了天波府以外的两处民宅地院子里,当然那两处民宅实际上也是杨家暗中买下来的产业。而左右的通道则是一条通向了休息室,一条通向了储藏室。
    老夫人领着我进了休息室的秘道。一只手在入口处摸了一下,屋子里面顿时亮引起来。
    “咦?”我大吃一惊。
    这光线分明不是热光源,倒向是节能幻的光线一般,仔细瞧过去,却发现原来是在墙上面镶嵌了一颗明珠,原本有一块儿板子遮蔽住,老夫人方才就是将盖板掀开,便露出了明珠。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这样一来,屋子里面就可以视物了,我的日光在屋子里面梭巡了一遍,发现整个屋子里面的墙壁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格了。
    老夫人找了把椅子坐下后,笑着对我说道:“怎么样,这里还算不差吧?”
    “岂止不差?”我看了看旁边地锦塌,还有大大小小的日常用品,发自内心地称赞道:“我看这里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和水,住上几个月也没有问题。娘亲,难道父京也不知道这里的东西吗?”
    老夫人听我提起了杨老爹,有些伤感地说道:“你爹他向来不喜欢搞这些歪门邪道的事情,自然是不知道的。其实,我也只是防患于未然而已,并不真的希望有朝一日会用的到。这次叫你下来,主要是给你介绍几个人,几个可以无条件地尽力帮助我们杨家的人。”
    “在哪里?”我惊奇地问道,凭我的感觉,并没有发现这里还有别人。
    而且,老夫人会介绍什么人给我,在这种地方?
    “稍等一会儿就到了!”老夫人倒也不着急,心平气和地回答道。
    既然如此,我也只好陪着老夫人等着了,不过心中却有一些惊奇,莫非老夫人还有什么私自蓄养地死士不成?
    我脸上的表情自然有此丰富,老夫人看在眼里,便解葬道:“这些人都是你外祖父在世的时候培养出来的,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如今正值壮年,正是你的好助力!”
    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不是杨家地,而是余家的。
    余太君的父亲是余德属,五代时云中人。余德展世出官宦之家。后汉任府州团练使,世居府州地区,历祗外侵,为将门豪族,在北路上很有势力,想来余太君所说的这此人,就是余家的私军之流。
    按照余太君之言,这些人如果是自幼被德展收养的话,年龄大概就在三十上下,果然是一只可以大用的精兵,只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而已。
    坐了大约有一顿饭的功夫,外面地通道里面出来一阵脚步声,我侧耳听了一下,一共有七个人,脚步声沉稳有力却举重若轻。显然身上是有些功夫的,而且不是很菜。
    很快这七个个人就走了进来。
    “属下箕奉命赶来,见过主母,见过六少爷。”七个人中有一个年纪大些,约莫四十岁样子的中年男子抱拳说道。
    “很好,你们也坐吧!”老夫人点头回答道。
    我注意看了一下,这七个人中。五男二女,真是男的英伟。女地俊丽,这不过有一个男的反而长的有些猥琐,坐相也不是很好,倒像一只猴子蹲在那里,显得非常突兀,不过我却没有轻视他,因为老夫人绝对不会给我介绍没有用的人,这人能够入选。自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六郎,这七个人,是你外祖父一手培养出来的家臣,原本是为了助你父亲一臂之力,如今你已经继承了家主之位,我就将他扪交给你了,希望你善待他们,不要暴殄天物。”老夫人当着众人的面郑重地对我说道。
    “孩儿自当如此。”我点头保证道。
    老夫人接着说道:“如今六郎你得到了皇帝地重用,要去西北镇抚。可以说是责任重大,形势却很危险,西北门闲势力相当强横,要想顺利立足,没有自己的班底是远远不够地。不过话又说回来。一旦你在西北立稳脚跟,扫平边患,不啻一个大宋的异姓王。他们七个人,在众人之中实力最强,此次随同你去西北,正好大展拳脚,与你做出一番事业来,将我们余杨两家的实力大大提升!”
    “多些母亲夫人。孩儿正好要建立自己的幕僚和武将班底,只是不知道这几位兄弟姐妹,适合担任什么样的职位,孩儿我也好趁早安插。”我连连称谢道。
    “具体的情况,还是由他扪自己来说吧,你也好了解一下他们。”老夫人回答道。
    几个人依次向我介绍了自己,原来他们都是老夫人的父亲余德展从战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